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曉明+柯倩婷+馮芃芃
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獲得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成為該獎歷史上一百多位獲獎者中第十三位女作家。消息公布后,國內(nèi)許多媒體紛紛開始挖掘素材做文章,其中多家媒體不約而同地邀請了男性作家或?qū)W者來點評門羅及她的作品。門羅的創(chuàng)作以短篇為主,題材多是加拿大小鎮(zhèn)女性的愛情婚姻與生命經(jīng)驗。女性眼中的門羅是否會與男性不同?為了聽到更多“女性視角讀門羅”的聲音,2013年10月20日,新媒體女性和中山大學性別教育論壇合作,組織了一期讀書會,邀請到艾曉明、柯倩婷、馮芃芃等多位女性主義學者,一起討論門羅的作品《逃離》。
女性生活中的那根“針”
艾曉明:我不認為門羅的小說是傳統(tǒng)的小說。很多人說門羅的作品很像契訶夫,但是我沒看出來哪里像,契訶夫的小說很短,而且契訶夫也是個男作家,為什么說一個女作家像一個男作家呢?去年莫言得獎了,門羅的作品和莫言簡直是冰火兩重天。莫言的東西是很熱鬧的,雖然他故事中的現(xiàn)實很荒誕很冷峻,但他在其中調(diào)動的小說手段非常多:情節(jié)有強烈的故事性和戲劇性,描繪用濃墨重彩,語調(diào)夸張,詞匯繁復,結(jié)構上也有多條線索。跟莫言相比,門羅就是他的反面。門羅這樣一位作家,如果不是這次獲獎,她的作品在中國可能賣不出去。而且,沒辦法推薦別人去看,因為她的小說完全不勵志。
那么為什么這樣一位作家,和莫言那樣的作家一樣,他們都能夠得到諾貝爾文學獎?所以我很欽佩的是,諾貝爾文學獎評審的胃口那么雜,能夠看上這些藝術風格、主題取向、文學世界完全不一樣的作家。我想這也體現(xiàn)了這個獎的標準,諾貝爾文學獎強調(diào)作家的人道主義精神。
門羅的作品表面上看冷靜,不動聲色,反戲劇性,而且反浪漫。這么沒意思的事情她怎么把它寫出來了?如小說《逃離》中的女主人公,如果換個中國女作家來寫,一定要用幾十萬字來寫她的經(jīng)歷。而門羅只是描述了幾個普通的生活場景,要重復其中的故事情節(jié)都不容易。但是她能看出非常平淡生活中不人道的東西,她有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而這種精神不建立在廉價的同情和勵志目的上。她深刻地寫出了女性生活的處境,《逃離》中有一句話,很能概括這個小說給我的感受:“她像是肺里什么地方扎進去了一根致命的針”。這是寫女主角內(nèi)心無法言述的隱痛,這要有多么敏捷的觀察力,才能發(fā)現(xiàn)到女性生活中有這么一根針,而且是那種感受:“淺一些呼吸時可以不感到疼??墒敲慨斔枰钌钗M去一口氣時,她便能覺出那根針依然存在。”
我們看這些小說里的女主角,她們的生活和中國的女性不一樣。如果是一個中國女作家來寫中國女性,會寫什么呢?可能有四種情況:第一是一個女性家長,兒女都外出了,她在家里不斷操持,像老母雞一樣把家里護住。兒女回來團聚,她就感到滿足了。和門羅小說里的女主角作比較,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表面上滿足的女性家長,從來沒有人寫過她們的自我。這樣的一種敘述是不是一種假象?是不是我們文化建構出的一種“母性的滿足”:一天到晚為了家里付出,并不覺得自己是一粒塵土一個炮灰,不覺得自己心里“有一根針”。第二種,可能是處在各種困頓中的貧民女性,病也看不起,孩子也上不起學等。第三種中國女性形象,可能屬于“失足女性”,在燈紅酒綠里被當做男人的欲望對象,一方面能夠肯定自我,另一方面也覺得失落,總還是想要有一個家庭歸宿之類。第四種可能是知識女性,上學了,獨立了,有能力做出自我選擇,但是在社會生活中她因為角色逾越了傳統(tǒng)女性就麻煩了:女博士變成第三種人,女上司被叫做女強人、女漢子。她們被再現(xiàn)為脫離社會常軌的另類人物。
