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紀蘇
說說秦暉先生說的那些事兒
——《南非的啟示》讀后
黃紀蘇
漢唐陽光出版公司近年出了不少思想性圖書,嘉惠士林。前些時他們又寄來秦暉先生撰著的《南非的啟示》(以下簡稱《啟示》),這本書我一直在抽空翻閱,還沒翻完,書中的主角曼德拉就謝世了。網(wǎng)絡上看曼德拉的葬禮,幾乎就是達人貴婦的時髦派對?,F(xiàn)場一些輕佻的場面配上場外小市民們的七嘴八舌,恍然巴爾扎克小說、印度寶萊塢影片中的光景,讓人生出一種難言的感受。漫長的二十七年約一萬個日日夜夜,曼德拉像一桿黑色的矛斜靠著監(jiān)獄的白墻,矛頭直抵現(xiàn)代社會最不得人心的壓迫即種族壓迫的肋下。二十七年后當曼德拉走出牢房,雙腳踏進已非二十世紀五十、六十年代的那條河流。他因時乘勢領導了一次有聲有色的“民主轉型”兼“民族和解”??此频额^舔血的驚悚片一轉身,成了普天同賀的團圓劇。
這團圓劇又起身趕往十萬八千里外,馳援那里的意識形態(tài)戰(zhàn)爭。十萬八千里外的中國,關于民主是好東西還是壞東西的舌劍唇槍扣人心弦。本已潰不成軍的“壞黨”,居然被發(fā)了外氣似的越戰(zhàn)越勇,“好黨”紛紛中彈掛彩。原來,這些年世界各處的民主轉型,從亂糟糟的俄羅斯到血淋淋的埃及、利比亞,凈是令人生畏的實例,即便沒有“壞黨”添油加醋,公眾也會自動形成“一民主就亂套”、“三權分立等于四分五裂”的印象。對于“好黨”的傷病員們,如果說臺灣地區(qū)的和平“轉型”相當于沂蒙解放區(qū)的紅嫂,那么南非的成功“變軌”就是不遠萬里的白求恩了。我這樣理解《啟示》的基本意圖,也不知道對不對?
“大團圓”僅是南非故事的某一幕,接下來的那一幕沒那么美滿,歷史上屢見不鮮的鼎革后遺癥,如辛亥、南北戰(zhàn)爭后的種種社會亂象,南非也多少經(jīng)歷了。經(jīng)濟低迷、盜賊蜂起、中國商人被綁票撕票的消息不時傳來。“壞黨”沒用“悲劇”這個詞兒,但當他們說“這樣的民主不搞也罷”時,差不多就這意思。秦暉教授是位嚴肅的思想者,他為民主包括南非民主辯護的強烈沖動,并沒妨礙他正視其黯淡的負面,這是難能可貴的,尤其在今天。在今天中國的公共辯論中,求真講理混得越來越像成功男士的糟糠原配了。連余光都嫌多余的部分知識分子,遇上點事就緊急集合向左看齊向右看齊,對現(xiàn)當代中國的歷史和現(xiàn)狀不是選擇性一團漆黑就是選擇性一片光明。這還不夠,其中不少人還擺出一副既懂政治又通軍事,說話兒就去落草為寇的架勢,好像中國真到了大打出手的淮海戰(zhàn)役前夜或四·一二當天。于是他們理直氣壯地起哄,變本加厲地忽悠,造了謠還要作《謠言頌》。知識和思想在現(xiàn)代政治中的作用,應該是把真相擦得清清楚楚,以便公眾做明明白白的抉擇,可惜,快被他們?nèi)啻瓿审艋鸷Q或半夜雞叫了。
我沒在地圖上丈量過,但南非肯定是距離中國最遠的國家之一。遠沒關系,既然都是無毛直立的人類,社會結構就難免相通,歷史過程也沒準兒相似,對二者進行類比,就不存在“木與夜孰長、智與粟孰多”的問題。不過,人類社會靈動而混沌,變數(shù)遠多于自然界,探尋其中的“規(guī)律”,并無十拿九穩(wěn)的辦法,古老的類比也只是勉為其難。這些年,不少論者做古今、中外的類比,逮著一點不及其余,弱得連好點的比喻都比不上。應該說,《啟示》對中、南兩國共同點的爬梳對比有一定深度和力度,但也有一些遺憾。作者的價值傾向還是太強了些,這讓他輕慢了兩國間同樣巨大的差異。而南非能否向中國提供稱得上“啟示”的啟示,從南非的過去能否窺見中國的未來,這不光依賴于兩國有哪些重要的相同,也受制于兩國有哪些重要的不同。
《啟示》將種族隔離制度下的南非黑人白人,同城鄉(xiāng)二元體制下的中國農(nóng)民工人劃了等號,一并歸到“身份社會主義”名下,有道理卻不盡然。就效果而言,它們確有相似甚至酷似之處。但從來歷上說,二者就不知差哪兒去了。南非的種族隔離制,源自殖民主義的世界秩序,這個用不著多說了。而中國的城鄉(xiāng)二元體制,在相當程度上是當年現(xiàn)代化趕超戰(zhàn)略的產(chǎn)物。城鄉(xiāng)二元結構自古就有,近代尤甚。近代工業(yè)的興起使資源、機會等等變本加厲地向城市集中,這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中國年代是加急版的工業(yè)化,而且是在計劃經(jīng)濟、集權政治的框架內(nèi)施行,城鄉(xiāng)二元體制的出現(xiàn)勢有必至。它通過統(tǒng)購統(tǒng)銷、工農(nóng)業(yè)剪刀差等政策保證了農(nóng)業(yè)向工業(yè)的長期輸血,同時又用嚴格的戶籍制度截斷了鄉(xiāng)村向城市的“人往高處走”。這造成城鄉(xiāng)之間物質生活上的鮮明反差。記得年去農(nóng)村“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清晨社員黑壓壓一片蹲墻根下由隊長派活兒,城里來的學生往旁邊一站,貌似白種人來到東非似的。這的確不公平,卻又的確跟南非的種族隔離制不可同時而語。
