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飛
法國作家莫泊桑的《項鏈》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作者以其非凡的藝術(shù)才能,獨具匠心地運用對比技巧,使作品波瀾疊起,扣人心弦。
作品開篇不惜文墨,花了近全文五分之一的篇幅向讀者昭示瑪?shù)贍柕碌拖碌纳鐣匚唬喡纳瞵F(xiàn)狀。一方面展示她“住宅的寒傖,墻壁的黯淡,家具的破舊,衣料的粗陋”等生活條件的低劣;另一方面又極力描繪她所編織的許多美麗“夢想”:“幽靜的廳堂”、“寬敞的客廳”、“華美的香氣撲鼻的小客室”、“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銀器”……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鮮明對比中,我們不難悟出,在那以貧富分貴賤的社會里,地位低下、生活貧困的瑪?shù)贍柕赂静豢赡軋A她的“富貴夢”。關(guān)于這一點瑪?shù)贍柕赂疚茨苷J識。在她看來,“在婦女,美麗、豐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yōu)美的資質(zhì),溫柔的性情,就是她們唯一的資格”。正因為如此,瑪?shù)贍柕碌墓适乱员瘎「娼K就有其必然性了。
佛來思節(jié)夫人與瑪?shù)贍柕率且愿毁F與貧困的化身出現(xiàn)的,她們在文中互為參照,形成對比。二人原本是教會女校的同學,后來,由于出身的差別,一個成了令人仰慕的貴夫人,一個則成了教育部一個小職員的妻子。作品安排了四處對比。
第一處,是瑪?shù)贍柕氯タ赐逊饋硭脊?jié)夫人。在女友的家中,她目睹了夢寐以求的高雅和奢華生活,她把在女友家的所見同自家進行對比,感到反差強烈。如果是一個理智的人,就應明白,要想擠進上流社會,除了美貌、年輕之外,更重要的是金錢。但虛榮心支配她不但沒有看到這一點,反而產(chǎn)生了“傷心、悔恨、失望、困苦”的心理。
第二處,是瑪?shù)贍柕氯シ饋硭脊?jié)家借項鏈。富有的佛來思節(jié)夫人,取出一大匣子的首飾讓瑪?shù)贍柕绿暨x,一則借此炫耀自己的富有,二則對大匣子中各種首飾的價值她心中自然有底,因而窮酸的瑪?shù)贍柕虏还芴羯夏囊患?,她都不在意,甚至連看都不看一眼,顯得大方極了。而這位“天生聰明”的瑪?shù)贍柕聸]有意識到這一點,加之她囿于地位和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具備辨認首飾真?zhèn)蔚哪芰ΑR蚨膊豢赡軕岩勺约核舻摹皩毼铩本故羌I品。在這知與不知的對比中,我們看到“瑪?shù)贍柕率健钡膵D女們使自己“美麗動人”,并以此為“資本”擠進上流社會的心理。
第三處,是瑪?shù)贍柕碌椒饋硭脊?jié)夫人家去還項鏈。瑪?shù)贍柕路驄D東拼西湊,冒險還債,花了整整十年的艱辛光陰,受盡了生活的煎熬,才買了一掛項鏈。當她拿著這掛代替品去還時,心情忐忑不安,總是擔心對方發(fā)現(xiàn)這一“秘密”,而佛來思節(jié)夫人對所還項鏈的真?zhèn)胃静唤橐?,只是對“久借不還”產(chǎn)生了“不滿的神情”。這里的擔心與不介意,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既對兩人的心理進行了對比,又將佛來思節(jié)夫人此時的不滿與借時的大方進行了對比。在這兩類對比中,我們看到了世態(tài)的炎涼與人情的冷暖。
第四處是公園相遇。一個“依舊年輕、依舊美麗動人”,一個是既老且丑的“平民婦人”。這美與丑的對比,實質(zhì)上是將勞動者的苦難與貴族階層的奢侈進行了對比。這里我們清楚地看到了金錢、地位是怎樣在主宰著人的命運。
