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莉范
(大連市金州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遼寧 大連 116100)
常見臨床標本的微生物檢驗程序分析
閻莉范
(大連市金州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遼寧 大連 116100)
目的 為進一步提高本文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對常見臨床標本的微生物檢驗程序進行分析。方法 以大腸埃希菌、腦膜炎奈瑟菌舉例說明,對其微生物檢驗程序和注意事項進行逐一說明。結果 糞便樣本在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存在黑色中心有光澤的菌落,在平板上挑選出典型菌落,玻片凝聚試驗為不凝聚,其臨床報告結果為:“該標本未培養(yǎng)出致病性大腸埃希菌”。該血液標本在巧克力色血平板上有濕潤、光滑、黏性、透明、中等大小的菌落存在,經革蘭染色呈陰性反應,并經相關生化檢驗均符合腦膜炎奈瑟菌相關標準,其臨床檢驗報告結果為“該標本發(fā)現腦膜炎奈瑟菌生長”。結論 所有常見臨床標本的微生物檢驗都要本著安全、準確、快速、敏感、低耗的原則,以標準化的檢驗程序保證微生物檢驗的準確性。
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檢驗程序
隨著臨床對于抗生素合理使用以及醫(yī)院感染控制等意識的顯著增強,對常見臨床標本進行微生物檢驗已經成為臨床醫(yī)院的一項重要工作[1],該項工作的質量高低可以直接反映該院的醫(yī)院感染防控水平以及相關疾病的診斷、治療情況,為進一步提高本文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對常見臨床標本的微生物檢驗程序進行分析。現將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1.1 材料:糞便標本、血液標本、伊紅美藍瓊脂平板(EMB)、培養(yǎng)箱、雙糖、蔗糖胨水、胰胨肉湯、培養(yǎng)基瓶、巧克力色血平板、顯微鏡。
1.2 方法
1.2.1 大腸肝菌檢驗:選取患者有膿血或者黏液的糞便2 g,將糞便樣本放置在滅菌的廣口瓶中,及時送檢。將糞便標本劃線接種在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放置在(35±1) ℃的培養(yǎng)箱中進行培養(yǎng),時間在16~24 h,培養(yǎng)后觀察菌落,在菌落中挑取大腸桿菌可疑菌落,將其移種在雙糖、蔗糖胨水中,觀察大腸桿菌生化反應,如果符合大腸桿菌的生化反應標準,再將該菌挑取下和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多家診斷血清聯(lián)合進行玻片凝聚性實驗[2]。
1.2.2 腦膜炎奈瑟菌檢驗:在患者的擬采血位置扎好止血帶,在選擇的靜脈穿刺位置用碘酊進行消毒,碘酊干后再使用乙醇脫碘消毒,抽取血液標本5 mL,將血液標本立即注入經的液體培養(yǎng)基內,輕輕搖晃使血液標本和經預熱的胰胨肉湯培養(yǎng)基液充分混合,放置在濃度為10%的二氧化碳環(huán)境中進行培養(yǎng)[3],如果發(fā)現存在可疑細菌,挑取可疑細菌移種在巧克力色血平板上進行劃線分離,注意要對巧克力色血平板進行事先的預熱處理,將接種好的巧克力色血平板放置在濃度為5%~10%,溫度為35 ℃的二氧化碳環(huán)境中進行培養(yǎng),時間為18~48 h,觀察是否有腦膜炎奈瑟菌生長,再提取菌落繼續(xù)進行相關生化檢驗以區(qū)分其他奈瑟菌。
2.1 大腸肝菌檢驗:該糞便樣本在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存在黑色中心有光澤的菌落,在平板上挑選出典型菌落,玻片凝聚試驗為不凝聚,其臨床報告結果為:“該標本未培養(yǎng)出致病性大腸埃希菌”。
2.2 腦膜炎奈瑟菌檢驗:該血液標本在巧克力色血平板上有濕潤、光滑、黏性、透明、中等大小的菌落存在,經革蘭染色呈陰性反應,并經相關生化檢驗均符合腦膜炎奈瑟菌相關標準,其臨床檢驗報告結果為“該標本發(fā)現腦膜炎奈瑟菌生長”。
大腸桿菌為一種常見的革蘭陰性短桿菌,可以發(fā)酵多種糖類,可以產酸、產氣,大腸埃希菌致病物質是血漿凝固酶,可以導致食物中毒及成人腹瀉的發(fā)生。腦膜炎奈瑟菌是流腦的病原菌,經革蘭染色呈陰性,并呈雙排列,需氧,在臨床培養(yǎng)中對于營養(yǎng)基的要求很高,分解糖類不產氣,但是產酸,在進行人工培養(yǎng)中如果不進行及時的移種,會被自身產生的自溶酶所溶解。