經(jīng)濟上,毛時代的農(nóng)民無疑處在社會的底端。不過經(jīng)濟并非人生的全部,對于處在溫飽線附近偏下的農(nóng)民,物質生活在他們?nèi)松饬x的排行榜上首屈一指,但對于高出溫飽線之上的其他階級或人群,就不一定了,他們也許覺得入黨入團比什么都重要。在那個時代,經(jīng)濟地位、社會地位、政治地位并不太重疊,比起權、錢、位、色越發(fā)圓融無礙的今天,反倒顯得多元一些。如果說毛時代是“身份制”,那也主要是“階級制”,自有跨越城鄉(xiāng)分野的一面。城里那些被“使用”而不被“信用”人員的收入很可能高過城里城外的很多同胞,但成天提心吊膽的(尤其是運動階段),幸福指數(shù)真不一定比得上掏糞工人或“貧下中農(nóng)”(農(nóng)民由于生活水平長期低下,社會地位也高不到哪兒去。城里光棍不到走投無路,是不會娶農(nóng)村媳婦的,偶爾有城里姑娘嫁到農(nóng)村,聽著跟昭君出塞差不多)。而南非的身份制則是種族制,基本以膚色劃線,黑人地位的低下是全方位的。
毛時代的階級制包含了兩種極易混為一談的傾向,不可不稍加區(qū)分。一方面,當年在升學、分配、入黨、提拔等方面講家庭出身,這的確含有實現(xiàn)年社會革命利益再分配、政策上扶助社會底層的意思,和美國在教育、就業(yè)上對黑人等弱勢群體采取優(yōu)惠政策差不多,具有相當?shù)纳鐣x性。另一方面,“奴隸翻身求解放”后確實出現(xiàn)了用出身、成分等固化新的利益格局,甚至有沿著“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邏輯把中國革命帶向封建社會主義的趨勢。因此,從“身份社會主義”角度反思毛時代是有積極意義的。李逵殺進東京做了鎮(zhèn)國公后想讓兒子李剛接班,說來也是社會的常道。但毛確為異數(shù),他張飛似的橫在軍功貴族世襲罔替的長坂坡橋頭,硬是把早早就穿上“將校呢”的“紅二”轟到了廣闊天地。古老社會過程的中國革命版,終于在毛的身后,在“紅三兒”們的太廟婚禮、巴黎名媛成年舞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走筆至此,不禁想起多年前寫作戲劇《切·格瓦拉》“建設新社會”那幕結尾的一首寓言詩,錄其開頭的部分:
從前,有群奴隸砸碎了腳鐐
他們占領了王宮并住在里面
把老國王和他的人關進監(jiān)牢
后來,又有群奴隸砸碎了腳鐐
他們占領了王宮并住在里面
把新國王和他的人關進監(jiān)牢
后來,又有群奴隸砸碎了腳鐐……
階級制下的工農(nóng)大眾與軍功貴族是兩類人,代表了中國革命的兩種傾向——不過他們合伙欺負年后的新弱勢群體如“黑五類”也是事實。“文革”初對“黑五類”野蠻施暴,軍隊子弟固然一馬當先,可工農(nóng)子弟也沒袖手旁觀?,F(xiàn)在流行“兩種文革”的觀點,有一定道理,但說中央“文革”反對打黑五類實在是想當然了。年 月 日《人民日報》《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論出自中央“文革”組長陳伯達之手;月 日八屆十一中全會公告中呼吁“破四舊”,也不可能不是中央“文革”的意思。將早已被打翻在地的“黑五類”“再踏上一只腳,讓他們永世不得翻身”,對此中央“文革”只會樂觀其成,只是希望這一腳別耽誤了向當權派奪權的首要任務罷了。對于毛,“文革”的主要矛頭無疑是官僚集團,據(jù)說“四清”時有人建議毛接著整地富,毛回答這些人土改時不是已經(jīng)整過了么;但年革命所推翻的階級“人還在,心不死”之類話他也沒少講。因此,“文革”中順便“動一動”這些人,也不能說就不在他的思路(見吳德回憶錄)。毛時代的階級與利益格局實難一目了然,實在一言難盡。
改革開放等于把隊伍解散了重新集合。城市工人在新長征路上非但沒占著好位置,連原來的位置也沒保住,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初,幾千萬工人黯然下崗。那就像一條大河無語流向黃昏,無聲墜入深谷,多少綠水青山的畫圖、多少鷗翔魚躍的夢想在怪石 巖間碎為粉末。河邊的知識分子哼著《春江花月夜》仰望星空,誰也沒想過將眼前發(fā)生的事情豐富豐富他們一版再版的“傷痕文學”或“傷痕史學”。知識分子對工人階級的敵意與他們對農(nóng)民的盛意形成有趣的對照。1980年代知識分子出于精英階級的本能,看農(nóng)民也極不順眼,認為他們是中國愚昧落后的社會基礎。這些年他們之所以又同情起了農(nóng)民,有的純屬實用主義,覺得農(nóng)民的貧困可以作為中共的惡政來聲討(一部分精英知識分子對工人也是這路子,從前轟工人下崗是他們,后來哄工人上街又是他們)。有的則是出于價值立場,自由主義這些年經(jīng)歷了一定的平民化或“民粹”化轉型,容納了更多民主社會主義的元素,以秦暉等人的觀點較為典型。無論出于何種原因,將工人劃入毛時代的既得利益群體,農(nóng)民歸入受害群體,將他們做二元對立,是自由派知識分子近些年的一個新思路——《啟示》也不例外。這個思路確有寫真的成分,但那股恨不把農(nóng)民工人當奴隸奴隸主的情緒,就過猶不及了。
