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孟子勛
漢至唐,弘農(nóng)楊氏在漫長發(fā)展過程中經(jīng)歷文轉(zhuǎn)武、文武結(jié)合、武轉(zhuǎn)文的過程,在歷史發(fā)展長河中,在其家族積淀了濃厚的文化因素,家族成員的文化修養(yǎng)在整體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唐代弘農(nóng)楊氏家族不僅僅掌握經(jīng)學、禮學,對于文學的追求呈現(xiàn)多樣化形態(tài)。伴隨科舉制的完善,家族的文學成員、文學作品頻載于冊,漸為人們熟知,如初唐楊師道、楊炯,中唐楊憑、楊凌、楊凝、楊巨源、楊汝士,晚唐楊發(fā)、楊衡、楊夔等等,創(chuàng)作文體含詩歌、散文、賦。文章從弘農(nóng)楊氏家族的著述及其家族文學創(chuàng)作概況兩個方面給予論述,以期從整體上把握唐代弘農(nóng)楊氏家族的文學創(chuàng)作概況。
弘農(nóng)楊氏家族自古注重自身文學修養(yǎng)。入唐,其家族著述有兩個方面變化:一是著述數(shù)量多于前代;二是著述范圍廣于前代。就《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收錄而言,弘農(nóng)楊氏家族的著述可按甲部(經(jīng)類)、乙部(史類)、丙部(子類)、丁部(集類)敘述。
楊士勛,唐代撰注家。貞觀中,為四門博士,與孔穎達、朱長才等撰《春秋正義》,共36卷。又有《谷梁傳》12卷。其著述錄于《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中。
1.楊炯,兩《唐書》均有記載。楊炯幼聰明博學,善屬文,工五律,能文,有集30卷,曾獻《盂蘭盆賦》,詞甚雅麗。《新唐書·藝文志》中史部雜傳記類有楊炯《守禮》10卷。
2.楊漢公,兩《唐書》、《唐代墓志匯編》咸通008、《登科記考》卷18均有記載,元和八年(813)進士及第,能詩文?!度圃姟反嬖姸祝度圃娧a遺》補詩一首,斷句一句,《全唐文》有文一篇。《新唐書·藝文志》實錄中有楊漢公參撰《穆宗實錄》20卷。
3.楊鉅生平見兩《唐書》,唐代的散文家,光明元年(880)進士及第?!度莆摹反嫫湮牧?,《新唐書·藝文志》史部故事類錄楊鉅《翰林學士院舊規(guī)》一卷。
1.楊師道,兩《唐書》有載,其人雅好篇什,工草隸,酣賞之際,援筆直書,有如宿構(gòu)。能詩,與上官儀有詩作往來,和李世民詩數(shù)首?!度圃姟肪砣妮d其詩一卷,21首,后補輯一首?!缎绿茣に囄闹尽费浴啊稐顜煹兰肥怼薄!缎绿茣に囄闹尽け孔宇悺ゎ悤悺蜂浧鋮⑴c編撰《目》十二卷。
2.楊倞,《新唐書·藝文志·丙部子類·儒家類》載楊汝士子,大理評事。注《荀子》20卷?!犊S讀書志·卷十》亦載“楊倞注荀子二十卷”①。
3.楊嗣復,兩《唐書》有傳,唐代文學家,史載八歲能文。于貞元二十一年(805)進士及第,又登博學宏詞科,大中三年(848)歿。楊嗣復能文能詩,與白居易、劉禹錫均有唱和之作?!度圃姟穬H存其詩五首,聯(lián)句一首,《全唐文》有文六篇,《全唐文拾遺》補一篇?!缎绿茣に囄闹尽け孔宇悺さ兰翌悺蜂浧渲毒裴缧慕洹芬痪?。
4.楊晟《新唐書·藝文志·丙部·道家類》有《集注陰符經(jīng)》一卷,太公、范蠡、鬼谷子、張良、諸葛亮、李淳風、李笙、李洽、李鑒、李銳、楊晟著。
