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嘉
【摘 要】杜威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批評家及政治活動家。作為實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杜威在其“兒童中心”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新型的教師觀。本文試著從杜威的教師觀視角下論述其對我國職前英語教師教育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啟示。
【關鍵詞】杜威 教師觀 英語教師 職前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正在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英語作為國際事務交流中的主要語言,成為國際化人才所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2001年以來,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高等教育司先后出臺關于中小學及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通知,對我國的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
然而,我國現(xiàn)階段的英語教師教育體系已建成近五十多年,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英語教師教育體系也面臨著調整與變革。在我國進行英語教師職前教育的實踐,還需要依托大量的理論成果。杜威作為影響教育史的思想大家,其教師觀對世界教師教育進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杜威的教師觀為理論基礎,以期探討杜威的教師教育觀對我國英語教師職前教育的啟示。
1 杜威教師觀的背景
約翰·杜威(1859-1952)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批評家及政治活動家。作為實用主義哲學最有影響的代表和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杜威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論斷“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在做中學”。其思想對美國乃至世界諸多國家的教育理論及實踐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
1.1杜威教育思想的社會背景
20世紀上半葉,美國正經歷著一場大范圍的變革。國家社會、政治、科學及技術的發(fā)展推動了杜威實驗主義教育哲學的產生。美國初期的教育受到歐洲大陸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在杜威生活的年代,這種借鑒而來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與美國社會各層面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反對傳統(tǒng)教育,尋求更加符合美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教育模式成為美國教育發(fā)展的必經之路。
1.2杜威教師觀的理論背景
杜威認為傳統(tǒng)教育遠離生活,不適應社會的現(xiàn)實需要。他反對學生是被動等待教師鑄造的原材料的主張,關注并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積極參與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兒童中心論的觀點。他反對一味背誦教材的教學方法,提倡編寫反映社會實際經驗的教材。在他看來,兒童積極地探求周圍的環(huán)境并在與環(huán)境互動的過程中遇到各種人與社會問題,而兒童正是通過解決這些問題來增長知識(Sandra Rosenthal 1993:377-389)。
2 杜威的教師觀
同進步主義教育觀點的提出一樣,杜威提出的兒童中心論觀點也曾受到過質疑。一些教育者指責杜威的教育思想過分強調兒童的中心作用,忽略了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甚至將美國教育的失敗歸咎于杜威。然而無論是杜威本人還是在杜威的著作中,都不曾發(fā)現(xiàn)這類“極端”的進步主義教育觀點。相反,杜威對教師從更廣泛的視閾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論述了教師在現(xiàn)代教育中所應扮演的角色。
2.1教師素質
杜威對教師的地位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認為教師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國的引路人”“無論社會上什么行政長官等,都沒有他重要”(杜威 2005:15)。因此,杜威提倡的改革要求“大量熱心的、高技術的教師”(悉尼·胡克 2005:377)。他認為現(xiàn)代教育中的教師要有豐富的社會經驗、恰當?shù)慕逃记珊头椒?、豐富的知識及崇高的人格。
2.1.1豐富的社會經驗
教育的社會功能以及教育與民主的關系是杜威教育思想中的核心。杜威認為,教育就是對經驗的重新組織與構造,學生在獲得更多的經驗并能夠用經驗指導生活即為教育的目的。
然而,杜威提出,不是所有的經驗都可被用于教育。對于阻礙和干擾教育的經驗則需要教師通過選擇來擯棄。教師和學生都是社會群體的成員,但教師作為社會中最成熟的成員,對社會負有特殊責任,那就是根據(jù)社會方向去領導兒童,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足夠的社會經驗來判斷兒童教育過程中的經驗,將現(xiàn)有的經驗與兒童的未來連接起來,以期能夠正確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
2.1.2 恰當?shù)慕逃记珊头椒?/p>
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思想應用于教學即為“從做中學”。
杜威批判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教師通過一味地灌輸而忽視學生的實際需要。他認為“從做中學”要求教師能夠使用恰當?shù)慕逃记珊头椒ㄒ龑椭鷮W生主動探求實際問題,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法。杜威在《我們怎樣思維》中,認為合理的教學應該:1. 要安排真實的情境;2. 在情境中要有刺激思維的課題;3. 要有可利用的資料以做出解決疑難的假定;4. 要從活動去證驗假定;5. 根據(jù)證驗成敗得出結論。他提出:“使學生在游戲和工作中,采用與兒童和青年在校外從事的活動類似的活動形式”(杜威 2001:202)。
2.1.3 豐富的知識
