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跨文化交際翻譯中普遍存在種種詞語空缺現(xiàn)象,這給語言的理解與翻譯增加了難度。針對這種現(xiàn)象,本文從詞匯空缺產(chǎn)生的原因及其解決對策兩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關(guān)鍵詞: 英漢互譯 詞匯空缺 產(chǎn)生原因 解決對策
引言
在英漢互譯過程中,我們應(yīng)明白這樣的事實,由生活經(jīng)驗、社會結(jié)構(gòu)、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異而引發(fā)的英漢兩種語言成分在意義上不完全對應(yīng)的情形,也就是有時彼此不能在對方的語言里找到相應(yīng)的對等詞,即所謂的詞匯空缺現(xiàn)象。通俗地說,就是一種語言能用單個詞語明確標記的東西,另一種語言卻可能要兜個圈子才能表達。如果譯者不了解詞匯空缺,就會給交際和翻譯帶來困難和障礙。因此,研究詞匯空缺產(chǎn)生的原因是尋求詞匯空缺問題解決策略的前提。
一、英漢互譯中詞匯空缺產(chǎn)生的原因
1.因生存環(huán)境差異而引起的詞匯空缺。人們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就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語言。漢語的諺語、典故、成語都是以本民族的歷史、經(jīng)濟、文化、傳統(tǒng)、習(xí)慣等作為基礎(chǔ)形成的,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遠的歷史淵源。如:“隔墻有耳”、“四面楚歌”、“東山再起”、“名落孫山”、“胸有成竹”等,若直譯只會令英美讀者費解。在我國,吃飯問題長期以來都是人們特別關(guān)心的問題,因而成了人們經(jīng)常談?wù)摰脑掝}。人們見面時總愛說:“吃過了嗎?”在一般情況下,說話人并不是十分關(guān)心聽話人是不是吃了飯,只是打個招呼罷了。但如果向英國人問起:“吃飯了嗎?”則他的第一反應(yīng)是“怎么,沒吃過飯你會請我吃?”有的還會對問話人產(chǎn)生反感。
2.因宗教信仰差異而引起的詞匯空缺。如paint the lily,從《圣經(jīng)》天使報春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百合花在基督教藝術(shù)中被當(dāng)做貞潔、清白、純正的象征,顯得格外高貴和美麗。因此為百合花飾粉抹彩是徒勞無益的事。如果僅譯成“多此一舉”、“徒勞無益”等漢語習(xí)語,則文化差異喪失殆盡。漢語習(xí)語“錦上添花”比喻好上加好,含有褒義,而原意略帶貶義,二者修辭色彩不一致?!爱嬌咛碜恪庇至钊寺?lián)想起中國文化中有關(guān)蛇的傳說故事,與原文文化背景不符。又如把中國的玉皇大帝譯為Jade emperor,或把佛教里的“觀音”、“四大金剛”之類的詞直譯過來,都會令西方人困惑。
3.因風(fēng)俗習(xí)慣差異而引起的詞匯空缺。如漢語里用“張三”、“李四”、“王麻子”來指普通人,而英語則用Tom,Jack,Mary表達同一個意思。我們常見的“油漆未干”說成英語也變成了“濕油漆”(wet paint)。女生宿舍門口常見的“男士止步”警示語,多被誤譯做Don’t come in boys!或No admission for gentlemen!這是最為典型的直譯。國外習(xí)慣性的稱法為Girls only.我們考慮的是別人的立場,總是客氣地說:“您先請!”而一般在國外卻常說自己怎樣,一句After you也傳達了不少思維過程的差異。
4.同一人或事在兩種語言中各有所指。如即翻譯專有名詞時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名從主人”和“約定俗成”。否則會造成混亂。如你把“張曼玉”譯成Zhang Manyu,英語讀者多會不知所云,但是你若說Maggie Cheung他們就會嘖嘖稱贊,因為他們在影片中所熟悉的美女是Maggie Cheung而不是Zhang Manyu。
5.英漢兩種語言里,有不少修辭格利用了各自語言的特點,要把它們譯成另一種語言相當(dāng)困難,有的甚至是不可譯的,因為它們的語法、語音語言形式或文化背景不為譯文讀者所了解和熟悉。如:
人曾為僧,人弗能成佛(拆字)
外甥打燈籠——照舅(歇后語)
民國萬稅,天下太貧(雙關(guān))
女卑為蜱,女又可為奴(拆字)
上述方面是英漢互譯中產(chǎn)生詞匯空缺的幾個方面的主要原因。需要明確的是,語言之間存在詞匯空缺,完全屬于正?,F(xiàn)象,我們應(yīng)當(dāng)客觀地看待。
二、英漢互譯時詞匯空缺現(xiàn)象的處理