5.楊浚《新唐書·藝文志·丙部·儒家類》載楊浚有《圣典》三卷。
6.楊紹復《新唐書·藝文志·丙部子類·類書類》錄其參與編撰《續(xù)會要》四十卷。
7.楊歸厚《舊唐書》卷十五本紀第十五,《新唐書·藝文志》、《唐會要》卷四十、卷八十六,《劉賓客外集》卷五、卷十均有載?!秳①e客外集》卷十《祭虢州楊庶子文》言其“子之少孤,率性自然,早有名字,結(jié)交世賢。席勢馳聲,龍秋鳴夼。試文再售,毛翎愈鮮。”《新唐書·藝文志·丙部子類》錄《楊氏產(chǎn)乳集驗方》三卷。
詩集類
1.《楊師道集》楊師道撰,兩《唐書》皆錄有集十卷。宋后亡佚。故《郡齋讀書志》、《宋史·藝文志》、《四庫全書總目》未載。明代朱警輯《楊師道集》一卷,錄詩十五首,收在《唐百家詩·初刻二十一家》本中?!度圃姟肪幤湟痪?1首,又補一首。
2.《楊盈川集》楊炯撰,《舊唐書·楊炯傳》、《舊唐書·經(jīng)籍志》言楊炯有文集三十卷。而《郡齋讀書志》、《宋史·藝文志》只錄二十卷,可見至宋已部分亡佚。后世通行《楊盈川集》乃是“明萬歷中,童佩多方求之,搜集佚文,……共得詩賦42首,序表碑文狀雜文二十九首,勤為十卷(皇甫坊《楊盈川集序》),又以兩《唐書》本傳及贈答之文,評論之語為附錄一卷?!雹?/p>
3.《楊少尹詩集》楊巨源字少尹,唐德宗貞元五年(789)進士,兩《唐書》無傳,《登科記考》、《元稹集》、《韓昌黎集》、《張司業(yè)文集》、《王建詩集》、《白居易集》、《唐詩紀事》、《郡齋讀書志》中均有楊巨源的記載?!度圃姟份d其集五卷,今編其詩一卷。
4.《楊衡詩集》楊衡,《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一有記?!短妻浴?、《唐詩紀事》、《登科記考》均有載。初,楊衡與符載、李元家、王簡言隱于廬山,號“山中四友”?!端问贰に囄闹尽分洍詈庠娨痪?。《唐才子傳》謂楊衡詩一卷。清龔賢輯《中晚唐詩記》錄晚唐楊衡詩一卷。
5.《楊凝詩集》楊凝、楊憑、楊凌兄弟三人具有文名,楊凝卒于長安,楊憑輯其遺文集二十卷?!缎绿茣に囄闹尽贰啊稐钅范??!薄稒?quán)載之文集》卷三三《兵部郎中楊君集序》中言“嗣仁類文為二十編,緘詞甚哀,猥見授簡?!痹姼韫そw,多酬和送、行旅題詠之作,風格清暢,《柳絮》、《送客入蜀》為佳作(《全唐詩大辭典》收之),令狐楚《御覽詩》錄其二十九首,僅次于李益、盧綸。有文一百四十余篇,詩歌近三百首,即為楊憑所撰二十卷。《宋史·藝文志》未予以著錄。《全唐詩》亦錄一卷。
6.《楊牢集》《唐語林》卷三記楊牢“有詩集六十卷?!薄短乒屎幽峡h令翻緋魚袋弘農(nóng)楊公墓志(銘)》載“大中十二年正月二日,河南縣令楊公口口口府善里之私弟,享年五十七?!M牢,字松年。……有集卅集,名口口集。”③《唐詩紀事校箋》卷五十二:“楊牢,弘農(nóng)人,少孤,年六歲,入雜學,十八登第,最有詩名。大中時顧陶作《唐詩類選》,去取甚言。其序曰:刪定之初,如楊牢等十數(shù)公,時尤在世;及稍稍淪謝,一篇一詠,未稱所錄,若續(xù)有所得,當別為卷軸,庶無遺恨?!雹?/p>
文集類
1.《楊續(xù)集》楊續(xù),頗有辭學,兩《唐書》有傳?!杜f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四》均錄《楊續(xù)集》十卷。后未見著錄,《全唐詩》存其詩一首。
