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亮
一
我就知道,這篇文章一出籠,肯定是要犯眾怒的。遠的不說,就是我的親朋好友同事學生中就有一批批甄嬛迷——我的老伴和兒媳兒子整個長假都是昏天黑地地膩在電視劇里不能自拔,逼得我孤家寡人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最后只得舉手投降與他們同流合污……王朔當年一篇《我看金庸》曾經(jīng)惹得天下震動我倆個兒子(都是金庸迷)差點沒跟我反目,他自己也早知道后果:“一個足球迷一個金鏞迷,千萬別招他,義和團似的!”可他還是招了。
我也招了。不招不行,憋不住呀。昨天在中文系主辦的“文學大講堂”上我招了一把。那些一心指望我替他們結結實實地夸一把心中偶像的我的親弟子們明了我的真實態(tài)度之后立馬冷落了小臉,群起而攻!畢竟還是親弟子,話還是盡量說得客氣:“福亮爺爺,您——OUT了!”
就是“落伍”了。到底是誰OUT了呢?我還真就不服那個勁!別看你《甄嬛傳》火得一塌糊涂——收視率高居2002年榜首、觀眾選出的十佳電視劇第一名,瓊瑤也嘆服,美國也翻拍,韓國也翻拍……我還就是得和你掰扯掰扯:《甄嬛傳》它有什么好,甄嬛她有什么好!
二
平心而論,是不是因為我事先看了另一部電視劇吊高了口味,才容不下這部舉世稱奇的宮斗劇,就像剛剛饕餮了一頓珍饈美肴再見了什么好吃好喝也都反胃甚至惡心一樣?或許有一點關系,但肯定不全是。
這頓大餐叫《趙氏孤兒案》。我原來也沒打算看它。因為這是一部老歷史老傳奇老故事老得肯定掉牙了。老得《左傳》、《史記》中都有記載。后世又被無數(shù)劇種改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它是我國向西方輸出的第一部戲劇——早在十八世紀法國啟蒙大師伏爾泰就把它翻譯過去叫《中國孤兒》,一出世就獲得了個滿堂彩,驚倒了歐洲一片藍眼睛:“哇,中國人!太有犧牲精神太了不起了!”最新演繹的是大腕導演陳凱歌的大片《趙氏孤兒》,主演是葛優(yōu)。就是它把我看傷了。倒不是說它有多么壞,只是它離我的期望實在太遠了,它糟塌了這份難得的好素材。接著就有了這部電視劇。還能怎么樣呢,還能比得了人家葛優(yōu)陳凱歌?我灰心了。所以當老伴一集不落地跟著掉眼淚時,我嗤之以鼻??墒钱斘议e下來問哪部片子可看時(她是我的預審員,好片爛片都看),她還是堅定地推薦《趙氏孤兒案》。我將信將疑。百度一下吧。呀,了不得!今年四月舉辦的上海第十九屆國際電視節(jié)評出的2002年度影視中第一名即白玉蘭金獎的獲得者就是《趙氏孤兒案》,而且編劇王文貴同時獲得了最佳編劇獎!王文貴何許人也?以前沒怎么聽說過呀。發(fā)獎儀式上說他是臺灣人。再一百度,才發(fā)現(xiàn)其實是同道,大陸知青,編了不少影視劇,其中為人熟知的有《鐵齒銅牙紀曉嵐》。順便說一句,整個獲獎名單中,沒看見《甄嬛傳》的影子。
三
那就看看?這一看不打緊,放不下了。心潮澎湃血脈賁張有時竟至老淚橫流呀!多少年見不著這樣陽剛豪邁悲壯崇高的作品了。從藝術上說,它懸念叢生環(huán)環(huán)相扣奇峰迭起柳暗花明驚心動魄回腸蕩氣……從思想上說,它傳遞的是中國文化的精粹,它是中國人的一曲頌歌,它告訴我們中國人可以達到什么高度,它所張揚的全是正能量!
十七年前,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懷想春秋》,說到——
看先秦故事,總覺得那時候的中國人活得特別豪壯剛烈,特別像一個真正的人,便疑心東方文化曾有一種春秋精神,春秋人格。
這人格的特點之一是:自尊,知恥,忘我,利他。在行為取向上則表現(xiàn)為:輕生死,重然諾。士為知己者死,為親愛者死,為朋友死,為集團死,為國家死,甚至是僅僅為一句話而死,死得灑灑脫脫輕輕巧巧毫不猶豫毫不遺憾。仿佛他們就是隨時準備以生命的消逝來證明生命的價值似的。其實,又豈止社會的中堅“士”者如斯呢,世風所漸,連婦孺翁媼也都個個深明大義視死如歸!
