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反對腎病患者吃大豆制品主要有以下2種觀點——
觀點1:非必需氨基酸說 反對者認可腎病患者應采取優(yōu)質低蛋白飲食,但他們認為蛋白質應以動物蛋白為主,即含有較多的必需氨基酸,且與人體蛋白質構造相似,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蛋白質。在他們看來,豆制品內含有較多的非必需氨基酸,長期大量食用會引起腎小球損傷或硬化;同時會使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多,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因此腎病患者絕對不能食用豆制品。
觀點2:高磷食物說 一般說來,當腎小球濾過率降至25~30 毫升/分時,體內血磷會升高;若腎功能進一步惡化,伴隨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骼中鈣磷釋放增加,血磷的升高會更加難以控制。認為豆制品普遍磷含量高,腎病患者攝入豆制品將進一步加重高磷血癥,進而加重病情。
上述2種觀點看似有一定道理,其實并無科學依據(jù)可循。
豆制品中的大豆蛋白屬優(yōu)質蛋白
蛋白質的好壞與其組成的必需氨基酸種類及比例息息相關。大豆及其制品氨基酸的組成中除蛋氨酸含量略低外,其余各種必需氨基酸的組成比例均與全蛋蛋白和豬肉接近。
研究表明,大豆蛋白能有效降低蛋白尿,延緩腎功能惡化進展。有研究小組曾對41例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一項長達4年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食用35%動物蛋白+35%大豆蛋白+30%植物蛋白組,較食用70%動物蛋白+30%植物蛋白組的患者蛋白尿下降0.12 克/天,肌酐也有改善,同時前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標改善更顯著。
還有學者比較了大豆蛋白和酪蛋白對糖尿病腎病的不同作用。在為期7個月的自身對照試驗中,14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了4周0.5 克/(千克·天)的大豆蛋白或酪蛋白。結果顯示,大豆蛋白較酪蛋白能更有效地降低尿白蛋白排泄。該研究提示,大豆蛋白除必需氨基酸外,其所含有的多種非蛋白成分,如大豆異黃酮和大豆多肽有改善腎功能、延緩腎病進程的作用。
并非全部豆制品均為高磷食品
與其他食物相比,部分豆制品中磷含量確實偏高,例如100 克黃豆的含磷量為465 毫克,屬高磷食品;豆腐皮、腐竹、豆腐干等磷含量也不低。但是,并非全部豆制品均為高磷食品,例如100克南豆腐的含磷量僅為76毫克,豆?jié){為21 毫克。
而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每日的磷攝入推薦量為600~800 毫克,由此看來,每日通過攝入適量豆制品獲得的磷的量是安全的。
還要提醒的是,對于腎病患者的限磷飲食,以單位蛋白質重量計算磷含量,更具有實踐意義。例如每100 克干黃豆含35 克蛋白質,其每克蛋白質所含磷為13.29 毫克;雞蛋中每克蛋白質所含磷為13.86 毫克;牛奶的每克蛋白質所含磷為24.33 毫克。由此可見,單位蛋白質中,黃豆的含磷量與雞蛋并無多少差異,并且低于牛奶。因此,在堅持低蛋白的原則下,腎病患者可以適量食用豆制品。
推薦意見:腎病患者在堅持優(yōu)質低蛋白飲食的前提下,可適量攝食豆制品。適量選擇含磷量適中及偏低的豆制品,不會影響腎病患者血磷水平,不會加重病情。
編后:到本期為止,我們連續(xù)4期,就膽結石、乳腺癌、痛風、腎病患者能否進食豆制品進行了簡要的分析。通過分析,大家不難發(fā)現(xiàn),在這些“禁忌”豆制品的常見疾病中,豆制品并非那么可怕,也不是絕對禁忌。適量攝入豆制品既可幫助維持均衡的膳食結構,保證營養(yǎng)攝入的全面,又可滿足對美味的追求,相關人士可根據(jù)疾病種類及嚴重程度的不同區(qū)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