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史記·屈原列傳》與漢代屈原批評的兩個維度

2014-03-20 10:08:22雷炳鋒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6期
關鍵詞:班固屈原維度

雷炳鋒

(渭南師范學院人文與社會發(fā)展學院,陜西渭南714099)

《史記·屈原列傳》與漢代屈原批評的兩個維度

雷炳鋒

(渭南師范學院人文與社會發(fā)展學院,陜西渭南714099)

兩漢時代,屈原批評成為文學批評的焦點,觀點紛紜而論爭激烈。但漢代的屈原批評所遵循的模式則是一致的,即圍繞著《史記·屈原列傳》所開創(chuàng)的歷史形象和文學形象兩個維度而展開,歷史形象適用于總體上闡述屈原文學創(chuàng)作情形,也就是作者論;文學形象則表現(xiàn)為有關屈原作品內容的批評,即作品論。屈原自我塑造的文學形象,給漢人提供了多重闡釋的空間和可能。屈原之外,漢代賦家本身已不再為文學批評所關注,這與漢賦不同于屈騷的“實”而采取“虛”的創(chuàng)作傾向有關。漢代賦家游離于漢賦作品之外,并沒有為文學批評提供再度闡釋文學形象維度。

歷史形象;文學形象;屈原;漢代;維度

兩漢的文學批評,屈原批評成為熱點和焦點,賈誼、劉安、司馬遷、揚雄、班固、王逸等均先后提出了各自的看法,由于經(jīng)歷、思想、立場以及關注的角度有異,各家意見紛紜乃至針鋒相對,甚或同一個人在批評屈原時亦會出現(xiàn)自我矛盾、齟齬不可解之處。其實,漢代屈原論者在評屈過程中皆是從屈原的歷史形象和文學形象兩個維度著眼的,歷史形象主要適用于“知人論世”的層面,是漢人用作闡釋屈原文學創(chuàng)作的鑰匙;而漢人所評論的屈原則主要是屈原在其作品中自我塑造的文學形象。因而,漢代屈原批評實際包括兩個層面,即“知人論世”的作者論和作為文學形象的作品論。由于史料缺乏,屈原的歷史形象顯得極為簡略;而文學作品是屈原在其個人的感情色彩、立場傾向、道德評判等前提下的自我表達,因而屈原的文學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歷史形象,呈現(xiàn)出多側面、多種特征混合的樣貌。同時,屈作的理想化屬性和“香草美人”式的隱喻手法,又使得漢人在對屈原文學形象的接受和解讀時形成了各不相同而又各有側重的局面。盡管屈原的歷史形象與文學形象一方面展現(xiàn)出了極簡略與極復雜的反差,但另一方面二者又具有客觀真實性與文學虛擬性的不同。對于這兩種形象的差別,漢人是有著清醒認識且嚴守其界限的,作者論主要據(jù)歷史形象立論,作品論則是對文學形象的解讀和評論。在作者論中,各家觀點基本一致,而作品論中,則彼此互異。所以,揭示歷史形象與文學形象這兩個不同的維度,對于理清漢代屈原批評的線索和方法,對于探討屈原文學形象在漢代的接受歷程及發(fā)展演變,對于揭示屈騷與漢賦“實”與“虛”的創(chuàng)作傾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史記·屈原列傳》:屈原的歷史形象與文學形象

如果撇開“屈原否定論”和《史記·屈原列傳》“尤其不可靠”[1]139等觀點的影響,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個歷史人物,有關屈原生平事跡最為可信的記載當屬《史記·屈原列傳》。在這篇傳記中,司馬遷以文系人,以人系史,盡管存在著他文竄入、敘事不清、邏輯混亂等問題,但基本上展現(xiàn)了屈原歷史形象的大致概貌。

