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jié)合近幾年優(yōu)質(zhì)課評選中的優(yōu)秀案例,以其鮮明生動的課堂效果簡要闡述了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對生本高效課堂的有力推動。
關(guān)鍵詞:課堂實例;和諧;尊重;以生為本
《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強調(diào)“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多元并重的價值取向,鮮明地昭示著新課程由單純注重傳授知識向引導(dǎo)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的功能轉(zhuǎn)變,昭示著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不是認知體,而是生命體。課堂如何促進學生生命體的健康成長,已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話題。
下面我以近幾年優(yōu)質(zhì)課評選中的優(yōu)秀案例來簡要闡述:
一、俯下身子,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
中國有句古話:“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闭^“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道”,讓微笑常掛在教師的臉上,教育的效果也將令你難以想象!
[課堂實例]
在教學新目標七年級下冊Unit7 What does he look like?一課時,在教學完描述外貌的句子并操練充分后,一位老師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他從教室的地板上隨手撿起了一張紙(其實是事先放好的一張學生名單)。他問學生:“這張紙上有很多名字,但是我不認識這些同學,讓我來猜猜好嗎?但是我需要你們的幫助,你們能幫我嗎?”這個時候,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一方面,他們很想知道老師能不能猜中;另一方面,老師降低了姿態(tài)來求助,學生也非常愿意合作。這個時候,老師趁熱打鐵,要求學生用盡可能準確的句子來描述老師問到的同學,學生興致高漲,效果非常好。
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學e57eef3bb03ff6c660e0ff2136cd8ea2a38c50fba1e1fdf5d7e190078f65fa1c生,擺正位置,俯下身子,由居高臨下的權(quán)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以平和的心態(tài)平等地參與學生的研究,在與學生的共同合作過程中實現(xiàn)自身的發(fā)展,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
二、以生為本,精心設(shè)計每一節(jié)課
只有師生默契配合、和諧、共振,才能最終實現(xiàn)目標。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的情況真正做到心中有數(shù)。
[課堂實例]
在學習八年級下冊Unit6 Reading I’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一課時,經(jīng)過課前對學生的調(diào)查,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對課本上的導(dǎo)入問題1.How many Chinese dynasties can you think of?2.How many famous characters from Chinese history can you think of?不感興趣,也答不全面。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眼球的角度出發(fā),這位老師從《西游記》中的人物切入,制作了精美逼真的頭飾,在課堂開始,讓唐僧師徒四人閃亮登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再讓學生回顧相關(guān)的歷史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When did they start their journey(旅行) to the west?A.In Ming Dynasty. B.In Tang Dynasty. 2.Who asked them to do this?A.Emperor Li Shimin. B.Emperor Li Yuan. 3.Where did they start their journey?A.Chang’an. B.Luoyang.導(dǎo)入的切口小了,問題的針對性強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高了。實踐證明課堂效果非常好:當帶著頭飾的四個學生一出場,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接下來相關(guān)背景知識的問題,學生們爭先恐后,證明他們歷史知識的淵博。我們的生詞:character,dynasty,emperor,the capital of教學也就水到渠成地完成了。這個時候,老師點出《西游記》只是一個神話傳說,但歷史上確有唐玄奘其人,很多年前,他去外國學習?,F(xiàn)在,中國越來越強大了,很多外國人也到中國來學習我們的文化,順利地導(dǎo)出課題。
教師的教學設(shè)計應(yīng)該基于學生本身,基于學生實際和學校的實際。教師在設(shè)計教學的時候,應(yīng)該更靈活,多樣化。
三、善于傾聽,尊重每一個孩子
作為教師,應(yīng)“以生為本”,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動權(quán),尊重并珍視學生不斷變化的學習需要,尊重學生的見解,善于傾聽學生。讓學生對所要表達的目標產(chǎn)生一種成功的渴望,并獲得成功的體驗。
[課堂實例]
在教授新目標八年級下冊Unit8時,圍繞“送別人禮物”這一話題,一位老師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
T:Next Sunday is my best friend’s birthday.What should I get her for her birthday?
學生積極給出自己的建議:Why don’t you get her a camera?What about a calendar?教師也及時與學生交流:Thank you.But that’s too expensive./That’s a good idea.But I think it’s not creative…這時有個學生說了一句:I think you should give her some money.該學生的話音未落,教室里就像炸開了鍋。學生們非常興奮,認為“Money is very useful.If we have much money,we will buy everything in the world.”這個結(jié)果出人意料,但老師并沒有斥責那位學生,而是靈機一動說:Yeah,I know money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we all need money.然后轉(zhuǎn)身微笑地對那名學生說:“Thanks,your idea is creative enough,but remember money doesn’t mean everything.”這時教室里安靜了片刻,突然一位學生站起來說:“I know we can’t buy love,friendship and health with it.”學生和老師都會心地笑了。
看似簡單的一段對話,巧妙地將這一偶發(fā)事件轉(zhuǎn)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既尊重了學生的建議,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又機智地對學生的人生觀進行了正確的引導(dǎo)。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使新思想得以碰撞。在這樣的對話里,學生會體驗做人的尊嚴,享受被尊重的快樂,從而會更加自信,更加有欲望參與課堂。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只要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親自體驗學習,在體驗中快樂成長,相信我們的課堂就會成為學生最喜歡的獲取知識的地方,成為真正以生為本的課堂!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