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一個由教師、學生、教材、教法等眾多因素所構成的。要打造高效課堂,我們必須研究課堂教學諸因素的相互關系,和諧發(fā)展,強化互補,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師生之間要“心心相印”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兩個近在咫尺的人,心不在一起。課堂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教師還應該注意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抓住學生的心,與學生“心心相印”。否則,學生人在心不在,思維就不可能隨著教學的進行高效運轉,學習效果就難以得到保證。
教師如何做到與學生“心心相印”?①教師要及早融入到學生之中。每當迎來一批新生,我的第一節(jié)課便是師生之間的自我介紹。內容包括:姓名、生日、簡單的家庭情況、主要的朋友及興趣愛好等等。教師帶頭示范,學生逐一進行。通過介紹,相互了解,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中秋節(jié)前,開展為班內留守學生送溫暖活動;國慶節(jié)前開展“紅歌會”,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能;乒乓球臺前,籃球場上……不斷地走到同學們中間去,和他們打成一片,讓他們忘記你是他們的老師,把你當做他們的知心朋友。②教師應尊重和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決不把眼睛只盯在少數(shù)優(yōu)秀學生身上,讓學生知道,在老師心中他們都是最棒的。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特別是在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時,做到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讓學生信服,讓學生感到教師是他們可以信賴和依靠的人,是與他們貼心的人。③教師更要注重與學生課堂上的情感交流。課堂上,教師應拋除一切雜念,情緒飽滿,一心撲在課堂上,一心撲在學生身上。講解內容抑揚頓挫,范讀課文聲情并茂,處理問題心平氣和。注重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與閃光點,并適時、適當予以表揚鼓勵,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做到與學生心有靈犀,一舉一動,一個眼神,都讓學生心領神會。
二、教材教法應和諧統(tǒng)一
教材即教學內容,教法就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內容而采取的具體手段,恰當而有效地選擇運用教學方法,是每個教師必須重視的問題。小學各學段語文知識的結構不同,教學的側重點也不同,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應適時調整。只有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和諧統(tǒng)一,才可能產(chǎn)生滿意的教學效果。
(1)小學低年級。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寫字是首要任務,拼音字母、部首結構、筆畫筆順必須講解清楚,教師示范要工整認真,輔導更應細致耐心。朗讀訓練,口語交際,必須要發(fā)揮教師的示范和指導作用。由于教學內容相對枯燥,而低年級學生自控能力不強,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又比較短,教師就應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設法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感興趣的東西,多采用興趣教學、游戲教學、搶答競賽、講故事等教學方法。學會運用兒童語言,寓教于樂,寓情于景。
(2)小學中年級。中年級是小學低高年級中間的過渡階段,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識字寫字教學方面,應特別重視三年級這個起始階段,三年級剛開始寫鋼筆字,教師應做相應的指導。由坐姿到握筆、運筆等都要細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讓學生樹立“做好中國人,寫好中國字”的觀念。閱讀教學上:①要重視朗讀的指導與訓練,引導學生把自己當做課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②要培養(yǎng)學生默讀的能力,讓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邊讀邊動筆圈點,畫出重點,標出疑問。讓學生積累摘抄寫得好的或自己喜歡的語句,熟記在心,變成自己的財富。③要引導學生把握內容,體會感情。主要應做到:指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進而理解內容;引導學生邊讀邊展開想象,讓學生自主閱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和個性化體驗,不能用一個標準去限制學生;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質疑問難;要善于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點撥和講解,努力做到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結合起來。習作訓練上:不能急于求成,應讓學生經(jīng)歷從說到寫的過程,從寫一段話到寫一篇文章的過程。習作訓練重在讓學生自由表達,吹泡泡、彈玻璃球、看動畫片等等,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熱情、沖動和愿望,消除學生對習作的畏難情緒。
(3)小學高年級。作為語文基本功的寫字教學,到了高年級階段,更是一點兒也不能放松。小學高年級同學寫字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教師應做的是:加強方法指導,培養(yǎng)寫字興趣與習慣,寓練字于作業(yè)之中,寓練字于提筆之時。閱讀教學上,在延續(xù)中年級教學方法的基礎上,要加快默讀速度的訓練,加強詞句訓練,精心閱讀,既要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感情,還要領會作者表情達意和寫作的方法,如學習觀察方法,要按順序觀察,注意觀察事物的動態(tài),邊觀察邊想象等;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要注意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tài)、心理和語言的描寫來刻畫人物;學習怎樣敘述故事,應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敘述、穿插敘述,相互映襯、對比反襯,暗示寓意等。作文訓練上,除了相應的方法與技巧指導外,作文練習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不管是洗衣掃地、整理房間、旅游購物,還是四季更替、花開花謝、陰晴雨雪等,讓學生多寫多練,并重視習作后的交流與展示,讓學生用眼看、用心想、用手寫。
總之,小學語文是基礎中的基礎,教師應始終注意學生興趣、習慣和方法的培養(yǎng)與指導,根據(jù)教學目的要求和教學內容的需要,因材施教,將一系列相互關聯(lián)的教學方法合理組合,綜合運用,使其產(chǎn)生最佳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語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