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火箭發(fā)動機噴管伺服機構負載模擬系統(tǒng)設計與實驗

2014-03-01 06:57:26張朋付永領郭彥青
兵工學報 2014年9期
關鍵詞:伺服機構模擬系統(tǒng)框圖

張朋,付永領,郭彥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北京100191)

0 引言

火箭飛行姿態(tài)的有效控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伺服機構系統(tǒng)的性能,而對伺服機構的地面半物理仿真是驗證和測試其性能的有效途徑。其中負載模擬系統(tǒng)是完成這種仿真的重要設備,要求能夠準確模擬火箭發(fā)動機的負載特征,以有效檢驗伺服機構的動、靜態(tài)特性。

火箭在飛行過程中,伺服機構推動發(fā)動機擺動所克服的負載主要包括慣性負載、彈性負載、摩擦負載以及常值負載[1-3]。目前,按照加載方式的不同,負載模擬器可分為機械式、電動式和電液式。機械式負載模擬器加載精度較高[4],但體積大,負載可調整性較差,而且對于大負載要求的情況較難實現(xiàn)。電動式負載模擬器結構簡單,對小力矩信號跟蹤能力強。電液式負載模擬器因具有功率大、體積小、頻寬高、加載調整靈活等優(yōu)點[5-6],而被廣泛應用于實際工程中。針對火箭伺服機構的電液負載模擬器的設計國內還不多,文獻[1,7]設計了一種綜合負載模擬系統(tǒng),用機械的方式來模擬摩擦負載、彈性負載和慣性負載,液壓缸模擬常值負載,同時對所設計的負載模擬器動態(tài)特性和多余力消除進行了研究。但之前的研究對象要求的彈性力矩、摩擦力矩較小,隨著大運載能力火箭的發(fā)展,對滿足大彈性力矩的負載模擬器提出了設計要求。

據(jù)此,本文提出一種電液負載模擬系統(tǒng),采用閥控伺服馬達模擬彈性力矩,機械的方式模擬慣性負載、摩擦力矩以及伺服機構安裝剛度??紤]到伺服機構實際負載的測量誤差,以及負載模擬器在設計計算和加工制造過程中的誤差,負載模擬器中的慣性負載、摩擦負載以及伺服機構安裝剛度均具有可調節(jié)功能。

1 模擬對象

伺服機構用于推動火箭發(fā)動機噴管擺動,噴管鉸接連接于安裝座,并由一些具有彈性的元件支撐,原理如圖1所示。一般情況下噴管有2 個擺動自由度,在相互垂直的2 個方向上,2 個伺服機構可以單獨運動也可以同時運動,使噴管實現(xiàn)不同姿態(tài)的調整。伺服機構由伺服閥、液壓作動筒以及液壓源等組成[6]。作為噴管的姿態(tài)控制系統(tǒng),其性能的優(yōu)劣直接決定了火箭的運行狀態(tài),在地面對伺服機構綜合性能的考察中,需要準確模擬其負載特征。

火箭發(fā)動機噴管的結構復雜,工作過程中各種因素的耦合,使噴管體現(xiàn)出一種復雜的動力學狀態(tài)。目前還較難建立起完整的動力學模型[6]。在地面半物理仿真模擬的過程中考慮發(fā)動機噴管的主要物理特征忽略影響較小的非線性因素。

圖1 矢量噴管工作圖Fig.1 Operational principle of vector nozzle

2 負載模擬系統(tǒng)組成

根據(jù)圖1分析,伺服機構工作需要克服火箭發(fā)動機噴管的結構慣性力、彈性元件在噴管擺動過程中產生的彈性力、擺動軸處的摩擦力以及火焰產生的常值力??紤]到常值力對系統(tǒng)的影響不大[8],圖1中未標出。

由此,建立原理如圖2所示的伺服機構地面負載模擬系統(tǒng),主要包括慣量盤、馬達伺服系統(tǒng)、摩擦力矩模擬系統(tǒng)、支撐彈簧板等。其中慣性負載、摩擦力矩負載、伺服機構安裝剛度采用機械的方式模擬,彈性力矩負載采用閥控馬達的方式加載。

2.1 慣性負載

慣性負載的模擬采用對稱式質量圓盤實現(xiàn)。為了滿足負載模擬器轉動慣量微調的要求,可以在原質量圓盤的基礎上對稱增加質量塊靈活調整,慣性負載可調范圍為32.2 ±5 kg/m2. 慣性負載模擬結構原理,如圖2所示。