2.《楊炯文集》,楊炯撰,清代無名氏輯,共七卷,清光緒五年(1879)淮南書局出版線裝本。首為目錄,卷一賦八首,表、議各一篇,卷二序、贊、銘、辯共十四首,卷三碑銘三篇,卷四、卷五神道碑十篇,卷六神道碑、墓志銘七篇,卷七墓志銘、行狀、祭文十篇。前后無序跋,亦無附錄。與《全唐文》所錄相同。
3.《楊元亨集》楊元亨,事跡見《舊唐書·楊纂傳》之附錄?!杜f唐書·經(jīng)籍志下》、《新唐書·藝文志四》均錄《楊元亨集》五卷。后史未見著錄。作品已佚。
4.《楊仲昌集》楊仲昌,《新唐書·楊元琰傳》附傳有載,《登科記考》、《唐代墓志匯編》(開元431《大唐故隆州刺史薛府君妻弘農(nóng)楊夫人墓志銘并序》)、《舊唐書·禮儀傳》亦有記載。楊仲昌能文,有文名,席豫謂其為書記是“飛書之極,盛行于代?!雹荨缎绿茣に囄闹尽分洝稐钪俨肥寰?。作品已佚?!度莆摹反嫫湮娜?。
5.《楊拯集》楊拯,兩《唐書》未傳,《登科記考》、《隋唐五代墓志匯編》洛陽卷十一冊《房承光及夫人吳氏志》有載。《全唐文》卷三一五李華《楊騎曹集序》:“弘農(nóng)楊君拯,字齊物,舉進士?!钫┱勑χ醒?,名理入玄,所著文章,多入玄中之才者也。不幸嬰風疾,逝于京洛。享年五十八。)君之集十卷,詩、賦、贊、序、頌、記、策凡一百七十五篇?!?/p>
6.《楊炎集》楊炎,兩《唐書》、《唐詩紀事》、《資治通鑒》皆有記載。唐代著名改革家,散文家。建中元年(780)奏以“兩稅法”代替“租庸調(diào)制”,頗有嘉聲。其人以孝聞,有豪氣,樂賢下士,然睚眥必報,又“因盧杞所僭,德宗亦惡之,故未至崖州,出長安百里,即縊殺之?!雹奚飘嬌剿墒の?,其作《李楷洛碑》,文辭工美,文士傳誦。《全唐文》存其文兩卷,為頌、奉、制、詔、記等,多碑文?!度圃姟反嬖妰墒住!缎绿茣に囄闹舅谩蜂洝啊稐钛准肥?,又《制集》十卷?!?/p>
7.《楊凌文集》楊凌,兩《唐書》有傳?!读谠肪硪欢断染黻幭扔延洝罚骸皸钍闲值苷撸枰源罄碓u事卒,最善文?!蓖瑫矶弧稐钤u事文集后序》:“楊君者,少以篇什著聲于時。其炳耀優(yōu)異之詞,諷誦于文人,盈滿于江湖,達于京師,晚其遍悟文體,尤邃敘述,學富識遠,才涌未已。其雄杰老成之風,于時增加。既獲是,不數(shù)年而夭。其季年所作尤善。其為《鄂城新城頌》,《諸葛武侯論》,餞送梓潼陳眾甫、汝南周愿、河東裴泰、武都苻義府、太山羊士鄂、隴西李煉,凡六序,《廬山禪居記》、《辭李常侍啟》、《遠游賦》、《七夕賦》,皆文人之選?!雹摺杜f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未錄《楊凌文集》,《全唐文》卷七三〇僅記其判詞一首,《全唐詩》錄其詩一卷(十九首)。
8.《楊夔集》楊夔,《新唐書·田頵傳》、《唐才子傳校箋》卷十、《唐詩紀事校箋》、《登科記考》均有記載。楊夔自號弘農(nóng)子,舉進士不第,后以處士而終,通《春秋》,工古文。其所作小品文,揭露黑暗現(xiàn)實及民不聊生之現(xiàn)狀。能詩,長于近體,代表作《送日東僧游天臺》?!度圃姟蜂浧湓娛祝度莆摹反嫖亩?,《文苑英華》有《冗沉集》一卷?!端问贰に囄闹尽蜂洝稐钯缂芬痪?,《冗沉集》十卷。后書未寫著錄。
合集
1.《文思博要》《全唐文》卷一三四高士廉《文思博要序》載“特進、尚書右仆射、申國公士廉,特進、鄭國公魏征,中書令、駙馬督府、安德郡公楊師道……討論歷載,琢磨云畢,勒成一家,名《文思博要》,一百二十帙,一千二百卷。”
2.《芳林要覽》《新唐書·藝文志四》集錄總集類載“《芳林要覽》三百卷,許敬宗、顧胤、許圉師、上官儀、楊思儉等十一人集。”
