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純+張秋爽
【設計理念】
在復習課上,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復習、自覺地梳理知識,是衡量復習課有效性的重要標志。一般地說,教師為了達到復習量的高密度,往往在課前精心選擇習題,然后在課堂復習時,將大量的習題呈現(xiàn)給學生,似乎學生在大量的練習中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但課堂實踐表明,教師的一片苦心,并不能換來學生的認真態(tài)度,有時學生的“反感”情緒則會抵制練習的密度。為此,教師也感到十分苦惱。
復習課是再現(xiàn)學習的過程,將已學知識加以梳理,納入整體系統(tǒng)之中。要想讓學生保持新授課時的那種“新”“動”的滋味,筆者在“長、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復習與整理中,不僅僅停留在讓學生做題這唯一的形式上,而是利用學生平時做題時產(chǎn)生的錯誤,讓學生自己去分析錯因、解決問題。
對此,筆者嘗試把學生平時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以及比較有代表的錯題歸類,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說出錯因,這樣學生的興趣就被調(diào)動起來,他們分析錯例和處理錯例的能力就逐步增強。因此,筆者把復習課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分為出示錯例—分析錯因—解決措施—拓展應用四個步驟。
【學情與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長、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學生學習梯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打基礎,在面積的學習過程中,本單元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是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之一。本單元包括的知識點有:面積單位、面積的計算方法和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目標】
1.在出示錯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錯因的能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在分析錯因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審題的好習慣。
3.在復習整理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能夠正確利用錯誤。
【教學過程】
今天這節(jié)數(shù)學課,要從我們昨天做的關(guān)于“長、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練習題說起。我們先一起來回憶這道題。
一、運用概念,靈活解題 (慢慢讀題,仔細觀察)
(一)錯例展示
1.出示習題。
張大伯利用籬笆靠一面墻圍成一個羊圈(如下圖),算出這個羊圈的面積?;h笆全長多少米?
2.想一想你是怎么做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憶之前自己的做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下面我們來聽一聽××所使用的方法。
【預設:求面積就是長乘寬,求周長就是長加寬的和乘2。我這道題算錯了,應該再減去一個寬。我做題時著急,所以沒看清題就寫了?!?/p>
3.小結(jié)如何審題。
其他同學,你們在做題時,有沒有沒看清題就做,結(jié)果做錯了?那你覺得以后讀題時,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慢慢讀題,仔細看圖,我們就不會把“一面靠墻”這個重要的信息丟掉了。(板書:慢慢讀題,仔細觀察)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的錯誤,讓學生自己分析錯誤的原因,提示學生要慢慢讀題、仔細觀察,同時讓學生感受分析自己的錯誤能夠幫助自己成長。)
(二)對應訓練
請做試卷上的第一題,就按照我們對自己的提示認真完成這道題。(出示習題)
找一個錯例讓學生說過程。( 寫出錯例)
【預設:40÷2-10=10m 10×10=100m2。】
請××說說思考的過程,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后可以向他提問,或表達你自己的觀點。
【預設:40是三邊的長,不是四邊的長?!?/p>
請你仔細看看題,同意他的方法嗎?誰和××的方法一樣,都是把40米當成了四條邊的長。那請你作為大家的代表,在圖上指一指,40米到底在哪?其他同學注意看,你們同意嗎?他幫助你找到了錯誤的原因,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有沒有和他錯得不一樣的?說說你是怎么錯的。那你現(xiàn)在會改了嗎?
誰把答案說一說?直接列式。
小結(jié):以上兩道題,都是長方形的變形題,錯例提示我們,利用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解決問題時,要慢慢讀題,仔細觀察,考慮實際情況,不要亂套公式。
(設計意圖:根據(jù)上面錯誤率比較高的題,設計了例2,加強學生的審題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利用學生課堂上生成的錯誤,讓學生自己分析錯誤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正確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
二、轉(zhuǎn)化信息,解決問題 (圈圈重點,做好標記)
這里還有一道和長方形周長有關(guān)的題,也是我們做過的題,大家看一看。
(一)錯例一:沒有統(tǒng)一單位
下面請樊明沖同學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請你仔細看看,有一個小問題,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我們一定要注意單位統(tǒng)一,這是我們做題時最容易出錯的一個問題,老師有時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呢?
