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錦斌
(臺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浙江 臺州 317200)
老年性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患者容易產(chǎn)生一些負面情緒,這對控制血糖、緩解病情非常不利[1]。臨床治療中,需要給予老年糖尿病患者配合心理護理,以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常規(guī)的集體性心理護理缺乏針對性,對患者的心理改善效果不佳。本研究著眼于患者間的個體差異,為每位患者制定了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方案,現(xiàn)對方案的實施效果進行探討分析。
1.研究對象。
本組188名研究對象,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嚴重臟器方面的合并癥及嚴重糖尿病并發(fā)癥,無精神病史。男性98例,女性90例,年齡60-87(71.5±7.1)歲?;颊呔嬖诓煌潭鹊慕箲]情緒,學歷水平均為小學以上,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訂了同意書。188例患者按照隨機分組的辦法均分作觀察組與對照組,各9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顯著性(P>0.05)。
2.方法。
對照組給予集體性的心理護理。首先對病例資料進行收集,并依據(jù)資料制定集體心理護理方案。護理以集體授課、集體輔導的形式進行。由主講醫(yī)師針對老年性糖尿病的基本知識、疾病與心理的關系、患者常見心理問題、自我調整心理的對策等進行講解。期間,組織患者之間、醫(yī)患之間進行交流討論,探討自我心理護理心得。同時,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專業(yè)評估,如發(fā)現(xiàn)存在嚴重心理問題者,由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員對其實施心理干預,以及時解除心理障礙,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觀察組配合個性化心理護理。心理護理干預前,先對患者的基本資料(病例基本情況、焦慮量表評分)進行分析,確定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然后根據(jù)具體的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方案。本組個性化心理護理主要遵循以下原則:(1)不同患者給予不同護理方案。例如,在一對一的護理過程中采用語言技巧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掌握其心理特點、情緒變化原因等,對于心理反應過激者,通過安撫、激勵等辦法讓患者情緒穩(wěn)定下來,使其感受到照顧與關懷;對于抗拒醫(yī)院環(huán)境、對治療信心差或者對治療程序感覺繁復而焦慮嚴重者,護理人員首先要端正態(tài)度、熱情接待、耐心講解,并且及時提供專業(yè)幫助,嚴重者,遵醫(yī)囑給予藥物治療;如果患者對醫(yī)生不信任,擔心醫(yī)生開高價藥,不遵醫(yī)囑拿藥,而信偏方,對此,護理人員要與患者進行深入的思想交流,解釋不遵醫(yī)囑的危害,分別羅列一些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讓患者認清其中危害;如需要長期住院治療而產(chǎn)生不良情緒者,為其合理安排宣泄情緒的環(huán)境,例如提供一些娛樂場所、安排病友之間的社交活動等。(2)不同患者給予相同的護理方案。將有相同生活經(jīng)歷、性格相似或者心理特征患者分作一個小組,組織、誘導小組成員進行交流,使其焦慮等不良情緒得到合理宣泄。
3.評價指標。
本組干預時間擬定為6個月。干預后主要觀察兩組患者的焦慮(SAS)評分、服藥依從性(依從性調查表由本院自制。完全依從:最近2周內每次都主動服藥;部分依從:抗拒服藥為1-5次;不依從:抗拒服藥超高5次,總依從率=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血糖指標、護理滿意率等。
4.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
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服藥總依從率為94.68%(89/94),對照組為73.40%(67/94),兩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SAS評分中,兩組均有明顯的改善,但是觀察組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見表1)。兩組干預后血糖指標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觀察組對護理滿意97例(98.98%),對照組80例(85.10%),兩組滿意率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表1 兩組SAS評分對照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兩組血糖生化指標對照
糖尿病在老年人中較為常見,屬于慢性代謝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控制血糖,部分患者對疾病存在抗拒、悲觀、失望情緒,服藥依從性差,由此導致血糖控制效果也較差,長期下去,可能導致各種嚴重的糖尿病并發(fā)癥[2]。本組研究中,實施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SAS評分、各項血糖生化指標及護理滿意率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此結果表明,個性化心理護理干預辦法更適合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總體令人滿意。
[1]任麗榮.針對性護理應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323-324.
[2]宋培玲.老年糖尿病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