3.《荊潭唱和集》,裴均、楊憑等撰?!缎绿茣に囄闹舅摹蜂浥峋肚G潭唱和集》一卷。《韓昌黎集》卷二十《荊潭唱和詩序》:“常侍楊公領湖地南壤地二千里,德刑之政并勤,爵祿之報兩崇。乃能存志乎詩書,寓辭詠歌,往復循環(huán),有唱斯和。搜奇抉怪,雕鏤文字,與韋布閭憔悴專一之士,較其毫厘分寸。鏗鏘發(fā)金石,幽眇感鬼神,信所謂材全而能鉅者也。兩府之從事與部屬而和之,茍在編者,咸可觀也,宜乎施之樂章,記諸冊書?!雹?/p>
除上述外,弘農(nóng)楊氏家族成員的著述還有其他。如北魏楊椿《誡弟子書》,子部五行類隋煬帝《二儀薄經(jīng)》一卷,雜藝術類有楊升畫《望賢公圖》,醫(yī)術類隋煬帝敕撰《四海類聚單方》十六卷,《禪關八問》一卷(楊士達問,唐宗美對)等。
唐代弘農(nóng)楊氏家族成員的著述廣泛,涉及雜史類、故事類、女訓類、雜傳記類、儒家類、道家類、類書類、醫(yī)術類、文學類等。而弘農(nóng)楊氏家族的著述多側(cè)重文學,這說明弘農(nóng)楊氏家族成員已具有較高的文學修養(yǎng),整體文化素質(zhì)得以提高。弘農(nóng)楊氏家族成員本身的詩作,與他人酬唱的詩作推動了其家族詩歌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擴大了其家族詩歌的傳播范圍,為提高弘農(nóng)楊氏家族的文壇地位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弘農(nóng)楊氏家族創(chuàng)作包括詩歌、散文、辭賦等,其家族成員作品或以別集聞世,或以總集流傳,或以單篇、斷句為人所稱道??梢哉f,弘農(nóng)楊氏家族成員的文學創(chuàng)作及其所取得的成績對唐代文學的繁榮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成為唐代家族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唐代弘農(nóng)楊氏家族成員作家數(shù)量多于前代,出現(xiàn)了為時人、后人所稱道的文學家。根據(jù)《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唐五代卷,周祖譔主編)、《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張撝之、沈起煒、劉德重主編)、《二十四史紀傳人名索引》(張忱石、吳村平編)、《元和姓纂》(林寶撰)、《唐代墓志匯編》(周紹良、趙超編)、《唐代墓志續(xù)編》(趙超編)、《唐五代文作者索引》(陳尚君編)、《全唐文》(董誥編)、《文苑英華》(李昉等編)、《冊府元龜》(王若欽編)、《全唐文補編》(陳尚君編)、《全唐文補遺》(1—9冊,吳鋼主編)、《全唐詩大辭典》(張忠剛編)、《唐代文學百科辭典》(卞孝萱主編)、《全唐詩》(中華書局1999年版)、《唐代文學叢考》(陳尚君)、《唐詩紀事校箋》(計有功著、王仲鏞校箋)、《歷代詩話續(xù)編》(丁福保編)、《登科記考補正》(孟二冬補正)、《唐代詩話匯編》(丁福保編)等書籍統(tǒng)計得出下圖數(shù)據(jù):
唐代弘農(nóng)楊氏家族文學家文學作品匯總圖
從圖可知,唐代弘農(nóng)楊氏家族成員在詩歌創(chuàng)作領域占有一席之地,詩人共74人,唐前期12人,唐后期62人,后期作家是前期作家的五倍多。可見弘農(nóng)楊氏家族的詩歌創(chuàng)作人員多集中在中晚唐,這固然與唐代“以詩取士”的科舉有關,更重要的是弘農(nóng)楊氏從受“關中本位政策”的保護到重文并能熟諳科舉考試內(nèi)容這一過程得到很好的轉(zhuǎn)變。
