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璐
“正確使用成語”是近十年各地高考必考題目。考生得分率不高,“望文生義”是最主要原因,在近三年高考題中多有體現(xiàn)。
C.伴著落日的余暉,詩人緩步登上了江邊的這座歷史名樓,極目遠眺,曉霞盡染,鴻雁南飛,江河日下,詩意油然而生。(2011年北京卷)
解析:“江河日下”比喻情況一天天地壞下去,不能用來描述河流的流向。
B.陶淵明早年曾經(jīng)幾度出仕,后來因為不滿當時黑暗腐敗的政治而走上歸隱之路,過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園生活。(2012年山東卷)
解析:“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而非描繪田園生活場景。
D.我攀過陡峭的崖壁,歷盡艱辛,登上絕頂,放眼望去,天無涯際,頓覺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2013年遼寧卷)
解析:卑:低處;“登高自卑”原意是攀登高山,必定要從低處起步;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原句誤用為“登上高山覺得自己很渺小”。
B.有人多次為蘆山災區(qū)慷慨解囊,傾盡全部積蓄;也有人聲明自己將細大不捐,以抗議某些慈善機構運作缺乏透明度。(2013年浙江卷)
解析:“捐”是“舍棄”的意思,并非“捐獻”。“細大不捐”的意思為:小的大的都不拋棄,形容包羅一切,沒有選擇。
如果只是將成語的每個語素的意思簡單相加,就犯了“望文生義”的錯誤,忽略了意義的整體性。下面對30個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的正確釋義進行了總結。
1.不刊之論:常被理解成“不能刊登的言論”,其實指“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2.不瘟不火:“瘟”指戲曲表演沉悶乏味?!安晃敛换稹敝傅氖潜硌菁炔怀翋炓膊贿^火,指演員對角色的把握恰如其分。并非現(xiàn)在媒體錯用的“不溫不火”,意思也不是“不好不差”。
3.不贊一詞:原指文章寫得很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也指一言不發(fā)。不能理解為“不說一句贊成的話”。
4.不足為訓:不能當作典范或法則。不能理解為“不足以作為教訓”。
5.別無長物:長物,多余的東西,原指生活儉樸,現(xiàn)形容貧窮。不能理解成“沒有長處”。
6.差強人意:勉強還能使人滿意,不能理解為“使人很不滿意”。
7.穿云裂石:形容聲音高亢嘹亮,并非形容“力大無窮”。
8.曾幾何時:不是“曾經(jīng)”、“很久之前”,而是指“時間過去沒有多久”。
9.對簿公堂:意思是“接受審問”,并不是雙方打官司。
10.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達到很高的水平,不能理解為“進入屋室”。
11.渙然冰釋:形容疑慮、誤會、隔閡等完全消除,不能用來描寫冰雪融化。
12.噤若寒蟬:害怕得像冬天的蟬,形容十分害怕,不敢出聲。并非形容“凍得發(fā)抖”。
13.空穴來風:常被誤認為“無根據(jù)的謠傳”,其實是指“消息和謠言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
14.洛陽紙貴:常被理解成“洛陽的紙很貴”,而正確意思是“比喻著作廣為流傳,風行一時”。
15.屢試不爽:爽,差錯,多次試驗都沒有差錯,并不是“沒有成功”。
16.目光如炬:形容見識遠大,并非“目光炯炯有神”。
17.七月流火:正確的意思是寒冷的季節(jié)就要來了,不是“天氣炎熱”。
18.石破天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不能用于“驚人的消息”。
19.守株待兔:貶義,指“不主動努力,心存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常誤用來形容公安干警的機智。
20.首當其沖:常被理解成“奮不顧身,第一個沖在前面的人”,而正確意思是“首先受到?jīng)_擊”。
21.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眾,容易使人誤假為真。易誤用為“人多力量大”。
22.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極點,并非指“心痛難過”。
23.五風十雨:并非指狂風暴雨,而是形容風調雨順。
24.文不加點:指“文章寫得快,一氣呵成”,常被誤解成“寫文章不加標點”。
25.危言危行:危,端正,“危言危行”指“正確的言行”。不能理解成“危險的言行”。
26.信手拈來:隨手拿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地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么思考。不能用于撿拾物品等。。
27.炙手可熱:常被理解成某商品銷售火爆,而正確意思是“比喻人氣焰很盛,權勢很大”,是貶義詞。
28.罪不容誅:罪大惡極,殺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惡,并非說某人“罪不至死”。
29.振聾發(fā)聵:比喻用文學語言喚醒糊涂的人,不能理解為“聲音很大(震耳欲聾)”。
30.坐地分贓:常被理解成“坐在地上瓜分贓物”,正確意思是“匪首、窩主等不親自偷竊搶劫而分到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