《史記·屈原列傳》的文字明顯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記載屈原的歷史遭際,一是載錄及評論屈原的文學創(chuàng)作,此即劉永濟先生所說的“述屈子行誼之文”與“論屈子行誼文章之文”[2]203。前者的內容包括: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深受懷王信任;懷王令屈原造為憲令而為上官大夫讒毀,懷王怒而疏屈原;屈原既絀之后,在張儀的欺騙之下,楚國絕齊、失地,懷王客死于秦;頃襄王即位之后,令尹子蘭“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懷石遂自沉汨羅以死”等歷史事實。屈原的一生可謂懷才不遇、飽受讒毀,他用自沉汨羅的方式譜寫了一曲忠臣為昏暗社會吞噬的壯烈悲歌,因而屈原的歷史形象表現(xiàn)為懷才不遇的忠臣形象。

司馬遷記載屈原的生平經(jīng)歷是為了引出其文學創(chuàng)作,《屈原列傳》中“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一段與“屈平既嫉之,雖放流”一段,即是闡釋《離騷》的寫作背景、寫作動機以及對《離騷》中的屈原形象加以評述的文字,“屈原至于江濱”一段是根據(jù)《楚辭·漁父》的改編,接著便是對《九章·懷沙》的直接引錄。這些文字除了評述《離騷》藝術成就的部分外,皆為對屈原的評論,概括來說約有四點: (1)“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怨憤之情;(2)“志潔”“行廉”的高貴品質;(3)“眷顧楚國,系心懷王”“存君興國”的忠貞態(tài)度;(4)不忍濁世,以死堅守“初本”的不屈精神。顯然,立論基礎是《離騷》《漁父》《懷沙》等文學作品,因而,此四點綜合起來就是經(jīng)《屈原列傳》的闡發(fā)后而形成的屈原的文學形象。

以《離騷》為代表的屈原作品是具有自敘傳性質的抒情之作,多角度、全方面展露了屈原的心路歷程和情感世界,屈原以此塑造了一個自我形象,也即文學形象。嘗試言之,約有:(1)超世絕俗的高潔品行,(2)強烈的宗族自豪感,(3)忠君愛國的精神,(4)振興宗國的“美政”理想,(5)與讒佞小人及污濁社會抗爭的勇氣,(6)以身殉國、堅守理想的崇高氣概。這種文學形象可以豐富和補充屈原的歷史形象,但是屈原自我塑造的文學形象采用的是第一人稱抒情視角,帶上了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與其歷史形象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由于藝術上使用“香草美人”的隱喻表達,當屈原的文學形象被闡釋、解讀時,又不可避免地受到讀者或批評者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造成了批評者心目中屈原文學形象的千差萬別,既不完全同于屈原的歷史形象,也與屈原自我塑造的文學形象有不甚一致之處。以《屈原列傳》為例可以發(fā)現(xiàn),記載屈原的歷史形象是為了引出其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屈原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動機。而前述評論屈原文學形象的四個層面,既沒有強調“懷才不遇的忠臣”這一歷史形象,同時也忽略了《離騷》中那種強烈的宗族自豪感和深厚的愛國精神,正如趙敏俐先生所指出的:“但是在通讀《屈原賈生列傳》時,我們對于司馬遷的這種寫法多少也感到有些遺憾。因為在屈原的作品中,還有一種更為深沉的東西,司馬遷并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那就是屈原對于楚國的無比熱愛和眷戀?!盵3]6所以,《屈原列傳》中,對屈原的歷史形象和文學形象的批評視角并不相同,歷史形象主要用于闡釋屈原的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形象則是批評者對屈原所塑造的自我形象進行“以意逆志”的結果。

二、漢代屈原批評的兩個維度

《屈原列傳》是一篇典型的文學批評之作,遵循了“知人論世”和“以意逆志”的批評原則,記載屈原的歷史形象是為了“知人論世”地引入屈原的文學創(chuàng)作,可以稱之為作者論;而其中屈原的文學形象既是司馬遷(包括劉安)“以意逆志”的結果,同時也是對屈原之作內容的闡釋和批評,也就是作品論。這兩條線索并行不悖,代表兩個批評視域,屈原的歷史形象和文學形象成為批評的兩個維度,漢代的屈原批評也大致沿著這兩個維度而展開。