常見的臨床標本有血液、骨髓液、糞便、尿液、痰液等,要想達到微生物檢驗的理想標準就一定要從標本的采集、送檢、培養(yǎng)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入手,嚴格規(guī)范相關程序,避免由于人為原因導致的檢驗失敗。例如本文對于糞便標本的采集,就要在采集后立即送檢,如果沒有及時送檢很容易出現雜菌的過度生長,同時在采集時要對患者進行詳細的健康教育,避免由于糞尿混合而導致的陽性檢出率錯誤,在臨床標本的采集上需要注意無菌操作的規(guī)范性、采集時間的合理性,做好安全防護,并對樣本進行及時的檢驗;血液標本的培養(yǎng)要注意血液和培養(yǎng)基的比例,通常為1∶10,并在檢驗前要對患者的服藥情況進行了解,如患者在檢驗前曾經服用過磺胺類的藥物也可以進行檢驗,可以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5 mL的對氨苯甲酸。
實踐中我們發(fā)現可以顯著提高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質量和水平的方法是:加速細菌生長,例如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營養(yǎng)物質,改善培養(yǎng)環(huán)境,保持培養(yǎng)溫度的恒定,或者加入一些可以抵消標本中抗菌物質的藥物;快速分離,例如多次移種,可以提高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簡易快速的鑒定,例如通過簡單、快速的生化反應及時檢驗,避免感染的進一步擴散;對細菌學檢驗單的復核,例如對于送檢單的標本來源科室、目的等信息進行再一次的核實,避免進行的操作未達到送檢目的。臨床微生物檢驗中另一個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污染菌的干擾,這也是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始終較低的問題之一[4],我們臨床主要應用的方法是:首先對菌落的位置進行觀察,如是否出現在標本的劃線部位;通過相關知識對于細菌的特點是否符合常規(guī)進行判斷;對于培養(yǎng)的時間長短是否符合常規(guī)情況進行分析[5];對可以細菌進行圖片觀察,利用形態(tài)來識別是否是目的菌。
目前,本院的微生物實驗室依舊處于儀器落后、設備不全、檢驗水平低、檢驗速度慢以及缺乏專業(yè)化人員的問題,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必須克服困難,在標準化程序處理上提高水平,作為檢驗人員也要積極、不斷學習各種常見臨床標本微生物的特性、檢驗流程、注意事項,細心、耐心的完成各項微生物檢驗工作,對于臨床中所出現的問題及時尋求答案,積極克服所面臨的困難,最大程度提高本院常見臨床標本的微生物檢驗質量,為臨床治療、診斷提供最為可靠的參考依據。綜上所述,所有常見臨床標本的微生物檢驗都要本著安全、準確、快速、敏感、低耗的原則,以標準化的檢驗程序保證微生物檢驗的準確性。
[1] 段曉丹.常見臨床標本的微生物檢驗程序[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 2012,3(10):6.
[2] 孫大惠.臨床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32 (24):98-99.
[3] 郭基平,袁暉蓉,陳幼紅,等.標本涂片革蘭染色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的作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3(32):155.
[4] 顏曉寧,周志敏.加強臨床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和生物安全管理[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14(23):140.
[5] 周正任.醫(yī)學微生物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08, 152-152.
R446
:A
:1671-8194(2014)32-03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