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0058-02
計量單位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學中,通過對學生的練習和測試情況的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經(jīng)常對計量單位知識的實際運用過程掌握的不好,期間出現(xiàn)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錯誤。比如:飛機每小時飛行2(千米),一名學生重40(克),吃飯的時間約30(秒)……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樣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很少在生活中接觸這些計量單位,小學生的思維具體形象性和計量單位的抽象性是相互矛盾的。她們對生活中計量單位的具體感受不夠。比如重量不能光靠眼睛觀察,而速度也不是用眼睛可以感受準確。速度、重量單位的意義是抽象的,它只能靠學生通過體驗自己去理解,而小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缺乏以及思維的形象性的特點,就導致了小學生的理解不到位。小學生在生活中只是關注做了什么事情,很少關注用了多少時間,特別是很小的時間單位,學生只是從鐘面上理解,1秒是幾格,1分是幾格,但是對于1秒可以做什么,1分可以做什么卻沒有體驗。對于1分鐘有多長,更是不能清楚的感知。
還有我們老師在教學中,往往把學習重點放在單位換算上,只是讓學生記住常用的計量單位,認為學生能正確地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我們就是完成教學任務了。認為學生認識了鐘表,就可以了。因而形成了以上的錯誤。
鑒于以上的情況,在以后的計量單位教學中,我盡量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感知素材,讓學生親身去體驗,結(jié)合生活實際,逐步形成對計量單位的認知,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一、“克與千克”的教學
師(出示一?;ㄉ祝和瑢W們都吃過花生米吧,老師已經(jīng)測量了,這?;ㄉ椎闹亓考s為1克。請同學們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覺如何?
生1:很輕。
生2:太輕了。
生3:感覺不到重量。
師:是呀,1克很輕,我們幾乎感覺不到它的重量。同學們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東西是1克的呢?在你的書包里有嗎?指名交流匯報。然后告訴同學們一張餐巾紙的重量也是約1克。分小組掂下,交流下自己的感受。
師:一粒花生米的重量約1克,那10粒呢,100粒呢,1000粒?(生答10克,100克,1000克)。出示1000克=1千克。讓學生想想生活中約1000克的物體有哪些?(一袋洗衣粉,兩瓶礦泉水……)
老師拿出幾袋洗衣粉,讓同學掂下,感覺一下1千克的重量。然后小組匯報交流,讓學生說說自己對1克和1000克的感受。
……
師出示生活中重約1千克的物品。
課外要求學生去超市找一找100克、500克、1000克、2000克的物品,掂一掂感受下。
二、“分的認識”
1.集體體驗5秒
(1)老師喊“起立”口令,全體學生起立,如果認為5秒的時間到了,就舉手向老師示意,并且看看自己是否準確。
(2)讓學生站起來談談自己的感受。找出時間觀念比較準確的同學和時間偏差較大的同學,讓他們互相交流怎樣才能更準確地把握時間。
2.分組體驗10秒鐘,1分鐘
要求6人為一組閉著眼睛感受10秒,誰感覺時間到了,誰就睜開眼睛。讓組長當裁判,觀察哪個同學的感覺最準。然后再做一分鐘的體驗活動,讓同學們感受一分鐘有多長,初步建立1分鐘等于60秒的概念。再找出時間最準的同學和時間偏差較大的同學,互相交流怎樣更好地掌握一分鐘。
3.一分鐘可以做的事情
老師給同學們一分鐘的時間,小組合作,組長記時,讓同學們自己動手看看一分鐘可以做些什么。自己交流一分鐘可以做些什么?然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談一談。最后讓學生說說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可以用到“秒”?哪些可以用到“分”?
4.課件出示一分鐘能干些什么的信息
5.課外活動:讓同學們在課外試試自己一分鐘能走多少米
在以上的教學中,都是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計量單位。在學習重量的單位概念時,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了比一比,掂一掂等活動,親身感受了1克,10克,100克……的實際重量。這種感受不是教師講解得來的,而是學生自己親身體驗得來的?!懊搿钡慕虒W中也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的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1秒、幾秒及1分鐘的時間觀念。最后讓學生談一談1分鐘可以干些什么,從而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整個學習過程都讓學生領悟到數(shù)學知識源于生活,數(shù)學離不開生活,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的用途。
三、認識和體驗計量單位時的注意事項
1.老師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設計出與學生認知水平相適應的數(shù)學情境,并且是有趣味的情境。這樣學生可以更感興趣,也能更好地借助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學習。
2.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體驗,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手、腦并用,自己去感受各種計量單位。
3.老師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感知素材,如,花生米、礦泉水、洗衣粉等等,讓學生體驗計量單位的實際意義。學生的感知素材越豐富,越能建立清晰的表現(xiàn),才能更好地理解這些計量單位。
4.尋找一些參照物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計量單位。比如1千克,學生會想到1袋洗衣粉的重量,從而感知了1千克是多少,就可以估計出一些相似事物的重量。1秒就是秒針滴答一下。有了這些參照物,學生估計時就有了憑借。
計量單位的學習,尤其是一些相對來說比較抽象的計量單位的學習,我們應該了解并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放下了教材和教案的束縛,帶著自己對數(shù)學的理解走進數(shù)學課堂,才能在恰當?shù)臅r候,干預課堂,設計豐富而有效的體驗活動,這樣更能加深學生對計量單位的認識和理解,引領學生,一起進步。
(責任編輯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