班固的屈原批評如下:

《離騷》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初事懷王,甚見信任。同列上官大夫妒害其寵,讒之王,王怒而疏屈原。屈原以忠信見疑,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是時周室已滅,七國并爭。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國將危亡,忠誠之情,懷不能已,故作《離騷》。上陳堯、舜、禹、湯、文王之法,下言羿、澆、桀、紂之失,以風。懷王終不覺悟,信反間之說,西朝于秦。秦人拘之,客死不還。至于襄王,復用讒言,逐屈原。在野又作《九章》賦以風諫,卒不見納。不忍濁世,自投汨羅。[4]51(《離騷贊序》)

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群小之間,以離讒賊。然責數(shù)懷王,怨惡椒、蘭,愁神苦思,強非其人,忿懟不容,沉江而死,亦貶絜狂狷景行之士。多稱昆侖冥婚宓妃虛無之語,皆非法度之政、經(jīng)義所載。謂之兼詩風雅而與日月爭光,過矣。[5]89(《離騷序》)

這兩段評述看似自相矛盾,實際上是從不同的維度上展開的,《離騷贊序》在于闡明《離騷》《九章》的寫作背景及寫作意圖,需要結合屈原的生平遭際知其人而論其世。這段材料與《屈原列傳》的相關記載如出一轍,所評的屈原乃歷史上的屈原,即“懷才不遇的忠臣”?!峨x騷序》是針對《離騷》而發(fā)的,尤其是為了反駁司馬遷(劉安)高度評價《離騷》和屈原的觀點,如前所述,司馬遷(劉安)推崇可“與日月爭光”的屈原是對《離騷》中屈原文學形象的解讀,而班固在解讀《離騷》時有了與其不同的感受,即“露才揚己”“責數(shù)懷王,怨惡椒、蘭”“忿懟不容”、不能明哲保身的“貶絜狂狷景行之士”。這表明,屈原的歷史形象和文學形象在班固那里出現(xiàn)了嚴重錯位,屈原作為忠臣的歷史形象已為班固所接受,但由于《離騷》具有多角度的闡釋空間,加上班固個人的思想與立場傾向,經(jīng)過班固解讀后的屈原的文學形象已走向了歷史形象的反面。

再看王逸的屈原批評:

《離騷經(jīng)》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與楚同姓,仕于懷王,為三閭大夫。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譜屬,率其賢良,以厲國士。入則與王圖議政事,決定嫌疑;出則監(jiān)察群下,應對諸侯。謀行職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讒毀之。王乃疏屈原。屈原執(zhí)履忠貞而被讒衺,憂心煩亂,不知所愬,乃作《離騷經(jīng)》?!菚r,秦昭王使張儀譎詐懷王,令絕齊交;又使誘楚,請與俱會武關,遂脅與俱歸,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復用讒言,遷屈原與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復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證明,終不見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濁世,遂赴汨淵自沉而死。[4]1-2(《離騷經(jīng)序》)

今若屈原,膺忠貞之質,體清潔值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此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而班固謂之“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群小之中,怨恨懷王,譏刺椒、蘭,茍欲求進,強非其人,不見容納,忿恚自沉”,是虧其高明,而損其清潔者也。昔伯夷、叔齊讓國守分,不食周粟,遂餓而死,豈可謂有求于世而怨望哉。且詩人怨主刺上曰:“嗚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諷諫之語,于斯為切。然仲尼論之,以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詞優(yōu)游婉順,寧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攜其耳乎!而論者以為“露才揚己”、“怨刺其上”、“強非其人”,殆失厥中矣。[4]48-49(《離騷經(jīng)后敘》)

