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南普陀寺?lián)碛胸S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然而,其宗教旅游研究不盡如人意,旅游發(fā)展也存在問題。作者運用文獻法,提出宗教旅游發(fā)展的對策。
關鍵詞: 南普陀寺 宗教旅游 旅游研究 旅游發(fā)展
一、研究背景
“世界名剎在中國,中國名剎在福建,福建名剎在閩南,閩南名剎在廈門,廈門名剎在南普陀寺”,千年古剎南普陀的地位極高。
南普陀寺建于唐代,位于廈門大學內,背倚五老峰。山上的“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寬一丈,引人注目。登臨五老峰,廈門大學盡收眼底。寺左右兩側還各有一座山,分別像鐘、鼓,故被命名為“鐘山”和“鼓山”,與佛教寺院的“晨鐘暮鼓”不謀而合。這些不可復制的自然旅游資源,都成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寺的主體建筑沿中軸線排列,布局嚴謹,錯落有致。兩側建筑均保留了寺院建筑的基本部分,美輪美奐,令游客心馳神往。南普陀寺于1983年4月9日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珍藏大量佛教藝術品、大藏經和馳名中外的素菜,構成南普陀寺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
二、文獻綜述
目前我國學術界對“宗教旅游”的定義莫衷一是,最具代表性的有兩種。一為宗教信仰者和一般旅游者基于宗教目的進行的專項旅游活動,前者包括朝覲、朝拜、云游、傳法等,后者包括觀光、學習和體驗等;二是圍繞宗教旅游資源而開展的前往異地的移動性、暫居性活動。
中國期刊網上題目中含“南普陀”的文獻共47篇。然而,文獻多為報道或游記,與宗教旅游研究相關的論文只有四篇,與南普陀寺的宗教旅游相關的只有兩篇。論文均采用文獻研究法,部分文章增加了直接觀察法與跨學科分析方法及定量方法。文章有的只是將南普陀寺作為福建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的例子,略微介紹了其歷史、建筑具有的價值,肯定了寺院是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有的是整合前人的研究,有的側重游客的行為研究。
顯然,與南普陀寺相關的宗教旅游研究存在不足,一是數(shù)量欠缺;二是層次較淺;三是領域較窄。已有論文研究的領域涉及史學、旅游學、工業(yè)技術下的美食學和特殊分區(qū)規(guī)劃、行為學,但其他常見的宗教旅游研究領域,如建筑學、美學、地理學的論文尚未出現(xiàn);四是方法單一。旅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如問卷調查法、個別訪問法、案例分析法等,均未被應用到南普陀的宗教旅游研究中,導致文章的可信度不高,說服力不強。
三、南普陀寺的宗教旅游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
(一)可喜的方面
一是南普陀寺在采用門票制時,平均每天就有游客萬人以上進入寺院。自2011年3月22日起正式取消門票后,前來參觀的游客更多,寺院的香火更盛。二是寺院的整體建筑保留完好,少有破壞痕跡,寺內衛(wèi)生令人滿意。三是南普陀設立了素菜部、照相部、小賣部、工藝部及其他服務設施,竭誠為游客服務,頗受歡迎。南普陀素菜素餅已成為一張名片,“品素菜,買素餅”成為多數(shù)游客的必選項目,宗教飲食文化相當出色。另外,南普陀接待過不少國內外知名人物,如鄧小平、李先念、彭真,以及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新加坡李光耀總理、馬耳他共和國芭芭拉總統(tǒng)等120多位政要,令南普陀寺的知名度攀升。
(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接待壓力增大
寺院香火鼎盛固然可喜,然而,游客增加,一方面對寺院的管理提出了挑戰(zhàn),另一方面干擾了宗教人士的正?;顒?。筆者在參觀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殿中熙熙攘攘,游客根本聽不清導游講解,宗教信仰者幾乎沒有上香、跪拜的位置,就連僧人參與佛事活動似乎也有難度。
針對上述情況,寺院可參照部分博物館,采取“免費不免票”的方式限制客流量,也可實行分時限流,避免因游客太多而發(fā)生踩踏等事故。
2.宗教旅游尚不深入
散客似乎還停留在“到了景點亂拍照,回家一問啥都不知道”的旅游階段,主要原因是沒有導游講解,對佛教不甚了解的非信眾便如走馬觀花。寺院沒有提供任何導覽圖或者小冊子,游客自然無從了解。除了散客外,因導游對南普陀寺一知半解,講解不夠深入,團隊客人也對景點的了解也不多。許多游客穿過大殿后便徑直登五老峰。然而,整條登山路徑中沒有一個解說牌。前文所述的“鐘山”、“鼓山”,甚至碩大的“佛”字石刻,也成為游客“遺失的美好”。不少游客表示,離開南普陀寺后,才知曉值得觀賞的景點。
僧人和信眾充當義務講解員,以獨特的方式表達對佛教的虔誠,必定大受歡迎。當?shù)芈糜尉謶訌妼в稳藛T的管理,確保其成為本土文化的代言人。
3.風頭被周邊景點搶占
同處廈門市思明區(qū)的旅游景點還有白城沙灘、鼓浪嶼、胡里山炮臺等,其他區(qū)則有集美學村、小嶝島等。不少前來南普陀寺的游客,都只是在游覽廈門大學時順道參觀。年輕人到廈門的旅游目的,十有八九是去浪漫的鼓浪嶼,宗教旅游似乎很不受歡迎。
南普陀寺應充分挖掘自身旅游資源,除保留餐飲文化游外,還可考慮開發(fā)其他形式的專項宗教旅游,面向特定的旅游市場,如面向熱愛獵奇的年輕人的朝覲游、佛事游和寺院生活體驗游和吸引藝術愛好者的藝術欣賞游、針對都市人的休閑療養(yǎng)游等。觀光方面,可增設線路圖和講解牌,供游客閱覽。寺院應把握好“度”,避免招惹“商業(yè)化”的罵名。另外,應加強專用網絡的建設,及時發(fā)布寺院活動信息,繼續(xù)支持福利事業(yè)可提高南普陀的美譽度。
四、結語
南普陀寺的宗教旅游研究與旅游發(fā)展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愿有志之士皆“欲上下而求索”,讓千年古剎永葆青春。
參考文獻:
[1]張子權.南普陀寺滄桑[J].佛學研究,2004(1):361-365.
[2]彭一萬.廈門南普陀素菜的品牌文化[J].炎黃縱橫,2008(5):62-64
[3]方百壽.宗教景點旅游芻議——以廈門南普陀寺為中心[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5):77-80.
[4]于范坤.南普陀寺前廣場環(huán)境行為調查研究[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2008(3):93-96.
[5]陳蕓.宗教旅游開發(fā)的SWOT分析——以泉州市為例[J].湖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09(119):65-66.
[6]楊文棋.略談福建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的價值和地位[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117-120.
[7]劉丹,張祖城,張向敏.國內宗教旅游研究述評[J].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3):57-62.
[8]劉漢洪.論我國宗教旅游的深度開發(fā)[J].旅游論壇,1994(2):37-41.
[9]蘇勇軍.宗教旅游產品體系的構建及其開發(fā)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3):16-21.
[10]鄭嬗婷,陸林,楊釗.宗教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5):536-540.
[11]胡芬,袁璐.宗教旅游研究綜述[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