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紅 張叢旺*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74)
中藥治療老年冠心病患者頻發(fā)室性早搏的臨床觀察
陳 紅 張叢旺*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74)
目的觀察以益氣養(yǎng)心,補血活血法為主進行中藥配伍,治療老年冠心病患者頻發(fā)室性早搏的療效。方法采用自擬補心平搏湯加減治療老年冠心病患者頻發(fā)室性早搏21例。結(jié)果總有效18例,總有效率為85.71%。結(jié)論運用自擬補心平搏湯靈活加減,治療老年冠心病患者頻發(fā)室性早搏,取效滿意,安全且未見明顯毒副反應,可考慮推廣使用。
室性早搏;冠心??;中藥治療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是起源于心室的異位起搏點引起的提前心臟搏動,亦稱室性期前收縮,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室性早搏常見于缺血性心臟病、心肌病、洋地黃中毒、心臟手術后的患者,也可見于正常人群。室性早搏的頻率及復雜性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1]。老年人中,室性早搏的發(fā)生率在70%~80%之間[2]。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室性早搏則更容易出現(xiàn)。頻發(fā)室性早搏可使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25%,對嚴重冠狀動脈狹窄的患者,可誘發(fā)心絞痛[3]。如果不迅速糾正,容易轉(zhuǎn)變?yōu)槭宜?、室顫等更嚴重的心律失常,進一步還可能誘發(fā)心臟性猝死(SCD),須積極治療。近年來筆者針對老年患者本虛為主的病機特點,以益氣養(yǎng)心,補血活血法為主,用自擬補心平搏湯加減治療老年冠心病患者頻發(fā)室性早搏21例,取效較為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近3年來,我院內(nèi)科住院患者共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齡62~86歲,平均70.2歲。24 h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Holter)記錄早搏>300次/小時,患者既往均有冠心病史,其中13例合并高血壓病史。排除重度心力衰竭的患者,排除合并腦血管、肝、腎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的患者。現(xiàn)臨床主訴和癥狀均有心悸、胸悶不適的表現(xiàn),根據(jù)Holter心電圖表現(xiàn)判斷室性早搏的嚴重程度。
1.2 治療方法
在對原有冠心病或合并的高血壓病進行一般基礎治療同時,加用中藥口服治療。采用自擬補心平搏湯加減,基本方組成:黨參15 g、太子參15 g、白術10 g、茯神10 g、當歸15 g、丹參12 g、麥冬10 g、五味子5 g、防風9 g、桂枝6 g、炙甘草6 g。隨證加減方法:氣滯血瘀加川芎12 g、木香10 g理氣活血;心腎陽虛加制附子8 g、肉蓯蓉10 g;痰濕內(nèi)阻加法半夏10 g、瓜蔞12 g。每日1劑,水煎后分2次服用,10劑為1個療程,每療程后復查Holter,連續(xù)觀察3個療程。
1.3 療效評定標準
參考《心血管藥物臨床試驗評價方法的建議》中的心律失常療效標準制定[4]。顯效:心悸等臨床癥狀消失,Holter示早搏次數(shù)較治療前減少90%以上;有效:心悸等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或改善,Holter示早搏次數(shù)較治療前減少50%以上;無效:心悸等臨床癥狀部分改善、無改善或惡化,Holter示早搏次數(shù)較治療前減少50%以下。
觀察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頻發(fā)室性早搏21例,顯效為8例,占比38.10%;有效為10例,占比47.62%;無效為3例,占比14.29%;總有效18例,總有效率為85.71%。治療期間,未見有明顯不良反應的病例。
患者女性,78歲。既往有冠心病病史10年,8年前曾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近1周由于疲勞引發(fā)心悸,胸悶不適,汗出,氣短乏力,無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睡眠差,大小便正常。查體:T 36.3 ℃,Bp 110/60 mm Hg,心率62次/分鐘,心臟聽診心律不齊,無雜音,可聞及早搏10~13次/分。腹軟,肝脾未捫及。Holter心電圖示:竇性心律,頻發(fā)室早呈三聯(lián)律,其中室早計數(shù)22157次/24小時。舌質(zhì)淡紅,苔少,脈細而結(jié)。西醫(yī)診斷為:冠心病,PCI術后,心律不齊(頻發(fā)室早)。中醫(yī)診斷為心悸,辨證為氣血兩虛,心神失養(yǎng)。予以自擬補心平搏湯基本方,酌加黨參用量至20 g,茯神用量至15 g,另加木香10 g,龍眼肉10 g。服用1個療程后,患者自訴心悸、胸悶癥狀減輕,Holter示:室性早搏減至3865次/24小時。繼續(xù)鞏固2個療程后,心悸、胸悶等癥狀已不明顯,聽診未聞及早搏,Holter示:竇性心律,偶發(fā)室早;室性早搏計數(shù)108次/24小時。