在英漢互譯中,針對詞匯空缺現(xiàn)象,在詞匯的借用、引用方面通常采取三種對策:音譯、直譯、意譯。
1.音譯
音譯對策主要適用于人名、地名及一些表示新概念而本族語里又找不到對應(yīng)詞來表示的情況,如漢譯英的例子有:磕頭(kowtow)、荔枝(litchi);英譯漢的例子有:engine(引擎)、motor(馬達)、sofa(沙發(fā))、logic(邏輯)。
2.直譯
由于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素質(zhì)不同,兩種語言的一對成語即使詞義相近或相似,因潛在的背景因素引起的心理聯(lián)想不同,二者的確切詞義與情感色彩也不會完全等值。直譯加注至少有三個好處:一是不會歪曲中文形象,二是有益于文化交流,三是可以開闊讀者的視野。
“三個臭皮匠RBDHCWnl1wXSBQWA/LHbPw==,合成一個諸葛亮”,這就是說,群眾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毛澤東選集》第956頁)
The old saying,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would equal zhuge liang,the master mind,simply means the masses have great creative power.
3.意譯
填補語言中的詞匯、語義空缺,采用“并行對策”即意譯對策非常有效。如果某一語言現(xiàn)象,在譯文語言中只用意義相同的不同語言形式即“并行”的詞匯來翻譯,那么譯文語言的形式中存在一個“空缺。有些漢語在字面上就內(nèi)含中國古代的人名、地名,有的出自寓言或歷史典故。對這部分詞匯不能按字面意思直譯,加上解釋性的文字又失去了成語精粹的特點。這時最好避開其文化背景,譯出其內(nèi)含意義即可。如將“毛遂自薦”譯成to volunteer one’s service,“塞翁失馬,安知非?!闭f成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a gain,“不管三七二十一”譯為regardless consequences,粗枝大葉僅說成careless或crude 均較妥帖。
4.套譯成英語習(xí)語
有些漢語慣用語所具有的民族性、民俗性和地方色彩很濃厚,直接把它們的字面意思譯成英語,無法使英美讀者接受,我們可用對等的英語習(xí)語進行套譯。一方面可使譯文讀上去更通順,另一方面能給英美讀者帶來一種親切感。如“說曹操,曹操到”可譯成Talk about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惺惺惜惺惺”套譯為Like attracts lik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Nothing venture,nothing gain.
結(jié)語
我們只有深入研究詞匯空缺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了解其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才能更好地解決它給交流和翻譯造成的障礙。英漢翻譯中的詞匯空缺現(xiàn)象繁雜,只有把握好源語言的真正含義,才能取得良好的翻譯效果。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許多原本難以翻譯的詞匯已經(jīng)被直接借用,這給翻譯工作帶來了更多的便利;但新的詞匯空缺仍會不斷出現(xiàn)。深入學(xué)習(xí)兩種語言的文化背景,翻譯工作的質(zhì)量和效率必將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宏薇.漢譯英教學(xué)之我見[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1999.
[2]范仲英.使實用翻譯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1.
[3]楊佳.翻譯處處皆學(xué)問[J].英語學(xué)習(xí),1999.
[4]馮慶華.辭格與翻譯[J].英語自學(xué),1992.
[5]邱懋如.翻譯縱橫談[J].英語自學(xué),1999.
[6]沈志莉.談英語互譯中的詞匯空缺現(xiàn)象[J].英語自學(xué),1997.
[7]蘇海花.漢英翻譯中的詞語缺乏對應(yīng)[J].外語教學(xué)與翻譯,2003.
[8]樂金聲.欠額翻譯與文化補償[J].中國翻譯,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