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魔術(shù)”到“時尚”

2014-03-04 18:54李方甜董國強
書屋 2014年2期
關(guān)鍵詞:照相館魔術(shù)攝影

李方甜++董國強

近代以來,隨著中國門戶開放,大量的西方“洋玩意”涌入中國,不斷地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習慣,現(xiàn)代照相術(shù)的流行便是其中一件。作為新興事物,照相被國人接受的速度著實驚人,才傳入沒多久,上至皇親國戚、社會名流,下至普通百姓,都十分熱衷此道。因而照相術(shù)在中國的流行,幾乎與世界各國同步,可謂是中國最早與國際接軌的“時尚”。

1839年8月15日,法國畫家路易·達蓋爾在法國科學院的大廳里公開展示他拍攝出來的第一張光學照片,正式宣布了攝影術(shù)的誕生〔1〕。這一技術(shù)很快便風靡世界,并被西方人帶入中國。在此之前,中國開設了不少“像館”和“影像鋪”,由職業(yè)畫家為人畫像,滿足人們對肖像的日常需求。那時,給活人畫的像叫“小照”,給死人畫的像叫“影像”。后來所謂“照相”一詞,就是由這二者合成而來。

據(jù)相關(guān)記載,中國第一個使用現(xiàn)代照相術(shù)的人,是當時的兩廣總督兼五口通商大臣耆英,他對照相術(shù)的了解,始于英國人璞鼎查(Henry Pottinger)向他贈與自己和妻女的照片。1844年8月,耆英到澳門同法國使臣拉萼尼談判,一些外國官員紛紛向他索取“小照”,這幾件事讓耆英意識到,交換照片是當時外國人交往的重要禮節(jié)。為了不讓大清國失禮,他請來華的法國海關(guān)總檢察官于勒·?;鶢枺↗ules Itier)幫自己拍攝了小照,曬印分贈各國使臣〔2〕。這批珍貴的銀版照片和?;鶢栍H手書寫的文字說明,至今保存在法國巴黎市郊的攝影博物館中。

早期在中國拍攝照片的多是外國人,他們身份各異,有的是傳教士,有的是記者,也有一些是國外攝影團體的攝影愛好者。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意大利人菲力斯·比特(Felice A.Beato)作為隨軍攝影師,“跟隨向北京進軍的英法遠征軍,拍攝了像堡壘一般的皇城和沿途堆積尸體的一些令人難忘的凄慘照片”〔3〕。

來自英格蘭的約翰·湯姆遜(John Tomth),是較早來中國活動的西方傳教士之一。1868-1872年間,他在北京、天津、上海、臺灣、香港、澳門等多地傳教。在此期間,他拍攝了大量照片,內(nèi)容涉及達官顯貴與販夫走卒,山川河流與民生時局。1873年,湯姆遜對自己拍攝的照片進行了整理,編輯出版了《圖說中國和它的人民》(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一書,為世界了解中國提供了重要的影像資料。

在現(xiàn)代照相的商業(yè)化發(fā)展方面,1859年,法國職業(yè)攝影師李格朗在上海外灘開設了一家照相館,專門為當?shù)厝伺恼眨€招收中國學徒傳授技藝。1863年3月7日,英國人威廉·桑德斯在《上海新報》上刊登廣告,為其開設的“森泰像館”招徠生意:“本館印照上等小像,上午十點至晚三點為止,價錢甚為公道。如有意照相者,請至本館可也?!薄?〕此前,香港報紙也刊登過“香港銀版攝影和鋅版印刷公司”推銷彩色與黑白照片的廣告〔5〕??梢娔菚r現(xiàn)代攝影已經(jīng)在中國一些口岸城市普遍流傳。

與此同時,在廣東、香港、上海誕生了第一批由中國人開設的照相館。香港的“宜昌畫樓”便是其中之一。它的創(chuàng)辦者周森峰、張老秋、謝芬原本是經(jīng)營油畫業(yè)的畫師。他們看到照相業(yè)的發(fā)展前景,便合資延請外國兵營里會攝影的人傳授技術(shù),學成后又合資開辦了這家照相館〔6〕。此外,在香港的皇后大道上,較為注明的照相館還有“南楨畫樓”、“輝來影相”、“華昌影相”等。法國攝影師李格朗的學生羅元佑,學成后在上海獨立開了一家照相館。據(jù)說欽差大臣、大學士桂良和吏部尚書花沙納都曾在那里照過相,羅元佑還將他們的肖像掛在店內(nèi)當做廣告〔7〕。

光緒十八年(1892),京城里第一家中國人開辦的照相館“豐泰照相館”在琉璃廠土地祠內(nèi)落戶。創(chuàng)辦人任景豐青年時在日本學習過攝影技術(shù),回國后創(chuàng)辦照相館,成為北京業(yè)內(nèi)的開山祖師;他很有經(jīng)濟頭腦,在開設照相館的同時,還在大柵欄開設了大觀樓影戲園,廣交社會名流,與梨園中人過從甚密;照相館的櫥窗里經(jīng)常擺放著名角的戲裝照片,用來招攬顧客。他還結(jié)識了一名清廷的王爺,得以有機會“進呈皇帝御覽”,拍攝一些宮廷內(nèi)的官方活動,這在當時是一種殊榮,也提高了照相館的社會地位。另外,“豐泰”還兼營新聞攝影,為報館提供照片。