最近,一篇“極左派”的網(wǎng)上熱文《論毛澤東時代的“兩極分化”——“茅于軾猜想”的破解》真能把“右派”喜成淚人。作者蘇拉密先生也是拿城鄉(xiāng)差距作驚人之語,說毛時代兩極分化已到了“農(nóng)奴制”的地步。文章技術性不低但嚴肅性不高,能炫人耳目卻經(jīng)不住推敲。例如,作者完全不顧自然經(jīng)濟的特點,把當年作為農(nóng)民收入重要組成部分的養(yǎng)豬收益“匡算”為負值,以其對當年飼料的成本核算,毛時代的豬快趕上今天公款吃喝的官員了。再如城市居民的“隱性收入”,作者也是有影沒影的一律拿來,就差把農(nóng)展館人民大會堂也都算進去了。換標準,改定義,那頭一加,這頭一減,然后一除,就得出零點七強、接近殷商王墓與其陪葬坑的基尼系數(shù)。這些年過頭話不絕于耳,好像不危言聳聽出門真會遭遇不測似的。照理說,說過頭話總要付代價,付得越多說的就越少。可如今的情況是,代價的確居高不下,但不由說的人付,而是由被說的付,由全社會付。
對于“城鄉(xiāng)二元體制”下的國企(包括大集體、街道工廠之類)工人,我是這么看。如果社會確實需要排隊的話——人類社會迄今還沒不排隊過,那么制度的好壞、政策的高下也無非是看它讓哪些人靠前以及靠前了多少。毛時代工人階級排得靠前一些(遠不是最前),我想合理性起碼有以下三條。第一,作為現(xiàn)代化主干的工業(yè)化是中國的當務之急,這要靠工人——哪位要是用“民以食為天,種糧食比什么都急”來反駁我,我現(xiàn)在就認輸。第二,工人收入確比農(nóng)民高但沒高得那么邪乎(官方的“可支配收入”的確嫌窄,但蘇拉密的“凈收入”也寬得沒邊了。比較城鄉(xiāng)收入,的確應把公費醫(yī)療算進去,自來水也不妨,至于城市燒煤塊農(nóng)村燒柴禾之類,合理性就偏低了),工人最高八級,工資也就一百塊多點,最低的學徒十幾塊,平均數(shù)也就是蘇拉密所說的四五十塊吧。毛時代的貧富差距即便真像有些人說的那么大,那主要也不體現(xiàn)在工人和農(nóng)民之間。第三,凡事相對而言,當年讓億萬早出晚歸錘子扳子吃苦受累的億萬“官工”及其家人先富個一步半步吃飽穿暖了,與當今讓少數(shù)暴富群體、食利階級富可敵國,把同胞甩后面好幾個時代,哪個更公正呢?
改革開放三四十年,在社會關系的不少方面都出現(xiàn)了退步,但為數(shù)億農(nóng)民打開閘門、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擺脫“土里生、土里長、土里埋”的命運,則無疑是社會進步。農(nóng)民工從一沉到底的經(jīng)濟地位,做只能向上的社會流動,這支由堅忍支持、被樂觀照耀的施工隊櫛風沐雨,沖寒冒雪,不但給自家蓋起了新房,還把整個中國裝修了一遍。應該說,這個過程沒有遇到多少社會心理上的阻力。這些年“三農(nóng)”話題在知識界輿論界幾乎成了人見人愛的喵星族,其原因我過去做過些文化心理的分析。幾年前曾看過一出家政工題材的表演,基本上是套用黃世仁老娘針扎喜兒的傳統(tǒng)模式,其實并沒多少典型性。城市中產(chǎn)階級總的說來是善待農(nóng)民工的,他們從代價不高的善行中收獲了品質不低的自我道德形象。當然,農(nóng)民工所以受歡迎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們畢竟是進城的農(nóng)民工而不是入城的農(nóng)民軍,并沒有擾動城市基本的階級結構和利益結構,而是使幾乎所有市民受益匪淺:他們廉價的勞動力不但為老總大亨貢獻了更多的油水,也讓大媽大嬸能買到相對便宜的日常消費品。不過,情況正在發(fā)生變化。即如農(nóng)民工本身,盼只盼掙錢回家蓋房娶媳婦的“一代農(nóng)民工”已逐漸淡出;淡入的是心在二環(huán)、床在五環(huán)、戶口卻還在八里莊三十里鋪的“二代農(nóng)民工”。富士康十三連跳標志了這一轉折。再如進城農(nóng)民靠起早摸黑在早市、地攤、小店所拼爭到的價格優(yōu)勢,曾迫使天客隆、物美、家樂福這些中大型超市喊出“價錢低過早市”的口號,現(xiàn)而今大的商業(yè)資本已經(jīng)通過規(guī)模經(jīng)營、產(chǎn)地直銷等方式展現(xiàn)了威力,農(nóng)民工的優(yōu)勢正從價格的低廉收縮到地理的近便,就像蹲我們門口擺攤兒的那對河南夫婦,他們的果蔬比超市便宜不了多少,但你一出門就能把蔥姜買回來,連廚房的火都不用關。
