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勁
孫過庭《書譜》藝術(shù)風格管窺
◎陳 勁
孫過庭《書譜》是由唐一代繼承“二王”正統(tǒng)草法的一部經(jīng)典之作,其傳承草法,為后世草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因此對《書譜》的研究有重大意義。本文試將《書譜》中的部分單字以及字群組合列舉出來加以對比,以窺視《書譜》的藝術(shù)風格。
孫過庭 書譜 藝術(shù)風格 對比
《書譜》,又稱《書譜序》,為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所著的書法理論著作。成書于武后垂拱三年(687年),是孫過庭親手以小草書寫。宋、明、清各朝皆有孫過庭書譜的刻本問世。民國初年,延光室(出版社)首先應(yīng)用攝影技術(shù)以黑白照片的形式影印出版了《孫虔禮書譜序真跡》的墨跡,此后又應(yīng)用珂羅版印刷出版發(fā)行。故宮博物院也有類似的影印本刊出。
《書譜》對中國書法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它奠定了中國書法理論的基本框架。其中提到書法審美觀念要“趨變適時”,所謂“質(zhì)文三變,馳騖沿革,物理常然。”[1]“草不兼真,殆于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點畫為形質(zhì),使轉(zhuǎn)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zhuǎn)為形質(zhì)。草乖使轉(zhuǎn),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鼗ルm殊,大體相涉。故亦傍通二篆,俯貫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飛自。若毫厘不察,則胡越殊風者焉。”[2]孫過庭認為學(xué)書應(yīng)篆隸楷草融會貫通,否則想談書法,是不可能的事情?!稌V》不僅是一部著名的書法理論著作,也是中國書法史上一部偉大的草書墨跡,是供后人臨摹學(xué)習的草書典范之作。
1.筆法
在書譜中,有許多相同的字出現(xiàn),這些相同的字,在其筆法上卻不盡一致。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不僅是由于書法本身的特殊性,也是書家本人在進行書寫創(chuàng)作的時候有意無意當中所觸及到的書法本質(zhì)導(dǎo)致的。書譜中的這些相同字的不同寫法,在用筆上有許多變化之處,這種變化,有一些體現(xiàn)在一字之中的偏旁部首上,有一些在兩字的對比中。例如:“諸”字,圖1與圖2兩者比較,雖然兩者在中側(cè)鋒用筆上的對比不是非常明顯,且?guī)缀蹩梢耘卸ǘ呓允侵袖h行筆,但也可以清晰地看出,用筆用墨以及書寫時的力度輕重是圖1中的“諸”字較重。此外,書譜中的“鐘”字,這兩個“鐘”字的對比十分明顯,圖3采用側(cè)鋒重按的行筆運筆方式,因此在行文走筆的過程中顯得十分扎眼,也會在整體的章法布局中顯得格外濃墨重彩;而圖4,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字之中富于變化,該字左半邊的金字旁下筆厚重,而右半邊的重字,提筆出鋒,形成了輕重對比的形勢。除此之外,書譜當中的“者”字圖5和圖6也與上述道理相同?!靶小弊郑▓D7)均采用了中鋒和側(cè)鋒并用的寫法,形成鮮明對比。尤其是“鐘當抗行……張草猶當雁行”中的兩個“行”字的變化,二字在同一章法中,分別使用圓筆和方筆以及出鋒和收筆的寫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體勢
孫過庭《書譜》道:“真以點畫為形質(zhì), 使轉(zhuǎn)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 使轉(zhuǎn)為形質(zhì)。”[3]而“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睂O過庭在用筆上的變化多端,使轉(zhuǎn)起伏,也就必然會產(chǎn)生體勢上的不同特點。在書譜中,如圖8“羲之”等字群組合的頻繁使用讓行筆更加流暢和跳蕩。而圖9這種組合,不僅給整個書譜帶來一種氣勢上的連貫性,也令書寫更加順暢而不至遲滯。唐張懷灌《書議》云:“然草與真有異,真?zhèn)茸纸K意亦終草則行盡勢未盡,或煙收霧合, 或電激星流,以風骨為體,以變化為用……是以天為而用,同自然之功;物類其形,得造化之理,皆不知其然也。可以心契,不可以言宣,觀之者,似入廟見神, 如窺谷無底,俯猛獸之牙爪,逼利劍之鋒芒。肅然巍然,方知草之微妙也?!盵4]可見,草書的字群組合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
3.結(jié)構(gòu)
在書譜當中,有許多結(jié)構(gòu)欹側(cè)的字,也有一些字,體勢平和勻整,無太大變化,符合儒家審美標準中的“盡善盡美”原則。其中如:圖10、圖11為平整的代表。而書譜的章法例如圖中所示:圖12所顯示出的章法對比,從“……醉也!敬乃內(nèi)慚……專博斯別。”書譜的書寫下筆重按,側(cè)鋒行筆,與文中的其他部分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這不僅是通過一兩片的濃重去體現(xiàn)章法的變化多端,還將筆法的豐富表現(xiàn)出來,以達到章法布局中虛實相生的效果。而在安排章法的同時,孫過庭也注意到小的行氣、筆畫變化,因此讓整個書譜顯得更加生動。《書譜》藝術(shù)風格傳承了二王筆法,向今人展示了二王正統(tǒng)草法的特點。
[1]《歷代書法論文選》,第124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
[2]《歷代書法論文選》,第126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
[3]《歷代書法論文選》,第126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
[4]《歷代書法論文選》,第148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院)
(責任編輯 張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