杜威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備“廣博、深刻的知識和成熟的經驗”。教師應具備的知識有:學科理論知識、教育專業(yè)知識及心理學知識(Simpson & Stack 2010:21)。在杜威理想的學校中,要“安排種種作業(yè),如園藝、紡織、木工、金工、烹飪等,把基本的人類事務引進學校,作為學校的教材”,在高年級也設置了較為高深的課程,這種課程的設置就要求教師需要廣博的學科理論知識以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必須觸類旁通,才能應付意想不到的問題或偶發(fā)事件。
2.1.4 崇高的人格
杜威在1909年發(fā)表的《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一書中提到教育者的職責就是使兒童和青少年獲得道德觀念和關于道德行為的觀念。這就要求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形成性格。然而,校外的教育評論者指出現(xiàn)行的學校教育制度,缺少直接的道德教育課程,因此,他們斷言公共教育在道德教育上存在很大的不足。然而,杜威認為,學生道德和性格的培養(yǎng),如果只停留在直接的道德課堂教學中,其“數(shù)量上是少的,在影響上是微弱的”。性格的形成在更大范圍內受到教師自己的性格、學校中的氣氛及教學方法和教材的影響。教師在這種間接和生動的道德教育中,理應具有崇高的人格。endprint
2.2教師職能
杜威在《我們怎樣思維》中,專門論述了教師的作用。在杜威看來,傳統(tǒng)的教育中,傾向于把教師看成是獨裁的統(tǒng)治者,實際上,教師是一個社會團體的明智的領導者,企圖削弱教師領導地位的觀念是極其錯誤的。在多篇有關教師職責的演講中,杜威又進一步將教師的領袖職能分為:知識技能的領袖、人格的領袖及社會的領袖。
2.2.1知識技能的領袖
教師的知識技能領袖職能,體現(xiàn)在教師對學科知識的改造與重組及對教學活動的發(fā)起和組織。杜威認為,教師成為理智領導者的首要條件就是對教材具有理智的準備,教師必須對所教的學科具有真正的熱忱,并把這種熱誠富有感染力地傳導給學生。教師不能呆板地接受教科書上的內容,而應具有對所教學科充分的興趣和知識。
2.2.2 人格的領袖
教師的人格領袖職能,體現(xiàn)在師生互動交往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經驗的研究和改造以及對于學生思維的啟發(fā)和訓練。杜威提出,學習就是要學會思維,而教師是使思維作出反應的促進因素?!敖處熕龅拿糠N事情以及他們采取的方式,都引起兒童這樣或那樣的反應,而每種反應都使兒童養(yǎng)成這樣或那樣的態(tài)度”(杜威 2005:57)。因此,教師人格對學生的影響與課業(yè)的影響作用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而這種影響力也是普遍公認的,這就是教師的人格領袖作用。
2.2.3 社會的領袖
教師要成為社會領袖必須具備三個要素:一是認定目的;二是有達到目的的方法;三是有持久的堅韌力。因此,教師肩負的教育重任是能確定目的、指引方向,而不是淺嘗輒止。在社會的領袖這一職能上,杜威認為,所有教育家(即教師)都必須明白所作的事業(yè)與社會有著直接、密切的聯(lián)系,并且要認清只有教育才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唯一利器。此外,教師還是學生社會化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學校的目的就是使兒童由社會的未成熟的成員經過培養(yǎng)參加到社會中來。
3 英語教師職前教育
教師教育職前期是教師專業(yè)角色的準備階段,通常是指學院或大學里的初始培訓階段。通過職前教育,教師應掌握專業(yè)知識、教學技能并有著良好的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和道德。
3.1 職前英語教師的素質要求
美國學者Freeman認為,英語教師教育是英語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因素。英語教師的職業(yè)生涯始于職前教育階段。Freeman提出,合格的英語教師所應具備的特征是:1. 良好的語音語調; 2. 流利的口語表達;3. 足夠的語法知識;4. 充分的詞匯量;5. 對文化及文學的了解;6. 合適的性格。
2002年,美國教師教育學院協(xié)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 for Teacher Education)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六項標準。英語教師需要掌握語言及語言學知識、文化及文學常識、跨學科跨領域研究的概念、語言習得理論、語言學習標準及課程設置與教學、對語言及文化的鑒賞能力以及專門化能力。
因此,基于上述理論,合格的職前英語教師所應具備的能力有:淵博的知識與多樣化的能力、現(xiàn)代化的人格及良好的職業(yè)倫理道德。
3.2 我國英語教師職前教育的現(xiàn)存問題
我國現(xiàn)存的英語教師教育體系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培養(yǎng)出了大量的優(yōu)秀英語教師。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英語教師的培養(yǎng)體系呈現(xiàn)出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國的英語教學改革及英語師資隊伍的建設。因此,發(fā)現(xiàn)我國現(xiàn)存英語教師職前教育制度的問題并加以解決有著重要意義。
我國現(xiàn)存的教師教育理念以及以授課為主要方式的職前教師教育方法缺少多樣性和靈活性,忽視了對職前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職前英語教師教育課程在總體結構上分為四個方面:通識教育課程、英語專業(yè)基礎課程、專業(yè)技術課程及教學實習。通識教育課程比例過重,甚至超過專業(yè)基礎課程及專業(yè)技術課程不利于職前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英語專業(yè)基礎課程過于專注于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視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職前英語教師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很難承擔起文化傳播的責任。專業(yè)技術課程比例明顯低于通識教育課程及英語專業(yè)基礎課程,使得英語教師職前教育“培養(yǎng)具有較強適應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能勝任英語教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的目標更加難以實現(xiàn)。
4. 杜威教師觀對我國英語教師職前教育的啟示