要說農(nóng)民工光給城市補臺而一點不拆臺,那也不是事實。首先,農(nóng)民工對城市社會的最底層造成不小的沖擊:國企工人鐵飯碗的被砸不能說跟他們沒關;低端服務業(yè),城里人一是吃不了那苦,二是跌不起那份,也都拱手相讓了。低端的事情一般不會引人注目。而農(nóng)民工租住的貧民窟之所以成為話題,是因為它對城市中端人群的人身安全構成威脅,對城市高端人群的視覺環(huán)境造成污染。那么問題的根源在哪兒呢?在我看,貧民窟的根子在于中國社會的兩極分化。貧民窟里住的并不光是農(nóng)民工,就是農(nóng)民工不來,下層市民棲居的小胡同大雜院也照樣淪落為“城市的瘡疤”。關于如何消除這些“瘡疤”,曾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思路。第一種是讓“原住民”上樓,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少老舊居民區(qū)的改造就是這么做的,基本上是原地上樓或到不遠的地方上。第二種是讓“原住民”出城。隨著這些年房地產(chǎn)成為暴利行業(yè),第二種思路取得了壓倒性勝利。于是,政府在墻上寫“拆”字、開發(fā)商派黑社會往院里飛磚頭、“原住民”一抵制警棍就來維穩(wěn)的情況,成為“中國模式”的組成部分當然,也要看到另一種傾向,即打著“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旗號漫天要價,只認個人利益不管公共利益。社會公正或“天道”在于獎勤罰懶,中國改革失去正義性的標志之一就是各種食利階層的出現(xiàn)——從吃爹的富二代,到吃房租的市民(有的人五六套房子出租,從此游手好閑),從吃年輕助手的“首席專家”,到吃無名槍手的文學大腕。暫時不拆的由國家負責粉刷院墻、油漆院門。有的老舊簡易樓甚至加了“哥特”式尖頂,半夜看還以為到了歐洲呢。至于進城農(nóng)民,他們和城市貧民實屬一根思路上的兩個苦瓜,因為他們好多租住大雜院里的小平房。富人看上了窮人腳下的地皮,跟政府一溝通,窮人就都得收拾行李搬家,區(qū)別只在:貧民搬出城,農(nóng)民搬回鄉(xiāng)。如果中國真想走出一條優(yōu)于眾多發(fā)展中國家的城市化道路,那就應該把“政治優(yōu)勢”用對地方,多在縮小貧富差距上發(fā)力,沿著前面說的第一種思路,幫窮人往上走,而不是把人家向外趕、往回轟。在這方面,前幾年有的地方政府就做得比較好,他們不是讓商業(yè)樓盤把廉租房擠到城鄉(xiāng)結合部,而是讓富人與窮人同住一個城市地段,共享那里的商業(yè)、教育以及文化資源??傊屹澩秵⑹尽返膬r值立場:農(nóng)民——我再加上底層市民——住貧民窟雖然不如住羅馬花園好,但比無立錐之地強。農(nóng)民工又不是孫悟空,你總不能讓人家拉完泔水擦完抽油煙機一個跟斗翻回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第二天早晨再翻回來接著擦吧?當然,改善農(nóng)民生活的確不止進城打工一途,應該探討更多樣的方式,中國沒有理由不比墨西哥、印度、南非做得更好,而且有些地方也確實找到一些可行的辦法。但農(nóng)業(yè)究竟能為多少農(nóng)村人口提供向上發(fā)展的空間,這要有一個實事求是的總體估計。如果主要還得靠進城務工,那就要解決人家城市化的問題,包括居住、社保、子女就讀。
《啟示》不但將中國的城鄉(xiāng)二元體制和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做了連類,還把這邊正在進行的同那邊曾經(jīng)發(fā)生的經(jīng)濟快速增長比而同之,得出政治集權下的“低人權全球化 中國崛起”的結論。這個結論,比思想界以往“左”“右”兩邊的流行說法都要寫真得多。“左”“右”失真都失在看不見中國的崛起?!白蟆边吀鶕?jù)西方的什么理論堅信中國加入世界資本主義,等于簽了賣身契,只能世世代代給西方老板當?shù)晷《?。他們就忘了“不想當?shù)昀习宓牡晷《皇呛眯《边@類話在中國有多么的勵志,忘了契約提前過期的事在這個星球上是多么的頻發(fā)。相對于“左”的不能看到,“右”是不愿看到,西方相當于他們的白雪公主,讓中國黃臉婆趕超了,這在感情上沒法接受。因此他們隔三岔五就預報中國快要散架,已經(jīng)“快要”了二十多年了。這兩路觀點對立而同一,在價值取向上是仇家,在罔顧事實上是親家。倒是“中國模式”派——好像也叫“中國學派”——看見了中國崛起的事實,這當然是認識上的長處。但也有短處,那就是只見崛起不見問題,只看家護院不打針喂藥。下焉者圍著北京的金山歡蹦亂跳,跟搶包子似的,快趕上馬路斜對過兒從前分美鈔的場面了。這幾年“愛國者”數(shù)量激增,對于其中一部分人來說,這片土地上的錢太好騙了,沒法不愛。
“政治集權下的低人權”去掉褒貶后的事實部分,與我們經(jīng)常說自己的“政治優(yōu)勢”、屢屢夸人民的“確實太好了”,以及“中國學派”的“舉國體制”、“國家能力”、“一次性賦權”之類,說的大體是同一個東西。僅僅把這個東西放進全球化,未必就能有中國崛起,但它無疑是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對于中國崛起的大致因果,我的判斷和秦暉、“中國學派”以及我黨沒什么區(qū)別。區(qū)別在于價值判斷。我自己的價值判斷,多年前寫作戲劇《我們走在大路上》時有段現(xiàn)成的表達——