2.2 摩擦力矩加載

摩擦力矩負載的模擬采用機械抱軸的方式實現(xiàn)。對稱布置的兩個非對稱液壓缸推動摩擦片,使其對轉動主軸產生正壓力,當主軸轉動時,摩擦片與主軸之間產生干摩擦,反映在主軸上為摩擦力矩。調整液壓缸進油口壓力,改變摩擦片與主軸之間的正壓力,可以實現(xiàn)摩擦力矩大小調節(jié),摩擦力矩可調范圍為200 ~800 N·m. 考慮摩擦力矩實時監(jiān)測需求以及加載精度要求,引入扭矩傳感器。摩擦力矩加載結構原理,如圖2所示。

2.3 支撐剛度

圖2 負載模擬系統(tǒng)圖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load simulation system

伺服機構安裝剛度的模擬,采用懸臂彈簧板的方式實現(xiàn)。彈簧板一端由夾持機構固定,另外一段懸臂且伺服機構安裝座固定于上表面,改變夾持機構夾持點的位置,即可實現(xiàn)彈簧板剛度的調節(jié),支撐剛度可調范圍為0.5 ~1×107N·m/rad. 簡化原理圖如圖3所示。

圖3 支撐剛度圖Fig.3 Simplified schematic diagram of support stiffness

根據(jù)定義,產生單位位移所需要的力即為剛度,支撐剛度為

式中:p 為伺服機構安裝座反力;σ 為支撐彈簧板右端撓度;E 為支撐彈簧板彈性模量;I 為支撐彈簧板截面的面積慣性矩;b 為伺服機構安裝座到夾持點的距離。

3 系統(tǒng)數(shù)學模型建立

根據(jù)設計的負載模擬器結構,建立伺服機構在負載模擬器上工作的數(shù)學模型,包括加載系統(tǒng)數(shù)學模型、被試伺服機構系統(tǒng)數(shù)學模型、摩擦模型。

3.1 加載系統(tǒng)數(shù)學模型

伺服閥的流量方程

式中:xv為伺服閥閥芯位移;QL為伺服閥輸出流量;Kq為伺服閥流量增益系數(shù);Kc為伺服閥流量壓力系數(shù);pL為系統(tǒng)工作壓力。

擺動馬達的連續(xù)流量方程

式中:Dm為擺動馬達的理論排量;θT為擺動馬達軸輸出角度;Csl為擺動馬達的總泄漏系數(shù);Vt為擺動馬達容腔總容積;Ey為液壓油的彈性模量。

擺動馬達的力矩平衡方程

式中:JT為擺動馬達葉片軸的轉動慣量;Bm為擺動馬達軸粘性阻尼系數(shù);kT為彈性力矩傳感器剛度系數(shù);θ0為慣量盤主軸角位移。

負載力平衡方程

式中:J 為慣量盤的轉動慣量;B 為主軸粘性阻尼系數(shù);kM為摩擦力矩傳感器剛度系數(shù);θM為摩擦軸角位移。

對(2)式~(5)式進行拉式變換,可得擺動馬達加載系統(tǒng)傳遞函數(shù)框圖如圖4所示,圖中M 為馬達輸出力矩,即模擬的彈性力矩。

圖4 馬達加載系統(tǒng)傳遞函數(shù)框圖Fig.4 Transfer function block diagram of motor loading system

3.2 被試件伺服機構數(shù)學模型建立

伺服機構為對稱液壓缸,缸體力平衡方程

式中:At為活塞有效面積;mT為缸體的質量;C0為伺服機構液壓阻尼系數(shù);x 為缸體位移,圖2中標示方向為正;xg為活塞桿位移,圖2中標示方向為正。

伺服機構活塞桿力平衡方程

式中:m 為活塞桿的質量;F 為施加力。

力平衡方程

式中:mJ為等效質量,mJ=J/L2,L 為伺服機構力臂。

伺服機構連續(xù)流量方程為

式中:Csl1為伺服機構的總泄漏系數(shù);Vt1為伺服機構容腔總體積。

伺服閥的流量方程如(2)式所示。

對(6)式~(9)式進行拉式變換,同時聯(lián)立(2)式,可得伺服機構系統(tǒng)傳遞函數(shù)框圖如圖5所示。

圖5 伺服機構系統(tǒng)傳遞函數(shù)框圖Fig.5 Transfer function block diagram of servo mechanism system

3.3 摩擦模型

機械結構間的摩擦具有復雜、非線性和不確定性的特征,現(xiàn)在對于摩擦的研究已經提出的數(shù)學模型很多[8-9]。本文選擇易于辨識的LuGre 摩擦模型,通過在負載臺上實際測量得出不同速度下摩擦力矩的大小,進而根據(jù)遺傳算法辨識出LuGre 模型各個參數(shù)。

