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海
對高校中外合作辦學成本的比較研究
李盛海
通過對國內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幾種常見辦學模式在收費標準和辦學成本、辦學收入分配情況等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加深成本對不同辦學模式影響的認識,為國內高校在進行中外合作辦學時選擇合適的辦學模式提供一定的參考。
高校;辦學成本;研究
中外合作辦學是指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活動,中外合作辦學的主要目的是引進國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在國內新興和急需的學科專業(yè)領域開展合作辦學,培養(yǎng)國內各類急需人才。到2013年4月,經(jīng)教育部批準的本科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含內地與港臺地區(qū)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653個,其中辦學機構37個,辦學項目616個。中外合作辦學已經(jīng)成為各高校進行中外合作交流的重要方式。本文僅對目前國內本科中外合作中常見的幾種辦學模式在收費標準和辦學成本、辦學收入分配情況等方面存在的差異進行分析研究。本文比較的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分別是國外大學分校式的辦學模式、“3+1”或“2+2”辦學模式和“4+0”辦學模式。
國外大學分校式的辦學模式:由外國教育機構與中國教育機構共同出資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和獨立校區(qū)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這種辦學模式國內較少,有代表性的是寧波諾丁漢大學。采用全英文教學,教材從合作大學引進,師資全部由合作大學選聘,采用合作大學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共享合作大學網(wǎng)絡和教學資源。招生納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學生在國內學習四年,四年學習期滿后,頒發(fā)合作方大學的學位證書,以及國內普通高等教育畢業(yè)證書及學位。
“3+1”或“2+2”辦學模式:由外國教育機構和中方教育機構成立中外合作項目,接受中方教育機構的管理,項目屬于國內高等教育中的一個專業(yè)。采用引進合作方課程的方式進行培養(yǎng)。按教育部規(guī)定,引進的外方課程和專業(yè)核心課程應當占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全部課程和核心課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外國教育機構教師擔負的專業(yè)核心課程的門數(shù)和教學時數(shù)應當占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全部課程和全部教學時數(shù)的三分之一以上。在教學管理上學生在國內的學習三年或二年,完成國內的課程,在國外學習一年或二年完成國外的課程,兩地完成的課程和獲得的學分均為雙方認可。招生納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獲得規(guī)定學分后,學生可同時獲得合作方的學位證書及普通高等教育畢業(yè)證書及學位。
“4+0”辦學模式:由外國教育機構和中方教育機構成立中外合作項目,接受中方教育機構的管理,與“3+1”和“2+2”模式相似。但本科四年中,學生在都在國內學習。招生納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學生畢業(yè)后,獲得規(guī)定學分后,學生可同時獲得合作方的學位證書及普通高等教育畢業(yè)證書及學位。
(一)收費標準比較
國外大學分校式的辦學模式:物價局批準的收費標準8萬元/生.每年,部分院校在2013年之前按6萬元/生.每年的標準收費,因物價等因素,2013年調整為8萬元/生.每年。
“3+1”或“2+2”辦學模式:物價局批準的收費標準在2-3萬元之間,大多數(shù)高校的收費標準在2.5萬元左右。此收費標準是國內的收費標準,學生出國學習期間直接按國外高校學費標準繳納學費。
“4+0”辦學模式:物價局批準的收費標準在4萬元左右。
(二)中外合作辦學成本內容
①外教的課酬及保險、國內外來往交通費、簽證費、住宿費、醫(yī)療費等。
②外國管理人員的工資及保險、國內外來往交通費、簽證費、住宿費、醫(yī)療費等。
③中方管理人及聘請的老師的工資、課酬、保險等。
④中方的日常管理費用。
⑤教學場地費用、教學儀器設備費。
⑥學生的獎助學金等。
中外合作辦學成本中,外教及管理人員的工資、保險的支出所占比重最大。
(三)收費標準及辦學成本差異分析
“3+1”和“2+2”模式與國外大學分校模式比較:辦學成本項目相差不大,但物價局批準的“3+1”和“2+2”模式收費標準卻低一半,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辦學成本中的大部分外教及管理人員課酬及保險、國內來往交通費、簽證費、住宿費、醫(yī)療費等成本不體現(xiàn)在國內辦學總成本之中,學生出國學習一年或二年,學生向國外高校繳納學費,國外高校將教育部規(guī)定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大部分課程可以安排學生在國外學習的時間內上課,這部分課程的外教課酬由國外高校直接向外教支付,不需要國內支付外教課酬,同時也不需要開支相應的差旅費、保險費等,從而降低了國內辦學總成本。而中外合作辦學外教的成本占的比重最大。
