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張愛玲的《半生緣》描寫了戰(zhàn)亂年代里幾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本文從曼楨和世鈞、曼璐和豫瑾、叔惠和翠芝這三對愛情悲劇入手,探討了導(dǎo)致他們愛情悲劇的個人和社會文化、思想根源。
關(guān)鍵詞:半生緣;愛情;悲?。?/p>
小說《半生緣》與張愛玲其他作品一樣,展現(xiàn)了蒼涼的風(fēng)格,作者仍然以一種冷漠但不失憐憫的情懷來看待蕓蕓眾生,并直擊他們孤獨無望的人生境地和愛情掙扎。小說以世鈞和曼楨感情的悲歡離合為發(fā)展線索,并穿插曼璐與豫瑾、叔惠與翠芝等人的情感糾葛,反思了特定歷史時期人物的情感悲劇。
一、《半生緣》中的愛情悲劇
1、沈世均與顧曼楨的愛情悲劇
曼楨與世鈞的第一次相逢,是幽暗的小酒館中。沒有任何浪漫的氣氛、鮮艷的顏色,有的只是破舊昏暗的小店、帶著油污的茶杯與筷子,但他們彼此一見鐘情。他們的愛情沒有浮華的甜言蜜語、沒有海誓山盟,在世鈞第一次回南京時,曼楨到叔惠家給他們送點心,曼楨幫世鈞定鬧鐘,整理箱子,因而在他們之間,有的只是日常生活中彼此關(guān)心、彼此照應(yīng)的點滴,在平平淡淡中相戀。但他們的所有的美好都被扼殺在這一刻。曼楨的姐姐曼璐為了滿足丈夫的欲望,為了留住自己的丈夫,不惜犧牲自己的妹妹,生生地拆散了曼楨跟世鈞,毀掉了妹妹一生的幸福。曼楨被祝鴻才強奸并關(guān)在屋子里,歇斯底里的喊叫無效之后,絕望地背對著玻璃窗,而此時此刻,世鈞正邁著萬分沉重?zé)o奈的腳步,懷著無比失落復(fù)雜的心情漸漸遠去,他們就這樣背對背地錯過了。世鈞尋曼楨而不得,最終娶了他不喜歡甚至有點討厭的翠芝為妻。
小說最后,當(dāng)他們多年后重逢,相顧無言,只曼楨一句“我們回不去了,”說盡了多少滄桑變化。造化弄人,他們的愛情充滿了悲劇,整部小說也在這種悲劇基調(diào)中結(jié)束。可以說,他們二人的愛情悲劇奠定了小說的整體悲劇氛圍。
2、叔惠與翠芝的愛情悲劇
叔惠第一次聽到翆芝是從世鈞那里,世鈞因為從小就不喜歡翆芝,所以說她潑辣、愛耍脾氣,完全就是一副受不得苦難的小姐樣。但叔惠并沒有被這種偏見先入為主。相反,他卻對翆芝頗有好感,翆芝對叔惠也是一見傾心。雖然在一起的日子不多,但彼此互相欣賞。作為一個大家庭里的閨女,她勇于主動向一見鐘情的男人寫信;會為他解除自己的一紙婚約;她會嘗試私自逃走;她會堅決地違抗媒妁之言,會穿著金貴的鞋子在大雨滂沱里跑。她期待著他們能走到一起。然而叔惠卻懷著強烈的自尊,他做不到為了愛情不顧一起。他認為自己是一個窮小子,她家里絕對不會答應(yīng),他卻也不想高攀,因為他也是一個驕傲的人。但是當(dāng)他聽聞翆芝與一鵬訂婚的消息,他的自尊受到了打擊。當(dāng)翆芝和世鈞結(jié)婚時,叔惠卻“舉杯澆愁”,一杯杯的烈酒化不掉的是他的苦悶和凄涼。叔惠留學(xué)歸來時,卻娶了一位比翆芝還要闊,還要出風(fēng)頭的小姐。然而,他卻得不到歡愉的生活,甚至“仿佛這輩子只好吃這碗飯”,由此可見,他與翠芝的愛情也是一場悲劇。
3、豫瑾與曼璐的愛情悲劇