在“豐泰”之后,北京又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七八十家照相館,規(guī)模大小不一,經(jīng)營各有特色。由于各家照相館雇用的攝影師來自不同地方,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熏陶,業(yè)界還出現(xiàn)了“嶺南照相”、“京派照相”、“海派照相”等不同流派——“嶺南派”清新秀麗,工精藝美;“京派”典雅端莊;“海派”艷麗時尚〔8〕。

隨著各地照相館的興盛,各種攝影組織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著名愛國武術(shù)家霍元甲為了推廣中國武術(shù),于1913年在“精武體育會”中設立“攝學部”,主要拍攝和印制武術(shù)圖解。該社團以留美攝影家葉向榮為主任,會員都是業(yè)余攝影愛好者,由陳公哲、程子培授課指導,經(jīng)考試合格后發(fā)給“精武攝學部畢業(yè)證書”,這是中國第一個民間攝影團體〔9〕。

照相術(shù)傳入之初,許多中國人都覺得照相術(shù)很神奇。清代文人倪鴻所作的《觀西人以鏡取影歌》,以七言詩的形式描寫他去一家外國人開設的照相館看熱鬧的情景。駐扎廣州的清軍副將福格在《聽雨叢談》中稱到,“海國有用照影,涂以藥水,鋪紙揭影,毛發(fā)畢具,宛然其人。其法甚妙,其制甚奇……”〔10〕湖南進士周壽昌在筆記中寫道:“奇器多而最奇者有而。一為畫小照法:坐人平臺上,面東置一鏡,術(shù)人自日光中取影,和藥少許涂四周,用鏡嵌之,不令泄氣。有頃,須眉衣服必見,神情酷肖,善畫者不如。鏡不破,影可長留也。取影必辰巳時,必天晴有日?!薄?1〕所謂“術(shù)人”就是攝影師。

不過好奇之余,老百姓們對照相也有隱隱的擔憂。那時民間流行一種迷信的說法,說照相的時候,人像在照相機里倒立,人的魂兒被抽走了,會大傷元氣,很不吉利。魯迅在《論照相之類》中寫道:“S城的人卻似乎不甚愛照相,因為精神要被照去的,所以運氣正好的時候,尤不宜照……”〔12〕1870年刊印的《墨余錄》記載:1864年,北京連續(xù)發(fā)生多起拐騙小孩、挖其雙目的慘案。破案后兇犯供認,其犯罪目的是為了“取童子雙目,學外國人配合照相藥”。這類荒誕不經(jīng)的說法,從一個側(cè)面說明國人對于現(xiàn)代照相原理的無知〔13〕。endprint

慈禧太后最初聽說照相一事,也持保守的拒斥態(tài)度。她不但拒絕別人給她照相,還禁止后宮的妃子們照相。當時在慈禧身邊擔任翻譯女官的德齡,經(jīng)常跟慈禧說一些外國的奇聞異事,并解釋了照相的原理,逐步打消了慈禧腦中的迷信觀念。光緒十一年(1885),醇親王為了宣傳推廣照相術(shù),拍攝了一些照片進呈皇帝御覽。慈禧太后見到照片大為驚嘆,表示她也想拍攝一組照片。德齡在其回憶錄中詳細敘述了慈禧第一次照相的經(jīng)過:

太后聽說我哥哥會照相,便立刻招他進宮,決定第二天早晨照相。她問我哥哥要坐多久才能照好,聽到只要幾秒鐘就夠了,她驚異不止。于是她又問要多少時候可以看到照相。我哥哥說,若是早晨照的,那么黃昏時候就可以看了。她聽了很高興。

第二天天氣很好,哥哥帶了相機來在院子里等候。太后走進庭院,把每只照相機仔細看了一會說:“這真奇怪,怎么這東西就能把人相拍下來?”我們向她解釋了照相的方法后,她就叫一個太監(jiān)站在照相機前,她從鏡頭望過去,問:“為什么你的頭在下面?你現(xiàn)在是頭站著還是腳站著?”我們又向她解釋了照好以后就不是倒的了。太后很高興,說這東西巧的很。于是她走進轎子,讓轎夫抬著走。我哥哥就趁行列前進的時候替太后拍了一張。太后問:“有沒有照一張?”我哥哥回答照過了,太后說:“為什么不先關(guān)照我一聲,我剛才的樣子太板了。下次我要照個和氣些的相?!薄?4〕

此后,慈禧漸漸迷上了照相。據(jù)《宮中檔簿·圣容帳》記載,慈禧共拍攝了三十種七百八十六張照片,有單人全身照、宮廷生活寫真照和裝扮觀音的娛樂照等,其中拿團扇的圣榮照多達一百零三張〔15〕。