可以看出,前段文字除了多出三閭大夫的職掌外,基本與《屈原列傳》及班固《離騷贊序》一致,同樣是從歷史形象的維度上探討屈原的文學創(chuàng)作。另外,班固和王逸都認為《離騷》作于楚懷王疏遠屈原之時,《九章》等作于頃襄王之時,依據(jù)似乎也是《屈原列傳》的相關記載,表明《屈原列傳》已為班固和王逸所取信并征引,這從一個側面可證《屈原列傳》并非“尤其不可靠”。王逸高度贊揚屈原、批駁班固的立論依據(jù)則是“優(yōu)游婉順”的“屈原之詞”,王逸對屈原的文學形象作出了與班固截然不同的解讀。歷史形象與文學形象同樣是王逸評論屈原時的兩個維度,只不過王逸將“懷才不遇的忠臣”之歷史形象與“膺忠貞之質,體清潔值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之“俊彥之英”的文學形象進行了有機整合,使二者高度一致。

屈原不僅具有歷史形象,還自我塑造了一個文學形象,所以從兩個維度上進行屈原批評就成了通常的做法。漢代還有些評屈者并沒有全面探討屈原文學創(chuàng)作情況,只是單純發(fā)表了關于屈原的看法,各家觀點不甚一致的情形表明其立論依據(jù)是屈原的文學形象,因為屈原文學形象巨大的闡釋空間造就了解讀的多重指向。

《吊屈原賦》是漢代最早評論屈原的作品,賈誼對屈原處于“讒諛得志”“方正倒植”的時代深表同情,他認為屈原既然生不逢時就應該“遠濁世而自藏”,可以“歷九州而相其君”,因而“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辜也”[6]2494。賈誼所針對的懷念故都、拘守楚國的屈原,乃是《離騷》中“陟陞皇之赫戲兮,忽臨晲夫舊鄉(xiāng)。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以及“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4]47等詩句,是對屈原文學形象中以死殉國、眷念宗族這一特質的不同看法。揚雄無論是贊揚屈原“如玉如瑩”[7]57的崇高品質,還是“以為君子得時則大行,不得時則龍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沉身哉”[8]3515的批評,都是對屈原“爰變丹青”之作品的解讀,緣于揚雄“悲其文,讀之未嘗不流涕也”情感體驗,亦是在文學形象這一維度上的評論。至于《楚辭》中的“擬騷”諸作,如東方朔《七諫》、嚴忌《哀時命》、王褒《九懷》、劉向《九嘆》、王逸《九思》等,采用第一人稱代屈原立言的抒情方式,襲用《離騷》等屈作的詩句,其中的屈原形象很顯然都是依據(jù)屈原自塑的文學形象的再度闡釋。

總體來看,漢代屈原評論包括歷史形象維度上的作者論和文學形象維度上的作品論,《屈原列傳》、班固、王逸的評論因涉及到屈原文學創(chuàng)作的總體情況,兩個維度線索分明。而賈誼、揚雄、東方朔、嚴忌、王褒、劉向等人的屈原評論中,主要體現(xiàn)出文學形象這一維度,歷史形象維度上評論并不明顯,原因在于:首先,他們的批評沒有涉及作者論的部分;其次,大概因為屈原“懷才不遇的忠臣”的歷史形象基本固定,可供闡發(fā)的空間有限。雖然如此,指出漢代屈原批評存在兩個維度則是比較大致可信的。

三、從屈原批評的兩個維度看楚辭與漢賦“實”與“虛”的創(chuàng)作傾向

兩漢的文學批評,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xiàn)象是,除了屈原引起人們廣泛而持久的討論外,其他作家的品行皆不為文學批評所涉及。其實,漢代作家的品行問題在后世亦被強烈批評過?!段男牡颀垺こ唐鳌吩?“略觀文士之疵:相如竊妻而受金,揚雄嗜酒而少算,敬通之不循廉隅,杜篤之請求無厭,班固諂竇以作威,馬融黨梁而黷貨……”[9]719《顏氏家訓·文章》曰:“自古文人,多陷輕薄:屈原露才揚己,顯暴君過;宋玉體貌容冶,見遇俳優(yōu);東方曼倩,滑稽不雅;司馬長卿,竊貲無操;王褒過章《僮約》;揚雄德敗《美新》;李陵降辱夷虜;劉歆反復莽世;傅毅黨附權門;班固盜竊父史……”[10]237有些批評過于嚴厲,有吹毛求疵之嫌,但是卻與兩漢時期對屈原的指責如出一轍。朱熹更是有見于揚雄對屈原頗有微詞而反唇相譏:“至于揚雄,則未有議其罪者,而余獨以為是其失節(jié),亦蔡琰之儔耳。然琰猶知愧而自訟,若雄則反訕前哲以自文,宜又不得與琰比矣?!盵11]9“雄固為屈原之罪人,而此文(《反離騷》)乃《離騷》之讒賊矣”[11]237。

