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朋友坐火車從瑞士的盧塞思到蘇黎世旅游。出了火車站給我發(fā)微信,問我在蘇黎世市內能夠步行前往的景點有哪些。我不假思索地告訴了對方。發(fā)送完畢,我不禁一呆:我竟如昨日剛剛離開蘇黎世一般。而實際上,我與這個美麗的城市久違已經十多年了!
1992年的盛夏,我懵懵懂懂地第一次來到了這個城市。這也是我第一次踏足他國的領土。與日后我行走過的其他歐洲大都市,如羅馬、巴黎、柏林、慕尼黑等相比,蘇黎世這個城市名氣要小得多。而對于那時來到這里的我而言,它更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蘇黎世很小,機場距市中心也就13公里左右。約半個小時的工夫,接我的面包車就已經拐進一條幽靜的斜街,停在一幢白色的小洋樓前——貝拉利亞大街20號,中國駐蘇黎世總領館。
我慢慢才了解到,我們的總領館位于蘇黎世湖的南岸,蘇黎世人稱之為“銀區(qū)”,與隔湖相對的金區(qū),同屬蘇黎世所謂的富人區(qū)。左鄰右舍均為一幢幢獨具特色的小洋樓。據說總領館館舍是一位猶太人的房產,但我在這里前前后后生活了七年,卻從未見到過房主,只是與代理的房產公司打過幾次交道。
這座三層的帶閣樓的洋樓很美,沿著幾級白色的石階進入大門,首先踏入的是一座20多平方米的門廳。門廳正中的天花板上,吊著一盞古舊的黃銅吊燈。
一座窄窄、彎彎的旋轉樓梯從一樓一直盤旋到三樓。我的辦公室在二樓的中間。
推開辦公室的窗戶,外面即是總領館小小的庭院。窗下是幾叢竹篁,疏疏離離。庭院的一角是一座白色的涼亭,里面隨意擺放著幾把白色的涼椅。涼亭邊上是一片嫩綠的草坪,草坪邊上稀疏地開著幾朵小黃花。
我很喜歡每日走在那棗紅色地板上的感覺。我忘了地板是什么木頭制的了,只記得是一種比較珍貴的木材。地板上鋪著厚厚的地毯,盡管如此,總領館的工勤人員每個月都要用打蠟機仔仔細細地給地板打上一次蠟。
這就是貝拉利亞大街HNMr1EGM6c9e+xSH/11JPV0QmcVNapk0BNqyE2UGLqo=20號——中國駐蘇黎世總領館,一個銘刻了我無數的記憶、在我無盡的歲月里時常夢縈的地方。
我當時的外交職銜是三等秘書,因為在總領館從事領事工作,所以我的對外身份是副領事。
外交職銜是一個獨特的體系,各國的外交職銜基本一樣。最高級的外交職銜是大使,雖然同為大使,但差異很大。駐一般國家的大使通常為正司級,但駐美國、德國、俄羅斯、英國、法國、日本以及駐聯(lián)合國和歐盟代表團等重要國際機構的大使是副部級。當然,現在副部級大使的范圍比以前又大大擴展,現在駐金磚國家的大使也都是副部級了。
大使之下是公使,但只有大館才設公使,一般的館最多只有公使銜參贊。公使都是正司級,公使銜參贊則通常是副司級。
公使或公使銜參贊之下是參贊。參贊也分兩種,一種是副司級參贊,一種是處級參贊。參贊之下就是普通的外交官,如一等秘書(正處級)、二等秘書(副處級)、三等秘書(正科級)以及隨員(主任科員)。隨員之下就不能算是外交官了,只能說是職員。
作為一名級別較低的青年外交官,我當時的工作也都是最基礎、最日常的領事業(yè)務,如簽證、公證認證等。當然,我對此已經很滿足了。由于所學專業(yè)的原因,我第一次被外派常駐就能到美麗的歐洲、美麗的瑞士工作。而外交部大多數英語、法語專業(yè)的青年外交官,其第一次常駐國家基本都是在非洲的艱苦地區(qū)。
瑞士是個面積只有4萬平方公里、人口不足800萬的小國,蘇黎世雖是其最大城市,人口也只有區(qū)區(qū)30多萬。但蘇黎世不僅是全歐洲最富裕的城市,近些年在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也一直位居全球前列。它還不僅是瑞士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這里集中了120多家銀行,其中半數以上是外國銀行,故享有“歐洲百萬富翁都市”的稱號。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蘇黎世還是國際足聯(lián)總部所在地。
然而從表面上看,蘇黎世卻是那么的寧靜,一如分隔金區(qū)和銀區(qū)的蘇黎世湖的湖水。而我就在這樣一個寧靜而美麗的城市里,斷斷續(xù)續(xù)地度過了七年寧靜卻絕不平常的外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