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英,李 清
(吉林大學商學院,長春130012)
公司治理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時性的影響研究
梁英,李清
(吉林大學商學院,長春130012)
摘要:公司治理影響著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并且其影響作用在不同性質的上市公司中存在著差異。在民營上市公司中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股權制衡度、獨立董事比例及審計委員會的設置與否和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在國有上市公司中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股權制衡度與信息披露的及時性也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但獨立董事比例、審計委員會的設置與否和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卻沒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關鍵詞:公司治理;資本市場;信息披露;股權結構
在資本市場上,信息的及時披露是非常重要的。根據有效市場理論,當市場上所有的相關信息都能被迅速且充分地反映到價格上時,資源達到了最有效的配置[1]。但是,由于在市場的參與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程度的信息不對稱性,所以,市場上的資源通常都無法實現最有效的配置。而信息的及時披露,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的程度,從而提高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
公司治理影響著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實際上,大多數信息的不對稱都是源于交易雙方在獲取信息時間上的不平等,即交易中的一方比另一方能更早地獲得信息。公司內部人(經理人或控股股東)由于能較早地接觸到相關信息而處于信息優(yōu)勢地位,而外部投資者則會因獲得信息較晚而處于信息劣勢地位。這樣,公司內部人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可能會操縱或延遲公司信息的披露,從而侵害外部股東的利益。公司治理作為投資者保護的一種機制,可以通過制度安排來制約內部人的私利動機,降低代理成本,進而能夠對信息的及時披露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資本市場上投資者對于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有著強烈的需求。同時公司的相關信息能否被及時披露也受到監(jiān)管部門的密切關注。那么究竟哪些因素會影響到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呢?為什么有些公司會及時披露信息而有些公司卻延遲披露信息呢?有鑒于此,本文以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對外披露的時滯作為研究公司信息披露及時性的替代變量,從公司治理角度對影響信息披露及時性的因素進行分析。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論及信息不對稱理論為依據,結合相關文獻的研究結論,從董事會和股權結構兩個方面提出了公司治理對信息披露及時性影響的研究假設。
1.董事會與信息披露及時性
董事會是公司治理結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監(jiān)督與決策職能。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規(guī)定,作為受托人的經理人必須定期向董事會提交有關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報告,以反映其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董事會對經理人提交的財務報告應當進行必要的審核,在確保其信息真實、準確和完整后才能將其向公眾披露。因此,董事會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yè)信息披露的及時性。規(guī)模小的董事會決策效率較高,從而有利于信息的及時披露;規(guī)模大的董事會,雖然能夠更好地監(jiān)督經理人的行為,但會因有更多的協(xié)調與溝通成本而導致公司的決策能力下降,不利于信息的及時披露。因此,提出假設1:董事會規(guī)模與信息披露的及時性負相關。
定稿日期:2014-08-20
為了避免董事會被公司的經理層或大股東等內部人操縱,在董事會構成中引入了獨立董事制度。獨立董事作為全體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合法權益的代表,享有對公司董事會決議的獨立表決權和監(jiān)督權,因此董事會中獨立董事的比例越高,董事會被內部人操控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也就越有利于信息的及時披露。由此提出假設2:董事會中獨立董事比例與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正相關。
經理人能否及時地向公司董事會提交相關的財務報告,是影響公司信息披露及時性的又一個關鍵因素。經理人除了擁有公司內部會計部門的控制與管理權外,在不違反通用的會計準則的條件下,還擁有剩余會計政策的制定權,這就意味著經理人不僅掌握了公司會計信息的生產全過程,而且還可以結合企業(yè)自身情況自定部分內部會計規(guī)則。由于董事會主要通過經理人提供的財務報告來獲得公司相關信息,因此如何保證經理人及時地向其披露信息也就成為一個關鍵問題。在董事會中設立審計委員會是防止經理人機會主義行為的一種有效方法。審計委員會是董事會下屬的具有獨立地位的專門委員會,其主要職能是對會計信息的生產過程進行監(jiān)控,促使信息生成過程更加透明與有序,避免人為操縱,提高經理層面信息披露的質量,從而使公司的財務信息能及時客觀地反映到董事會層面上來。因此,提出假設3:董事會中審計委員會的設置與否和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正相關。
2.股權結構與信息披露及時性