劉勰、顏之推對古今作家的激烈批判,是以其嚴苛的文德觀為標準的,在這種標準下,屈原與漢代作家一樣成為被否定的對象,并沒有區(qū)別對待??墒?漢代的文學批評卻將矛頭集中于屈原一人身上,對兩漢作家置之不提,個中原因恐怕還得從漢代屈原批評的兩個維度方面去找尋。如前所述,漢代屈原包括歷史形象的作者論和文學形象的作品論,屈原在漢代激起爭議甚至非議乃是文學形象維度上的,屈原在作品中自我塑造的文學形象留下了巨大的闡釋空間,給漢人提供多重“以意逆志”的指向。相比之下,漢代作家在賦作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自我并沒有參與到賦的內容之中,只是依靠虛構的方式在天地上下馳騁想象,雖有主觀的諷諫意圖,但是假托問答的結構、鋪張揚厲的風格卻造成了“勸百諷一”“曲終奏雅”的效果,可以說漢賦是外在于創(chuàng)作主體的,賦中沒有可供闡釋的自我形象。因而,對漢代作家的批評僅限于歷史形象維度的作者論,而無文學形象維度的作品論。本質上說,屈騷與漢賦“實”與“虛”的創(chuàng)作方式造成了文學批評領域屈原與漢代賦家被區(qū)別對待的現(xiàn)象。

屈原以《離騷》為代表的《楚辭》作品,“皆生于繾綣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11]2,是自我文學形象的載體,創(chuàng)作主體與抒情主人公的重合使屈作具有“實”的精神實質。而漢賦“虛辭濫說”“閎侈鉅衍”則是極“虛”的體現(xiàn),劉熙載曰:“相如一切文,皆善于‘架虛行危'其賦既會造出奇怪,又會撇如窅冥,所謂‘似不從人間來者',此也!至模山范水,尤其末事?!盵12]432易聞曉先生《漢賦“憑虛”論》對此有過詳盡的論述:“大賦‘憑虛',要在鋪陳,其本質要義是顯示炫耀,其敘述視角則假托虛擬,其主導傾向為夸麗藻飾,其虛夸目的在悚動人主,其才學施為在虛設空間,其鋪排充實在名物事類,其祖述取用在殊方異物?!盵13]45可謂精當之論,然其認為漢賦“憑虛”傾向乃源于屈騷“篇幅的滋蔓、遭語的敷衍、名物的摛寫,蓋鋪陳必將包羅物事,多稱虛無”[13]47,則似有待商榷。不可否認,屈騷中確有如班固所指出的“多稱昆侖冥婚宓妃虛無之語”,但這只不過是屈原托物抒情的手段,不可拘泥于表面文字,正如胡應麟所云:“‘餐秋菊之落英',談者穿鑿附會,聚訟紛紛,不知三閭但讬物寓言。如‘集芙蓉以為裳',‘紉秋蘭以為佩',芙蓉可裳,秋蘭可佩乎?”[14]5更重要的是,屈騷虛夸的形式下隱藏著鮮活飽滿的作者自我,《藝概·賦概》論曰:“《離騷》東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極開闔抑揚之變,而其中自有不變者存?!盵12]418所謂不變者就是創(chuàng)作主體的情感世界?!对娝挕酚衷?“騷與賦句語無甚相遠,體裁則大不同:騷復雜無倫,賦整蔚有序;騷以含蓄深婉為尚,賦以夸張宏鉅為工?!盵14]6騷的“復雜無倫”即謂有虛有實,本質在實,賦“夸張宏鉅”則連文字與精神都是虛的產(chǎn)物,根本原因在于創(chuàng)作主體是否參與到作品內容之中。

