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理念中,閱讀教學要在觀念的轉變、學習方式的轉變、不可忽視的“講”上做研究。
關鍵詞:自主;合作;探究;因素;教學實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頒布實施,把我們帶進了教學改革的新時期。作為語文教學中重要的學習內容——閱讀,課程標準有了新的目標,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實現(xiàn)教學角色的轉變,如何處理好傳統(tǒng)和改革的關系,如何構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是我們亟待探討的問題。經(jīng)過課堂教學實踐,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思索,總結如下:
一、觀念的轉變
觀念的轉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二是學生學習觀念的轉變。
傳統(tǒng)的教育形式是“訓誨—馴化”和“傳授—訓練”型,師生的關系是傳授者與接受者,塑造者與被塑造者,主宰者與被主宰者的關系。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边@就決定了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是互為存在、互為發(fā)展的關系。教師再也不能當一個在學生面前說啥算啥的“布道者”而應樂于、善于幫助學生成為對話的主體,做語文教學中“平等中的首席”。學生在年齡、知識、經(jīng)驗、豐富等方面雖不及教師,但學生有比教師更旺盛的生命力和求知欲望,因此學生也不必敬畏教師和文本。古語云:“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只有觀念上有所轉變,才能建立起閱讀教學中真正的對話關系,讓師生間人格上平等成為“對話”的前提條件,學識上不平等成為對話的動力。
二、學習方式的轉變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這次課改的顯著特征。新課標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起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為核心,通過激發(fā)學生內在驅動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使學生獲得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發(fā)展能力的愉快,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解,師生在共同探討、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完成教學。
在學習第一冊第一單元時,四篇課文的內容和體裁學生很熟悉。我就完全放手給學生,讓他們美美地讀,盡情地悟,細細地品,給學生一個輕松、活躍、和諧的氛圍,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不求面面俱到地掌握文章的所有內容,只求能讀到位、悟出情、品出味,哪怕僅僅是提出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也常常會令我欣喜不已,因為那是學生思維的閃光點。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實行,常常離不開討論的形式。其實,討論是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學生喜愛討論,要使討論成為新課堂的亮點,教師必須把握好討論的效度。就某一課文內容而言,要把握好有沒有討論的必要;就某一問題而言,要把握好有沒有討論的價值。討論題,無論是由教師提出還是由學生提出,它都要能聚合課堂教學的焦點;能點燃閱讀文本的亮點;它要有一定的新穎度,能迅速激起學生對話的興趣;它要有一定的難度,能有效開啟學生的思維;它要有一定的深度,對閱讀理解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傊?,教師不能讓“討論”流于形式,要讓討論真正成為“對話的主宰”。
三、不可忽視的“講”
近幾年的語文教學,一再強調教師要少講,甚至不講,要放手給學生。一堂課上得成功與否,關鍵看學生,學生參與得多了,說得多了,就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反之,就不是新課堂,就不是新課標。一年的教改實踐,我意識到,這種形式化的課堂,是迎合教育時尚的拙劣表演,它忽略了閱讀的知識結構(語言知識、文體知識、寫作技法知識、歷史文化知識、社會生活知識等),這正是制約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生成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語文課堂教師當講的必須講。
一些寫作背景較遠的文章,如果教師對歷史環(huán)境不加以介紹,學生就根本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體驗,感悟不到“點”上。學習《勇氣》一課時,學生對法國婦女的勇氣大為贊賞,但對“法國婦女為什么救一位美國傘兵?美國傘兵為什么到了法國的土地上?”提出了疑問,試想,如果教師不講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歷史背景,這個問題怎么回答?
有人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笔聦嵅⒎侨绱?,文本類型不同,對對話者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用科學語言寫成的說明文、議論文,是知識性很強的文體,這兩種文體意在講知識,陳述事理,它留給對話者的空間很小或幾乎沒有,對話者要盡可能地根據(jù)文本探求作者的原意,以保證理解的客觀,這兩類文本的文體知識教師必須講出來,讓學生明確什么是說明對象,說明對象的特征,說明方法,說明順序以及議論文的三要素,論證的方法等,這些知識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本錢,教師不講,學生就無從掌握這兩種文體。
美國學者多爾稱師生關系應該是“舞蹈型”的互動,課程標準說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那么引導互動的是什么?是“語言”。運用語言是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運用語言的能力和藝術是教師教學能力和風格的重要標志。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都善講,錢夢龍善講,長于點撥,工于誘導,教學語言如綿綿春雨滋潤學生的心田;寧鴻彬善講,即興發(fā)揮,探究索隱,善于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視野。試想,一位口若懸河,旁征博引,妙語連珠的老師學生能不喜歡嗎?這樣的老師講的課學生能聽夠嗎?學生關注的是教師講了什么和講的功夫。可以說,只讓學生暢抒己見而沒有老師的點撥,不可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只讓學生想象體驗而沒有老師方法的灌輸和引導,很難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型人才;只讓學生誦讀感悟而沒有教師縝密的思維和優(yōu)美的語言,很難喚起學生的感情體驗,誘發(fā)學生的豐富想象。為了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知識和閱讀認知能力,教師應當“講”必“講”。
新課程改革方興未艾,春意盎然。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既要熱情為之吶喊助陣,也要冷靜思考,正確處理繼承與革新的關系,準確地把握新課標、新理念的度,積極探求改革之路,構建起一座真正為學生服務的語文大廈,讓學生和老師都受益。
(作者單位 遼寧省錦州市第一中等職業(yè)技術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