與此同時,民間對照相的看法也發(fā)生了轉(zhuǎn)變。早期照相館的顧客主要是有閑階層,例如妓女、戲劇演員、社會名流及富裕階層中的一些人。他們對照相這種“洋玩意”感到新鮮,把它當成一個日常娛樂看待。當照相成為一種時尚后,一些達官貴人也趨之若鶩。清末在北京經(jīng)營“洪記照相館”的楊遠山,因為照相結(jié)交了不少達官貴人,逐步混跡于上流社會。〔16〕后來,一般民眾見慣了社會名流的照片,也開始樂于光顧照相館留影,內(nèi)容多是單獨的人物肖像、“全家福”以及各機關(guān)團體、學校、會議、慶典的合影。

那時人們照相的姿勢和照片格調(diào)很有趣,具有顯著的“中國特色”。英國攝影師格里佛士在一篇新聞通訊中描述道:中國人拍攝照片,“一定要正面對準拍攝,兩耳要看得到,面部左右兩邊要成同樣比例,雙腳要安排成一樣長短,比例對中國人來說是無足輕重的。雙手也最好安排到每一根手指都清晰入相。如果留了一兩支長指甲,他們最高興這一點也清晰顯出。他們要有花,桌上要放一個小花瓶”〔17〕。其次,人們一般不愿拍半身照,認為這看上去像是“腰斬”,很不吉利。所以早期的“標準照”多是全身照。照片中的人或立或坐,有的手持書卷,旁邊常常擺上一個大茶幾,有茶碗、水煙袋之類的道具配合。此外,細心的人還會發(fā)現(xiàn),這種照片上的人都不茍言笑。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人們希望在肖像中顯得更加莊重;二是膠片感光太慢,姿勢保持得太久而發(fā)僵。也有人說,攝影師為了防止拍攝對象頭部晃動,經(jīng)常使用一種金屬叉來幫他們保持姿勢〔18〕。

后來隨著相片應用的日益廣泛,“證件照”也成為照相館的一項重要業(yè)務。例如在清廷內(nèi)務府編制的《門照相冊》上,不僅記載各宮殿房處署的總管、帶班、首領、大小太監(jiān)和勤雜員工的職稱、姓名等基本信息,還貼有四寸半身人像。再如,北京財政學堂招考規(guī)則規(guī)定,“各項學生入學考試前,無照片者蓋不準考”。所以每年考試之前,前往照相館拍攝人像照片的學生很多〔19〕。

照相術(shù)作為西方舶來的新生事物,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便被中國人接受并喜愛,這說明蘊含創(chuàng)新意識、具有實用價值、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時尚”,是可以超越國界的。從“魔術(shù)”到“時尚”的概念轉(zhuǎn)換,不僅真實地記錄了照相術(shù)在近代中國的嬗變,同時也真實地記錄了近代國人文化心理的嬗變。

注釋:

〔1〕魏哲銘等編著:《影響世界的100件大事》,未來出版社1999年版,第227頁。

〔2〕胡志川等主編:《中國攝影史1840—1937》,中國攝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16頁。

〔3〕夏勛南編著:《歷史的瞬間:世界新聞攝影解讀》,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2011年版,第13頁。

〔4〕仝冰雪:《清末老照相館叫法兒多》,《中國收藏》2008年第七期。

〔5〕彭永祥、李瑞峰:《中國攝影史話》,《大眾攝影》1981年第七期。

〔6〕〔17〕林茨、王瑞著:《攝影藝術(shù)論:中國藝術(shù)科學總論》,三聯(lián)書店2011年版,第292、297頁。

〔7〕〔13〕葉又紅主編:《海上舊聞》第一輯,文匯出版社1998年版,第176、176頁。

〔8〕李文方:《世界攝影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98頁。

〔9〕汪林茂編著:《中國走向近代化的里程碑》,重慶出版社1998年版,第680頁。

〔10〕(清)福格:《聽雨叢談》,轉(zhuǎn)引自胡志川主編:《中國攝影史1840~1937》,第16頁。

〔11〕周伯華等主編:《攝影藝術(shù)》,電子工業(yè)出版社1997年版,第216頁。

〔12〕魯迅:《論照相之類》,《語絲》1925年第九期。

〔14〕(美)德齡原著,顧秋心譯述:《清宮禁二年記:清宮中的生活寫照》,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7—118頁。

〔15〕留伯仙:《往事——晚清明信片透視》,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1頁。

〔16〕高洪波:《高洪波雜文隨筆自選集》,群言出版社1994年版,第167頁。

〔18〕胡源:《拍照,晚清北京》,《科技潮》2009年第三期。

〔19〕焦?jié)櫭?、蘇曉軒:《晚清生活掠影》,沈陽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頁。endprint

猜你喜歡
照相館魔術(shù)攝影
奇趣照相館
魔術(shù)學
A LONG LENS
吸管懸浮
黑白照相館逆襲韓國
龐大的魔術(shù)聯(lián)盟
最美的攝影
小小魔術(shù)盒
攝影42℃展版
瑩瑩照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