曼璐常常被看成曼楨悲劇的締造者,而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她自身的經(jīng)歷也是一個大悲劇。曼璐和豫瑾本來可以順利地從相識到相戀的,但她卻身不由己。她為了弟弟妹妹能讀書,獨自挑起生活的重擔(dān),年紀輕輕的就去做了舞女。她為什么會從一個為了家庭、為了弟弟妹妹,敢于放棄自己的幸福進而出賣自己的青春和肉體的好姐姐,墮落成一個剝削妹子終身幸福的劊子手?這與她和豫瑾的愛情悲劇是分不開的。曼璐在她單純天真的青春年華也對愛情充滿著期待和憧憬,她和豫瑾從相戀到最后不得已而分開。待到再次相見,一切都破碎了,就連豫瑾腦中僅剩的回憶也被糟蹋了。曼璐穿著絲絨旗袍,倚在欄桿上微笑著望著豫瑾,豫瑾卻吃了一驚,他簡直說不出話來,望著她,一顆心直往下沉?!皟扇四鄬?,只覺得那似水流年在那里滔滔地流著”。豫瑾眼里的那個“紫衣姐姐”如今已被歲月和經(jīng)歷摧殘的沒有了往日的風(fēng)采,眼前的這個瘦削的婦人已不是當(dāng)初那個年輕漂亮的曼璐了。豫瑾把以前的一切都否定了。這之后,曼璐特意穿上的那件紫衣就成了一個個“芒刺”,她知道她的愛情從此不再,“眼淚便像拋沙似的落下來”。他們就這樣錯過了??梢哉f,曼璐的愛情破滅是導(dǎo)致她去實施她的陰謀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摯愛心灰意冷、抱憾終生之際,她只能抓住她和祝鴻才的婚姻,即使這婚姻里沒有愛情。于是她不惜一切地利用妹妹來滿足丈夫的欲望,以達到留住丈夫的目的。然而,結(jié)果并不像她想的那樣,鴻才還是留戀于煙花巷里,整天花天酒地。到頭來她什么也沒抓住。曼璐的愛情悲劇令人深思。
二、《半生緣》中愛情悲劇的成因
1、人物性格因素造成的悲劇
《半生緣》中的愛情悲劇與小說中人物的個人性格都有或多或少的關(guān)系。在世鈞與曼楨的愛情中,曼楨很自立,她不是個弱女子,她堅強,能吃苦,她拒絕靠別人的資助生活,寧可自己不辭辛苦、身兼數(shù)職也要靠一己的力量撐起這個家。也是因為她的自立,她怕拖累世鈞,影響他的前程,而一直沒有答應(yīng)他結(jié)婚的要求。反觀世鈞,他卻有點懦弱,骨子里有著一種不自信并且意志不堅定的因素。他身上有當(dāng)時青年知識分子的迷茫和軟弱,他有幸遇上了曼楨這樣溫婉善良的女子,但他卻對愛情不夠堅定,所以他才輕信了曼璐的欺騙。其實,揭破這層謊言,發(fā)現(xiàn)真相只差一點點信念。由此可見,世鈞還是對他們的愛情缺乏信心。指使他從大學(xué)畢業(yè)生到普通市民的轉(zhuǎn)變,便是“就這么過吧”的想法,于是人性深處的懦弱讓他輕而易舉地接受了曼楨失蹤的現(xiàn)實,也讓他坦然地和翆芝結(jié)了婚。新婚之夜,翆芝一句“現(xiàn)在來不及了吧”說出了世鈞心底的傷痛,但已經(jīng)無法挽回了。曼楨的體貼和替世鈞考慮,我們不能說她不善良,但結(jié)果正是她一味地推遲結(jié)婚,再加上世鈞的懦弱、意志不堅定,導(dǎo)致了他們的悲劇。
從小說中這幾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中,我們發(fā)現(xiàn),《半生緣》中的女性人物往往被塑造成有主見、果斷,且能堅持信念的形象;而男性則往往猶豫、不堅決、不徹底,甚至懦弱、逃避,這也反映了張愛玲對當(dāng)時青年知識分子的精神與性格的看法。
2、社會因素
(1)封建道德、家長制等傳統(tǒng)守舊思想的殘存