總而言之,我們對女性的想象難以達到門羅那一步:不動聲色地描述女性的處境和心理狀態(tài)。
我對她的作品有這樣的共鳴:我們的文化給女人的出路多么少啊。她的寫作觸及很多女性生活中的日常經(jīng)驗,沒有人用語言把這些呈現(xiàn)出來,讓女性可能反省一下:為什么一生會這樣度過呢?為什么是這樣無趣、沒有成就、很盲目、很漠然的一生呢?怎么生命會變得這么不絢爛、沒色彩,究竟為什么人們會走上同一條軌道,消耗和自我消耗,生活在怨言、不滿和盲目中呢?比如在中國,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很向往中產(chǎn)階級的生活模式:貌似生活無憂,有一個穩(wěn)定的家庭、長久的愛情;盡管在這方面繁衍出來的罪惡、暴力等問題是非常多的?,F(xiàn)在我們從新聞、微博上看到對女性的傷害,殺妻、性侵……很多人性淪喪的事情,而門羅的小說給我們一個啟發(fā):我們有沒有好好觀察過什么是人性?有沒有觀察過人性的狀態(tài)?門羅以一種不太投入、比較疏離的態(tài)度寫出女性的日常生活,讓我們從這種距離感中去思考:這可能是很多女性在生活中都感覺到的不滿足、平淡和抑郁,只是她們沒有辦法把它說出來。
丹丹:我在看門羅的作品,很像在新浪微博主持“我遭遇了性別歧視”時讀到的一些投稿。很多女孩子會寫信來講述自己的性別故事,她們對發(fā)生的經(jīng)歷是有體察、有很細微的感受的,而正因為這些生命經(jīng)驗的細微,會讓她們在講述時帶有一些不好意思,覺得自己的故事太平淡了,似乎不值得被發(fā)布出去,被人看到。而門羅的小說也是一樣,那么平淡,沒有很大波瀾,就像艾老師說的,里面的情節(jié)甚至看了都沒法復述出來,但是正是這樣的平常的生活下面,就隱藏著一些傷人的東西:對女性的歧視、偏見等。如果不是門羅把它們好好地寫出來,把底下的糾結(jié)和傷痕顯露出來,我們很多人會覺得那不值得去講述,不值得被看見。從這一點上,我很感謝門羅。
艾曉明:我們讀書可能都會在書中找認同,認同這個人或者不認同那個人。其實好的小說是反道德的。門羅的小說,它的功力就在反道德和反戲劇性上。但是為什么我們愿意看下去呢?因為她在平淡的描述中是有發(fā)現(xiàn)的。她的發(fā)現(xiàn)是什么呢?比如,我們視作非常浪漫的邂逅,可能是個很可笑的事情;可能就是無意識的沖動,或者只是性而已。比如她寫兩個人的邂逅,其中男的喝醉了,剛離別就被撞飛了。難道她要寫的是哪一種選擇比較好么?不是。有可能她寫到了兩種女性,但處境都不盡如人意。比如《逃離》講一個女傭和一個詩人的妻子,女傭很苦悶,詩人的妻子就給她幫助,讓她出走。但是女傭走到一半,卻沒有能力承受外面的世界。車都沒到終點她又回去了。但是回來就好么?其實也不是。門羅提出一個更深刻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說找怎樣的伴侶才是好的,而是“女人的選擇怎么那么少?”我最近推薦給研究生一個法國電影《愛》,最后那個老先生也處理不了妻子的衰老;他做出一個讓觀眾很震撼的動作。我們一般看別人寫愛情故事,不會處理到這個階段。這部電影是反浪漫的,是寫人垂老時候的需求和經(jīng)驗。門羅小說《匆匆》中的朱麗葉,她給自己丈夫?qū)懶?,描述父親和母親的生活情況。