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yǎng)。最基本的能力應是自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應從學習過程抓起,特別是要圍繞課堂教學的預習、聽課、復習、小結等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不僅是讓學生“學會”的過程,更是指導學生“會學”的過程。
關鍵詞: 高效課堂 教學環(huán)節(jié) 能力培養(yǎng)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yǎng)。而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最基本的應是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教學的成敗要看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要主動學習,首先要有自學能力。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有句名言:“教是為了不必教?!币粋€好教師要教會學生能獨立獲取知識,一個好學生要學會自己獲取知識。不管是繼續(xù)深造還是走上社會,要有所作為都必須有自學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從何入手呢?在實踐中我體會到,學生的能力是逐步形成和提高的,是在整個學生階段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能力應從學習過程抓起,特別是要抓好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重視課前預習,培養(yǎng)預習能力
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不能忽視,更不能不做。因為它是聽課的必要準備,是提高聽課效率的有效方法。課前預習的好處是多方面的,通過預習,能初步了解新課的內容。找出難點和疑點,提出需特別弄懂的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堂練習,注意力就會特別集中,接受和理解自然會更快、更深一些,還能做到聽課與講課同步。
如何指導學生讀課本,做好自學、預習工作?首先要明確預習的目的,不是隨便讓學生看看課文。一定要帶著問題看,預習課文至少要兩遍。第一次粗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第二次了解課文層次和結構,最好能找出重點、難點和疑點,深入思考。并且對照課文后面相應的思考練習題,找到有關的答案。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把預習自學作為社會課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做到每節(jié)課都保證自學時間。
二、培養(yǎng)聽課和記筆記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從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入手,有時教師對教材內容需做些調查,或者作一定的取舍和補充,這樣教師講課的思路與教材的邏輯順序會有一些差距,這種差距正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課能力的好辦法。學生除聽課時思想高度集中、跟上教師講課的思路外,還需要邊聽邊思考,特別要注意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過程,弄清它的來龍去脈。
聽課時不僅要記筆記,而且要善于記筆記,學生要處理好記筆記與聽課的關系,提高記筆記的能力。如何記筆記?教師要認真指導,告訴絕對不能變成會議“記錄員”,簡單地抄板書;也不能記與聽脫節(jié),不注意聽課和積極思考,為記筆而記筆記,如果遇到記不下來或來不及記的地方,切不可忙于問旁邊的同學,而放棄或影響聽課。正確的做法是暫時放下,做個記號,課后再問老師或同學。教師還可結合自己的體會或總結學生記筆記的好方法,如“詳略得當選擇記,結合理解靈活記,教師板書跟著記,疑難問題重點記”的方法。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記筆記時抓住要點,突出重點,找出疑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能力,為今后自學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指導學生善于復習,培養(yǎng)歸納分析能力
復習是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能起到進一步消化、掌握所學知識的作用。如何復習?可用同學間討論、小結等形式,也可運用閱讀、思考和答疑相結合的辦法,整理自己聽課所學的知識,達到增強記憶、防止遺忘、及時消化、加深理解的目的。復習不是重復,而是再讀、再思、再提高的過程,達到此目的的有效方法是質疑和釋疑,它不僅能搞清楚許多原來不懂的或者似懂非懂的問題,而且能鍛煉和提高思維能力。常常有學生聽課時覺得懂了,課后復習時又覺得問題很多,產(chǎn)生種種疑點。疑點一時解不了,怎么辦?既不能個人冥思苦想、鉆牛角尖,又不能一味依賴別人,而應該一“學”二“問”,“問”要與“思”相結合,先思后問或先問后思都可以。還有一種更重要的方法是要樂于勇于答別人的問,在答問過程中,既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又檢查自己對問題的認識程度和解疑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答疑,即使學生一時答不出或答不完整,也應多啟發(fā)、引導,切不可包辦代替。質疑和釋疑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分析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抓住教學的最后一環(huán),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結能力
小結是自學能力中最基本的一種能力。就某一問題、某一課或某一單元的學習材料進行小結的能力是掌握知識、鞏固知識的必要手段。能力的發(fā)展是獲得知識的重要條件,它能促進知識的擴展、融通和鞏固;掌握知識是發(fā)展能力的基礎,知識掌握得越多,越能給學生發(fā)展能力提供廣闊的天地。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幫助學生做好一節(jié)、一框、一章、一單元的小結。
教師應作必要的指導,甚至做好示范,如圖表法,列出知識對比方框圖或知識系統(tǒng)圖,圖表要醒目,文字要簡明,結構要合乎邏輯。再如以綱帶目法,即抓住課文內容的“綱”,理清知識結構,使知識系統(tǒng)化,融會貫通。在小結過程中,學生可發(fā)現(xiàn)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再次查漏補缺,以免“債臺高筑”,積重難返。
總之,教學過程不僅是讓學生“學會”的過程,更是指導學生“會學”的過程。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在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活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經(jīng)過學生自己學習可以解決的問題,要盡量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己解決。預習、聽課、復習、練習、小結是學生最常規(guī)的學習方法,從這五個環(huán)節(jié)抓起,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特別要注意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善于自己提出問題,探索問題,深入鉆研重要問題,持之以恒,形成勇于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學習毅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我們研究教學方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落腳點,也是目前素質教育對我們提出的客觀要求。
參考文獻:
[1]倪潔華.淺談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切入點.
[2]陳啟坤.教師要善于轉換自己的性別角色.
[3]徐文巧.淺談政治課教學中的閱讀指導.
[4]楊年昌.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初探.
[5]王恒富.把練習融于課堂教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