LuGre 摩擦模型是基于鬃毛理論提出的[10],即兩相對運動的物體在微觀上通過鬃毛相接觸,鬃毛的平均變形用z 表示。

式中:σ0為鬃毛剛度系數(shù);Mc為最大動摩擦力矩;Ms為最大靜摩擦力矩;ω 為Stribeck 特征速度。

LuGre 模型的摩擦力矩表示為

式中:σ1為鬃毛阻尼系數(shù);σ2為粘性摩擦系數(shù)。

對本負載模擬系統(tǒng)測試結構摩擦力。伺服機構連接于負載模擬器并作正弦運動,同時擺動馬達進出油口打開。根據(jù)伺服機構中的力傳感器測量值,辨識LuGre 模型的6 個參數(shù),辨識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LuGre 模型辨識參數(shù)Tab.1 Identification parameters of LuGre model

由辨識出的參數(shù),得摩擦模型曲線,如圖6所示。

圖6 摩擦模型辨識曲線Fig.6 Identification curves of friction model

伺服馬達用來模擬伺服機構工作過程中所受到的彈性力矩,加載系統(tǒng)屬于被動式力系統(tǒng),其控制信號由負載模擬器主軸轉角乘以梯度系數(shù)Ks給定。根據(jù)圖4和圖5以及摩擦模型得到負載模擬系統(tǒng)整體系統(tǒng)框圖,如圖7所示。

4 控制策略

圖7 負載模擬系統(tǒng)整體系統(tǒng)框圖Fig.7 Global transfer function block diagram of load simulation system

擺動馬達加載控制系統(tǒng)的目標是跟蹤伺服機構的運動同時進行精確的力加載。加載系統(tǒng)屬于被動式力系統(tǒng),因此引入力矩反饋。但是為了提高系統(tǒng)加載精度,引入前饋補償?shù)腜ID 控制,將能更好地提高系統(tǒng)的跟蹤性能。當閉環(huán)系統(tǒng)為連續(xù)系統(tǒng)時,使前饋環(huán)節(jié)與閉環(huán)系統(tǒng)的傳遞函數(shù)乘積為1,從而實現(xiàn)系統(tǒng)輸入完全復現(xiàn)輸出[11],如圖8所示。對于擺動馬達力系統(tǒng)來說,伺服機構輸出角速度是其干擾因素,該干擾會嚴重影響加載精度,根據(jù)結構不變性原理,引入速度前饋補償,將能很好地消減多余力,如圖9所示。

圖8 力矩前饋原理框圖Fig.8 Functional block diagram of torque feedforward

根據(jù)馬達加載系統(tǒng)框圖可得系統(tǒng)傳遞函數(shù):

圖9 速度前饋補償原理框圖Fig.9 Functional block diagram of speed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

式中:A(s)=kTDmKq;B(s)=

力矩前饋項為1/G(u),根據(jù)(13)式和(14)式可以推出前饋補償傳遞函數(shù)為3 階,考慮到工程上的應用,前饋補償僅引入在靜態(tài)時測得的輸入信號與力矩對應關系曲線函數(shù)。

根據(jù)結構不變性原理[12],為消除伺服機構運動位移擾動影響。引入前饋環(huán)節(jié)G(F),其應滿足G(F)=G(θ0)/G(u). 可以推出G(F)是一個4 階傳遞函數(shù),包括伺服機構運動加速度、速度以及位移等引起的擾動。在實際的工程中高階環(huán)節(jié)較難實現(xiàn),可觀測量為位移量,但是如果僅僅引入位移量,當系統(tǒng)開始運動的最初時刻,系統(tǒng)運動換向的時刻以及當伺服機構運動狀態(tài)為非勻速狀態(tài)時,前饋將會失效。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系統(tǒng)加載跟蹤,前饋引入速度與輸入信號對應關系曲線函數(shù)項。

擺動馬達力加載系統(tǒng)采用力反饋作為外環(huán),引入力矩前饋PID 控制方案。對于伺服機構輸出的干擾,根據(jù)結構不變性原理引入速度前饋補償控制,系統(tǒng)框圖如圖10所示。

5 實驗分析

對于設計的負載模擬系統(tǒng)以及控制算法進行了實驗驗證,系統(tǒng)參數(shù)如表2所示。

圖10 馬達加載系統(tǒng)控制原理圖Fig.10 Control schematic diagram of motor loading system

表2 負載模擬系統(tǒng)參數(shù)Tab.2 Parameters of load simulation system

伺服機構作幅值為±32.3 mm 頻率為1.5 Hz的正弦運動。在輸入零力矩指令下,測得馬達力矩值即為多余力。圖11中分別為僅有力閉環(huán)PID 控制時的多余力和引入負載臺主軸速度前饋補償?shù)臏y試曲線。通過曲線可以看出,引入速度補償對于多余力的消除效果明顯,多余力減小約90%.

