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孟克
(鄂爾多斯市社會福利院,內蒙古 東勝 017000)
膽囊痞癥是常見病,蒙醫(yī)認為多由“協(xié)日”和“精華”未消化所致,使人體“三根”沉濁,失去自己功能,伏于肝臟,膽汁沉積,赫依蓄積成團使其生痞癥。以十味貝齒灰散治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膽囊石痞基本病因為“協(xié)日”,其次為脂肪、煙酒、飲食偏涼等過盛所致,繼而成為未消化,在肝臟精華不能消化,外因以身心運動過度或過錯導致引起疾病,例如長期身心受到刺激、萎靡不振、發(fā)怒、疲勞、傷熱、搏熱等痼疾位于膽囊所致。臨床多見消化不良、口干吞酸、上腹部及右肋部作痛、第十腰椎附近輕微脹痛、肩胛僵痛、心神不安、易煩躁、目黃染等癥,脈象細數、舌苔紅黃色、尿黃嗅濃。
共觀察50例患者,年齡最大者43歲,最小者27歲,其中女性13例,男性37例。膽囊石痞程度為散型沙粒性29例,0.3cm 者5 例,0.5cm 者 7 例,0.7cm 者 5 例,1cm 者 4例。
以扶正胃火,化痞破除原則,施藥主要為十味貝齒灰散,每日2次,每次3g溫開水送服。清糟粕施以五味清濁散,清除“協(xié)日”熱施以四味地丁湯,疼痛時用以嘎日迪-5味丸,以此施治21天為1療程。
消除病癥,B超檢查膽囊結石清除者為治愈;B超檢查比原先顆??s小者為有效;B超檢查無明顯的變化者為治療無效。
通過1個療程治療后治愈者29例,通過2個療程治愈者18例,通過2個療程有效者為3例。
蒙醫(yī)理論觀點膽囊石痞以飲食不當所致未消化,進而形成精華未消化,積余肝臟,血精華、糟粕不能及時代謝致膽囊搏熱,以赫依作用形成膽石痞。治療以扶正胃火,化痞為原則,施以十味貝齒灰散為主,其效果較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