在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相對集中,控股股東往往能控制公司董事會及經理層的決策,因此,控股股東對公司信息的披露政策會產生重要影響。約翰遜等人指出,由于控股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控股股東為了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較強的動機去掏空公司資源從而侵占中小股東利益[2]。克萊森斯等人的進一步研究發(fā)現,雖然控股股東有較強的動機去掏空公司資源,但是隨著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現金流權)的增加,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與公司價值呈現出正相關關系[3]。鄭建明、吳育輝分別從實證層面和理論層面論證了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越高,控股股東的掏空傾向和掏空程度就越低這一結論[4][5]。由此可見,隨著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的增大,控股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的代理成本逐漸降低,其利益趨同性也不斷增強,進而更有利于信息的及時披露?,F有的文獻還表明,公司中其他大股東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約束控股股東的侵占行為。本尼德森等的研究結果表明,企業(yè)中多個大股東之間的制衡可以抑制控股股東對公司利益的侵害[6]。陳曉、王琨的研究結果表明,其他大股東的制衡能力越強,關聯(lián)交易發(fā)生的可能性越低[7]。因此,其他大股東的監(jiān)督與制衡,將有助于信息的及時披露。由此提出假設4:控股股東持股比例與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正相關;以及假設5:股權制衡度與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正相關。
1.樣本選取
本文以2010~2011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收集了相關年度的財務報告與公司治理數據。在剔除金融服務業(yè)的上市公司、財務指標缺失的上市公司、被ST的上市公司和數據值異常的上市公司等公司的數據之后,最終選取2129個樣本數據作為研究對象。本文所使用的數據均源于CSMAR數據庫。
2.變量定義
本文以企業(yè)的財務報告披露時滯作為信息披露及時性的替代變量,在分析中作為被解釋變量。企業(yè)財務報告披露時滯為會計年度結束日至年報披露日之間的實際日歷天數。財務報告披露時滯與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呈反向關系,即:報告披露時滯越短,信息披露越及時;報告披露時滯越長,信息披露越不及時。
本文選取的解釋變量為董事會規(guī)模、獨立董事占董事會總人數的比重、審計委員會設置與否、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和股權制衡度。除了解釋變量之外,其他變量也有可能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時性產生影響。在以往文獻的基礎上[8][9][10],本文選取公司盈利狀況、公司獲得審計意見的類型、公司規(guī)模及資產負債率作為控制變量。主要變量定義及符號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定義及說明
3.模型建立
根據上述提出的各項假設,并結合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結論,本文構建如下計量模型:
DATEi=β0+β1BSIZEi+β2IDDi+β3ACOMi+β4FIRSTi+β5Si+β6EARNi+β7AOi+β8LNASSETi+β9LEVi+εi
其中:DATEi為第i公司的財務報告披露時滯,β0為常數項;βi(i=1,…,9)為各變量的系數;εi為隨機誤差項。本文使用spss軟件計算模型系數,并進行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之間的顯著性檢驗。
1.描述性統(tǒng)計
樣本的描述性統(tǒng)計見表2。結果顯示,樣本公司的財務報告披露時滯最少為19天,最多為120天,平均為92.09天。這表明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披露時滯普遍較長,不夠及時。樣本公司的董事會人數為5~18人(EXP1.61,EXP2.89),平均為9.04人(EXP2.20),符合我國公司法關于董事會成員應為5~19人的規(guī)定。獨立董事所占比重平均為37%,超過了董事會總人數的1/3。由表還可見,63%的上市公司設立了審計委員會,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和股權制衡度的均值分別為37.42%和16.20%。
表2 變量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
2.多元回歸分析
根據前文構建的模型及樣本數據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其結果見表3。全樣本數據回歸分析的結果顯示,變量FIRST與變量S的系數為負并且均在1%的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這說明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股權制衡度與財務報告披露時滯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由于財務報告披露的時滯與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是反向關系,從而表明,隨著控股股東持股比例或股權制衡度的增加,報告披露的時滯變短,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增強,這支持了假設4與假設5。變量BSIZE(董事規(guī)模)、IDD(獨立董事占董事會人數比重)和ACOM(審計委員會是否設置)的系數均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這說明全樣本數據回歸分析的結果不支持假設1、假設2與假設3。
基于公司實際控制人的不同,將總樣本數據劃分為國有公司和民營公司兩類樣本數據。將這兩類樣本數據分別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其結果見表3。在國有公司樣本數據的回歸結果中,變量FIRST與變量S的系數為負并且均在1%的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這說明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股權制衡度對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該結果支持了假設4和假設5。變量BSIZE、IDD和ACOM的系數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這表明假設1、假設2與假設3沒有獲得該數據回歸結果的支持。在民營公司樣本數據的回歸分析結果中,變量IDD(獨立董事占董事會人數比重)在5%的水平上與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呈顯著的正相關,該結果支持了假設2。