三十年間億萬人民穿越風朝雨夕、水復山重的悲壯行旅,無疑是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的中華民族在現(xiàn)代資本主義虎狼世界中左突右沖、圖存救亡的繼續(xù),是一次偉大的行走,成就不可謂不輝煌。而這一路的滾滾埃塵中卻又幾家夢圓幾家夢碎,社會矛盾日深,社會分化日劇,代價又不可謂不慘重。這種雙重性或矛盾性是筆者對這段如煙歲月的真切感受,因而也構成了本劇的基本認識脈絡以及亦喜亦悲、欲歌還嘆的總體氛圍。
說的就是民族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價值糾結矛盾的情形。前三十年取徑國家社會主義,后三十年走權力主導的市場化路線,二者既南北殊途,又前接后續(xù),其共同點在于實現(xiàn)“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近代基本任務。在尚未發(fā)生根本性變革的世界叢林或國際階級體系中,民族主義的“中國崛起”與古往今來的底層翻身別無二致,具有古老的相對正義性。我有點不理解,秦暉先生能理解南非的黑人向白人鬧翻身,能理解中國的鄉(xiāng)下人向城里人鬧翻身,為什么對近代以來備受欺辱的中國向西方鬧翻身,就不能給予充分的理解呢?民族主義當然有局限性,但中國的民族主義迄今尚屬溫和理性,并無過當之處(倒是穿著民族主義或愛國主義外衣的國家主義值得警惕)。且不說以往對侵略的反抗天經(jīng)地義,即便走到今天,也不過是在一個海關簽證都還沒廢除的世界上追求任何一國人民都追求的共同體正當利益。中國并未出現(xiàn)俄羅斯光頭黨、德國新納粹那樣的極端人群,像西安流氓砸車打人的情況實不多見,而且馬上受到全社會的一致譴責。
中國崛起當然還有另外一面,那就是嚴重的社會不公(自由派朋友喜歡叫“低人權”,也行,只要它包括貧富分化——無論是權力還是市場造成的貧富分化)。對此,我的負面感受跟秦暉的應該有不少重疊,但也有一些差異。即如農(nóng)民工特別是第一代農(nóng)民工的境況,我的觀感是兩面的:一方面資本不肯多拔一毛以利勞動者(總聽到資本家欠薪的報道,也常聽到資本家抱怨“利太薄”,真不知道他們的豪宅、游艇、私人飛機是拿什么買的);而政府的心思又全在“招商引資”上(勞動法不出臺于勞動者不利,出臺了據(jù)說還是不利)——聽珠三角的朋友講,臺灣老板因受不了那邊勞工法對職工宿舍設施、面積等等的苛刻規(guī)定,渡海來打聽這邊的行情,結果發(fā)現(xiàn)這邊一間職工宿舍能頂那邊四五間用,這造成農(nóng)民工極低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農(nóng)民工的起點水平更低,所求又不高,只要從家鄉(xiāng)走出來,怎么走都是上坡路,盡管坡度不大(五六年前我在嵊州小溪村,那里的農(nóng)民種地的收入一年不到一千塊錢,而外出打工,則一月一千五,差距不可謂小。又,近十年前在《天涯》上讀到葬身火海女工的日記,工作環(huán)境之差、薪酬之低都在發(fā)達國家人民的理解力之外,但她們信誓旦旦,決不回到家鄉(xiāng)),這跟勞改犯被槍督著干活還是不一樣的。在相當程度上,是堅韌而樂觀的億萬農(nóng)民工肩扛背負著整個民族的命運,從國際經(jīng)濟及等級體制的底部拾階而上——已將頭批中國土豪扛進紐約的新年音樂會了。人類社會過程復雜、關系錯綜,橫看成嶺側成峰,需要多一些視角或坐標,四時景色皆備的中國社會更需如此。對于中國崛起及其評價,起碼需要國際競爭、社會公正倆坐標、倆賬本吧。
倆本賬當然也要合著看,因為往往有什么樣的屋里,就有什么樣的屋外。其實我對秦暉中國“劣幣”驅逐西方“良幣”的觀感還是有一些同情的。當看到中國虎媽一個個吊眼金睛,就像兜里揣著專業(yè)馴獸師上崗證;當看到中國大媽嘯聚國際黃金市場,尤其當看到中國的富豪在極右政策的縱容下黑了無數(shù)中國百姓的住房夢又去四處黑世界,心里的感受會很古怪:剛要欣慰中國可太能了,遂又慨嘆這世界能變好么?二十世紀的俄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革命,雖然都因先天的缺陷和后天的弊病以失敗告終,可它們都曾把舊世界的長夜撕開一角,讓四面八方的被剝奪被壓迫者見到共同的曙色。而中國近三四十年沿著“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路線狼奔豕突,固然奔成了萬國的老二,但嚴重的貧富分化也差不多把一個中國腰斬成了兩個,貪腐上行下效?!按蠊焙窟^低因而缺少理想主義感召力的崛起是脆弱的崛起,別說各國人民簞食壺漿了,就連本國的既得利益者都狡兔三窟,緊著把財富往外順。中國要想走出亞洲,參與世界的管理和改造,就必須讓各國人民在未來新世界里看到更多的公平,而這首先需要在中國實現(xiàn)更多的公平。如果說未來世界格局是“期房”,那么中國內(nèi)部格局就是“樣板房”。中國要想成為強大的國家,還需建設偉大的社會。
