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果
?
淺析河南泌陽城郊農民追崇男丁的生育文化
萬果
(平頂山學院 政法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在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下,泌陽城郊農民對女孩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但有生育能力的夫妻都不約而同地保證在整個生育周期擁有一個男丁。泌陽城郊農民追崇男丁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男丁擁有絕對的繼承權。泌陽的姓氏宗族文化、祖先崇拜、風水文化等都給予男丁絕對的繼承權,使男丁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無可撼動。
泌陽;男??;生育文化;計劃生育政策
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為了生育,生育卻又規(guī)定了男女的結合[1]101。生育作為人類社會人口再生產的重要方式,有其獨特的文化特質。所謂生育文化,是指人們在生育及相關活動中形成的意識形態(tài)和相應的規(guī)范制度,即人們在婚姻、家庭、生育、節(jié)育等活動中形成的思想理論、價值觀念、知識能力、風俗習慣、倫理道德、行為規(guī)范等[2]1。因此,生育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口文化的一個分支。
計劃生育政策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在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被推行,90年代后國家對其極為重視。伴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在計劃生育政策推行了40多年后的今天,我國農村經(jīng)濟生活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農民的生育觀念和生育文化也發(fā)生了重大的轉變。正如社會學家波普諾所講,新觀念和新規(guī)范會導致人們的行為改變,會相應產生新的文化特征[3]67?;诖?,本文著力于描述泌陽縣城郊農村農民生育文化觀念的變化情況,并且嘗試探討這背后的文化根源。
馬寅初在《新人口論》中提到,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要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過快增長[4]45。我國全面推行計劃生育是從1971年開始的,當時的生育宣傳是“一個太少,兩個不多,三個正好”。1973年出生證上對計劃生育的建議是:“實行計劃生育,只生兩個孩子。”到了1982年,我國計劃生育的精神變?yōu)椤爸簧粋€好”。1995年前后國家又倡導“少生優(yōu)生”。200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穩(wěn)定低生育水平的決定》,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但可依照法律法規(guī)合理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農村計劃生育也是提倡只要一個孩子,但是頭胎是女兒的,在四年之后可以生二胎。為了鼓勵政策在農村推行,2006年后政府還對獨生子女和只有兩個女兒的農村家庭實行“獎扶制度”,即:對農村只有一個子女或兩個女孩的計劃生育家庭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進行直接獎勵扶助,夫婦年滿60周歲時按每人每年不低于600元的標準領取獎勵扶助,直到亡故為止;已超過60周歲的,以該制度在當?shù)亻_始執(zhí)行時的實際年齡為起點發(fā)放。
計劃生育政策作為政府主導的一種社會規(guī)范,把人們在當前我國政策環(huán)境下對生育的思考、行動、價值觀及其期望以政策和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政府為了推行這個規(guī)范,不僅有對遵從者的獎勵,更有對于違反者的特定的懲罰。比如,在辦準生證之前有孕檢,凡是沒有辦理準生證就懷孕的,罰款500元;凡是已經(jīng)生育一個孩子,然后再辦準生證的,罰款1700元;頭胎辦了準生證,已經(jīng)生育一個男孩的,再生第二胎罰款10000元;頭胎生了女孩,第二胎生育之后,父母一方要做絕育手術。