彈性力矩M 加載在僅有力閉環(huán)PID 控制與引入力矩前饋和速度補償進行測試。擺動馬達加載梯度為200 N·m/(°),最大工作角度±5°,在做力矩加載測試時被試伺服機構做正弦運動,加載頻率1.5 Hz,測試曲線如圖12和圖13所示,圖12為只有力閉環(huán)PID 控制,可以看出力矩誤差為180 N·m,相位滯后8°,力矩誤差保持正弦變化。圖13為引入速度補償和力矩前饋控制測試曲線,加載條件和

圖11 引入速度前饋多余力測試曲線Fig.11 Test curves of redundant force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speed feedforward

圖12 僅有力閉環(huán)時1 000 N·m 和1.5 Hz 力矩加載測試曲線Fig.12 Test curves of 1 000 N·m,1.5 Hz torque loading in only a force loop

圖13 引入力矩前饋補償后1 000 N·m 和1.5 Hz 力矩加載測試曲線Fig.13 Test curves of 1 000 N·m,1.5 Hz torque loading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orque feedforward

圖12相同,可以看出力矩誤差為80 N·m,相位滯后6°,相比于圖12,力矩誤差減小55.5%,相位滯后也有所改善。圖14為引入速度前饋和力矩前饋控制后,5 Hz 頻率下的力矩測試曲線,由曲線可知,隨著頻率的提高,力矩誤差增大,最大誤差峰值為189 N·m,但是總的來看力矩誤差變化較平穩(wěn)??紤]到測試過程中擺動馬達輸出端固定件安裝剛度的影響,力矩測試曲線出現(xiàn)了波動現(xiàn)象。力矩加載控制引入前饋補償控制,可以提高力矩加載精度,保證了力矩模擬的準確度。

摩擦力矩Mf測試曲線如圖15所示,設定摩擦力矩大小為300 N·m,由圖中曲線可知,正行程時摩擦力矩加載誤差約為±12.5 N·m,反行程時摩擦力矩加載誤差約為±15 N·m. 由于摩擦力矩傳感器和主軸之間的安裝間隙,摩擦換向時出現(xiàn)小幅度的空程現(xiàn)象。

圖14 引入力矩前饋補償后1 000 N·m 和5 Hz 力矩加載測試曲線Fig.14 Test curves of 1 000 N·m,5 Hz torque loading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orque feedforward

圖15 摩擦力矩測試曲線Fig.15 Test cure of friction torque

6 結論

1)提出了一種模擬大彈性力矩要求的電液負載模擬系統(tǒng)??梢阅M伺服機構工作對象的慣性負載、摩擦負載、彈性負載以及伺服機構安裝剛度。為了保證負載模擬的準確性,對慣性負載、摩擦負載和安裝剛度的實現(xiàn)結構,做了可調節(jié)設計。

2)對被試伺服機構以及擺動馬達加載系統(tǒng)分別建立了數(shù)學模型。在擺動馬達加載系統(tǒng)控制時,引入力矩前饋和速度補償,結果表明,速度前饋對加載多余力的消除效果明顯,力矩前饋控制提高了力的加載精度,同時提高了系統(tǒng)響應速度。

3)實驗表明,所設計負載模擬系統(tǒng)滿足火箭伺服機構地面負載模擬的要求。

References)

[1] 延皓,李長春,陳策. 伺服機構綜合負載模擬試驗系統(tǒng)[J].兵工學報,2012,33(5):588 -593.YAN Hao,LI Chang-chun,CHEN Ce. Comprehensive load simulation system of servo mechanism[J]. Acta Armamentarii,2012,33(5):588 -593. (in Chinese)

[2] 張潔,孫凝生. 運載火箭伺服機構負載模擬與空載特性間的轉換傳遞函數(shù)[J]. 航天測控,2002,18(2):12 -16.ZHANG Jie,SUN Ning-sheng. The transfer function between servo sector load of launch vehicle load and no-load characteristics[J].Aerospace Control,2002,18(2):12 -16. (in Chinese)