在社會建設方面,中國需要的是繼承和引進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創(chuàng)造,而不是維持現(xiàn)狀。說到繼承,近代大危機中我們?yōu)檩p裝逃命而一股腦扔掉的老物件,如今時移勢易,應該撿回來認真盤點。做這項工作,我們得改改自己的一個壞習慣:扔的時候就覺著扔掉了萬惡之源,撿的時候又以為撿回了稀世之寶。如今一浪高一浪的保守主義思潮,即顯出看中國古代什么都如花似玉的傾向。引進也有同樣的問題,在黑市一美元能換十元人民幣的頭些年,性高潮的幸福指數(shù)未必能趕上去美國學習七天倒時差五天。而自打中國錢多了,尤其是自打年西方錢少了或不值錢了,當年唱“星條旗永不落”陶醉得不省人事的那些人,其中不少又改唱“我愛北京天安門”了,看西方渾身上下沒一處可取。西方因金融危機而“滿門抄斬”,中國乘經(jīng)濟崛起而“雞犬升天”。古今中外好東西多了,還是唯我所用吧。要敢于是自己,但也沒必要非不是別人。再引一段我在《中國不高興》里說過的現(xiàn)成話:
西方最近的金融危機,又一次暴露了資本主義和西方文化的深刻弊端。但我們這兒也別趁機把人家什么都否了——他們能領導世界幾百年,自有其長處,科學、工業(yè)、社會主義、民主,這些都是西方對人類的偉大貢獻,是否定不了的。要防止一種傾向掩蓋另外一種傾向。
那四樣貢獻中,科學、工業(yè)之類就不說了,單說社會主義吧。社會主義并沒合族都搬到中國、朝鮮這一帶來。西方覆蓋廣泛的福利國家制度,固然有關上門第三世界人民沒份兒的一面,但也有勞動階級及其同情者在那一方天地不懈斗爭(原因當然不一而足,也包括來自“東方社會主義國家”的外部競爭壓力)、實現(xiàn)了一些社會主義目標、惠及億萬廣眾的一面。他們的好日子、好自然、好人際(當然都是相對而言)應該成為我們下一步追趕的目標,這也沒什么好辯的。隨便舉兩個例子。歐洲對企業(yè)進行道德評級并與市場銷售掛鉤的做法,就值得我們學習。再如西方國家普遍立法,禁止就業(yè)中的性別歧視。而中國不少民企卻要求女性求職者提供“生活照”,我見過幾份求職簡歷附帶的生活照,跟征婚照差不多。國營企事業(yè)好一些,但這些年尤其是地方政府部門提拔的美女干部眼見著越來越多,被歧視的不但是相貌平平女,也包括同等水平男了。
需要爭辯的是順利抵達這個目標的路線圖。迄今的社會路線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它的確曾為中國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動力,也確曾得到絕大多數(shù)人的擁護,因為當年誰都覺得自己極有可能一馬當先,就算明知腿腳不大靈便的也堅信黨和政府不會拋下自己不管。所以,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只見撒歡的不見擋道的,自然是高歌猛進。這些年形勢發(fā)生了逆轉:貧富分化格局已定。先富的現(xiàn)在最著急的是怎么讓連偷帶搶來的財富“神圣不可侵犯”,沒有誰還記得“帶后富”的話。社會上一提財產(chǎn)稅、遺產(chǎn)稅、房產(chǎn)登記這些,達官富豪們就一臉亡黨亡國相。窮人也不復一聽“改革”就依頭順腦、開門揖讓的從前了。這兒投毒那兒殺人,這兒靜坐那兒跳樓,矛盾已激烈到火花四濺的程度。曾經(jīng)讓那么多人充滿豪情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路線走到這一步,的確應該退居二線了。
《啟示》千言萬語,其實歸根結底就“民主”二字。民主在中國是個百年老話題,該說的早都說無數(shù)遍了。我自己的看法五年前在《中國不高興》那本書里也說過一些。當年康生定某人為叛徒好歹還經(jīng)過相面,而那本書,很多人一聽書名作者名就知道是“反民主”“為‘文革’翻案”的,難怪神功大師在中國總也剪除不完呢。