弘農(nóng)楊氏家族在唐代詩壇頗有影響且傳于后世的成員,前有楊師道、楊續(xù)、楊炯等,后有楊巨源、楊憑、楊凝、楊凌、楊敬之、楊衡、楊夔等。楊師道,《全唐詩》錄其21首編為一卷,雖其為宮廷詩人,其詩也多為唱和應制之作,視域不大,然其詩作在聲律、辭藻的運用卻是日趨精妙。如《詠飲馬應詔》、《春朝閑步》。但楊師道畢竟是北方文人,其作品亦有抒懷言志或詠詩之作,風格剛健質(zhì)樸,卻又能吸收南朝詩歌的藝術技巧,既有北方剛健豪邁之氣,又有南方文學“清綺文華”之美,所以,楊師道的作品能展現(xiàn)新朝恢弘氣象和剛健的情思。如《隴頭水》、《奉和圣制春日望?!?。楊炯為詩長于五律,其詩作常含雄杰之氣和慷慨悲歌情懷,詩的內(nèi)容亦已從“臺閣移至江山與塞漠”⑨。楊炯《從軍行》、《驄馬》、《戰(zhàn)城南》、《紫騮馬》等邊塞樂府詩寫的氣殊蒼厚,風格剛健,能隨意起止,泯合入化。其中以《從軍行》為代表,“寧為百夫長,勝過一書生”,充滿書生意氣,骨氣盡露,雖是激憤之語,卻激而能狀。楊炯排律為人所贊,《唐詩直解》卷四鐘惺評“楊炯排律詩,已存溫厚,為盛唐立極,但未開闊耳?!薄短圃娋场肪硪弧埃罹迹┏跆婆怕勺罴选!薄秳h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卷三六周敬云:“(楊炯排律)莊雅雄整,擺脫陳隋多矣?!甭勔欢嘞壬J為“五言八句的五律,到王、楊正式成為定型,同時完整的真正意義上的抒情詩也是這時才出現(xiàn)的?!雹釛罹紴橘x辭甚雅麗,又以《盂蘭盆賦》為最。楊巨源“在元和時,詩韻不為新語,體律務實,功夫頗深,旦暮吟而不輟。年老頭搖,人言吟詩所致?!瓘垶椤吨骺蛨D》列楊巨源為《李益下入室》。”楊憑、楊凌、楊凝兄弟三人居吳,并有文名?!稒?quán)載之文集》卷三三《楊凝集序》中言:“早歲違難于江湖間,與伯氏嗣任,叔氏恭履,修天爵,振儒行,東吳賢士大夫號為‘三楊’”。《柳宗元集》卷九《楊凝墓謁》載“(楊凝)與季弟凌生同日……東薄海岱,南極衡巫,文學者皆知誦其詞,而以為模準?!睏顟{《邊塞行》、《寄別》、《春情》、《送客往荊州》等作突出了其重交游尚氣節(jié)的個性。楊凝之作如《送別》、《送客歸湖南》、《送客歸淮南》則少了幾分豪氣,多了些許秋思、哀愁之意。楊凝《潤州水樓》“歸心不可留,雪桂一叢秋。葉雨空三月,螢飛白露州。野蟬依獨樹,水郭帶孤舟,遙望山川路,相思萬里游?!眲t寄托了哀愁、孤寂、相思之苦。其《江山秋月》、《梅里旅夕》多抒發(fā)羈旅、愁苦哀情之作。楊乘有俊才,尤工詩,為時所稱。楊敬之為《華山賦》,尤為韓愈所激賞,士林一時傳布。
弘農(nóng)楊氏詩人、詩歌在數(shù)量上足夠一個詩家群體,在質(zhì)量上雖未臻一流,但所著皆有可觀。或有作品傳世,或為當世人所推崇。在文的方面,唐代弘農(nóng)楊氏家族成員有111人。弘農(nóng)楊氏在散文領域為人稱贊的不在少數(shù),如楊炯、楊炎、楊綰、楊衡、楊夔、楊鉅、楊凝式等等。楊炯上文已述。楊炎,《全唐文》卷四二一至卷四二二中編其文18篇。所作《李楷洛碑》,辭甚工,文士莫不誦之。王應麟《辭學指南》(《玉?!肪砟└剑膸毂荆┚矶f:“南豐曰:‘漢詔令典正謹嚴,尚為近古。唐常袞、楊炎、元稹之屬,號能為訓詞。其文未有遠過人者?!睏罹U“履道居貞,含和毓德,行為人紀,文合典謨。