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都希望成功。但事與愿違時會發(fā)生,使人煩惱不已。這除了與學生的基礎(chǔ)知識、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關(guān)之外,還與教師在課堂上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做得不夠,沒有激發(fā)起學生求學的興趣大有關(guān)系。在教育改革浪潮中,現(xiàn)將我教學上的努力和探索點滴談出來,希望能拋磚引玉!
一、精心設(shè)計,導(dǎo)入新穎
根據(jù)教學大綱,精心設(shè)計好教學方案是教好課吸引學生的前提。怎樣使學生學有興趣呢?我在教《死海不死》這篇說明文時,根據(jù)文章講死海的形成和特點這一重點,我考慮用直觀教具。課前我準備一個透明玻璃杯,里面盛濃鹽水大半杯,雞蛋一個。上課時,我先將雞蛋放入鹽水杯里。唉?雞蛋怎么會浮起來了呢?我讓學生猜雞蛋為什么會浮在上面。學生議論紛紛,時機一到,我說要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先學《死海不死》這篇課文吧。大家?guī)е鴿夂竦呐d趣,學習了課文內(nèi)容,理解了死海的含鹽高、浮力大的特點,以及形成過程。學生輕松地掌握了課文知識點,得到了形象啟迪。課堂上大家都處于興奮之中,積極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因此教學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又如,我在教蒲松齡《狼》一文前,利用課前幾分鐘講述了《狼三則》的另兩則。當我說,我們今天學習狼三則中最精彩的一則時,學生也迫不及待,躍躍欲試。他們認真讀課文,看注釋,試翻譯。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該文的興趣。學生聽講,看書練習都非常認真,按計劃完成了教學任務(wù)。
二、知識競賽,分組搶答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現(xiàn)代競爭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我在教學中采用分組競賽辦法。具體做法是:我把全班分為四個學習小組,成績優(yōu)差搭配好。教師預(yù)先出題,如果是講讀課的題一般就分預(yù)習競賽題,內(nèi)容是考學生生難字查字典,課文分段,預(yù)習和注解,能否提出問題及課文基本內(nèi)容等問題。如果是講完了課文,則是知識鞏固方面的練習題。如果是閱讀課,自讀課則是先自學了課文,做老師出的題,然后再分組抽答檢查。教師出的競賽題,分組答或抽答。答對了給該組記十分,該組答不上,其他組可以搶答。搶答題看誰先舉手,答對了給該組加十分,答錯扣十分,以增加刺激性。每周競賽一兩次。教師公布小組答分以表揚先進,鼓勵后進。班級作文競賽我也引入小組競賽,采用每人寫競賽作文一篇,由小組長推薦小組優(yōu)秀文兩篇到全班。教師再把這些優(yōu)秀習作貼出來,不寫姓名,標上序號,再發(fā)評分票到小組,這樣無記名評,再加上教師評,最后所得總分記入小組的辦法。學生積極寫作文,請教師改作文、譽作文,全班學生都在語文作文活動中有所收益。
三、讀背多樣,學生主體
在教學中為了引起學生讀書興趣,可變換讀法和背法。上篇課文用齊讀,這篇課文可用薦讀。讓全班選一名學生先讀第一段,讀完后讓這名學生推薦一名學生讀第二段,以此類推。這樣讀課文學生就專心得多了。講完課后用擂臺讀法,即把全班分成片。每片學生讀一句或一段,另一片馬上齊讀??纯凑l讀得齊,聯(lián)得快,老師就表揚那片。在檢查背誦課文時,我常用“開火車”的方法,即合上書每人背一句或兩句,按座位橫或豎排接著背。這種方法可檢查學生對課文是否熟悉,這能有力地推動學生讀書和背誦的習慣形成。
為了貫徹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dǎo)的原則。在復(fù)習時我組織學生自己出題,自己歸類,自己上臺講析,教師的作用則主要是點撥。教師的語言少而精,克服了滿堂灌現(xiàn)象,加強了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變被動學為主動學。這樣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學生的能力,使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語文饒有興趣。
教學語文是技術(shù)更是藝術(shù),要不斷探索才行。為了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之火,我將和大家一起不斷學習探索,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大膽探索教法和學法,使課上得更生動活潑、實效一些,以收到預(yù)想的效果。
(作者單位 四川省沐川縣永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