在小說結(jié)尾時,朱麗葉翻出了自己給丈夫?qū)懙倪@封信,其實信里面寫的都是虛構,她把父親和母親的情況寫得很歡快。朱麗葉突然就不能面對這個,但是她很快就不去想這個事情。我覺得這些恰恰是我們應該去細讀的地方,就是我們內(nèi)心不能面對的東西,在某一個時刻。如果僅僅用倫理判斷去拆解她的小說,那就錯過這些瞬間了。而這樣的瞬間,正是小說家對人性的揭示。逃離是在各種意義上,心理意義上的逃離也就是回避,有一些困境、矛盾,女主角解決不了。門羅一開始寫到一個狀態(tài),假如你嘗試去做倫理判斷,要區(qū)分這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其實作者很快又把它混淆了。你再要去判斷,她再次混淆了。這樣的小說,她對簡單化的閱讀,對于道德判斷取向的閱讀是一種挑戰(zhàn)。
物質(zhì)與女性經(jīng)驗
靖子:門羅小說里面有大量對物體的描寫。比如怎么擠奶,地毯的碎屑,怎么做黃油。莫言《透明的胡蘿卜》中也有大量的物體描寫,但是它們都是與情節(jié)的起伏和感情的濃烈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門羅的小說就像是一個攝像機對生活的瀏覽一樣。這些生活化的描寫在文學中常見么?
柯倩婷:這算是常見,但各有章法。早年我寫博士論文時,和艾老師討論到王安憶、鐵凝,這些女作家有很多關于生活和物質(zhì)細節(jié)的描寫,她們會細致描述一張沙發(fā)、一個床單的顏色和質(zhì)地,描述一頓美食的制作。上世紀90年代,這些細節(jié)的意義在于肯定生活,反對宏大敘述,反對以革命取代日常生活,說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但王安憶與門羅的風格不同,《長恨歌》中的日常生活是濃墨重彩的,而門羅則代表了一種對生活細節(jié)的描寫。門羅與加拿大的女作家阿特伍德也不一樣。阿特伍德也寫物質(zhì),其中有很強烈的隱喻和政治性立場。比如她的《可以吃的女人》,寫女主角把大蛋糕做成女人的形狀,自己婚前吃掉了這個蛋糕,隱喻女性被婚姻吃掉。阿特伍德是諷刺的,王安憶是對抗革命和政治運動的,門羅則不動聲色地描寫生活和勞作本身,并暗含著欣賞?!短与x》寫精力充沛的卡拉為西爾維亞清潔房屋,讓這個剛剛辦過喪事的家渾然一新,西爾維亞為她的干練與利落所感染,感到歡樂無比,她“直覺得這陣大笑像股嬉鬧的溪流,貫穿了她的全身?!薄斗Α穼懱┥鳇S油,墊子怎么鋪都寫出來,《匆匆》寫艾琳操持各種事務,無人可替代。靖子剛才提到門羅小說中有大量的物質(zhì)描寫,確實如此,但這些都是在寫家務勞作現(xiàn)場時帶出的,門羅寫她們的能干,也寫這活兒的勞累、繁瑣和令人厭倦。
馮芃芃:我認為門羅這些關于加拿大小鎮(zhèn)的細致入微的日常描寫,呈現(xiàn)的是一種加拿大身份的表達。這涉及加拿大文學在英語國家文學的地位的問題。英語國家文學長期以來以英美文學為主流,加拿大文學處于一個邊緣位置,自1980年代開始就有一種焦慮感,即如何確立加拿大文學的身份、位置。另外我認為這種風格也跟門羅的身份有關,門羅自幼成長于相對比較底層的社會環(huán)境,她嫁人以后很長時間也是一個家庭主婦,她曾說自己寫短篇的原因之一是,沒有時間去寫長篇。在她沒成名的時候曾經(jīng)申請一些寫作基金的支持,但是都沒有成功,她自己總結(jié)說,之所以沒申請下來這些基金,是她申請經(jīng)費的目的往往是請人幫忙看孩子、打掃衛(wèi)生,而不是像男作家一樣去旅行、訪學。她這種對日常細節(jié)的描寫也是她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
越看越不幸福?
