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低年級學生要認識的常用漢字有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是要求會寫的。所以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們在識字教學中運用多種方法、手段,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鞏固提高識字效果,使低年級學生有主動識字的表現(xiàn)。在20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一直在摸索識字教學的方法,從中有些體會。現(xiàn)將自己的一些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與同仁們交流交流。
一、識字教學的方法
我采取“直觀教學、對比教學和生活中的識字教學”相結合的方法,使新生較快地認識掌握所學漢字。
1.直觀教學
在教學活動中采用直觀教學,使學生通過肢體語言、觀察事物來認識并理解漢字。例如,我在教“上、下”“左、右”和“前、后”表示方位的漢字時就采取此法,先老師說學生做動作,再老師說學生做其相反的動作。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上、下”、“左、右”和“前、后”的位置是相對的,“上、下”“左、右”和“前、后”這些反義詞也就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了。
2.對比教學
由于漢字具有“拼形”和“表意”的特征,很多漢字字形是可以拆開,加以拼組的。學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筆畫和部首之后,經(jīng)過對比,就可以較快掌握其他形狀相近的漢字。如“口”可變成“日”“中”,“了”變成“子”,“萬”變成“方”,“木”變成“本”。如“青”至“清”“請”“蜻”,由“己”至“記”“紀”,由“每”至“?!薄懊贰薄拜钡?。又以“馬”為例,在學生掌握了“馬”字后,再教“媽、嗎、碼、罵”等字就容易多了。字形中有“馬”這個部首,都讀ma,再進一步解釋字意。如講“媽”字,因為媽媽是女人,所以有個“女”字旁,“嗎”是說話時帶出的尾音,所以要加個“口”等。讓學生根據(jù)熟字換偏旁這類字的特點,讓學生用加減法識記生字。如“理”與“童”“報”與“服”,“近”與“聽”,“驚”與“就”等等。通過字義的講解,學生很容易把舊知識與新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讀、寫、義”也就很容易掌握了。通過對比記憶,學生不僅能較快掌握新字,而且還能在對比中與以往的熟字多次見面,進一步鞏固了舊字,可謂一舉兩得。
3.生活中的識字教學
我們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從兒童的興趣出發(fā),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把教材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把學生學習生字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
語文是母語學習,學生最先認的字,是與他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室里有很多現(xiàn)成的實物,如桌、椅、門、窗、講臺、黑板等等,我在上面貼上字卡,讓學生看到什么就認表示該實物的字,還分類進行識字。如,學習用品、水果、蔬菜、植物、動物類等等。
二、識字教學的形式
識字是閱讀和表達的基礎,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形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識字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我在教學中多采用游戲的形式,如“找朋友”“小老師”等等。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音和視頻并用,產(chǎn)生了活潑、生動的效果。經(jīng)過證明,在識字教學中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亭”和“停”讀音相同,字形相似,如何區(qū)分呢?我采用多媒體圖像出示一座六角亭,打出生字“亭”,再將一小人移至亭旁停住,打出生字“?!?,簡單的兩幅圖畫將兩個字來區(qū)分。
總之,小小的漢字真奇妙。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無論是在課堂中、課余、課外無處不識字,學好祖國的漢字。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更加重視識字教學,運用更多的方法、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從而使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作者單位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東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