我們可以把重點的詞語圈出來,這樣就可以提示我們單位要統(tǒng)一。
老師把這個小妙招寫在黑板上。(板書:圈圈重點)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的錯誤,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單位統(tǒng)一的問題,同時提出小妙招,可以圈圈重點,這樣學生在審題時,就會用上這一妙招。)
(二)錯例二:丟掉信息
我們再看看支明迪是怎么做的。請支明迪到前面來和大家說說想法,其他同學注意聽,可以提出你的問題。
1.現(xiàn)在你就是老師,要把題給大家講明白。
2.這回你明白了嗎?剛才你是哪里出現(xiàn)問題了?
你可不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個方法避免漏掉題中的信息呢?在圖上標數(shù),可以把5分米寫在圖上。(板書: 做好標記)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的錯誤,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問題,同時使用小妙招,可以做標記,在做題時提示自己,幫助理解題意。)
(三)小結(jié)
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看這兩位同學的方法,支明迪是利用長方形公式解決的,樊明沖是抓住了周長概念的本質(zhì),發(fā)現(xiàn)8根小棒的長就是圖形的周長,這兩種方法都是可取的。最主要的是,他們告訴我們解決問題的兩個好辦法。用上我們剛剛找到的好辦法審題,就是慢審題(板書),這樣在解決問題時,你們的正確率一定會更高。endprint
(設計意圖:適時的總結(jié)提升,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對比,學生能夠明白在求周長時,可以利用周長的概念,也可以利用公式解答。)
現(xiàn)在請你慢慢讀題,仔細觀察,重新讀一遍題,把你認為重點的詞、信息圈一圈、標一標。
(設計意圖:讓學生利用小妙招重新審題,強化學生的審題能力。)
三、巧妙操作,解決問題
(一)發(fā)現(xiàn)錯因,尋找策略
在試卷上還有一道我們昨天做過的題,現(xiàn)在請你用上剛才的辦法審一遍這道題?;貞浺幌逻@道題你當時怎么做的?老師這里有兩位同學的解題過程。
師:出示:
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是24厘米(如圖),原來一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判斷一下做得對不對,小組討論一下錯誤的原因,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幫我們理解題意呢?
你們分析的錯因和他們一樣嗎?想到解決的辦法了嗎?拼一拼。這樣的題,通過拼一拼,我們發(fā)現(xiàn)拼完后的周長不是原圖形的周長。(板書:拼一拼)
(設計意圖: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判斷,發(fā)現(xiàn)錯誤,分析錯因,找到解決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錯誤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際操作,解決問題
現(xiàn)在請你拿出老師發(fā)給你們的三個長方形(一個為長12、寬10,另外兩個長10、寬5),小組合作,從中選取兩個或三個長方形,拼一拼,求出新圖形的周長。(出示幻燈片)
找不同組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寫上周長。
我們來判斷一下他們的答案是否正確。
小結(jié):通過剛才拼一拼的方法,你們拼出了不一樣的圖形,還能自己編題,真是了不起。
(設計意圖:這是一道開放拓展的題,根據(jù)上一道題,學生提到了可以拼一拼的方法,幫助自己理解題意,這時給學生提供空間,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圖形,拼出新的長方形。自己編題,自己解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層次。)
四、實際操作,選擇答案
過渡:剛才你們用長方形拼出了新的圖形,現(xiàn)在給你們兩個正方形,像這樣放在桌子上,想一想,被蓋住的面積是多少呢?現(xiàn)在給出三個答案,你準備選擇幾?
