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介紹
王充 (27~約97),漢代唯物主義哲學家﹑教育家。字仲任,會稽上虞(今浙江省上虞縣)人。自幼好學,青年時到京師太學讀書,受業(yè)于著名的儒學大師班彪。王充曾任郡功曹、治中等官。由于他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不久棄官回鄉(xiāng),居家教授,致力著述。
王充6歲讀書寫字,8歲上小學。學童百余人,唯有王充書法日進。習《論語》《尚書》,日諷千字,援筆而眾奇。游學京都,入太學,訪名儒,閱百家,觀大禮,初步形成了博大求實的學術風格。廣涉博覽,窮讀群書之后,認為子經不讓儒經?!爸T子尺書,文篇俱在,可觀讀以正說?!薄吧鏈\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鱉,其尤深者觀蛟龍。”做學問“入道淺者則見傳記諧文,深者入圣室觀秘書。故入道彌深,所見彌大?!敝链?,王充經﹑子并重,博涉眾流,成就了他的博學通才。
當時,方士仙術、陰陽五行、天人感應思想盛行。書傳記載夸張失實,經典注疏雜入讖緯;偽書充斥,學術駁雜,使儒學神化,以致有時是非不清,黑白顛倒。王充奮起沖破舊傳統(tǒng),對世人所共同奉守不渝的五經進行一番虛實是非之辨。于是作《論衡》,對虛妄不實之言加以評論。
王充以博通古今,廣采眾家的治學精神,撰寫了很多著作。保留下來的只有《論衡》一書,現(xiàn)存30卷84 篇(原85篇,缺《招致》篇)。《論衡》繼承了前代思想家的唯物主義傳統(tǒng),吸收了儒家﹑法家﹑墨家﹑道家思想和自然科學成果,是一部涉及范圍非常廣泛,論述新穎的哲學政論名著。
二、教育思想
1. “學之乃知,不問不識”
王充從人性可以改變的觀點出發(fā),認為一般人“在化不在性”“在于教,不獨在性”。他以染絲為例,說明在不同的環(huán)境和教育下可以改變人的善惡品質。他在《率性》篇中,提出“教訓之功”“漸漬之力”。他認為,人的知識﹑才能﹑道德品質都是在教育和環(huán)境的影響下形成和改變的。
王充反對生知說,反對知識的先驗論。他說:“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學之乃知,不問不識。”人的天才條件雖有不同,但要知道事情﹑認識世界卻是由于學習;只有學習了才能知道,不詢問不能明白。
王充重視知識的力量,認為有知識就有力量,“人有知學,則有力矣”。他指出,沒有學問的人,好像谷和米,不能食用,價值不大;有學問的人,好像谷已成粟,米已成飯,可以直接利用了。他很重視后天的學習與認識,他說:“天地之性人為貴,貴其識知也”“人,物也,萬物之中有智慧者也”“人之學問,知能成就,猶骨象玉石,切磋琢磨”。
2. “見聞為”與“開心意”
王充認為,教學過程包括“見聞為”感性認識和“開心意”理性認識兩個階段。所謂“見聞為”,就是說,首先要依靠耳聞﹑目見﹑口問﹑手做,直接接觸客觀事物。王充否認“生而知之”的唯心主義觀點,強調學以求知。他說:“不學自知,不問自曉,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彼J為學習過程,首先要通過感覺器官接觸外界事物,“不目見口問,不能盡知也”。但僅憑耳目等感官的感知,還會產生真?zhèn)惟p虛實不分的假象,不可能認識事物的本質。所以,還必須“銓訂于內”“以心意議”,即經過思維,做到:“訂其真?zhèn)?,辨其實虛”,達到理性認識。這樣就形成了“目見口問”——“以心意議”——“效驗有證”的認識公式,構成了他的唯物主義教學論基礎。
所謂“開心意”,就是說,教學中不能停留在“見聞為”的感性認識階段。如果只憑耳目,只能得到片面的﹑不完整的或不完全正確的知識,所以還必須把感性認識加以深化提高。他說:“故是非者,不徒耳目,必開心意。”即要求開動腦筋,進行理性思考??傊?,不能只憑耳目見聞,一定要通過內心的思考。
3. “效驗”
王充針對當時頌古非今的思潮,明確提出,古今無異,今優(yōu)于古。他指斥“好褒古而毀今”的世俗之見,認為知古不知今就如同瞎子一樣。他重視現(xiàn)實,主張在學習上不必拘泥于師法和古義。他鄙視那些“尊古卑今”的儒生,認為這種人“少所見而多所聞”,只相信過去,而忽略當今,只知道死守經書,不知道分析﹑辯難,因此常常以訛傳訛,貽誤后人。
漢代自武帝以后,儒者講經注經,五經各有其傳,師法所承,分經分家,各習專門之法樹立門檻,嚴重阻礙了學術的發(fā)展,窒息了人們的思想。王充沖破流俗,提倡求真求實,打破師法家法門戶之見,探索經書的本義。王充把“效驗”作為判斷認識的標準。他說:“凡論事者,違實不引效驗,則雖甘義繁說,眾不見信?!彼赋?,當時儒者講說五經錯誤很多,前代儒生不了解事情的本末,“空生虛說”,后代儒生又盲目迷信師教,所以就“隨舊述故,滑習詞語”,只知遵守師法家法,“不暇留精用心,考實根核”。雖然注經千篇,也不會有創(chuàng)見卓識。
王充不盲目相信一家之言,“好博覽而不守章句”,提倡獨立研究,獨立思考,破除偶像。他說:“茍有不曉解之問,迢難孔子,何傷于義?誠有傳圣業(yè)之知,伐孔子之說,何逆于理?”在儒術獨尊,孔學神化的情況下,他敢于沖破傳統(tǒng)思想的羈絆,堅持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對啟發(fā)獨立思考,發(fā)揚人的創(chuàng)造精神是有重要意義的。
總的來說,王充教育思想中的唯物主義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從知識來源上看,他反對“生知”,主張“學知”;從教學過程上看,他認為教學過程應包括“見聞為”的感性認識和“開心意”的理性認識兩個階段;從教學效果上看,他注重“效驗”,強調以實際效果來檢驗知識的真?zhèn)巍_@也就是王充在中國教育思想史上的主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