小安:我覺得她寫的這些日常生活對我是有意義的。最后我的感悟都回到了自己生活當中,我想從書中去獲得一些人生的智慧,知道怎樣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點、幸福一點。
艾曉明:我覺得看小說不要太投入,那樣會越看越不幸福的??葱撵`雞湯可能會感到幸福,因為心靈雞湯告訴你,容忍、善良會帶來更好的結(jié)果。但是小說是探索人性的混沌、幽暗之處,然后把這種經(jīng)驗呈現(xiàn)出來。它不是給我們心靈雞湯、短暫安慰,也不提供行為指南。你容忍,你不知道多少女人是多么地容忍,但最后一樣不幸福。這不是容忍的問題,一個社會為什么要規(guī)訓女人,讓她們覺得家庭是最重要的;家庭幸福就是個人幸福呢?這種幸福觀是有問題的。我們的感受可能會被當成本能,但其實很多感受是文化給予的。文化為什么會制造這樣的幸福觀?為什么不覺得肖美膩為女權千里徒步是幸福的?其實很多男人去探險登山去干什么啊也覺得幸福死了。但是女性呢?我采訪過一位老人,他在1960年代還是個醫(yī)科大學生。當時他看了新聞紀錄片,就說“國外就是好”。結(jié)果,就因為這個被判刑了。他晚年繼續(xù)從醫(yī),有了積蓄。每年他都去國外旅游,這是他感到幸福的經(jīng)歷;但是他不帶老婆。他的太太在家里,她的幸福是什么呢?就是每天守著80平米的房子,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凈凈。她表面上也是很幸福的,她也很欣賞自己經(jīng)營的幸福。我們不能判斷他們個人對幸福的感受有什么不對,只是讓我們在座各位自己來想想你要不要做個選擇:到底是有專業(yè)技能去掙錢、有能力周游世界更幸福呢;還是一天到晚守著80平米的房子不停地收拾,收拾完了等人弄亂再收拾更幸福?人是來自塵土、歸于塵土的,你一生都在與塵土做斗爭,最后不過就是被塵土埋了。一生就過去了!你感受過什么么?你看到過什么?但是為什么很多女人不會覺得周游世界是幸福?因為傳統(tǒng)的價值觀不鼓勵女人走出家庭周游世界。
我看肖美膩一路畫的畫很可愛,有點像伊朗的連環(huán)畫(后來拍成電影了)《我在伊朗長大》。這個連環(huán)畫很不傳統(tǒng),作者描述了很多文化的碰撞。女主角在一個保守的、對女性有很多約束的家庭長大;她后來到法國留學受教育,經(jīng)歷了青春期的不安和追求,成為個性獨立的少女。為什么說看小說不要把它當成指南呢?寫小說的人要是想給別人指導人生,肯定寫不好。小說是個彈性很大的世界,而行為指南的彈性是很小的。你說容忍,門羅寫的小說人物卡拉也很能忍,但是她真的幸福么?女人可能都能忍,但是這公平么?我們的文化很容易告訴一個女人,家是你的全部,你對親人的責任是你的全部,要做好賢妻良母。那你要怎樣做好這些?只能盡心盡力,犧牲自我。其實就算你犧牲自我也做不好,但是大家看了起碼覺得你是個“不錯的女人”。所以文化給女人可以選擇的角色實在好少,各種痛苦又差不多,又沒有什么精彩。這樣的文化到底有沒有問題?是什么問題呢?文化、社會規(guī)則、角色分配到底有什么問題?
靈子:我很同意艾老師說的,小說會越看越不幸福。我覺得我們要反抗和改變這個對女性的角色分配和要求,要逃離這樣的生活,需要做很多準備。
門羅是女權主義者嗎?
