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 茜 圖/李 拓
“河南村”里的北京
文/曾 茜 圖/李 拓
北京北五環(huán)外的東小口村是京郊最大的廢品集散地,這里大部分的拾荒者來自河南,他們以村落聚居,在此繁衍生息,這個被垃圾包圍的城市邊緣就是他們眼中的北京。如今,這片土地難逃被拆遷的命運,而他們也即將失去在北京的立足之地。
老汪是河南信陽光山縣人,2002年,兩口子來北京打工,幫人裝貨、卸貨、分揀廢品,一天能賺40元到100元不等。由于收入太低,老汪買了輛組裝的摩的,整日提心吊膽地拉黑活。他知道,一旦被執(zhí)法人員抓到,不但幾千塊買的車要被沒收,還要面臨巨額罰款。
來自固始的老湯一家在貨場做木材回收生意很多年了,聽說這里將被拆遷,她并未像其他人那么惴惴不安。老湯打算將來開個小飯店,還說:“我?guī)讉€孩子都是女娃,學(xué)習(xí)好,又懂事,以后在城里不愁嫁?!?/p>
老湯信佛,看到街邊小販在賣鱉,她毅然決然買回來放生。今年,她用收廢品攢下的錢,在燕郊買了套大房子。她說:“一家人終于可以過上城里人的日子了。”
鳥巢向北、立水橋向西,就可以找到東小口村。這里遍布私人作坊式的廢品回收點,最多時曾有900多個廢品回收站,有超過3萬人曾在東小口村謀生,由于其中大部分人來自河南省信陽市的光山縣和固始縣,東小口村又被稱為“河南村”。
2014年7月,在東小口村已完成拆遷的空地上,數(shù)棟高層建筑拔地而起,村里的孩子們在廢土堆上玩游戲。由于學(xué)校也面臨拆遷,這個暑假顯得格外漫長。被勒令搬遷的“垃圾村”村民們,即將失去他們的工作和在北京的立足之地,這個河南村上的“北京夢”,就要醒了。
最近面臨拆遷,東小口村的廢品生意更加難做。老劉今年47歲,35歲那年,他懷揣3000元,從河南老家來到北京做廢品生意,好的年景一年能掙十幾萬。如今沒有活干,老劉和他雇的幾個手下只能終日打牌度日。
因為河南老家人多地少,迫于生計,這些村民才來到城市討生活。跟最底層的撿破爛的拾荒者不同,他們收集完廢品之后會分類加工,然后運往唐山、保定、邯鄲、杭州等地。從市民手中幾分錢一個收來的飲料瓶,在這里可以翻上兩到三倍的價錢。
村里的廢品是這里的孩子們的玩具。由二手物品構(gòu)成的生活,構(gòu)造了孩子們對北京最原始的記憶。9歲的小丁香一本正經(jīng)地告訴剛從河南來到北京的小伙伴:“東小口村雖然滿是垃圾和大便,但你玩一天就會愛上這里?!?/p>
小京一家來自河南新縣,在河南村里做著最瑣碎的勞動。因為貧困,小京的玩具很多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這里一個月房租只有兩百塊,但不幸的是,這里即將被拆遷,如今那么便宜的住處已經(jīng)難覓。
由于拆遷,周邊的打工子弟學(xué)校里數(shù)千名學(xué)生無辜受難。家里停電,學(xué)校停暖氣,寒冷的冬天里,孩子們只能冒著嚴(yán)寒到操場上寫作業(yè)。
小豪一家是這邊為數(shù)不多的山東人,他叔叔也經(jīng)常來村里串門。他的父親開修車攤,母親在福利院做護工,兩個姐姐一個剛嫁人、一個還在上學(xué)。由于拆遷,父親修車的生意不好做了,現(xiàn)在小豪的姐夫和父親經(jīng)常去地鐵站做苦力。
很多人在這個“垃圾村”里圓著發(fā)財致富的“中國夢”。奧迪、大眾轎車已經(jīng)成了村里富裕的象征,有不少人靠著垃圾回收生意已經(jīng)在北京買車、在家鄉(xiāng)買房。村里的孩子們也借光玩上了“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