路瓦栽得到教育部邀請參加夜會的一張請柬,如獲至寶,“得意洋洋”地拿回家,認為是“一個好機會”,并預料妻子“一定很喜歡的”,可以說是火一樣的熱情。結(jié)果如何呢?妻子卻“懊惱地把請柬丟在桌子上”,“用惱怒的眼睛瞧著他”,甩出一句冷冰冰的話:“誰的妻子打扮得比我好,就把這請柬送給誰去吧。”在對請柬事件的冷熱對比中,把瑪?shù)贍柕履欠N以退為進,一旦發(fā)現(xiàn)有可能改變自己地位的機會時,便不顧一切去追求的內(nèi)心世界揭示于讀者面前了。正是在這種思想的驅(qū)使下,她施展了一系列的表演:用淚水逼出丈夫的全部積蓄,用“郁悶”“不安”和“憂愁”誘使丈夫想出借首飾的辦法來。至此,瑪?shù)贍柕履欠N迫不及待的心理就活脫脫地顯示在讀者面前了。
同樣是參加夜會,瑪?shù)贍柕驴駸岬呐d奮地跳舞;沉迷在歡樂里,“出盡了風頭”,一直陶醉到早晨四點鐘光景;而路瓦栽“從半夜起就跟三個男賓在一間冷落的小客室里睡著了”。這里作品將“舞得歡”與“睡得香”進行對比,使讀者清楚看到:瑪?shù)贍柕录仁翘摌s思想的體現(xiàn)者,又是虛榮心的受害者。
全篇以“失項鏈”為轉(zhuǎn)折,前后形成鮮明的對比。失項鏈前,作者極力刻畫瑪?shù)贍柕碌拿利悺皦粝搿?。這些美夢,可以分解為精神和物質(zhì)兩個方面。精神上追求的境界是“得人歡心,被人艷羨,具有誘惑力而被人追求”。在物質(zhì)上就是“要過高雅和奢華的生活”,這些可以說是她所追求的理想境界,這種理想一旦閃現(xiàn)出來,就要抓住不放,哪怕是短暫的一瞬。舞會上,“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勝過一切女賓,陶醉于成功的光榮,陶醉于人們對她的贊美和羨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霧里,陶醉在婦女們所認為最美滿最甜蜜的勝利里”。這里,她得到了短暫的滿足。失項鏈之后,作者竭力刻畫她為了賠償項鏈所經(jīng)歷的十年艱辛及她本人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她辭退了女仆,遷移了住所”,“她懂得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兒和廚房里討厭的雜事了”,“她成了一個窮苦人家的粗壯耐勞的婦女了”,以至于在公園里與女友相遇時,由于既老且丑,連佛來思節(jié)夫人也認不出她來了。在這里,作者將主人公短暫的滿足與十年的艱辛進行強烈對比,就產(chǎn)生了震聾發(fā)聵的作用:是虛榮心毀掉了瑪?shù)贍柕滦腋5募彝?,毀掉了她的年輕美貌。
女主人公面對失項鏈、賠項鏈的沉重打擊,她沒有采用無賴者所慣用的逃避、賴帳的手段,而是面對現(xiàn)實執(zhí)著于賠償。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她跟許多放高利貸的人和各種不同國籍的放債人打交道。她顧不得后半世的生活了,冒險到處簽著名”,“她一下子顯出了英雄氣概,毅然決然打定主意,她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她甘心忍受十年艱辛歲月的煎熬,賠掉了自己美麗的青春年華,跌落到了社會的最底層。她經(jīng)歷了“殘酷的貧困、肉體的苦楚、精神的折磨”。女主人公的執(zhí)著追求,換到了三萬六千法郎的一掛項鏈。這掛項鏈,不僅僅是巨額價值的體現(xiàn),更重要的是包含在貨幣價值表象中的精神價值。她苦苦追求的這掛替代品,是她花十年時間用貧困、苦楚與精神折磨煎熬出來的“結(jié)晶”。然而,它所抵資的卻是“至多值五百法郎”的一掛贗品。至此,在讀者的心靈深處不得不為女主人公的遭遇而深感惋惜,同時萌生憐憫之情。這就使作品的思想意義得到更進一步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