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愛衛(wèi)
“我不相信
沒有種子
植物也能發(fā)芽,
我心中有對種子的信仰。
讓我相信你有一顆種子,
我等待著奇跡。”
美國的亨利·D·梭羅在《種子的信仰》里,用如詩的語言寫道。每次讀到這段話,我的心都會因梭羅堅定的聲音和他對自然界持久穩(wěn)固的信仰而平靜下來。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經(jīng)常面臨一些教學中的困惑:“工具性”和“人文性”該如何有機結合?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過程中怎樣權衡“理解”和“運用”尺度更合適?“閱讀理解中的寫”和“習作教學中的寫”該如何把握?……想得越多,發(fā)現(xiàn)自己越無所適從;越無所適從,心里就越沮喪;越沮喪,心里就越茫然——語文到底該怎么教?我到底會不會教語文?
茫然中,我扔下了手中關于語文教學的各種書籍,拾起了梭羅的《種子的信仰》,以讀故事的心態(tài),放松地、不帶任何功利地、純粹地閱讀。這種澄澈心態(tài)的閱讀,讓我有了最初始、最純潔的體悟。
干癟的薊茸在田野上飄蕩,因為沒有種子的羈絆,它們看上去可以走得很快,走得很遠,但是,等最終停下來,卻沒有一株薊能夠生長出來。它們看上去“經(jīng)歷了一番”,實際上什么都沒有留下,只是跟了一陣風而已。
我的語文教學,是那顆沒有生命力的干癟的薊茸嗎?我年復一年地在學生心田播下怎樣的種子?我的職業(yè)生命存在的意義又是什么?……
我被自己的問題怔住了!
我不得不停下來重新思考。
最終,我明白了:若想煥發(fā)職業(yè)生命的色彩,我必須要讓自己慢一些,再慢一些,穩(wěn)健些,再穩(wěn)健些。我決定不再跟風,開始思考自己的語文之路。
“自然總是采用最簡單的方法達到目的。”
“獨立于無盡的再生循環(huán)的生物才是真正自由的?!?/p>
“自然是多么不遺余力地在播種??!”
“一個人只接受他準備接受的東西,無論是在身體上、智力上還是道德上……我們只聆聽和理解我們已經(jīng)半懂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軌跡,這些存在于他所聽所讀所看所游之中。”
……
梭羅一句句富含哲思的話語,如一束束陽光照亮了我。
對兒童來說,沒有什么比故事更有親切感,沒有什么比故事更具教育情懷,也沒有什么比故事更能走進他們的心;對我來說,講故事是我的強項,多變的語音,生動的表情,豐富的肢體語言,能把孩子們緊緊地帶入故事中。
就給孩子們講故事吧,用故事溫暖兒童的呼吸,用故事激活兒童的想象,用故事蕩滌兒童的身心。我相信,當我重拾起一個個句子和情節(jié),我的聲音,會賦予它們新的養(yǎng)分。兒童的心里,必然會留下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一片片溫暖的記憶。
故事有光,它會照亮孩子語文學習的路。
于是,我踏上了我的繪本讀寫課程構建之路,播下了職業(yè)生涯中的第一顆種子。
相信歲月,相信種子。
(作者單位:浙江杭州市長壽橋小學)
(責任編輯 劉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