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得強
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不僅能夠起到渲染氣氛、展示人物性格的作用,而且還能夠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呢。景物描寫創(chuàng)設了一種氛圍后,讀者會在不自覺的閱讀中進入到故事的下一個情節(jié),從而在情景交融中感受文章之美。那么,如何運用景物描寫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呢?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細膩描繪,讓景物成為情節(jié)發(fā)展的連接線
由上一個情節(jié)怎么巧妙地過渡到第二個情節(jié)呢?很多時候就可以采用景物描寫。比如不少同學寫托物言志類的文章,先寫人生遇到困惑,然后進行細致的描寫景物,從物身上受到啟發(fā)而想到自己,讓情節(jié)自然過渡。我們學過的課文《斑羚飛渡》寫斑羚群在獵人的追捕下陷入絕境時有這樣一段景物描寫:
斑羚群又騷動起來。這時,被雨洗得一塵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現一道彩虹,一頭連著傷心崖,另一頭飛越山澗,連著對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間架起了一座美麗的天橋。斑羚凝望著彩虹,有一頭灰黑色的母斑羚舉步向彩虹走去,神情恍惚,似乎已經進入某種幻覺狀態(tài)。也許,它們確實因為神經高度緊張而誤以為那道虛幻的彩虹是一座實實在在的橋,可以通向生的彼岸。
這里,把“彩虹”比喻為“天橋”,形象生動地描繪渲染了一種神秘色彩并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頭羊之所想出飛渡的辦法,或許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啟示。
二、簡潔描寫,讓景物成為情節(jié)發(fā)展的一部分
景物描寫有細致的描繪,當然也有簡潔的勾勒,只需要寥寥數筆,引出人物的活動即可。而景物,也會成為情節(jié)中的一部分。如孫犁的《蘆花蕩》一文中,有這樣一段環(huán)境描寫:
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砝餂]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
這是老頭子送大菱小菱,大菱負傷后的一段景物描寫?!皭灍帷钡奶鞖猓察o的湖面很自然地引出鬼子們到這里來洗澡,而這些活動正中老頭子的“埋伏”。簡潔的景物描寫引出了人物活動,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演出了一段老頭子智斗鬼子的精彩故事。
三、轉換地點,讓景物成為情節(jié)發(fā)展的助推器
轉換地點是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最有效的方法。而地點的轉換,干巴巴的敘述沒有韻味,運用描寫把景物展現出來會給讀者以美感,同時進入新情節(jié)的體驗中。如魯迅名篇《社戲》中的一段景物描寫:
月還沒有落,仿佛看戲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離趙莊,月光又顯得格外的皎潔?;赝麘蚺_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緲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吹到耳邊來的又是橫笛,很悠揚;我疑心老旦已經進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說再回去了。
這段景物描寫交代的是地點的轉換,說明是返回途中。這一場景的變化又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暗示文后的“偷豆”吃這一小插曲。
【佳作例文一】
那一朵微笑的味道
2013年重慶一考生
“總算趕上最后一班車了。”我坐在公交車的最后一個座位上慶幸自己的好運氣。媽媽讓我周五放學后自個兒到外婆家過周末,要是趕不上這一班車,就得獨自在家過夜,我還從沒有獨自面對過黑夜呢。
由于是最后一班車的緣故,車上的乘客大多都昏昏欲睡。從車外清冷的空氣中,來到這暖和且顯得有些憋悶的車廂,我也些倦意了,于是把頭埋在厚厚的圍巾中,打算小憩一會兒??墒?,車窗玻璃縫中吹進來的冷風正對著我的頭。所以,即便我把臉遮住,只露一雙眼睛在外面,但冷風依然像在視網膜上鑿了一個洞一樣,向里嘩啦嘩啦地倒冰水。
“呵——嚏!”
我到底還是在與惡劣天氣的斗爭中打了敗仗。
可讓我沒想到的是,我這一聲噴嚏卻驚醒了不少夢中人。那原本沉睡的乘客似乎被我這噴嚏聲給吵醒了,他們睜開眼,向著“聲源”看過來,那是齊刷刷的憤怒,似乎在責怪我擾了他們的好夢。
我有些內疚、也有些惶然地看著這些目光。突然,我發(fā)現了一雙眼睛,那雙眼睛里投射出來笑意一下子令我變得溫暖。
隨即,那人的嘴角出現一抹笑意。我雖然見過許多笑,有微笑,傻笑,苦笑,哈哈大笑,捧腹大笑……可我,卻一時沒能為這一抹笑意配上合適的形容詞。
那……是理解的微笑!思維停滯了一段時間后,終于重新啟動,搜尋到了一個合適的詞語。眼前開始出現熟悉的景物,外婆家到了,我連忙叫司機停車,匆匆跳了下去。從車站到外婆家還須走一段田間小路,走在窄窄的田埂上,我的思緒仍然停留在那一朵微笑上:明明是我吵醒了她,她為什么還要送給我甜美的微笑呢?或許,她也曾經遭遇過這種尷尬,所以她對我的行為給予理解和寬容?或許,她本就是一個善良的人,用嘴角的一抹微笑給予別人溫暖,是她自然散發(fā)的人格芬芳?
沉思中,田埂慢慢變得平整,開闊。抬頭一看,外婆已經在屋前等我了,接住我的,同樣是一朵溫暖的微笑。
【教師點評】
這篇文章給我們講了一個“微笑”的故事,也寫出了人間的寬容和理解帶來的溫暖。文章有兩處景物描寫,都是為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寫。第一處寫車窗內的“冷風”,比喻形象生動,屬于細膩的描繪,正是“冷風”讓作者打噴嚏,引出了下面那個寬容的微笑;第二處寫“田埂”,屬于簡潔勾勒,地點的轉換,結束全文。田埂慢慢變得平整開闊,也襯托了作者的心情,一舉兩得。
白色山茶花
● 席慕蓉
山茶又開了,那樣潔白而美麗的花,開了滿樹。
每次,我都不能無視地走過一棵開花的樹。
那樣潔白溫潤的花朵,從青綠的小芽開始到越來越飽滿,到慢慢地綻放,從半圓,到將圓,到滿圓?;ㄩ_的時候,你如果肯仔細地去端詳,你就能明白它所說的每一句話。
就因為每一朵花只能開一次,所以,它就極為小心地決不錯一步,滿樹的花,就沒有一朵開錯了的。它們是那樣慎重和認真的迎接著唯一的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過一棵開花的樹,都不得不驚訝與屏息于生命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