清而晦名,無自伐之善;約以師儉,有不矜之謙。方冊直書,秩宗相禮,辭稱良史,學茂醇儒?!薄度莆摹肥掌湮?篇,多為治國之良策。如《條奏貢舉疏》中明確國之選士的標準:籍賢良、取孝友、言行敦厚。居常育德,動不違仁,體忠信之資,履謙恭之操,藏器則未嘗自伐,虛心而所應必稱。針對當時科考弊病,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希冀居家者必修德業(yè),從政者皆知廉恥,浮競自止,敦寵自勸。楊嗣復能詩工文,與白居易、劉禹錫等有唱和?!度圃姟反嬖?首,《全唐文》存文6首,《全唐文補遺》補1篇。楊夔為文多針砭時事,關心民瘼,如《復宮闕后上執(zhí)政書》痛陳官吏由賄賂而發(fā)達、恃權(quán)刻削,耗民尤如城狐社鼠之時弊?!稙醭炭h修建廟宇記》則是批判社會之弊病之作?!遁^貧》中通過自己游卞山之陰遇鄉(xiāng)叟,問答之間,悟出“于萬事之類中最為民害者莫若虎之暴”,后又感慨“人不如獸遠矣”,直抒“苛政猛于虎”的社會現(xiàn)狀。
弘農(nóng)楊氏家族的作家多集中在中晚唐時期。初盛唐的文學家數(shù)量遠少于中晚唐??梢哉f,中晚唐弘農(nóng)楊氏已經(jīng)擺脫了“關中本位政策”的庇護,經(jīng)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由原來的淺文尚武之族轉(zhuǎn)為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士族”。加之登科入仕人員的增加,風雅之士亦趨于漸長,那么,文學創(chuàng)作人員的數(shù)量、作品的數(shù)量自然也有所上升。與此同時,隨著弘農(nóng)楊氏家族交往圈的擴大,文人間詩歌贈酬增多,文學作品的質(zhì)量亦有了明顯的提高。
弘農(nóng)楊氏家族成員的文學數(shù)量眾多。詩歌作家74人,作品291首,平均每位作家3.9首詩。文作家111人,作品297篇,平均每人2.6篇。詩文合計后,作家149人,作品588篇,平均每人3.9篇。從作品數(shù)量來看,存詩最多的是楊巨源,其次是楊炯。唐代楊氏家族成員存詩超過十首除去楊巨源、楊炯還有8人,分別是楊師道(25首)、楊憑(12首)、楊凝(39首)、楊凌(19首)、楊衡(49首)、楊於陵(12首)、楊發(fā)(17首)、楊夔(35首)。五首以上8人,楊嗣復(6首)、楊汝士(8首)、楊乘(6首)、楊希道(5首)、楊凝式(5首)、楊諫(7首)、楊弘真(6首)、楊濤(6首)。余者詩作1-4首不等,如楊續(xù)1首、楊炎2首、楊漢公3首、楊收4首。其文內(nèi)容涉及廣泛,或奉和之作、或懷古之作、或詠物詠山水之作、或題壁題寺院之作、或抒發(fā)胸臆之作、或贈答酬和之作、或?qū)懢笆闱橹鞯鹊?,表現(xiàn)了弘農(nóng)楊氏家族文學內(nèi)容的豐富性。在文賦方面暫統(tǒng)計家族文章總數(shù)為297篇左右,涉及文章家111人左右。就文章人數(shù)具體而言,10篇以上者3人,分別是楊炯(81篇)、楊炎(18篇)、楊夔(22篇)。5篇以上者8人,分別是楊凝式(8篇)、楊綰(6篇)、楊發(fā)(5篇)、楊弘真(5篇)、楊鉅(5篇)、楊慎矜(5篇)、楊諫(6篇)、楊濤(6篇)。余者1-4篇不等。文章有以下幾種文體:墓志碑銘、奏疏表贊、辭賦序議、祭文狀判、詔頌議寄等。其中墓志碑銘、奏疏議表文章較多于其他文體文章。弘農(nóng)楊氏家族成員作品豐厚,《別集》、《總集》亦有之。