生育文化的核心是生育觀念,它在精神或意識層面上的表現(xiàn)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對生育子女性別的偏好、對生育子女數(shù)量的期望、生育目的和意義[5]36。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目的是,努力將傳統(tǒng)的傳宗接代、多子多福、重男輕女的生育觀念轉變?yōu)橥砘橥碛?、少生?yōu)生、生男生女都一樣及女兒也是傳后人的新的社會主義生育觀念。
河南省泌陽縣城郊農民一般主張適齡成婚,婚后自然生子,推崇兒女雙全,敬仰祖先,堅持對男丁生育的追求,對姓氏宗族延續(xù)十分在意。
河南省泌陽縣花園鄉(xiāng)楊莊村委下灣村是典型的豫西南城郊農村,人口498人,家庭150戶。它位于城郊,和泌陽縣城相隔一條泌陽河,跨河大橋相連,南北相望。這個村的村民有自己的土地,是標準的農民,但經(jīng)濟方面和縣城聯(lián)系密切。改革開放后,下灣村的男性主要從事建筑施工和裝修工作,村里的婦女從事蔬菜生產銷售和家政服務,這些主要勞動力深受城市文化的影響。下灣村的住房及裝修等消費一直在向泌陽縣城靠攏,城里流行什么,下灣村人就會迅速模仿什么。
雖然樸實的下灣村人希望能夠盡可能地與城市物質生活接軌,但是有一件事情他們是不愿意和城市接軌的,那便是生育子女。泌陽縣城有公職的家庭基本上都是只生一個孩子。在農村,計劃生育政策允許頭胎是女孩的家庭生育第二胎。泌陽的農村人是不羨慕那些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的,尤其是只有一個女孩子的家庭。泌陽城郊農民多數(shù)把城里的獨生子女現(xiàn)象看作是城里人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的無奈之舉。下灣村村民也不例外,沒有人推崇獨生子女政策,更不推崇只生一個孩子的行為。他們堅信,每個父母都希望兒女雙全。
泌陽縣城郊農村女性大都認為生兒育女是女性區(qū)別于男性的最大特征,甚至是唯一特征。這就是說,結婚后,生育子女成了農村女性人生里的頭等大事。在當?shù)?,成年女性婚后可以不去工作,人們對此習以為常,也沒人去追究。但是,一個已婚女性如果拒絕生育子女,她的親人則會通過各種途徑勸說她生育子女,在無形中施加很多壓力。另外,如果已婚女性不能生育,那么她就受到公婆、叔伯和妯娌的歧視。甚至有些女性會因此而失婚,盡管人們會同情她們,但更傾向于認同男方對婚姻的選擇。
在村落文化的狹小空間里,人們不僅會受周圍環(huán)境的脅迫,循規(guī)蹈矩地生活,而且也會全身心地投入整個村落的競爭“游戲”,這是一種以人的一生為單位時間的投入[5]69。在村落的氛圍中,就算是當事人自己灑脫,希望從生育的競爭行為中解脫出來,自己的父母親人也會主動關心他們的生育行為,給予有男丁生育的家庭送去祝福,給予缺乏男丁的家庭關心和同情。另外,在農村,人們大多數(shù)都信命信天,他們認為如果媳婦可以生育,家中卻總沒有男丁,這不是因為男主人的命不好,就是因為男主人家里祖宗不積德。這些都在無形中給那些本來期望生男孩而生了女孩的家庭增加了生育壓力,尤其對負有生育任務的女性的心理壓力更大。
盡管農村計劃生育政策規(guī)定最多只允許生二胎,但下灣村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生育三孩或者三孩以上的家庭,基本占到有生育能力的育齡家庭的50%。多生的最根本原因基本是,夫妻想要生育男孩,生育多少女兒都無法讓他們放棄生育兒子的目標。也就是說,如果生育多胎仍然是女孩,一般夫妻不會因為政策規(guī)定而放棄生育男丁。下灣村有很多三孩家庭,一般是兩個女兒、一個兒子,或者一個女兒、兩個兒子。有些家庭生育兩個以上女兒后,為了要男丁,就會去做流產手術,或者是把生下來的女兒送給別人,直至生育到男丁為止。甚至,有些80后夫妻為了生育男丁,放棄在外面的好工作,留在家里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
姓氏文化是村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古老村莊的名字都會帶有濃厚的姓氏文化色彩。泌陽的許多村莊,多半命名帶有姓氏特色:付莊、陳崖、吳莊、楊莊之類。一個村莊的名字基本上留有歷史上這些村莊占統(tǒng)治地位的姓氏的影子。下灣村原名夏灣,姓夏的姓氏在本村消失,這個村莊的名字就被簡寫更改了。這樣帶著濃厚的姓氏色彩村莊,在泌陽,甚至整個伏牛山地區(qū),是普遍存在的。
在泌陽縣城郊,一個有歷史的村莊的發(fā)展帶有明顯的姓氏痕跡,其村民也固定由一個或較少幾個姓氏組成。而且,一個姓氏的興衰狀況在村莊里的變化十分明顯。一戶人家如果沒有兒子延續(xù)姓氏宗族(當?shù)厝朔Q這些人家為“絕戶頭”),等女兒出嫁,老人老去后,在這個村莊里從此就不再有這一姓氏宗族分支的痕跡。這是重視人口再生產和姓氏宗族延續(xù)的泌陽縣農民無法接受和努力要避免的。因此,在泌陽縣農民眼中,擁有延續(xù)姓氏的男丁是極為重要的,這意味著有了男丁就有了姓氏的繼承人,有了下一代,這一大家族也就有了根。