《半生緣》中沈世鈞和顧曼楨,兩者本是那個時代背景下無奈現(xiàn)實中共進退的共同體,卻也因現(xiàn)實的不可挽回而分離。沈世鈞出生在南京的封建大家庭,而當(dāng)時的人們長期在“鐵籠”里順從的維護著他們認為是不可逾越的封建禮教信條。封建倫理道德,三綱五常,摧殘著人的本性,蠶食著人的心靈。封建倫理道德中沒有愛情自由和婚姻自由可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遵循。一旦跨越封建禮教信條,便被定義為“叛逆者”, 封建衛(wèi)道士便揮舞著手中的大棒朝“叛逆者”頭上砸去。從小說可見,世鈞與曼楨的愛情受到了世鈞母親的極力反對。在家庭的重壓下當(dāng)沈世鈞向他的家人屈從,辭掉了上海的工程師工作。沈世鈞的家人是瞧不起顧曼楨這種家境的人的,顧曼楨的姐姐顧曼璐做著舞女和暗娼的工作,他們這種自視清高的家庭又怎會沾上這種親戚,因為顧曼璐的工作他們就斷定顧曼楨也會像她姐姐一樣,她們一家人都是“不干凈”的人,所以顧曼楨和沈世鈞的婚事就如同鏡花水月,看不到一點希望。
除此之外,豫瑾和叔惠同樣是封建思想濃厚的人,他們無法突破傳統(tǒng)封建道德、門第觀念,這是導(dǎo)致他們的愛情悲劇的根本原因之一。
(2)女性的依附心理與不徹底性
對于曼楨這樣一個獨立自主,受過教育,有理想、有追求的女性來說,憑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原本可以有美好的未來,可是造化弄人,曼璐為了保住自己有名無實的婚姻,協(xié)同親夫毀了曼楨的一生。更可悲的是,曼楨受盡屈辱逃出祝家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愛人已經(jīng)與別人結(jié)婚。如果說以前所受的種種屈辱磨難已使她失去了生活的信心,那么世鈞的結(jié)婚則給了她致命的一擊,讓她徹底絕望。在無望中,在母愛的呼喚下,為了孩子的幸福,她犧牲自己嫁給了祝鴻才。在整個過程中,曼楨是有反抗意識的,但這種反抗并不徹底,她極力擺脫傳統(tǒng),認為自己是獨立的、現(xiàn)代的,可嫁于祝鴻才已經(jīng)是妥協(xié)認命。顯然,作為經(jīng)濟已獨立的現(xiàn)代職業(yè)女性,曼楨可以放棄對男人的依賴,她可以自己養(yǎng)活自己,她也完全有能力逃離祝鴻才的恐怖世界,但她最終還是甘愿陷入其中,這是曼楨的無奈與悲哀,也是那個特定時代的職業(yè)女性所面臨的一大難題。曼楨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于她沒有足夠的勇氣來掙脫傳統(tǒng)的女性思維模式對她的控制。她依然受制于傳統(tǒng)男權(quán)社會對女性的規(guī)約,內(nèi)心深處無法擺脫一種依附意識,因而她的反抗和自我選擇都帶有很強的不徹底性。
通過對《半生緣》中幾對青年男女愛情悲劇的探討,我們了解到他們的愛情和人生悲劇不僅僅是個人性格造成的,更重要的是傳統(tǒng)守舊思想、依附觀念的殘存導(dǎo)致了他們的悲劇。從此部作品也可見出作家對當(dāng)時青年的婚姻愛情觀的審視及對青年們思想根源中的傳統(tǒng)封建意識的思考。
(作者單位:新疆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