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米長的畫面上,展鋪了流經5464公里的黃河,將千山飛崩,四海傾倒之勢凝固在中流砥柱的巨石之上,整幅作品的用神之處赫然在目。
惟有大境界方能包容孕育
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看到王西京捐贈的巨制《黃河,母親河》,軍旅畫家聶轟感覺自己頓時置身于“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磅礴氣勢中。
“這幅黃河讓我體味到作者對華夏民族內在活力的追尋,他把母親河歷經數千年變遷形成的夢境,刻畫得淋漓盡致。”聶轟說。
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號稱人民大會堂“第一廳”,是中國國家領導人接見外國政要和各國大使遞交國書的重要場所,因其內部裝飾以金色為主,故被稱為“金色大廳”。
《黃河,母親河》長18米,高3.72米,懸掛于金色大廳的南墻面上。這一巨幅山水畫作品歷經9個月構思創(chuàng)作,于2013年9月完成,是陜西省美協(xié)主席王西京為祖國64周年國慶的獻禮,也是他繼為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創(chuàng)作的《黃河攬勝》大型山水畫題材之后的又一宏偉巨制。
王西京是中國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畫家之一,他出生于陜西臨潼,靠近渭河,又在灞河邊長大,對于河有著與生俱來的親近和眷戀。上小學的時候,他每天從灞河的石橋上走過,站在河堤上極目遠眺,視野開闊。灞上的千年往事,李白詩里那夾雜著豪邁與憂傷的感覺,風起之時,飛絮如雪??這一切伴隨著王西京的少年時代,至今令他難以釋懷。
灞河在高陵縣匯入渭河,渭河在潼關匯入黃河,王西京對黃河的感受和記憶,最初就是從黃河的這兩條支流開始的。
20世紀80年代中期,王西京引人矚目的革命領袖肖像系列獨樹一幟。進入20世紀9 0年代,他嘗試以白描為基本語境的人物畫《瞿秋白》、《大千觀荷圖白描稿》等,構成了“寫實性的寫意”、“寫意性的寫實”,再現與表現因素對立統(tǒng)一的新圖式。古典人物畫是王西京求索的另一支脈,主要為歷史杰出的愛國志士、詩人、作家、畫家如屈原、文天祥、李清照、蒲松齡、鄭板橋以及竹林七賢等造像。同時,他還完成一些興味盎然的詩意畫、詞意畫。
中華書畫家雜志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王鏞認為,“王西京的人物畫,包括他早期的代表作《遠去的足音》,都有一種民族的憂患意識,而且筆墨非常沉雄凝重,我覺得這是他內心世界的個性?!?/p>
在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美術史論家孫美蘭看來,王西京“Skyo4bZC8ASWHxKSdbAv0g==涉獵面之廣,觸及心理層面之深,意筆情致之放浪形骸,于當代畫壇可謂佼佼者。”
著名美術評論家邵大箴曾如此評價王西京:“閱讀王西京的水墨作品,有如走進他幾十年走過的藝術歷程,有一個很深的感受,那就是,他是與時代同步、具有文化自覺性的藝術家?!?/p>
隨著閱歷與認識的逐漸深入,大河意象成為王西京創(chuàng)作中不斷感悟、探尋和發(fā)掘的一個重要主題。
幾十年來,他多次前往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等地采風寫生,用心觸摸黃河的脈絡,在大河的賜予中領受民族歷史與文化的深厚、瑰麗和博大,體會著生生不息、百折不撓、一往無前的氣魄和精神,同時也尋找著藝術表現的契機和可能。
“我們經常講河海情懷,在意象和感覺上,河海也有相通的一面。但凡有河有海的地方,總讓人心潮澎湃?!蓖跷骶┱f。
北戴河、養(yǎng)馬島、亞龍灣、花蓮、南洋,每次到這些地方,王西京都會停留很久,在天風海雨、潮汐涌動中尋找內心的釋放與共鳴,體悟大之為大。他認為,“惟有大境界,方能包容孕育,得造物之神髓,方得永恒。孟子說,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因此,‘大’作為一種藝術觀念,完全可以走向‘空’的背反,成為一個具有綜合性和包容性的美學范疇。”
氣勢和美感的完美統(tǒng)一
關于黃河的敘事與書寫,始終是中國美術創(chuàng)作的一大主題,而王西京的大河“情結”則早已融入血液,深深扎根于他的藝術生涯。
