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玲
長期以來,我們的集體備課活動一直處于癱瘓狀態(tài):在集體備課會議上,備課組長除了傳達學校會議精神、詢問近期的教學進度、布置出題任務之外,沒有實行真正意義上的集體備課。教師在集體備課時,目標不明確,指向性不強,做得非常膚淺、流于形式,沒有起到實質性作用。面對集體備課中出現的問題,筆者越發(fā)清醒地認識到大力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尋找一種行之有效的集體備課模式,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備課組嘗試利用科海網絡平臺進行集體備課,建立一種新型的集體備課模式,按照“研究——實踐——反思”的思路,應用這種備課模式備了18個教學案,將個人探索與團隊協作緊密結合,在教學實踐中研究、解決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利用科海網絡平臺,我們嘗試以課前集體備課的方式提高教學設計的科學性;課后以反思評價的方式發(fā)現自己的教學收獲與教學遺憾,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新型集體備課模式的流程
1.確定課題和中心發(fā)言人,形成粗案。
備課組長提前確定課題和中心發(fā)言人,中心發(fā)言人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提前研究教學內容,鉆研教材,明確知識結構,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并根據現代教學觀念設計出教學思路。最后,就達成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做深入的思考和設計,形成教案、學案、課件、同步練習、章節(jié)測試題,并上傳鏈接在科海網絡上供本備課組成員共享。本備課組成員在共享平臺上下載粗案認真研究,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問,以便在每周的集體備課會議上提出,供大家重點討論。
2.集體研討,形成細案。
在集體備課會議上,首先由中心發(fā)言人以說課的形式給全組教師講解教學設計流程和每一步的設計意圖。其次,本備課組教師根據中心發(fā)言人的講解意圖進行討論交流,討論怎樣教學對學生的發(fā)展更有利、教材用什么樣的方式處理更能吸引學生、如何設計問題才能更好地激活學生的思維、用什么方式展示更有效等。最后,由中心發(fā)言人根據大家的建議進行修改,形成細案。
3.個性化研究,形成個案。
由于每位教師的教學風格不同,各班學生學情不同,本備課組的教師根據集體備課所形成的統一資源做深入的推敲斟酌。個性設計的方式可以是旁注,知識點的解釋,教學方法的更換,也可以是教學片斷的增刪,最后形成適合學情、符合自己教學風格的個案。
4.進行教學實踐,加強反思,確定終案。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經過三次備課所形成的備課成果應應用于自己的課堂。課后,教師還要就實施過程中所獲得的啟示、瞬間的靈感及困惑等,和本備課組教師進行交流,并記錄在教學案上,對使用過的教案進行再次修正、補充,提供更適合學生發(fā)展需求的高質量的教學案,以利于傳承和積累。這些困惑心得使教師在不斷的反思中得到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得到新的動力,真正做到“以研促教”。
二、新型集體備課模式的優(yōu)勢
1.使教師教學技能不斷成熟和深化,提高教學效率。
利用科海網絡平臺集體備課,打破了過去那種各自為戰(zhàn),無法發(fā)揮全體教師優(yōu)勢的局面,使各個教師之間可以取長補短,有效地提高了備課的質量,促進了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使年輕教師能夠很快地站穩(wěn)講臺,較準確地把握教材和借鑒老教師的經驗,老教師也能夠從年輕教師那兒吸收新鮮的思想和方法,對于自己的一些陳舊的思想、方法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取代。而且通過大家的集體討論、反思,使全體教師的教學技能不斷成熟和深化,明顯提高教學效率。
2.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教研水平。
利用科海網絡平臺集體備課,一些大家平時感興趣的課題經過討論往往會得到理性的升華,獲得的理論又用于教學實踐,從而推動教學、科研一起向前發(fā)展,這是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教育科學的道路,真正達到以研促教的目的。這樣的集體備課模式不僅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還能有效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
3.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利用科海網絡平臺進行集體備課,能夠很好地實現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和共享,互通有無;針對相同內容進行討論時,大家各抒己見、集思廣益。集體備課后,每位教師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認真實施,既能體現共性,又能展現個性;課后,對教案的實施情況認真反思,寫出教學反思。通過循環(huán)往復的自我反思、總結、實踐,形成螺旋式的提高深化過程,教師充分體驗成就感、增強研究的自信心。自我反思不僅促進了教學研究的發(fā)展,而且促進了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總之,自從我們嘗試利用科海網絡平臺進行開放式的集體備課新模式后,以課前集體備課的方式提高教學設計的科學性;課后以自我反思評價的方式發(fā)現自己的教學收獲與教學遺憾,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當然,目前這種集體備課新模式對我們來說還正處于嘗試階段,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相信在以后的集體備課過程中能夠不斷地吸取經驗,更正不足,最大限度地促進教師教學技能的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