回到本文的開頭,民主遭“壞黨”詬病的重要一條是不大管用:民主要真那么管用,怎么大的管不住全球金融危機,中的管不住伊拉克血肉紛飛,小的管不住印度奸幼奸嬰奸老母牛呢?這個問題其實不是民主的問題,而是那些民主的廣告推介詞或產(chǎn)品說明書出了問題。民主既非上帝發(fā)明,怎么會有點石成金、變?nèi)碎g為天堂的本領?可沒辦法,中國就是一個妙藥仙丹的超級市場,從治陽痿早泄的“一擦就靈”,到治國平天下的“一(承)包就靈”、“一股(份制)就靈”,全都是購銷兩旺。很多人談論“民主憲政”時的口氣,估計跟當年徐福、盧生等人向秦始皇介紹東海仙山、申報長生不死課題時的口氣一模一樣??浯竺裰鞯淖饔?,結果只能是讓公眾失望之余安于現(xiàn)狀。人類社會是個變量豐富、關聯(lián)復雜、因果錯綜、血肉模糊的有機體,許多事物既無恒形,也無定勢,很難有個絕對的說法。市場規(guī)律、價格曲線之類是這樣,民主也是這樣。它有生長的脈絡、運行的條件、適用的范圍,總之是個挺嬌氣的東西。丘吉爾說民主是“最不壞的制度”,這是從理論上講,但落實到實際是好是壞、好到什么程度、壞到什么地步,那可不由丘吉爾、杰斐遜說了算,還要取決于其他諸多因素。例如,在利益過于分裂的社會里,能民主出個什么名堂來,最好別太樂觀了??傊瑢γ裰饕嬉环N平常心。原理上,民主制的確是迄今最合理的政治制度,但能不能用好,那要看用的是不是地方,是不是時候,還要看使用者是幫什么人。
民主有一個好處是比較肯定的,那就是它符合“人”的長期發(fā)展趨勢。隨著人民了解和管理社會的能力不斷提高,從為人民當家做主向由人民當家做主的轉變就在所難免。如今的老百姓,一個個世事洞明、能言善辯,比大小領導差不到哪兒去,看到國之大事自然嘴癢技癢,不讓“妄議”就渾身難受——覺得“不妄議,毋寧死”的都有。也就是說,民主的能力會造就民主的欲求,民主的欲求會化作民主的價值。這個價值,近代以來得到了普遍的認同,即便是不太民主的地方,民主的彩旗緞帶也都置辦得應有盡有——剛見報載,朝鮮金正恩“被提名”白頭山選區(qū)的議員代表后,還致信該區(qū)群眾表示感謝呢。我們每隔幾年被拉去“選舉”從未聽說過的“人民代表”,投票站的大紅橫幅上也寫著“履行公民的神圣權利”。道理就在于領導內(nèi)心也覺得人民的代表就該由人民選舉,只是由于種種原因,只好內(nèi)容現(xiàn)實主義、形式理想主義的先這么湊合著吧。人民當家做主并不是人民事事都管,那煩都煩死了,還要國家行政學院、青年政治學院干嗎?魷魚具體怎么炒還是由大廚掌握,人民只考慮要不要炒大廚的魷魚。有些民主國家的大廚,手藝比隔壁的小金師傅真強不到哪兒去,雖然魷魚炒得一點也不好吃,但態(tài)度和動作的確比小金那樣子好看,因為,“那是必須的”。民主不一定好吃(效率),但必須好看(價值)。不民主不一定不好吃,但越來越不好看了。好吃和好看都是人類的需求。一個涉及生存,早在人類穿褲子之前就有了。一個關乎大眾的尊嚴,出現(xiàn)較晚,其成為普遍的價值也就是近一兩百年的事——因為在這段時間里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化過程使大眾的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長了本事也就有了尊嚴?!都t樓夢》里焦大罵街,請蓉哥之流“還別跟你焦大爺使主子性”,結果被塞了一嘴馬糞扔牲口棚里。民主別的功效不太好說,但解決了當權者別使主子性這一“現(xiàn)代性”問題,其功甚偉。好吃和好看二者能兼得當然最好,但有時不能,那就只好根據(jù)一個社會的輕重緩急,先顧一個。如果顧了民主,那就得明白:既然廚子都是你挑的,還享受了他們的滿臉堆笑,那么,菜炒砸了誰也別賴,端起盤子吃干凈完事。當然,有些人不認這個賬,選上了就上臺,沒選上就上街,你也拿他們沒辦法。
時間上,現(xiàn)代民主體制在西方基本定型以來,這個世界又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如何讓它更切合這個變化了的世界,需要探索實踐而不是照本宣科。例如,拉美的“參與式民主”(包括“參與式預算”)就彌補了民主選票的不足;互聯(lián)網(wǎng)為民主尤其是“直接民主”也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機會??臻g上,民主既然是另一方水土的產(chǎn)物,要想在中國這樣一個巨大的歷史文明體內(nèi)安身立命,就少不了做必要的變通。有朋友會說,民主現(xiàn)在連影兒都沒有,還是先解決準入再討論改裝吧。其實不耽誤,與其熱鍋上螞蟻似的等著民主通行證下來,還不如一面等一面平心靜氣想想,證下來之后,民主如何才能行得通、走得遠,別老一遍遍重來。在一個劇變的時代,“名”往往落在“實”的后面老遠。因此,更應強調民主的精神實質,而對民主的形式存一種相對開放的態(tài)度。這樣一種標準和尺度有可能為民主網(wǎng)羅到更多的可能性及生長點。當然了,跟民主一點關系也沒有的“縱向民主”之類也會跑來報到,非說自己是民主的非婚生子女。探索和實踐是一個平淡瑣細的日常過程,而人類卻是一種喜歡致開幕詞、放焰火的社會動物——如今多少老夫老妻都在補拍婚紗照啊。記得在某次會上某位朋友就表示,實在不甘心民主在中國沒有一個“標志性時刻”。盼望“標志性時刻”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應當克制,因為把心思都用在“標志”上會失去許多不起眼但真實惠的機遇。我在《中國不高興》里打過個比方:用存錢罐攢出個民主來,而不是摸六合彩摸出個民主來。存錢罐里的每個鋼每張毛票都帶著你的手澤和體溫,因此你更知道怎么珍惜它使用它。而中了巨獎的彩民數(shù)了鈔票購了寶馬進了賭場吸了白粉最后送了醫(yī)院的,據(jù)說有不少——個別人甚至鈔票沒數(shù)完直接就被拉走了。