從1981年的《魏武觀kMzh9vNKKKTCa6OlJ00HWg==?!返?989年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再到2004年以寫實性象征手法表現的《春潮》,直到2010年創(chuàng)作了巨幅主題山水畫《黃河攬勝》,“河?!敝黝}構成了王西京藝術體系的另一翼。這些作品成為黃河題材及大敘事表達方式的一種探索,也為創(chuàng)作《黃河,母親河》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和經驗。
《黃河,母親河》采用了寫實與筆墨相結合、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表現方式。王西京認為,“在當代山水畫中,這種做法并不時髦前衛(wèi),但不失為表現大河主題的最佳途徑?!?/p>
“巨幅畫作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考慮的因素較多,很難把握,不像在畫案上作畫,落筆就知道成功與否,而在巨幅創(chuàng)作中,審視時要拉到10米開外,幾乎全靠經驗和感覺。”王西京表示。
從100多幅小稿中,他最終截取了壺口瀑布作為畫面母題,高聳的黃土高坡頂天立地,黃河之水接碧連天。遠處留出的天際線將人們的視線引向遠方。奔騰不息的黃河之水猶如脫韁的駿馬傾瀉而下,好似由天而降。黃河激流的洶涌澎湃和波瀾壯闊在王西京筆下表現殆盡。
這幅巨制陳列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在著名美術評論家邵大箴看來是“量身訂做”。
開始,邵大箴對王西京用丙烯創(chuàng)作黃河主題的巨幅作品并不樂觀,后來有機會到人民大會堂看了他的作品,讓他特別激動。
“王西京先生這幅畫可以說是他最近幾年藝術上新的里程碑,是他新的藝術成就,也是我們討論廳堂繪畫如何與建筑、環(huán)境相結合、相融合,從主題內容到藝術語言形成統(tǒng)一的整體的一個很好的范例?!鄙鄞篌鹪u價說。
“壺口湍急的水流往往成為黃河以及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征,這是大家公認的?!瓑乜跓o論從山西這邊看,還是從陜西這邊看,橫看成嶺側成峰,形態(tài)差異很大?!鄙鄞篌鹫J為,“王西京在《黃河,母親河》中要通過黃河之水表達時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精神,所以他改變了一點壺口景觀的原貌,他從壺口景觀出發(fā),充分發(fā)揮了概括、提煉和創(chuàng)造力,把整個黃河的氣勢畫出來了,畫得非常好?!?/p>
如何在一幅風景畫中展現中華民族豐富而燦爛的歷史,并非一件易事。在兼顧學術性、人民性、政治性、民族性、時代性及國家形象與氣魄等各個層面的關系上,王西京頗費斟酌。
為了使表達更自由和直接,王西京巧用西畫顏料,用黑色勾勒出千年黃河的基石,用丙烯塑造了飽滿、厚重的色彩和豐富的層次,同時借鑒西方寫實的表現手法,包括印象派的手法,通過細節(jié)的深度刻畫來展現黃河的壯美,強化了畫作的真實感,展現了其深厚的創(chuàng)作功力。
“丙烯顏料雖然有諸多優(yōu)勢,但遺憾的是不能畫得太厚,否則容易起皺脫落,運輸過程中可能損壞,只能通過冷暖與補色關系來取得厚重的感覺?!?/p>
在發(fā)揮丙烯色彩表現優(yōu)勢的同時,王西京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筆墨方法,用勾、皴、積、染等手法,強化了丙烯的筆墨感覺,色彩的飽和度與國畫的感覺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需要平衡的關系和因素很多,是這幅作品的難度所在,但王西京認為,反過來,也能體現這幅畫作的優(yōu)長和魅力?!?/p>
在描繪水霧時,由于象征的需要,王西京采用了印象派的主觀色彩。“落實到細節(jié)的時候,筆法就極其重要,一筆落下,既是點線結構,又是明暗結構;既是筆墨,同時也是色彩,必須有效而準確地解決多方面的問題,與整體呼應。”
關鍵的用筆必須一筆到位,不可重復,方可傳達出中國畫筆墨自身的生命精神,所以關鍵部位落筆,有時王西京需要思考很長時間。
整幅作品成形之際,如龍馭風,如云行空,陽關燦爛,斑駁厚重,是王西京最為快意的時刻?!爱嫷美鄣漠?,往往讓人看得也累,這是最為可怕的事情。這時寫意的感覺就極為重要,成為整體氛圍和節(jié)奏的決定因素?!?/p>
對于這幅巨制的用筆之妙,北美人體工程學策略研究院教授李建軍認為,“王西京截取了夕陽下的時光,將夕陽的金色浸染了厚重的波濤激流,動感中的黃河之水,出現了濁浪凌空天刺破的金光透亮,真正達到了黃河氣勢和藝術美感的完美統(tǒng)一?!?/p>
