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guī)律,以及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xiàn)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為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奠定基礎
首先,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習慣。小學生的好奇心特別強,教師要積極引導他們對好奇的事物加強觀察。如,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時,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得出事物的形態(tài)、特征,并比較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將內容引申至學生生活中,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生活中所觀察到的平面圖形,在平時生活中也同樣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好習慣。其次,引導學生確立觀察的目的。反之,如果是無目的地觀察,東張西望,對事物熟視無睹,那就鍛煉不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只有帶著目的性的觀察,才是有效的觀察,才能盡快地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數學問題生活化,感受數學價值
數學教材呈現(xiàn)給學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標準化的數學模型,教師如果能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和生活情景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學生就會感到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還使他們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真正地理解了數學,感受到現(xiàn)實生活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三、實踐操作有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
操作不是單純的身體動作,而是與大腦的思維活動緊密聯(lián)系著的。操作中學生不但要觀察、分析、比較,還要進行抽象、概括,從中發(fā)展思維。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面,學生用多種方法數出長方體有6個面。學生認識什么是相對面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教師再一次“逼”著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兩塊一樣的長方體拼在一起,有的把長方體相對的面沿著外框畫在紙上比較,等等。接著,教師用取下長方體相對面的方法驗證大小、形狀一樣。通過一系列操作、觀察、思考,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面的大小、形狀一樣。
四、數學情境與生活接軌
教師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問題作為數學活動的切入點,能讓學生感到數學來自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生學習的好奇和興趣,從而進入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如,在教學《分桃子》一課時,我創(chuàng)設情境:先要求每個學生拿出9個桃子放在盤子里,每盤放的個數一樣多,有幾種放法,可以放幾盤?當學生操作完之后,從中選擇五種:(1)每盤放3個,9÷3=3(盤);(2)每盤放9個,9÷9=1(盤);(3)每盤放2個,9÷2=4(盤),多1個;(4)每盤放4個,9÷4=2(盤)多1個;(5)每盤放5個,9÷5=1(盤),多4個。接下來引導學生觀察上面五個除法式子,并提問:可分成幾種情況?學生于是很快觀察到:一類正好分完,另一類分完后還有剩余的。于是老師再畫龍點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算式,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分了以后還剩余的算式,我們就把它叫做“有余數的除法”,這樣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可以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xiàn)實生活,使學生身臨其境,輕松地接受新知識。
五、“提問——答寫”是引導學生參與的重要策略
細細品味課堂上的提問和答問,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它關注的更多的還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交流,體驗快樂變成了反應靈敏、成績優(yōu)異者的專利,思考不成熟和反應遲緩者得到的永遠是“你再好好想想!”“你怎么連這個問題也不會?!钡慕Y論。很多學生就在這種循環(huán)往復的提問與答問中磨滅了舉手回答問題的沖動,選擇了消極坐等,課堂上的“聽眾”越來越多。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年級升得越高,舉手回答問題的人越少!其實并不是他們不愿“再好好想想”,也不是他們真的“連這個問題都不會”,而是在問與答的過程中,他們得不到仔細思考、判斷的時間和空間。當大多數學生寫完答案,老師問“有誰愿意朗讀自己所寫的答案”時,由于前面每一個學生都有了各自的“產品”,舉手自然也就踴躍了。教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不能將答寫的重點由激活學生思維偏向檢查答案的正確與否,避免給反應遲鈍的學生過大的壓力,這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是遠遠不夠的。
總的來說,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評價學生的“認識過程”,旨在界定學生揭示事物的本質以及事物間的關系和規(guī)律的水平,為教師提供課堂教學改革的信息,從而使學生從少兒起就喜歡數學這門課程。
(作者單位 甘肅省通渭縣碧玉鄉(xiāng)新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