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還是“移植”?
曾幾何時,我們爭相“學習”“效仿”國外的教學模式,如德國的雙元制、新加坡的教學工廠、加拿大的CBE、澳大利亞的TAFE等,不切實際地奉行“拿來主義”,教師在身心疲憊中迎接一輪又一輪的改革“沖擊波”。對于“工作室學校”,我們缺乏“移植”和“復制”的“天然”條件,如果強行“移植”,必然造成“水土不服”甚至“過早夭折”,只能取其精華,根據(jù)自身和區(qū)域條件,或者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適當?shù)丶右晕?。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對待“工作室學?!弊詈玫膽B(tài)度應該是“嫁接”而不是“移植”。
審視“工作室學?!?,其最為核心的價值取向就是給每個中職生以自我發(fā)展的機會,讓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教師則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提供豐富的學習“菜單”,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服務”,從而實現(xiàn)職業(yè)教育真正意義上的回歸,即回歸學生的職業(yè)需求,回歸學生的發(fā)展訴求,回歸學生的心靈渴求。
好的教學必然是適合每個學生的,好的教育是對學生的一種親切款待,好的學校是每個學生的精神家園。讓每個中職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這是“工作室學?!睅Ыo我們的最好“性狀”,也是“嫁接”的核心價值所在。
(江蘇省海門中等專業(yè)學校 崔志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