變量ACOM(審計委員會是否設置)在5%的水平上與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呈顯著的正相關,這支持了假設3。變量FIRST(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在1%的水平上與對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呈顯著的正相關,該結果支持了假設4。變量S(股權制衡度)在1%的水平上與對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呈顯著的正相關,這支持了假設5。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假設4和假設5分別在國有公司和民營公司的樣本數據回歸分析結果獲得了驗證與支持,這表明無論是在國有公司還是在民營公司中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股權制衡度對信息披露的及時性都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假設2和假設3只在民營公司樣本數據回歸的結果中獲得了支持,在國有公司中沒有得到驗證與支持,這表明,獨立董事比例、審計委員會是否設置對信息披露及時性的影響作用在不同性質的上市公司中存在差異。在民營公司中獨立董事比例、審計委員會對信息披露的及時性起到了積極的正向作用,而在國有公司中卻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假設1在上述所有分析中均沒有得到數據支持,說明目前的董事會規(guī)模還不能顯著地影響到信息披露的及時性。
表3 模型回歸分析結果
本文以我國2010~2011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建立回歸模型,檢驗了公司治理對公司信息披露及時性的影響。研究結果發(fā)現:在民營上市公司中,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股權制衡度、獨立董事比例、審計委員會的設置與否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而在國有上市公司中,僅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股權制衡度與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獨立董事比例、審計委員會的設置與否和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沒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個結果表明,公司治理能影響信息披露的及時性,但這種影響作用在不同性質的公司中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民營上市公司中董事會和股權結構都對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有顯著的影響作用。在國有上市公司中,僅股權結構對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有顯著的作用,而董事會卻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研究結果,本文認為,監(jiān)管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控股股東持股比例較低或股權制衡度較小的上市公司的監(jiān)管,減少公司內部人操縱或推遲披露信息的機會,從而增強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對于國有上市公司,相關監(jiān)管部門應敦促其盡快完善公司董事會的建設,尤其是加強獨立董事和審計委員會等治理機制的建設,促使其發(fā)揮應有作用,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從而更好地維護投資者利益,維護資本市場的公平與效率。
參考文獻
[1]Fama E.F.Efficient CapitalMarkets: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Work[J].Journal of Finance,1970,(25):38-417.
[2]Johnson S.et al.Tunneling[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90,(2):22-27.
[3]Claessens S.et al.Disentangling the Incentive and Entrenchment Effects of Large Shareholdings[J].Journal of Finance,2002,57,(6),2741-2771.
[4]Bennedsen M.,Wolfenzon D.The Balance of Power in Closely Held Corporation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0,58:113-139.
[5]吳育輝,吳世農.股權集中、大股東掏空與管理層自利行為[J].管理科學學報,2011,(8).
[6]鄭建明,范黎波,朱媚.關聯(lián)擔保、隧道效應與公司價值[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7,(5).
[7]陳曉,王琨.關聯(lián)交易、公司治理與國有股改革[J].經濟研究,2005,(4).
[8]李維安,唐躍軍,左晶晶.未預期盈利、非標準審計意見與年報披露的及時性[J].管理評論,2005,(3).
[9]蔣義宏,湛瑞鋒.未預期盈余、審計意見與年報披露及時性[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08,(1).
[10]杜興強,雷宇.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及時性:公司業(yè)績與審計意見的影響[J].財貿研究,2009,(1).
責任編輯:鄭洪昌
作者簡介:梁英(1971-),女,吉林長春人,博士,吉林大學商學院教師,主要從事公司會計與財務、公司治理研究;李清(1966-),男,黑龍江遜克人,吉林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會計數據挖掘、會計信息系統(tǒng)及內部控制研究。
基金項目:吉林大學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基金項目(2011QY09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11YJA630096)
收稿日期:2014-04-20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674(2014)09-0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