“4+0”模式與國外大學分校模式比較:成本項目基本一致,但與國外大學分校相比,“4+0”模式的課程僅占全部課程的三分之一之上,而國外大學分校的全部課程按外國大學標準設置,兩種辦學模式都是在國內學習四年。國外大學分校的因課程設置的原因,全部課程都需請外教,而“4+0”模式只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課程是由外教授課的,從而兩種辦學模式的外教數(shù)量是不同的。而外教的成本是中外合作辦學中最大的成本開支,因此國外大學學分校模式的辦學成本高于“4+0”模式,相對應的,按成本確定的收費標準也比“4+0”模式要高。
“3+1”和“2+2”模式與“4+0”模式比較:成本項目相差不大,“3+1”和“2+2”模式需到國外學習一年或二年,相對應的外方承擔的課程可以在國外進行,不需要請外教來國內授課,因此,與“4+0”模式相比,外教的薪酬成本不包括在國內辦學成本中,因此,按成本確立的學費的收費標準就會比“4+0”的辦學模式要低。
(三)辦學收入分配情況
國外大學分校的辦學模式:由于成立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辦學結余將繼續(xù)用于改善辦學條件及完善教育設施。作為辦學機構的合作方,外方投資者承諾不獲取任何盈利,將辦學結余繼續(xù)用于辦學機構的發(fā)展。
3+1”或“2+2”辦學模式:中方和外方都直接向學生收取學費,中方收取在國內學生繳納的學費,外方收取學生在國外的學費,雙方互相不影響,不存在辦學收入分配的情況。
“4+0”辦學模式:學費由中方收取,合作方存在分攤各自辦學成本的問題,需與中方就學費收入按相關比例進行分配。分攤成本的方式有按雙方承擔的學分數(shù)、按雙方承擔的課時數(shù)、或按雙方承擔的成本等幾種方式來進分分配。需在相關合作協(xié)議中對分配比例等加以約定。
(四)辦學成本對中外合作辦學的影響
1.辦學成本對引進教育資源的影響
從辦學成本比較可以看出,辦學成本越高,引進的國外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較多。其中國外大學分校式的辦學模式、教學內容、課程設置等全部從國外引進,教學模式也由外方主導,這類辦學模式成立的辦學機構從各方面來說都是國內較先進的,但由于是國外大學的分校,主導權在外方,無法融入中國目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中,國內其它高校無法效仿,不能推動國內高校相關新興及急需專業(yè)的發(fā)展。而“3+1”或“2+2”辦學模式對國內的教育有一定的影響,但學生在國外學習的一年或二年,外教在國外授課,學生可以融入到國外的高等教育氛圍中,對學生的各方面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但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教學模式不會對目前中國高等教育水平提供有益的幫助。而“4+0”模式則結合了以上兩種模式的優(yōu)點:一是外教在國內授課,二是教學內容、課程與國內相互融合,教學方式以外教為主,三是國內高校在合作中占主導權?!?+0”模式可以利用國外優(yōu)質資源與本校的學科專業(yè)及教師密切結合,在一起進行學科建設,發(fā)揮其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學科、教學方式、教師的互相交流,有利于提升中方教育質量。
2.辦學成本對高校選擇辦學模式的影響
從辦學成本的比較分析,國外大學分校式的辦學模式的辦學成本最高,引入的國外優(yōu)質資源也最好,但由于辦學時需成立合作機構,教學及管理是由新成立的辦學機構承擔,就目前國內大學的情況來說,這種模式是無法實現(xiàn)的。國內高校一般只能選擇“3+1”或“2+2”及“4+0”模式。從實際辦學看,國內高校中外合作辦學更多是采用3+1”或“2+2”辦學模式。
①從辦學成本分析,“4+0”辦學成本高于3+1”或“2+2”辦學模式,從學校的角度來說,更傾向于低成本的辦學模式。
②從辦學收入來分析,“4+0”模式收費標準高于“3+1”或“2+2”辦學模式,但通過對辦學分配情況分析可以得出,“4+0”模式需向合作方支付相關的費用,剔除支付給外方合作者的相關成本費用后,實際收費標準低于“3+1”或“2+2”辦學模式,另外,“4+0”模式需比“3+1”或“2+2”承擔更多的管理成本。
通過對中外合作辦學的成本分析,高校在選擇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時更愿采用“3+1”或“2+2”模式,但從國家舉辦中外合作辦學的目的來看,高校應選擇兼顧成本及辦學目的來選擇辦學模式。從目前來看,高校都是按照本身的辦學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合作辦學模式,但從長遠來看,中外合作辦學必將從培養(yǎng)急需人才過渡到提升國內的教育水平。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國務院令第372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教育部令第20號).
(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