綜上所述,唐代弘農(nóng)楊氏家族產(chǎn)生了眾多的文學作家,豐碩的文學作品。其家族作家中部分身居顯要官職且與一流作家有姻親或密切關系,如楊嗣復、楊汝士之于白居易,楊憑、楊凝、楊凌之于柳宗元、權(quán)德輿,楊巨源之于元稹、劉禹錫等⑩。這不僅使得楊氏成員自身文學素養(yǎng)得以提高,同時對于弘農(nóng)楊氏家族的文學創(chuàng)作具有積極影響,對唐代文學的繁榮起著推動作用。弘農(nóng)楊氏家族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文體傾向順應時代潮流的發(fā)展,所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豐富多樣,體現(xiàn)了弘農(nóng)楊氏家族成員的不同審美追求。楊氏成員詩歌的結(jié)集或自編或他編,對于弘農(nóng)楊氏家族文學的傳播無疑具有推動作用。弘農(nóng)楊氏家族成員本身所具有的文學修養(yǎng)和對文學、詩文的嫻熟駕馭技巧使其家族政治、社會、文化上的聲名得以延譽。其家族文學的發(fā)展所取得的成就,如作家、作品數(shù)量的增加,作品質(zhì)量的提升,一方面說明其家族文學與時代文學的同步性,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弘農(nóng)楊氏家族文學已融入有唐一代,成為唐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①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孫猛校證,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422頁。
②陶敏、李一飛《隋唐五代文學史料學》,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50頁。
③周紹良等《唐代墓志匯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26頁。
④計有功《唐詩紀事校箋》,王仲鏞校箋,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179頁。
⑤董誥等《全唐文》,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972頁
⑥司馬光《資治通鑒》,胡三省音注,中華書局1956年版,第7309頁。
⑦柳宗元《柳宗元文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579頁。
⑧韓愈《韓昌黎文集》,馬其昶校注,馬茂元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26頁。
⑨聞一多《唐詩雜論》,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27頁。
⑩王偉《唐代關中本土文學群體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2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