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升
有人開玩笑說:謠言就是遙遙領先的預言。在官員落馬方面,這確實有點道理。但這些謠言有些最終被證實,有些則是徹底的謠言。那么何以判斷一個官員落馬的消息是謠言還是事實呢?這需要通過多個維度進行衡量。
辟謠平臺很重要
首先要看辟謠的平臺。官員若是遇到自己落馬消息,大多會回應。通過什么平臺回應直接影響信息的精度。一般來講,通過國家級媒體辟謠的可靠性要大于省級媒體;省級媒體的可靠性大于地市級媒體;非本單位人員辟謠的可靠性要大于本單位辟謠。劉鐵男案就足見本單位辟謠有多不靠譜了。
若是在傳言四起之后,由新華社出來辟謠,那么此位官員多會平安無事。一般來講,無論是中央媒體還是地方媒體,在進行辟謠時并不會直接告訴觀者這件事情是假的。因為很多傳言都是暗流涌動,沒必要直接點破。因此,在諸多辟謠措施中,最為直接的辟謠報道就是大張旗鼓的報道其公開活動。一切盡在不言中,謠言就此化解。
記得坊間曾瘋傳一位退休的高級別官員出事。不久,新華社便公開報道了其調研活動。據(jù)本人在大型網(wǎng)站工作的朋友告知,當天這條被要求放在網(wǎng)站的要聞區(qū)。
通過公開活動彰顯平安無事也成為一些問題官員打障眼法的手段。本人一名省級媒體朋友講了一個故事。一名地方上的官員曾經以與媒體保持距離而著稱。但是在一段時間,這名官員頻繁與媒體進行聯(lián)系,希望省級媒體能夠報道其有關活動。我的朋友覺得個中差異有點奇怪,所以并沒有跟進。不久,這名官員落馬,朋友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通過上述的故事可以梳理出某種線索:一名官員在出現(xiàn)傳言后頻繁的現(xiàn)身媒體,尤其是與其身份不相匹配的媒體,那么這里邊多有蹊蹺。譬如一位省級大員的報道, 未能出現(xiàn)在省報而出現(xiàn)在級別更低的媒體上或者是他參觀、考察機構的新聞網(wǎng)上,這就要值得注意了。雖然這釋放了自己沒事的消息,但這樣的消息多少有點心虛的成分。
消息流入的平臺也可參考
其次要看消息流入的平臺。一般來講,從官員的傳言四起到正式被調查有一個“空窗期”,這個“空窗期”為各種消息的濫觴提供了土壤。相比較一般官員,級別越高其“空窗期”越長。那么如何判斷這些“空窗期”的傳言精度呢,就需要靠輸入的平臺來判斷。
亦如韓國成為朝鮮向世界放風的平臺,香港則成為內地“出口轉內銷”的平臺。但有時正因如此,一些假消息也在香港媒體上流傳,要識別更難。
除了香港媒體之外,一些國外媒體也可作為參考。不過,以精度排列的順序為香港媒體>國外媒體>臺灣媒體。
一些官員是不屑回應
所以,識別官員落馬的“謠言”有時候還是需視具體情況而定的。
一些時候,官員對傳言不予回應,并不意味著默認。事實上,一些具有強大自信的官員是不屑于回應謠言的。譬如早前曾傳言某家族成員跑路海外,但身處謠言之中的成員并沒有刻意以公開露面回應。后來,其在一些應該由其參加的場合公開露面,謠言也不攻自破。
有一些在謠言傳開之后,官員并沒有落馬,但是在職務調整之后,官員最終還是落馬了。譬如原無錫市委書記毛小平在調任江蘇省供銷合作社副主任之前,關于其落馬的傳言就已經流傳了。不過毛小平并沒有隨著傳言而落馬,反而進行職務調動。而今看來,這種職務調動是為了平抑政治影響和調虎離山。與之類似的還有去年9月落馬的蔣潔敏。
所以,當傳言傳播開來的時候,還要參考具體的職位調動來衡量落馬的可能。若是由實權職務調一般職位,那么這名官員可能離落馬不遠了。不過也有例外,一些官員在職務調動后,很可能就平安著陸了。
通過國家級媒體辟謠的可靠性要大于地方省級媒體;地方省級媒體的可靠性大于地方地市級媒體;非本單位人員辟謠的可靠性要大于本單位辟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