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葉娟
高中古詩詞教學應以意境為中心,將學生引入詩詞的意境,把詩詞的各種意象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他們直接受到詩詞的熏陶與感染,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在以意境為中心,組織古詩教學之前,首先應使學生明白何謂意象和意境。簡單而言,意象就是蘊含了作者深情的典型事物,由這些典型事物構成的特定環(huán)境就可以稱之為意境。
在學生明白了何謂意象和意境后,就要對詩歌進行反復誦讀,初步領會詩歌的情感。古代詩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是詩人將自己的生活經歷、經驗和體驗通過詩的形式表達出來。我們讀古詩,實際上就是通過對詩歌字詞句的誦讀、品味,還原詩人當時的生活情態(tài)。好的誦讀不但可以體會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而且能夠帶領學生進入詩人為我們所創(chuàng)造的深邃優(yōu)美的意境,從而領會詩人在詩中寄寓的情感。
例如,學習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首先要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這首詩歌呈現(xiàn)在他們眼前的整體印象,品味由這個整體印象所營造出來的情景氛圍;接下來要帶領學生一個詞一個詞地慢慢地反復地吟詠、咀嚼、揣摩,并想象和聯(lián)想,還原詩人生活的一個個小小的似曾相識或經歷的場景。通過反復地讀,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讀,一個詞一步臺階,讓學生的每一次誦讀都必須有所收獲,都必須在原來的基礎上加深對詩歌的理解。這樣,學生就漸漸地走進了詩人所創(chuàng)設的天地之中,就能讓學生與詩人進行面對面的親切交談和對話。
在對詩歌進行反復地誦讀之后,學生已經有了對詩歌意境的初步體會,接下來就要引領他們對詩歌意境作更深層次的感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在情與景的關系中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詩人筆下的詩歌都有不同的灌注著作者思想情感的意象,這些意象的組合經人們整體感知頓悟所形成的美妙境界就是詩歌的意境。情景交融是古詩的重要藝術特點。詩人們時而觸景生情,景中寓情;時而因情布景,移情入景;時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而這種情感僅用教師的語言是很難完全傳達的,我們可以借助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將抽象的、模糊的情感變成具體的、形象的畫面,在清晰的、可感的畫面中深刻領悟詩人的所思所想。
詩人的創(chuàng)作過程離不開想象,他要通過豐富的想象將自己內心復雜的情緒圖像化;而鑒賞者更要借助想象將詩歌抽象的文字還原為具體的畫面,從而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思想內涵。
所以教師可以在學生基本理解詩歌文本意思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還原、再現(xiàn)詩中隱含的情景,以此來探尋詩歌的意境美,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分析柳永《雨霖鈴》中的典型意象。寒蟬常用來表達悲傷之情,長亭就是送別之地,蘭舟頓增漂泊游離之感,暮靄渲染了傷心別離的凄婉迷惘,酒是排解愁緒的不可或缺之物,楊柳往往表達依依惜別之情深,月亮更是思念的代名詞。在難分難舍的離別之際,詞人和他的戀人只能相互看著對方淚光閃閃的雙眸,千言萬語噎在喉間說不出來,就覺得重逢之遙遙無期??墒欠謩e就在眼前,不舍終歸得舍,難分終究得分,分別還是要分別……在詞人為我們描繪的這幅離別圖中,我們感受到了纏綿悱惻,深沉婉約。
學生在對詩歌畫面進行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后,雖然對意境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但還是比較模糊、籠統(tǒng)的。對詩歌的意境有更具體的感知,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詩歌的情感,從而深刻地領會詩歌的圖畫美、情景美和意境美。
教學時,可以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展示詩中所描繪的景物和畫面,引導學生理解詩中景與情的關系,在情與景的碰撞中與詩人的情感發(fā)生共鳴。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欣賞中獲得美的享受與滿足,感悟到詩歌的真諦,與詩人的心靈“契合”。
以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為例。極目遠眺,但見天的盡頭有一縷孤煙直直地往上升,旁邊是氣勢磅礴的黃河,浩浩蕩蕩的黃河水像一條盤旋的長龍蜿蜒向東流去,落日的余暉瀉在河水里,閃著粼粼的波光。一輪紅日好像從黃河的盡頭冉冉升起又徐徐落下,在水中沉浮,好一幅河水吞吐日月的壯闊景象!學生在自由暢想、任情發(fā)揮中,大大地激發(fā)和培養(yǎng)了他們的發(fā)散性、想象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高中古詩詞教學應以意境為中心,側重對古代詩詞意境的分析與感悟。首先要反復誦讀,初步領會詩歌的情感;其次要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在情與景的關系中體會詩歌的意境美;再次要對意境進行具體化、生活化和圖像化,再現(xiàn)詩歌的情感美,從而達到領悟詩歌意境,與詩人情感產生共鳴的目的,實現(xiàn)詩歌教學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