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過中醫(yī)的人都知道,一味中藥往往有很多的別稱,比如說,金銀花又名忍冬花,銀杏又名白果。
而在降氣中藥當(dāng)中,有一味叫“旋復(fù)花”的藥,它能降氣止嘔,對脾胃氣虛、痰濕上逆所致惡心、嘔吐、呃逆、噯氣均有一定療效。這味藥在民間里一直被稱之為“全福花”,其得名于下面的有趣故事。
相傳在清朝時(shí)期,蘇州城里有個老秀才,他能說會道,賦詩作文樣樣都行。老秀才有個最大的特點(diǎn),那就是凡事喜歡咬文嚼字。有一次,老秀才生了一場病,嘔吐不止,胃脘部飽脹不適,便找到當(dāng)?shù)孛t(yī)葉天士。葉天士為他察看了病情,又仔細(xì)地把過脈以后,便給老秀才開了幾副帶有旋復(fù)花的藥方。
老秀才接過藥方,一邊仔細(xì)地辨認(rèn),一邊琢磨著,突然說:“這藥我不想服了,就算是服了病也好不了。”葉天士一臉驚訝地望著老秀才說:“眼下,你連藥都沒有服,怎么可以斷定病好不了呢?”老秀才指著藥方上面的旋復(fù)花說:“旋復(fù)花,旋,旋轉(zhuǎn)。復(fù),重復(fù)。我吃了這味藥,左一個轉(zhuǎn)回來,右一個重復(fù),那還不是會復(fù)發(fā)?”
聽完,葉天士明白了老秀才的意思,聰明的他很快想到了對策,于是和藹地對老秀才說:“那就這樣吧,干脆把我們藥房里的‘全?;āc‘旋復(fù)花’交換一下吧!反正它們的藥理作用是一樣的?!崩闲悴乓宦牐靶龔?fù)花”換成“全福花”,心里自然歡喜不已,他摸了摸自己胸前的胡子高興地說:“全?;ǎ喝?;福:幸福無病。妙哉!妙哉!”說完,高高興興地拿著藥走了。
這是一個古老而又典型的“望文生義”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為患者,心里總是向往藥到病除;作為醫(yī)生,用文字寓意巧妙迎合患者的這種心理,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