《趙氏孤兒案》正是一部春秋英雄譜。這是一部高層次的大寫的人在歷史舞臺上的對弈。無論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無論是公候?qū)⑾噙€是門客布衣,無論是武士謀臣還是弱女少婦,都是高品質(zhì)高素質(zhì)的社會精英。
程嬰,站在這舞臺的中心。為了挽救全國嬰兒的生命,為了保存趙氏遺孤進而匡復正義,他獻出了自己的兒子,并且親手摔死了他!之后他寄居虎穴隱忍十七年把孩子拉扯成人并且給了他健康正直的靈魂,完成平反光復大業(yè)之后因喪子而瘋的病妻在他懷中逝去,他也服毒平靜而終。
這是最后的犧牲。為了這一目的,多少人前赴后繼!有在生與死之間請求選擇較容易——死——的公孫杵臼,有……甚至還有敵對陣營中的管家!他深受主人屠岸賈大恩,卻把抓到的孤兒偷送給程嬰,回來又主動向主人請罪。主人問為何如此,他說,趙銳放糧救了我全家四百口。屠岸賈聽罷竟然釋懷說:“這么大的恩情你怎么早不告訴我?”不再追究!而他卻不能原諒自己說“我身為管家你不治罪如何得以服眾?”拔出短刀自刎而死!
每一個人,不管是哪個營壘哪個階層的人都是在歷史面前做出了負責任的選擇,果敢,無畏。就連屠岸無疆——程嬰教導下成長起來的十七歲少年,屠岸賈之子,屠岸賈的全部希望就是把他扶上國君寶座,在發(fā)現(xiàn)父親陰謀的最后時刻,也選擇了先忠后孝——先救國君后救父親;而屠岸賈為救子引開追殺主動投入羅網(wǎng),在得到程嬰保存兒子活路的承諾之后欣然引刀自盡……
大氣!壯闊!
四
一個好的文化可以把鬼變成人。這就是《趙氏孤兒案》所顯示的中國先秦文化精神。而一個壞的文化可以把人變成鬼。這就是《甄嬛傳》給我們的啟示。它讓人們看到中國人的“窩里斗”可以斗到什么程度,中國人可以丑陋到什么程度。正如柏楊先生所言,什么好東西掉到了中國“醬缸”文化里都會全軍覆沒本色盡失!
這是一幅群丑圖。變態(tài)的環(huán)境,變態(tài)的人物。從上到下,從男到女到不男不女,從太后、皇后、皇帝到妃嬪、貴人、答應、侍女、太監(jiān)……在粉面慈顔媚歌軟語華服麗飾的后面,是一顆顆或陰暗或猥瑣或卑賤或機詐的心。沒有“人”,只有主子或奴才。或者既是主子又是奴才——見了主子是奴才,見了奴才是主子,其實連皇上自己也是二者兼而有之。而說到底,在精神上,個個都是是奴才。整個大清王朝就是一個奴才文化!“人”呢?不是沒有,可是一掉到這口大醬缸里,就變色了,變味了,不是死了,就是沒了。這就是醬缸文化的逆淘汰功能?;钕聛淼模脛莸?,全都是不人不鬼!
站在前排的就是甄嬛了。大幕初起時,她曾單純可愛,她曾美麗善良;大幕將落時,她已面目猙獰,她已陰險冷酷……
她是活下來了。兒女也保全下來了——以別人子女的名義(順便問一句,在他們生父臨死之前還不告訴其真相,導演是何居心?)她勝利了。可這“勝利”的手段是以惡制惡你惡我更惡來一場人性惡的大競賽近而統(tǒng)統(tǒng)變成了魔鬼!
《甄嬛傳》不是全無意義。如果你能挺得住一路看下去,如果觀后你能有我如上的觀感的話,那它就是實現(xiàn)了文藝作品的認識價值。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很多觀眾也如我親愛的弟子們一樣竟然成了甄嬛的粉絲!
她可愛嗎?她值得效法嗎?你想變成一個甄嬛那樣的人嗎?
我看到,我聽到,少數(shù)人理直氣壯、多數(shù)人不太理直氣壯地回答道:是的。
這就是這部電視劇的不是了。它沒有比較鮮明地表現(xiàn)自己的傾向性(或者就是作者本身的思想局限),沒有必要的足夠的批判性,從而造成了觀眾的思想混亂。
五
甄嬛是可以理解的,卻是不可效法的。如果大家都變成了甄嬛,這個世界將變得多么恐怖多么不適于人類生存。
做好人不容易,做好人太難了,做好人成本太高了!的確。那么,就干脆做壞人?這就涉及到了所謂的人生觀的問題了?!袄蠋?,我們有代溝。你所說的離我們現(xiàn)實生活太遠了,你說的境界是個夢……”學生和顏悅色地開導我。
夢?人為什么要夢想?因為那是美麗的。人類學家說人和動物的區(qū)別之一就是人會想到明天干什么。程嬰那樣的好人我可能做不到,可卻心向往之!向往久之,行動也就有了底線——多做好事,不做壞事,哪怕這樣要吃虧要上當要損失點利益要付出些代價……如果大家都能這么想都能這么做,世風是不就有了改變,生態(tài)是不就大有改觀了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