有兩張邊長都是10厘米的正方形紙,將它們重疊地擺放在桌子上,重疊部分是一個邊長為4厘米的正方形。桌面上被蓋住部分的面積是( )。
①10×10×2=200(平方厘米)
② 10×10×2-4×4=184(平方厘米)
③10×10×2-4×4×2=168(平方厘米)
(有選③的,也有選②的)
怎樣驗證你們的想法是否正確呢?(拼一拼、剪一剪)
我們先來看③,10×10×2是兩個正方形的面積,再減去兩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應該是這樣。發(fā)現(xiàn)中間部分沒有了。③行嗎?再來看看②,減去一個正方形的面積,我們看一看。所以選擇②。
剛才,利用你們說的剪一剪的方法,驗證了你們的想法是正確的。(板書:剪一剪)
看來拼一拼、剪一剪可以讓我們手中的圖形千變?nèi)f化,多么神奇呀。
小結(jié):我們通過動手操作理解題意,要注意我們不能亂操作,要根據(jù)題意操作,我們給這種操作起個名字叫巧操作。(板書:巧操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判斷出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也是提示學生在做題時,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幫助自己理解題意。)
五、實際畫圖,解決問題
過渡:剛才我們做的題都是圖文結(jié)合的題,在日常練習中,我們還常常會遇到純文字的題目。
出示題:從一張長18厘米、寬10厘米的電光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剩余部分的面積是多少?剩余部分的周長是多少?
要解決這樣的題,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理解題意呢?(畫一畫)
(設計意圖:提示學生,當遇到純文字題時,可以通過動手操作、畫圖等多種方法幫助自己理解題意。)
六、總結(jié)全課,談談收獲(略)
【課后反思】
一、利用學生的錯誤,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
學生通過分析自己的錯誤,找到錯誤的原因,找到審題的方法。慢審題、巧操作,是根據(jù)具體的問題和學情,讓學生有效解答的解題策略。慢審題里面包括慢慢讀題、仔細觀察、圈圈重點、做好標記;巧操作里面包括拼一拼、剪一剪、畫一畫。
二、利用學生的錯誤,培養(yǎng)學生分析錯因的能力
日常學習中,學生每次拿到錯題都不看,直接改,交過來還是錯的,甚至和之前錯的一樣。教師經(jīng)常會說,你看看之前你怎么錯的,改了半天,還是錯的。我們讓學生看錯題,看什么呢?通過對錯題的分析,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錯題是有用的,不僅可以幫助自己找到錯因,在改題時,就知道怎么改了,還能提示自己以后做同類型的題怎么做,提升做題的正確率。
三、利用學生的錯誤,培養(yǎng)學生正確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
充分利用錯題資源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分析錯因,從而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學生不再害怕錯誤,能夠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不再因為自己的錯誤而不好意思,而是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給別人以借鑒,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也建立了自信。
(北京市順義區(qū)空港小學 101300
北京市順義區(qū)教育研究考試中心教研室 101300)endprint
(設計意圖:適時的總結(jié)提升,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對比,學生能夠明白在求周長時,可以利用周長的概念,也可以利用公式解答。)
現(xiàn)在請你慢慢讀題,仔細觀察,重新讀一遍題,把你認為重點的詞、信息圈一圈、標一標。
(設計意圖:讓學生利用小妙招重新審題,強化學生的審題能力。)
三、巧妙操作,解決問題
(一)發(fā)現(xiàn)錯因,尋找策略
在試卷上還有一道我們昨天做過的題,現(xiàn)在請你用上剛才的辦法審一遍這道題?;貞浺幌逻@道題你當時怎么做的?老師這里有兩位同學的解題過程。
師:出示:
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是24厘米(如圖),原來一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判斷一下做得對不對,小組討論一下錯誤的原因,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幫我們理解題意呢?
你們分析的錯因和他們一樣嗎?想到解決的辦法了嗎?拼一拼。這樣的題,通過拼一拼,我們發(fā)現(xiàn)拼完后的周長不是原圖形的周長。(板書:拼一拼)
(設計意圖: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判斷,發(fā)現(xiàn)錯誤,分析錯因,找到解決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錯誤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際操作,解決問題
現(xiàn)在請你拿出老師發(fā)給你們的三個長方形(一個為長12、寬10,另外兩個長10、寬5),小組合作,從中選取兩個或三個長方形,拼一拼,求出新圖形的周長。(出示幻燈片)
找不同組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寫上周長。
我們來判斷一下他們的答案是否正確。
小結(jié):通過剛才拼一拼的方法,你們拼出了不一樣的圖形,還能自己編題,真是了不起。
(設計意圖:這是一道開放拓展的題,根據(jù)上一道題,學生提到了可以拼一拼的方法,幫助自己理解題意,這時給學生提供空間,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圖形,拼出新的長方形。自己編題,自己解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層次。)
四、實際操作,選擇答案
過渡:剛才你們用長方形拼出了新的圖形,現(xiàn)在給你們兩個正方形,像這樣放在桌子上,想一想,被蓋住的面積是多少呢?現(xiàn)在給出三個答案,你準備選擇幾?