杜威教師觀的價值在于其對教師素質、教師職能及教師培養(yǎng)的論述。我國擁有著極為龐大的英語學習者隊伍,隨著各層次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化,英語教師質量亟需提高,英語教師職前教育迫切需要理論上的指導與支撐。因此,杜威基于實用主義哲學的教師觀理論,對我國的英語教師職前教育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及啟示。
4.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杜威認為,教師足夠的專業(yè)教育是不排斥理論的,但要涉及一定量的實踐工作?!耙环矫妫覀冞M行實踐工作是為了讓未來教師在訓練工作中掌握他們專業(yè)的必要工具, 學會控制課堂教學和管理的技巧,熟練教學工作的技巧。 就這個目標而言,實踐工作具有學徒制的性質。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建議使用實踐工作作為構成真正的、重要的理論教育的工具,形成學科知識和教育知識的工具。這就是實驗室觀點”(Borrowman 1965:143-144)。這就要求在英語教師的職前教育過程中,注重教學實踐,讓職前英語教師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了解學生需求,熟練教學技能,學會課堂管理。
4.2完善職前教育課程結構
杜威認為教師教育課程分為教師教育實踐課程及教師教育理論課程。實踐工作可以幫助學生在班級管理和教學方面獲得一些技巧。 獲得這些技巧的過程也會有助于啟發(fā)和豐富學科內容和教育理論的教學。杜威在重視實踐的過程中也強調了理論知識的重要性,他認為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實踐。對于教育心理學知識的掌握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學科專業(yè)知識應與教學實際問題相結合并且依據(jù)學科內容的本質重新整理;學術知識同研究方法應當進行有效結合。endprint
基于杜威的理論,英語教師職前教育的課程結構,應增大教學實習的比例。將英語專業(yè)學科知識的學習同教學技能知識的學習相結合,同時注重職前英語教師基本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
4.3培養(yǎng)反思能力
杜威強調要培養(yǎng)反思型的教師。杜威在《教育中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中批判了傳統(tǒng)的教師培養(yǎng)模式將未來教師的注意力固定在了教學方法的外顯形式上,而不是學生的思維過程上。因此,這些教師不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將會沉溺于盲目的習慣之中。相反,反思型教師更注重教育行為之后的原理探究,有能力思考教育教學現(xiàn)象并解決實際教育問題。能夠依據(jù)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及教學發(fā)生的現(xiàn)實情境分析、設定、評估并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對職前英語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是現(xiàn)階段教育教學改革對教師職前教育的要求。
4.4樹立現(xiàn)代的教師觀
杜威教師觀與傳統(tǒng)教師觀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杜威轉變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角色。在“兒童中心”理論的指導下,教師扮演的不再是主導者的角色。相反,在杜威看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扮演組織者、協(xié)調者及引導者的作用。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杜威教師觀的視角下,教師不僅應知道教什么,還應知道如何教,研究學生的心智發(fā)展用以幫助學生接受知識,培養(yǎng)思維能力。
在英語課堂中,英語教師既要是英語學科領域的專家,還應有學科教學的知識及從事教學工作的能力。此外,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規(guī)律,不僅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更應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運用所學。
5 結語
杜威是教育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家之一,基于“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改造”的教育哲學以及“兒童中心”的理論,杜威闡述了不同于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教師觀。杜威對我國的教育也產生過巨大的影響。1919年杜威應邀來華,掀起了我國實用主義的教育思潮。
然而,杜威的理論也有其局限性。這同杜威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及其個人因素不無關系。在當代的英語教師職前教育中,分析和探究杜威的教師觀不是將其觀點進行全盤利用,而是以杜威的教師觀,為英語教師的職前教育提供多樣化和創(chuàng)新的理論視角。
【參考文獻】
[1]杜威. 自由主義與社會行動.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81.
[2]杜威. 人的問題.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3]杜威. 民主主義與教育.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4]杜威. 我們怎樣思維.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5]杜威. 我的教育信條.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6]悉尼·胡克. 杜威全集導言.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7]Borrowman. M. L. Teacher education in America: a documentary history.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65.
[8]Sandra Rosenthal.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A Deweyan Approach. Educational Theory, 1993: 377-389.
[9]Simpson. D. J. & S. F. Stack. Teachers, Leaders, and Schools: Essays by John Dewey. Carbondale: Southern Illinois Press, 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