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謐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后進生”是客觀存在的,所謂“體育后進生”,是指體育品德和運動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水平與體育教學不相適應,完成不了體育學習任務的學生。教學中怎樣對“體育后進生”進行轉化教育,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一、“體育后進生”的“個性”心理特點
中學階段是青少年長身體、長知識和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是從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型到定型的關鍵階段。他們思想活躍,觀點偏激,要求進步,但組織紀律性差,自控能力較差;有創(chuàng)新意識,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艱苦奮斗精神;希望學有所成,有所作為,但往往知難而退,缺乏實干精神?!绑w育后進生”除了具有同年齡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征外,還具有以下“個性”心理特點。
體育學習動力不足:對體育學習和鍛煉目的認識不清,對體育的興趣僅停留在對結果的需求上。
缺乏積極的情感體驗:由于體型較胖、力量較差等原因,導致體育成績較低,體驗不到肌肉活動帶來的積極感受,從而主動鍛煉的意識不強,體育成績提高較慢。
意志品質薄弱:意志品質比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對持續(xù)時間較長、單調的項目(如長跑)難以堅持。缺乏勇氣,擔心練習中出現傷害事故,練習時束手束腳。
性格內向,缺乏自信:“體育后進生”大都有性格內向的特點。在集體活動中適應性較差,有時舉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現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往往知難而退。
心理矛盾,情緒不穩(wěn):“體育后進生”有自卑、逆反、閉鎖、放縱等不同類型的心理特點。他們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織在一起,并時時處于矛盾之中,他們對周圍教師和同學有恐懼感和對立情緒,意志薄弱,自制力較差。
二、“體育后進生”的轉化教育尊重信任、正面引導
充分考慮每個“體育后進生”的特殊心理狀態(tài),教師在教學中應成為“體育后進生”的知心朋友,以消除他們的畏懼心理和對立情緒。應該時刻記住我們教育的對象是人,他們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我們要針對他們不同的興趣、能力、氣質、性格、身體素質等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宣傳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引導其端正學習態(tài)度,消除不利因素的困擾,提高自覺練習的積極性。
關心愛護、表揚激勵:“體育后進生”在學習掌握動作技術時,往往付出極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存在一種失落感。此時教師應以寬厚、博愛、敏銳之心理解、關心“體育后進生”,不要輕易給他們戴上“體育后進生”的帽子,要分清情況,不要隨意批評、指責;而應對他們倍加關心和愛護,與他們交朋友,經常鼓勵引導他們,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集體的溫暖,對今后學習充滿信心。
激發(fā)個性、團結協(xié)作:用民主作風進行管理,建立民主交往模式。真正相信和尊重“體育后進生”,是培養(yǎng)和增強他們自主性的關鍵。教師只有增強自身民主意識,以平等的身份真正關心每一個教育對象,承認每一個個體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使他們真正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并充分挖掘自身潛力,最終促進他們“個性”地發(fā)展。
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競爭能引起焦慮,使學生產生對立情緒,同時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人格,激發(fā)創(chuàng)造興趣,鍛煉其意志和毅力。而合作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競爭與合作是激勵學生發(fā)展的兩種機制,既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因此,我們應當鼓勵“體育后進生”競爭、協(xié)作,放手讓他們在各種體育活動中鍛煉成長。
對癥下藥、耐心指導:學生學習技術動作時會出現許多錯誤,有的是由于技術概念不清楚,有的是由于身體素質差,有的是心理因素,有的是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學生在練習中的不同表現,幫助他們分析問題癥結所在及產生的原因,并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比如:在某同學學習短跑的技術時“坐著跑”,教師就要仔細觀察,是腿部力量太差還是技術概念不清,或二者兼而有之。問題一旦找到,就要即刻提出糾正辦法,使其盡快掌握技術。
降低標準、同等評優(yōu):在學習同一技術動作或課堂練習時,適當降低難度,減輕重量或降低速度要求,使“體育后進生”感到課有所練、練有所獲。對此,教師應事先周密考慮,提出合理的練習重量、高度、遠度及完成動作的標準。在分組教學時盡量把他們分在一起,這樣有利于他們消除自卑心理,增強完成動作的信心。在教學中教師及時把進步較快、成績提高明顯的“體育后進生”作為說服教育其他“體育后進生”的依據,并令其幫助其他“體育后進生”練習。在此情況下,能激發(fā)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增強“我也能完成”的信心,比教師的講解、示范、指導更具說服力。
個別指導、優(yōu)生幫促:教師針對“體育后進生”素質上存在的差異進行個別指導、課后輔導或布置課外任務,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提高,是使他們樹立信心、掌握技術的重要手段。在指導他們練習時,態(tài)度要親切,指導要耐心,手段要多樣,課上課下要結合,使他們真正感受到教師的苦心,從而放下包袱,增強練習效果。另外,還可以指定體育骨干或技術較好的學生幫助“體育后進生”,同學之間形成教與學、幫與帶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消除他們在教師面前的羞怯與自卑,便于解放思想,投入練習。
總之,我們應該積極培養(yǎng)“體育后進生”的自信心,使他們在體育品德和運動能力等方面健康協(xié)調地發(fā)展。對他們的“個性”心理特征及行為表現進行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材施教。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給他們提供鍛煉和表現的機會,鼓勵他們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轉化“體育后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