幾十年用藝術探索黃河,王西京自稱是一個徹徹底底“掉進黃河的人”,在人們眼里,他早已成了專門為一條大河造像的油畫家。
“歷史上曾出現過眾多描繪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優(yōu)秀藝術品,這些作品從不同側面建構起我們對中華民族的認知和驕傲。但王西京的《黃河,母親河》卻第一次以風景畫的方式從整體上做出了自己的闡釋”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副院長如此評價王西京。
實現中國夢的正能量
2013年10月19日,“王西京為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創(chuàng)作巨幅畫作《黃河,母親河》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陜西廳揭開帷幕。會上,大家對這幅巨制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邵大箴認為,“這幅畫不僅主題與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的功能十分吻合,而且在形式上也發(fā)揮了在這特定環(huán)境中應有的裝飾作用。
“進入大廳,我們會感覺到這里是《黃河,母親河》最佳的安放場所,它似乎是大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它又是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藝術品,遠瞻其博大氣勢和雄渾色調,激動人心?!?邵大箴斷言:“《黃河,母親河》是王西京的扛鼎之作。”
美術評論家龔正向在參觀時說:“作為宏大敘事與國家形象的載體,《黃河,母親河》讓我們強烈而清晰地感受到畫家對中國氣派的激情詮釋與演繹?!?/p>
中國美術館資深研究員徐虹認為,王西京的新作非常符合先賢關于水的定位,只有從水的波濤中才能研究和看到水的品質,同時也體現了一種倫理品德。
美術評論家夏碩琦認為,王西京承繼了宋人的格物精神,以造化為師,細致、深入的觀察、體悟黃河,特別是壺口的山形、地貌、水紋特征及其規(guī)律性,抓住其奔涌爭流、噴薄澎湃、排山倒海、卷起千堆雪的驚險氣勢,把握住狂濤洶涌,浪花飛濺,水氣氤氳,似云若霧的壯觀景象,給予身臨其境的、致廣大盡又精微的意象性表達。
將這一巨制掛在人民大會堂中,巨浪滔天,撼天動地,恰好地體現了實現中國夢的正能量。站在這幅巨制之前的瞬間,畫中逼人而來的訊息讓李建軍頗為震驚,“已經不能用美評用語去解釋由天而下的滾滾黃河之水,雷霆萬鈞、所向披靡,王西京畫出了當今中國人的精神和中國夢的訴求。”李建軍認為,“以視覺審美來看,王西京創(chuàng)作的《黃河》與金色大廳的環(huán)境色系是渾然和諧,但高妙之處是,在兼容中顯示的對比張力,為豪華莊嚴的靜態(tài)環(huán)境中帶來了懸流千丈、雷奔電掣動感,在歌舞升平的喜悅里響起了母親黃河的吼聲?!?/p>
被王西京《黃河,母親河》深深觸動的還有高天民,他認為這幅巨制,“并非是一般的山水畫或風景畫,而是一種灌注了濃郁的歷史意識和現實情感的繪畫樣式,這種樣式,我們不妨稱之為‘歷史風景’?!?他認為,王西京的《黃河,母親河》并不是黃河某一場景的寫生,而是表現了他心中的“黃河”?!八巡辉偈且环话愕娘L景畫,而是將他對黃河的認知、對中國歷史的思考、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領悟以及他對現實的把握,都融匯于作品之中,從而構成一種史詩般的敘事?!?/p>
王西京個人的事業(yè),無疑已發(fā)展到一個不同凡響的地步。迄今為止,他成功地舉辦畫展及交流講學30余次,受聘為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等國立藝術院??妥淌?,先后在國際國內大展中16次獲大獎;出版?zhèn)€人畫集、專輯16種;曾先后出訪新加坡、日本、臺灣、馬來西亞、英國、美國、法國、泰國等國家和地區(qū)。
王西京認為,在諸多因素的制約中求取和諧與自由,在矛盾與背反中尋求化解之道,在尋覓與審視中不斷超越自我,藝術之旅正是這樣永不停歇。正如藝術史論家邵大箴的評價:《黃河,母親河》是王西京的扛鼎之作,也是他走向新藝術歷程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