有兩張邊長都是10厘米的正方形紙,將它們重疊地擺放在桌子上,重疊部分是一個邊長為4厘米的正方形。桌面上被蓋住部分的面積是( )。
①10×10×2=200(平方厘米)
② 10×10×2-4×4=184(平方厘米)
③10×10×2-4×4×2=168(平方厘米)
(有選③的,也有選②的)
怎樣驗證你們的想法是否正確呢?(拼一拼、剪一剪)
我們先來看③,10×10×2是兩個正方形的面積,再減去兩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應該是這樣。發(fā)現(xiàn)中間部分沒有了。③行嗎?再來看看②,減去一個正方形的面積,我們看一看。所以選擇②。
剛才,利用你們說的剪一剪的方法,驗證了你們的想法是正確的。(板書:剪一剪)
看來拼一拼、剪一剪可以讓我們手中的圖形千變?nèi)f化,多么神奇呀。
小結(jié):我們通過動手操作理解題意,要注意我們不能亂操作,要根據(jù)題意操作,我們給這種操作起個名字叫巧操作。(板書:巧操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判斷出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也是提示學生在做題時,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幫助自己理解題意。)
五、實際畫圖,解決問題
過渡:剛才我們做的題都是圖文結(jié)合的題,在日常練習中,我們還常常會遇到純文字的題目。
出示題:從一張長18厘米、寬10厘米的電光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剩余部分的面積是多少?剩余部分的周長是多少?
要解決這樣的題,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理解題意呢?(畫一畫)
(設計意圖:提示學生,當遇到純文字題時,可以通過動手操作、畫圖等多種方法幫助自己理解題意。)
六、總結(jié)全課,談談收獲(略)
【課后反思】
一、利用學生的錯誤,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
學生通過分析自己的錯誤,找到錯誤的原因,找到審題的方法。慢審題、巧操作,是根據(jù)具體的問題和學情,讓學生有效解答的解題策略。慢審題里面包括慢慢讀題、仔細觀察、圈圈重點、做好標記;巧操作里面包括拼一拼、剪一剪、畫一畫。
二、利用學生的錯誤,培養(yǎng)學生分析錯因的能力
日常學習中,學生每次拿到錯題都不看,直接改,交過來還是錯的,甚至和之前錯的一樣。教師經(jīng)常會說,你看看之前你怎么錯的,改了半天,還是錯的。我們讓學生看錯題,看什么呢?通過對錯題的分析,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錯題是有用的,不僅可以幫助自己找到錯因,在改題時,就知道怎么改了,還能提示自己以后做同類型的題怎么做,提升做題的正確率。
三、利用學生的錯誤,培養(yǎng)學生正確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
充分利用錯題資源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分析錯因,從而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學生不再害怕錯誤,能夠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不再因為自己的錯誤而不好意思,而是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給別人以借鑒,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也建立了自信。
(北京市順義區(qū)空港小學 101300
北京市順義區(qū)教育研究考試中心教研室 101300)endprint
(設計意圖:適時的總結(jié)提升,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對比,學生能夠明白在求周長時,可以利用周長的概念,也可以利用公式解答。)
現(xiàn)在請你慢慢讀題,仔細觀察,重新讀一遍題,把你認為重點的詞、信息圈一圈、標一標。
(設計意圖:讓學生利用小妙招重新審題,強化學生的審題能力。)
三、巧妙操作,解決問題
(一)發(fā)現(xiàn)錯因,尋找策略
在試卷上還有一道我們昨天做過的題,現(xiàn)在請你用上剛才的辦法審一遍這道題?;貞浺幌逻@道題你當時怎么做的?老師這里有兩位同學的解題過程。
師:出示:
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是24厘米(如圖),原來一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判斷一下做得對不對,小組討論一下錯誤的原因,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幫我們理解題意呢?