艾曉明:我看到一些對門羅的采訪,她說自己不是一個女權主義者。很多作家都不愿意給自己貼標簽,無論你說TA是什么主義者。我能理解門羅這樣說的意義,因為每個小說家,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這一個。我們說自己是女權主義者,有時是出于行動的需要。王安憶也說自己不是一個女權主義者,阿特伍德好像也說過這樣的話。我想她們可能是覺得:當你說我是女權主義者的時候,鬼知道你心里想的女權主義是個什么東西呢?而且女權主義又有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和不同的思想流派。況且小說這種藝術的東西,是很抗拒標簽化的。
柯倩婷:是的,女權主義者這一名稱在中外都有被妖魔化的現(xiàn)象,很多人覺得女權主義者是丑陋不受歡迎的、恨男人的。門羅是否接受女性主義的名稱不重要,重要的是,她顯然受第二浪潮女性主義的影響,她剖析性別建構、批評大眾文化,寫女性對工作、獨立和性自由的追求?!都で椤返母窭姿箤﹄娪鞍萁鹋牟粷M,不滿的原因是文化鼓勵女性做拜金女,但她的男友聽不懂,這是門羅的三道連環(huán)的批評,非常尖銳,但不著痕跡。其次是對女性生命選擇的尊重,比如《逃離》中的西爾維亞幫助卡拉離家出走,可以讀到一種很深的女性之間的感同身受,一種不需要解釋的“姐妹情誼”,卡拉一說無法忍受,西爾維亞就支持她離開,還給她約好了去多倫多的落腳點?!都で椤穼懜窭姿共粷M男友的循規(guī)蹈矩,拒絕他所鋪就的婚姻之路,斷然決定跟尼爾出去漫游,即使是只有一個下午的逃離。門羅不是宣揚女性主義的權利主張,她沒有說女人就是要拋棄平淡婚姻,她只是講故事。格雷斯就是一個小鎮(zhèn)酒店的招待員,一個孤女,一個對愛情與性敢于主張敢于追求的女孩子。門羅的魅力在于真實和準確,讓讀者相信格雷斯的自主和能動性是真的。那個下午,格雷斯全情投入又有幾分清醒,她感受到的激情和失落是那么細膩。一個普通女孩做出的顛覆性、革命性的選擇,門羅不動聲色地寫了出來。她的作品與女性主義的立場是一致的。
馮芃芃:我覺得作家拒絕標簽是一件事,讀者的解讀是另一件事。在我看來,門羅敘事的角度和方式?jīng)Q定了她是一個女權主義作家。她的小說打破敘事的連貫性,呈現(xiàn)一種碎片化的敘事結(jié)構,與女權主義美學摒棄線性敘事、看似無縫的敘事結(jié)構這些訴求不謀而合。在時間上,朱麗葉的三個故事是一個很好的體現(xiàn),她只提取了生活中的一些片段來表達,而沒有建構一個宏大清晰完整的故事。碎片化的另一個例子是《逃離》的結(jié)局,原本是卡拉的逃離,但是到最后卻換成了由卡拉的丈夫來講述發(fā)生在她身上的故事,由她丈夫來界定她回家的決定背后原因是什么、過程是什么,卡拉到那個階段已經(jīng)被沉默了、失聲了,而講述的權力交給了丈夫。這個同樣讓我們看到故事碎片化的一個結(jié)果,當事人自己不說話,突顯出他人講述的故事之不可靠性。當事人的失語與現(xiàn)有的結(jié)構和體制允許人們采用什么語言去描述事情,這兩點之間有一個差距,也留下了敘事空白。
再有一個就是敘事角度,就像朱麗葉的三個故事,她為什么沒有用佩妮洛普的立場去講述故事,卻選擇了基本上完全從朱麗葉的角度出發(fā)?我們知道對這些經(jīng)驗還有其他解讀的可能,卻只能跟隨朱麗葉體會這些故事,看不到其他人的角度,通過這種方式閱讀故事的感覺對我來說很震撼。
