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軒
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原本是為了改變“一考定終身”的弊端,促使高校按照自身的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模式選拔錄取學生,從而凸顯大學的辦學特色和競爭力,為各類人才脫穎而出創(chuàng)造更多更好的機會。這本來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政策,然而在實施的過程中卻出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其中最棘手的就是“自主招生腐敗”這一頑疾。很多地方對自主招生監(jiān)管不力,過程不公開、不透明,暗箱操作、遞條子、打招呼、權錢交易、權力尋租等現象在一定范圍內存在,敗壞了自主招生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而使社會公信力受到嚴重的損害。前不久人民大學招生就業(yè)處原處長蔡榮生被免職并接受調查,人大因此叫停自主招生一年,或許就是其冰山的一角。教育部也表示,未來高校自主招生將建立動態(tài)管理機制和準入退出機制。
“叫?!贝胧┚烤鼓軌蛟诙啻蟪潭壬蠈崿F對“自主招生腐敗”的有效治理和救贖?我想,關鍵在于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事、管人,既賦予試點學校自主招生的權力,又讓它接受社會的有效監(jiān)督,尤其是對具體負責的人員,一定要建立嚴格的問責制度。同時成立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對考生資格審核、面試、加分等環(huán)節(jié)進行監(jiān)督,并聘請第三方機構監(jiān)督管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在權力掌握著資源配置、腐敗難以得到根本遏制、招生中的腐敗能帶來巨大現實利益的語境中,社會在很多時候已經日益對其失去基本的恥感,即不再覺得腐敗是什么羞恥、丑陋和不道德的行為。這種腐敗羞恥感的日益喪失不僅表現在許多官員身上,而且普遍地存在于許多普通公眾身上。他們認為,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無論干什么“出格”的事都是可以理解的。他們表面上非常痛恨腐敗,其實內心卻非常羨慕那可以腐敗的權力以及決定其“生死”予奪的話語特權,一有機會也會腐敗一把。正如著名小品演員郭達、蔡明和句號在2007年春晚出演的小品《送禮》所揭示的那樣,兩位考生家長雖然口頭上對權力濫用恨之入骨,但一旦涉及自身利益的時候,他們更愿意選擇向權力獻媚而不愿公平競爭,從而為招生中的腐敗推波助瀾。
值得欣慰的是,以習近平同志為首的黨中央最近出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指出要加強反腐倡廉法律法規(guī)制度建設,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這當然也包括自主招生的權力。自主招生還是要推行,要對自主招生進行科學、合理的程序設計,一旦發(fā)現違規(guī)操作,立即嚴肅查處,絕不姑息。持之以恒,定能風清氣正,迎來自主招生的朗朗乾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