你們分析的錯因和他們一樣嗎?想到解決的辦法了嗎?拼一拼。這樣的題,通過拼一拼,我們發(fā)現(xiàn)拼完后的周長不是原圖形的周長。(板書:拼一拼)
(設計意圖: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判斷,發(fā)現(xiàn)錯誤,分析錯因,找到解決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錯誤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際操作,解決問題
現(xiàn)在請你拿出老師發(fā)給你們的三個長方形(一個為長12、寬10,另外兩個長10、寬5),小組合作,從中選取兩個或三個長方形,拼一拼,求出新圖形的周長。(出示幻燈片)
找不同組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寫上周長。
我們來判斷一下他們的答案是否正確。
小結(jié):通過剛才拼一拼的方法,你們拼出了不一樣的圖形,還能自己編題,真是了不起。
(設計意圖:這是一道開放拓展的題,根據(jù)上一道題,學生提到了可以拼一拼的方法,幫助自己理解題意,這時給學生提供空間,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圖形,拼出新的長方形。自己編題,自己解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層次。)
四、實際操作,選擇答案
過渡:剛才你們用長方形拼出了新的圖形,現(xiàn)在給你們兩個正方形,像這樣放在桌子上,想一想,被蓋住的面積是多少呢?現(xiàn)在給出三個答案,你準備選擇幾?
有兩張邊長都是10厘米的正方形紙,將它們重疊地擺放在桌子上,重疊部分是一個邊長為4厘米的正方形。桌面上被蓋住部分的面積是( )。
①10×10×2=200(平方厘米)
② 10×10×2-4×4=184(平方厘米)
③10×10×2-4×4×2=168(平方厘米)
(有選③的,也有選②的)
怎樣驗證你們的想法是否正確呢?(拼一拼、剪一剪)
我們先來看③,10×10×2是兩個正方形的面積,再減去兩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應該是這樣。發(fā)現(xiàn)中間部分沒有了。③行嗎?再來看看②,減去一個正方形的面積,我們看一看。所以選擇②。
剛才,利用你們說的剪一剪的方法,驗證了你們的想法是正確的。(板書:剪一剪)
看來拼一拼、剪一剪可以讓我們手中的圖形千變?nèi)f化,多么神奇呀。
小結(jié):我們通過動手操作理解題意,要注意我們不能亂操作,要根據(jù)題意操作,我們給這種操作起個名字叫巧操作。(板書:巧操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判斷出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也是提示學生在做題時,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幫助自己理解題意。)
五、實際畫圖,解決問題
過渡:剛才我們做的題都是圖文結(jié)合的題,在日常練習中,我們還常常會遇到純文字的題目。
出示題:從一張長18厘米、寬10厘米的電光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剩余部分的面積是多少?剩余部分的周長是多少?
要解決這樣的題,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理解題意呢?(畫一畫)
(設計意圖:提示學生,當遇到純文字題時,可以通過動手操作、畫圖等多種方法幫助自己理解題意。)
六、總結(jié)全課,談談收獲(略)
【課后反思】
一、利用學生的錯誤,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
學生通過分析自己的錯誤,找到錯誤的原因,找到審題的方法。慢審題、巧操作,是根據(jù)具體的問題和學情,讓學生有效解答的解題策略。慢審題里面包括慢慢讀題、仔細觀察、圈圈重點、做好標記;巧操作里面包括拼一拼、剪一剪、畫一畫。
二、利用學生的錯誤,培養(yǎng)學生分析錯因的能力
日常學習中,學生每次拿到錯題都不看,直接改,交過來還是錯的,甚至和之前錯的一樣。教師經(jīng)常會說,你看看之前你怎么錯的,改了半天,還是錯的。我們讓學生看錯題,看什么呢?通過對錯題的分析,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錯題是有用的,不僅可以幫助自己找到錯因,在改題時,就知道怎么改了,還能提示自己以后做同類型的題怎么做,提升做題的正確率。
三、利用學生的錯誤,培養(yǎng)學生正確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
充分利用錯題資源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分析錯因,從而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學生不再害怕錯誤,能夠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不再因為自己的錯誤而不好意思,而是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給別人以借鑒,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也建立了自信。
(北京市順義區(qū)空港小學 101300
北京市順義區(qū)教育研究考試中心教研室 101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