在《南非的啟示》中,秦暉先生有個感慨:自由主義的目標是一個人人可以利己的社會,但要抵達這樣的社會,先頭部隊還真得有點利他精神。自由主義對個人權利的伸張,實乃現(xiàn)代社會的應有之義;其對集體權力特別是政府權力的批判,雖有片面性(例如資本及市場對個人權益的壓迫,他們就懶得關注,一些針對資本的維權活動,得到了自由派知識分子支持,但仔細說,他們支持的主要是維權活動的副產(chǎn)品,即讓政府頭疼。只讓資本家頭疼的《勞動法》,他們就不大支持了;另外對政府權力的警惕也常常過度化為對正當民族及國家利益的無視),亦屬目前中國的切實之需。中國的政治體制來自蘇聯(lián)的國家社會主義并有所變異,曾經(jīng)在挽救中國于危亡的中國革命及建設過程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功不可沒。但它過分依賴國家權力、忽視個人權益的弊病也迅速發(fā)展為痼疾,教訓已足夠沉痛了。改革開放以來,這個體制通過與資本的野合,推動了中國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同時也形成兩極分化的社會僵局和權力不能開放的政治死結。對于膨脹的國家權力,自由主義的固守個人權利,有益于群己關系的合理平衡。不過,自由主義屬于持其一端、有獨到亦有不到而非面面俱到的“主義”,容易以一種過猶不及取代另一種過猶不及,使群己關系陷于另一種失衡(自由主義通過提倡個人權利、多元文化促成了或正在促成不少社會自由。其中一些,包括同性戀、看黃片、玩之類,其實只要控制一下音量,并不對社會其他成員的自由構成傷害,應該為一個現(xiàn)代文明社會所能接納)。近些年,對于自由主義的監(jiān)督政府權力,我一直持肯定態(tài)度,但對其間的一些難看之行、不堪之狀也每每提出批評:怎么還沒上臺就一身快要下臺時的毛病呢。一些自由派大一味自顧自,不但侵害了他人的權力和公眾的利益,也累及自由主義的聲譽。也許私下里他們未必真那樣,只是為了現(xiàn)身說法、示范教學,才每高呼一聲“自由民主”便做好幾組臟、亂、差的造型。例如,某報系麾下的名記者一見神 飛船有男有女便想入非非,把凈是精密儀器的中國太空艙“讀”成了薛蠻子出事的那類場所。他們的言論普通人讀了要不對秦始皇頓生“同情式理解”,那就不是普通人了。雖說流氓混混不分“左”“右”、哪邊都有,自由主義者中也不乏為民請命的賢人君子,但“自由”的旌旗下少著一層對自我的約束,“真小人”在這兒會更覺得理直氣壯,也是明擺著的事實。自由主義有其長處,也有短板,精神文化、社會平等、公共利益、世界競爭等方面的理論或實踐都有明顯的缺憾。近年來一些自由派學人紛紛向哈耶克請假外出,跟耶穌、孔丘,甚至卡爾聯(lián)絡溝通,可以理解為自由主義克服自身局限的擴容行為(例如,自由主義弘揚的個人權利,這二三十年有一個擴大的趨勢。原來只限于“自由知識分子”的言論權,后來延展到為民企老板維權,到了以秦暉等人為代表的左翼自由主義這兒又擴大到了普通民眾的維權如貧民窟、養(yǎng)老等。相對于守著哈耶克成天跟老百姓過不去的精英自由主義,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不但值得肯定,還值得“左派”參考。今天的一些“左派”,除了隨時為當權者維(名譽)權、定期祭掃革命祖墳、詳盡統(tǒng)計領導人講話中“毛澤東思想”、“社會主義”出現(xiàn)的頻次之外,已沒其他正經(jīng)事兒可干了。對于他們,中國舌苔、小便什么顏色已不重要,只要中國的唇膏保持紅色——最好火紅,起碼大紅——就行。其實領導人給中國用哪色唇膏他們管不了也不敢管,但他們監(jiān)管起平頭百姓卻極有力度。我有回對毛主席的評論顏色未能達標,馬上就有小黃臉兒一繃,血口子一咧,封我為“漢奸賣國賊”。
中國和世界的大變局不是哪家哪派所能獨力解釋了的。未來中國及未來世界的規(guī)劃圖應集各家之長。如果圖上盡是“自由大道”、“自由斜街”、“自由角”、“自由紀念碑”、“自由”,那肯定不妥。都弄成“工農(nóng)大街”、“五一廣場”也早就不行了。“厚德堂”、“慎獨閣”、“闕里人家”之類看著倒是古色古香,可真的也不能太多,時代畢竟是變了。
黃紀蘇,學者,現(xiàn)居北京。主要著作有《與精英保持距離》等。
天涯短訊
2014年8月11日,由中國作協(xié)評出的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獲獎名單公布,原發(fā)于《天涯》雜志2012年第6期的張楚小說《良宵》、2013年第1期的葉舟小說《我的帳篷里有平安》獲得了本屆魯迅文學獎的短篇小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