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常因情緒激動、疲勞等原因誘發(fā)心律不齊,其中頻發(fā)室性早搏是較為常見的一種[5]。臨床診斷心律失常需要可靠的證據(jù),患者的主訴只能作為參考。Holter檢查一般連續(xù)記錄24 h甚至48 h心電活動,對檢出偶發(fā)性或陣發(fā)性心律失常具有極大的優(yōu)越性[6]。其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不僅可作定性診斷,還能作出定量診斷,使診斷更為明確,嚴重程度也能直觀的體現(xiàn)。對頻發(fā)室性早搏,臨床除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外,為防止嚴重影響心功能而發(fā)生致命性心臟事件的危險,還需要抗心律失常的干預,但抗心律失常西藥存在不良反應、毒副作用和療效不顯的困擾?,F(xiàn)有研究表明,抗心律失常藥物直接對心肌細胞的電生理作用既能治療也可能造成嚴重的心律失常[7]。
頻發(fā)室性早搏在中醫(yī)屬“心悸“、“怔忡”等范疇,《素問·至真要大論》曰:“心澹澹大動”,《雜病源流犀燭·怔忡源流》說:“怔忡心血不足病也……或陽氣內(nèi)虛或由陰血內(nèi)耗……”。因此,本病一般以氣血不足,陰陽虛衰為本,氣滯血瘀痰阻為標。根據(jù)癥候表現(xiàn)虛實側(cè)重不同,可分為心陽不足、氣陰兩虛、痰濕阻遏、氣滯血瘀等幾種證型。而對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久病導致正氣不足,氣血陰陽俱損,當以扶正固本為主,兼顧祛邪,而不能一昧采用活血化瘀之法,否則容易耗氣傷血,使正虛更甚。本自擬補心平搏湯組方,以黨參、白術、炙甘草補心氣,太子參補氣兼以生津;麥冬、五味子養(yǎng)陰;當歸、丹參補血活血,補而不滯;茯神健脾兼安心神;防風、桂枝利氣血而通陽。諸藥合用,益心氣養(yǎng)心陰,補血活血,使正氣足而諸癥自平?,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某些中藥如黨參、麥冬、五味子、桂枝、附子等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心肌核酸代謝的作用,能促進缺血心肌的恢復。經(jīng)過臨床觀察,使用自擬補心平搏湯靈活加減,治療老年冠心病患者頻發(fā)室性早搏,療效滿意,安全且未見明顯毒副反應,可考慮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Smith PJ,Blumenthal JA,Babyak MA,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n-3 fatty acid consumption and ventricular ectopy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J Clin Nutr,2009,89(5):1315-1320.
[2] Cygankiewicz I,Zareba W,Vazquez R,et al.Heart rate turbulence predicts all-cause mortality and sudden death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patients[J].Heart Rhythm,2008,5(8):1095-1102.
[3] 盧喜烈,盧亦偉.12導同步動態(tài)心電圖學[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7:287.
[4] 劉國仗,吳寧,胡大一,等.心血管藥物臨床試驗評價方法的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8,26(6):405-422.
[5] Peichl P,?ihák R,Ko?eluhová M,et al.Catheter ablation of arrhythmic storm triggered by monomorphic ectopic bea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J Intervent Cardiac Electrophysiol,2010, 27(1):51-59.
[6] 毛煥元,楊心田.心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125.
[7] 趙晶,趙雪倩,何洪靜.臨床藥物基因組學[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8:146.
R541.4
B
1671-8194(2014)24-0294-02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