還有一點就是,從女權主義角度來看,我覺得門羅小說中的母女關系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表達。比如朱麗葉和佩內(nèi)洛普的關系,從隱喻的層面來看,朱麗葉這種受過良好教育、有知識分子背景的女性多少有點像第二波的女權主義者,她們呼吁要讓女性獲得解放。而佩內(nèi)洛普或者卡拉這樣的年青一代卻有不同的追求,他們沒有相同的教育背景和生活體驗。某種意義上,我覺得門羅刻畫的這種關系,像是在西方語境下女權的代際問題的表述。門羅是在第二波女權主義運動過程中開始發(fā)表她的作品的,在她寫作的過程中,西方國家也出現(xiàn)了從女權到后來的“后女權”轉(zhuǎn)變,也就是所謂的第三次浪潮。我們看到卡拉、佩內(nèi)洛普等年輕女性,沒有追求女權的解放,而是選擇傳統(tǒng)的異性戀家庭生活,好像生活得還不錯。對我來說,這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更像是一個隱喻:兩代人之間的不同選擇,女權主義者和普通女人,feminist和women,大家需要的解放究竟是不是一樣的?對這個問題,門羅也沒有給出答案。
我在看一些關于門羅研究的文章時,看到了一個關于門羅作品的觀點,感覺挺好的:她小說的敘事者,總是一個精心觀察日常生活的年輕女性,她從來不去評判。門羅最好的小說都像是紀錄片,記錄下加拿大小鎮(zhèn)生活的方方面面。①
男作家們寫女性經(jīng)驗
方靈子:有沒有一位男作家寫女性的生命經(jīng)驗讓人比較舒服的?
柯倩婷:中國的作家,王小波算是不錯,很多人也都認可,他寫出紅拂、無雙那樣的奇女子形象,智慧、有尊嚴且有趣。不過,王小波的小說更多指向哲思,并不怎么落實到女性日常生活的經(jīng)驗。寫日常生活經(jīng)驗不是王小波的特長。外國作家方面,我前一段時間讀加拿大男作家邁克爾·翁達杰的小說,他對女性的刻畫比較獨到,沒有我們常見的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他著名的《英國病人》的女主角漢娜,戰(zhàn)后選擇留下來照顧英國病人,翁達杰寫出一個有主見、有擔當、艱難地面對戰(zhàn)爭傷痛的女性,不是自我犧牲的圣女,更絲毫沒有作為欲望對象的想象;他的《菩薩凝視的島嶼》寫一位為聯(lián)合國工作的女法醫(yī),《遙望》的女主角是研究法國文學的學者,翁達杰描寫的是她們的愛情經(jīng)驗與工作經(jīng)歷,而不是家務勞作。我舉的這兩位男性作家,他們對女性的理解來自閱讀和歷練,來自質(zhì)疑權威、消解中心和審視自我的視野??傃灾行宰骷胰绻麑π詣e視角有足夠敏感,是可以寫好女性的經(jīng)驗的。那些性別盲視的作家,把男性的想象套在女性身上,把女性看做欲望與焦慮的投射對象,當然不可能寫出讓女性讀者感同身受的經(jīng)驗。
艾曉明:像《白鹿原》里面把對女性的拷打作為一種景觀,是十分陳腐的。也不一定非要是女性來寫才能寫得好,關鍵是要有對性別的敏感。
女性無邊的世界還有大量的故事沒有被講述,還有大量的經(jīng)驗需要人們?nèi)ダ斫?。像門羅這樣講述女性的故事的文學藝術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它們就是在改變我們文化的編碼。對門羅及其作品的討論是無法繞開女權主義話題的,期待今后能夠看到更多女性主義者對她的解讀和研究。而對于普通的讀者們來說,門羅的作品也是一扇走近女性生命經(jīng)驗的門,閱讀她或許能夠成為解除文化性別偏見的開始。
記錄整理:“新媒體女性”余丹丹
① Stouck, David. Major Canadian Authors: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Lincoln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 1988: 260.
(責任編輯: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