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使生育觀念逐漸發(fā)生改變。但傳統(tǒng)的姓氏文化并沒有隨著生育觀念的改變而發(fā)生重大變化。維持自己姓氏延續(xù)的觀念又無形中在80、90年代出生的男女青年的思想中生根發(fā)芽。例如,在獨生子女的政策下,讓僅有的一個男孩放棄父親的姓氏跟隨母親,是一般家庭所不會接受的。
在泌陽縣城郊農村,人們認為一個家族人丁是否興旺,是一個族里的先人和長輩是否積德的表現(xiàn)。如果家族有男丁降生,就是祖先和當代的全家人道德沒有瑕疵,這是先人言行對得起天理的象征,而且只有男丁才能夠繼承家業(yè)。在下灣村,一個家庭沒有男丁,在村里會被認為是夫妻福淺命薄,或者長輩失德的象征。為了一個家庭里面下一代人丁的興旺,長輩應該積累一些功德,以使自己家里的子孫旺盛。下灣村90后夫妻生育男孩后,都會和自己的父母一起放鞭炮慶賀,這是對媳婦的嘉獎和向祖先匯報自己傳宗接代的成績,更是向他人宣告這是自己祖先神靈對孩子的祖父母為人的肯定。
計劃生育政策在致力于減少人口數(shù)量的同時,也重視提高我國人口素質。比如,國家在農村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并為家庭困難的學生提供各種幫助。即便如此,泌陽縣下灣村的農民在重視子女受教育時,仍然相信祖先陰宅風水的庇護。他們認為祖墳的風水可以對后代的命運好壞有非常大的影響。當?shù)乩先巳ナ篮螅先说淖优家堬L水先生看墓穴,以保障祖先去世后住得安寧,庇佑子孫人丁興旺,子女健康。風水興家,興的是子孫未來的事業(yè)和生活。如果僅僅是女兒取得成就,男丁無所成就,長輩則會遺憾“十八畝地長出來的一顆獨苗,挪到了別人家地里”。
計劃生育政策在我國已實施多年,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頗多問題與障礙,其中男丁追崇的生育觀是較大的障礙。因此,我們要想改變人們這種男丁追崇的生育偏好,就必須探究男丁追崇的文化根源,重新評估我們對生育問題的認識。
[1]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潘貴玉.中華生育文化導論:上[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02.
[3]波普諾.社會學[M].李強,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馬寅初.新人口論[M].廣州:廣東經(jīng)濟出版社,1998.
[5]李銀河.生育與村落文化[M].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 牛建兵〕
The Analysis of the Fertility Culture of the Suburban farmers’ Preference for Boys in Bi Yang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
WAN Guo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 Henan 467000, China)
In the influence of the National Family Planning Policy, Biyang suburban farmer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girls, but all the couples in their fertility cycles are trying to have another boy. The reason that Biyang suburban farmers prefer to boys lies in the facts that boys have the absolute inherits right. The surname ancestral culture, ancestor worship culture, and fengshui culture give boys absolute right to inherit, which make their status stable in the family.
preference; boys; fertility culture; family planning polices
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一般資助項目(12ZBYJ021)
萬果(1985―),女,河南泌陽人,講師,碩士。
2013-07-09
C924.24
A
1006?5261(2014)01?0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