屈騷實的創(chuàng)作傾向表現(xiàn)為屈原塑造了自我的文學形象,使得漢代屈原批評具有了歷史形象和文學形象這兩個維度,漢人對屈原文學形象的再度闡發(fā)便出現(xiàn)了不同觀點的論爭。而漢賦“憑虛”的創(chuàng)作傾向,使?jié)h代作家進入文學批評時只有歷史形象的作者論這一個維度,文學維度的缺失使?jié)h代作家游離于作品之外,因而也就不為文學批評所關注。

[1]胡適.讀楚辭[M]//胡適文存二集.上海:上海書店, 1989.

[2]劉永濟.屈賦通箋附箋屈余義[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

[3]趙敏俐.司馬遷《屈原賈生列傳》的再認識——兼評屈原否定論者對歷史文獻的誤讀[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1,(1):5-9.

[4][宋]洪興祖.楚辭補注[M].白化文,許德楠,李如鸞,等,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0.

[5]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6][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9.

[7]汪榮寶.法言義疏[M].陳仲夫,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7.

[8][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9.

[9][梁]劉勰.文心雕龍注[M].范文瀾,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10]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M].增補本.北京:中華書局, 2002.

[11][宋]朱熹.楚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12][清]劉熙載.藝概注稿[M].袁津琥,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

[13]易聞曉.漢賦“憑虛”論[J].文藝研究,2012,(12):45 -52.

[14][明]胡應麟.詩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責任編輯 王炳社】

Qu Yuan's Collected Biography in Historical Records and the Two Dimensions of Criticizing Qu Yuan in Han Dynasty

LEI Bing-fe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Wei 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99,China)

In Han dynasty,Qu Yuan is a focus of literary criticism,the views are very different,and the argument is fierce. But the criticism modes in Han Dynasty are the same that are from two dimensions,historical image and literary image.Historical image is suitable for describing Qu Yuan's literature creation,and this is the criticism of the writer,Qu Yuan.Literary image is shown as the criticism of Qu Yuan's works,and this is Criticism of Qu Yuan's works.The literary image made by Qu Yuan himself offered the wide space for commentators to explain in Han dynasty.Except Qu Yuan,literary criticism paid no attention to writers in Han dynasty,and the reason is imagination was the main approach of Fu,which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Qu Yuan's poems.The writers of Fu only have historical images,and they did not make their literary images which offered the wide space for commentators to explain

historical image;literary image;Qu Yuan;Han Dynasty;dimension

I206

A

1009-5128(2014)06-0019-05

2014-01-09

渭南師范學院科研計劃項目:東漢文學思想研究(07YKZ027)

雷炳鋒(1983—),男,河南信陽人,渭南師范學院人文與社會發(fā)展學院講師,文學博士,主要從事先唐文學與文論研究。

猜你喜歡
班固屈原維度
班固救馬
懸梁刺股
夢見屈原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26
端午思屈原
少先隊活動(2020年6期)2020-07-27 01:35:04
淺論詩中“史”識的四個維度
中華詩詞(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屈原及其《離騷》(外三則)
中華詩詞(2018年9期)2019-01-19 01:11:02
光的維度
燈與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屈原送米
“五個維度”解有機化學推斷題
孝繼父業(yè)的班固
洛扎县| 巴塘县| 岐山县| 皋兰县| 江陵县| 保定市| 雅江县| 沙雅县| 永嘉县| 双峰县| 佛学| 行唐县| 郎溪县| 会同县| 叶城县| 永寿县| 且末县| 钦州市| 浠水县| 阜南县| 镶黄旗| 师宗县| 莱州市| 军事| 得荣县| 苍南县| 田阳县| 黑河市| 新化县| 肃南| 会昌县| 陇西县| 安义县| 武冈市| 青河县| 太原市| 富裕县| 兰考县| 哈密市| 庄浪县| 东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