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這個社會,經濟發(fā)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物質水平提高的同時精神水平的提高也被提上了日程。要求我們的學生全面發(fā)展,這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需要我們所有的老師去努力的配合。
繪畫,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從不同時期的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時期、一個社會的發(fā)展狀態(tài),甚至可以從中體會到畫者當時在作畫時的那種心境。它和文字記載的歷史的區(qū)別在于,它能讓我們從畫中更好地去體會,去想象當時那個時期的情境??戳诉@幅畫,閉上眼睛去想象那個畫面,仿佛身臨其境,這就是繪畫的魅力所在。畫可以傳達畫者的思想,這就是為什么從古到今留下了那么多的傳世作品,這正是藝術的魅力所在。在畫中表達自己的情緒,正如那句話所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畫,可以讓我的心變的平靜,變的熱情,變的癡狂,變的……
畫,可以讓不安的心平靜下來,用畫筆去表達自己的心情,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我們要重視對傳統繪畫的教育,從小讓學生接觸到傳統的繪畫,也是培養(yǎng)學生情操不錯的選擇。我們要從小就重視對學生的教育。唐朝是我國文化教育的鼎盛時期,學校制度已經相當完備,達到了空前的昌盛,加上唐朝歷代君王都十分重視教學,尊師重道,使得教育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繪畫的過程也是心與心的溝通過程,老師可以通過學生的畫來看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這也正建立了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梁。教師要處理與家長的關系,最重要的是主動與學生的家長聯系,謀求教育過程中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場。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系處于“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態(tài)是嚴重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教師及時與學生家長聯系,共商教育良策,能有效地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困難,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還能增進教師與學生家長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如果教師對學生成長中的困難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或拖延解決時間,不僅會使學生感到困難重重,喪失前進的動力和信心,而且容易使學生家長對教師工作的不滿,影響雙方交往的順利進行。每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都渴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學校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養(yǎng)。當教師真誠地關心和愛護學生,嘔心瀝血地培養(yǎng)學生時,他會得到家長出自內心的敬仰和尊重,家長也會樂于聽從教師的建議,協助教師做好教育工作。學生無論畫什么都是在表達自己當時的情緒和想法,畫沒有好與壞之分,所以我們很難對學生的畫做出評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每個學生畫的畫也必然不會一樣。所以,我們的老師要抓住這個突破點去更好的了解我們的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心理變化。
為了學生更好的發(fā)展,身心的自我完善,我們要發(fā)揮出美術教師應有的熱情去感染學生。在藝術的環(huán)境中領會出更深遠的道理,啟發(fā)學生的思想。美術,不僅僅是動動筆去畫一畫,更重要的是通過畫去更好地改變學生的心態(tài),從繪畫中,讓學生感受到,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用一種平和、認真的心態(tài)去面對,不要總是急急躁躁的。學習和做人是一樣的,在學習中反映出來的毛病,在生活中也一樣會反映出來。
讓我們的學生,慢慢地從繪畫中,發(fā)現自己,找到自己,用平和的心態(tài)去學習,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qū)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