[3] 郝經佳,趙克定,許宏光. 剛度、慣量負載對電液負載仿真臺性能影響的研究[J]. 中國機械工程,2002,13(6):458 -460.HAO Jing-jia,ZHAO Ke-ding,XU Hong-guang.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rigidity and inertia in electro-hydraulic load simulator[J]. 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02,13(6):458 -460.(in Chinese)

[4] 張朋,付永領,郭彥青. 伺服機構負載模擬系統(tǒng)設計與實驗研究[J]. 液壓與氣動,2013(12):34 -37.ZHANG Peng,F(xiàn)U Yong-ling,GUO Yan-qing.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load simulation of servo mechanism[J]. Chinese Hydraulics & Pneumatics,2013(12):34-37. (in Chinese)

[5] 華清. 電液負載模擬器關鍵技術的研究[D].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1.HUA Qing. Study on the key technology of electro-hydraulic load simulator[D]. Beijing:Beihang University,2001. (in Chinese)

[6] 朱曉敏,延皓,孫萌. 多自由度伺服機構負載模擬系統(tǒng)建模與實驗研究[J]. 兵工學報,2011,32(5):602 -606.ZHU Xiao-min,YAN Hao,SUN Meng.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load simulator of multiple DOF servo mechanism[J].Acta Armamentarii,2011,32(5):602-606. (in Chinese)

[7] 孫萌,李長春,延皓,等. 多自由度伺服機構負載模擬系統(tǒng)動態(tài)特性研究[J]. 兵工學報,2013,34(3):378 -384.SUN Meng,LI Chang-chun,YAN Hao,et al. Study on dynamic performance of multiple-DOF servo mechanism's load simulator system[J]. Acta Armamentarii,2013,34(3):378 -384. (in Chinese)

[8] Shang Yaoxing,Jao Zongxia,Wang Xiaodong,et al. Study on friction torque loading with an electro-hydraulic load simulator[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09,22(6):691 -699.

[9] 姚建勇,焦宗夏. 改進型LuGre 模型的負載模擬器摩擦補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0,36(7):812 -815.YAO Jian-yong,JIAO Zong-xia. Friction compensation for hydraulic load simulator based on improved LuGre friction model[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2010,36(7):812 -815. (in Chinese)

[10] 劉麗蘭,劉宏昭,吳子英,等. 機械系統(tǒng)中模型的研究進展[J],力學進展,2008,38(2):201 -213.LIU Li-lan,LIU Hong-zhao,WU Zi-ying,et al. An overview of friction models in mechanical[J]. Advances in Mechanics,2008,38(2):201 -213. (in Chinese)

[11] 劉金琨. 先進PID 控制MATLAB 仿真[M]. 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3:56 -58.LIU Jin-kun. MATLAB simulation of advanced PID control[M]. Beijing: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13:56 -58. (in Chinese)

[12] 劉長年. 液壓伺服系統(tǒng)的分析與設計[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LIU Chang-nian.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hydraulic servo system[M]. Beijing:Science Press,1985. (in Chinese)

猜你喜歡
伺服機構模擬系統(tǒng)框圖
捷豹I-PACE純電動汽車高壓蓄電池充電系統(tǒng)(三)
伺服機構氣囊自動裝配工藝與工裝
軸對稱推力矢量控制伺服機構空間運動解耦研究*
飛控與探測(2019年4期)2019-09-09 09:24:54
電路圖2017年凱迪拉克XT5
基于STM32單片機的微電網(wǎng)模擬系統(tǒng)設計
電子制作(2018年1期)2018-04-04 01:48:22
算法框圖的補全
基于ARM和Zigbee 的變壓器試驗培訓模擬系統(tǒng)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6:50
歸一化小波能量熵的彈上伺服機構傳動鏈動態(tài)可靠性評估
制導與引信(2016年3期)2016-03-20 16:02:02
虛擬現(xiàn)實焊接培訓模擬系統(tǒng)在焊工培訓中的應用
焊接(2015年1期)2015-07-18 11:07:32
基于圖表法構建《萬有引力定律與航天》知識網(wǎng)絡
阿瓦提县| 广水市| 溧阳市| 惠安县| 五寨县| 阿瓦提县| 彭阳县| 河西区| 青神县| 新乐市| 克山县| 佛冈县| 陵水| 梅河口市| 巴塘县| 河间市| 汨罗市| 衡南县| 隆回县| 得荣县| 阆中市| 阳朔县| 赤壁市| 绍兴县| 天台县| 香港 | 惠来县| 普洱| 叙永县| 陵川县| 平南县| 融水| 普陀区| 隆昌县| 额敏县| 柳河县| 龙山县| 息烽县| 高安市| 柘城县| 郑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