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可見教師語言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幼兒期是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幼兒園的教師在教學中特別要注意語言的修養(yǎng),引導幼兒的語言活動,使教學活動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注重詞句簡明
幼兒園的孩子接收語言信息的容量不會太大,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要簡潔明了,既能讓幼兒聽得懂,又不能太長,太啰嗦。人們常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語言的簡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需要教師扎實的語言功底和高度的語言技巧,還需要教師在備課時能夠考慮到課堂的每一個細節(jié),需要對所說的每一句話進行仔細的推敲,盡量照顧到所有的學生。從幼兒本身的注意力特點來說,簡潔的語言更容易讓他們接受。幼兒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一般很短,而且容易被無意注意所左右,所以,教師簡潔的語言就顯得非常重要。這樣的教育方式也會大大提高課堂的效率。
二、融入真情實感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師自己投入了,才能影響幼兒,師生之間才能達到心與心的碰撞、情與情的交融的理想境界。教師就像演員一樣,首先只有自己入戲了,才能使觀眾被戲所吸引,不自覺地跟著演員投入自己的感情,與戲交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投入真情實感,從而感染學生。幼兒園的孩子是單純善良的,教師要控制好自己的語言,通過肢體與嘴巴感染每一個幼兒。優(yōu)秀教師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能用滿面春風的語態(tài),帶有濃郁情味的話語,飽含激情的語氣來引發(fā)幼兒的情感潛力,產(chǎn)生一種情感共鳴的語境,使幼兒為之所感,為之所動,從而轉化為良好的學習動機,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如,一位教師在教學“下”字時,為了能讓幼兒記憶深刻,他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請睜大你的眼睛看老師去哪兒了?”通過這樣的語言引導,先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接著教師由站變蹲下,最后蹲在了講桌下面。這時又問學生:“老師現(xiàn)在在哪兒呢?”孩子們很輕松地回答道:“在講桌下面?!边@時課堂氣氛輕松,很多孩子們都笑了。通過教師的這一舉動,我相信孩子們對“下”字的認識是深刻的。
三、把握語氣語調(diào)
都說做幼兒教師當久了,平時說話都有幼兒的味道。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每時每刻都要仔細推敲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與幼兒交流,只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用幼兒能理解的語氣語調(diào)來調(diào)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對知識的吸引力,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使語文教學就會顯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幼兒的思維能力還處在初始階段,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不強,語言組織能力相對差一些,反應和動手能力也相對慢,因此,教師不應該以小學生甚至成人的標準衡量他們。與他們交流時要輕聲慢語,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傾聽與理解。俗話說:愛屋及烏。要讓學生與教師零距離,教師就要選擇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和幼兒溝通,讓幼兒覺得教師和藹可親,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樣,這樣才能敞開心扉。這樣的對話無疑是輕松快樂的。如對剛剛入園的幼兒,剛剛從家走向?qū)W校,與親人呆習慣了,對學校和教師都感到陌生,此時的幼兒缺乏安全感,因此很多幼兒剛入學時會沉默寡言,甚至產(chǎn)生不愿意來幼兒園。針對這些,教師應該營造一個輕松的談話氛圍,用和善的態(tài)度,親切的語言跟他們交談,使幼兒在感情上得到安慰,逐漸消除陌生感和膽怯情緒,對老師、同伴、幼兒園環(huán)境等產(chǎn)生興趣,與此同時,幼兒便產(chǎn)生了說話的愿望。
四、做一名善于傾聽的教師
此處無聲勝有聲,我認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作為教師不能是一味地灌輸學生知識與技能。每位教師應該學會傾聽幼兒的語言,透過幼兒的語言,了解幼兒的所思所想,從而有針對性地給予幼兒關心與照顧。尤其是當幼兒向你主動傾訴時,教師要做一名好聽眾。在課堂中要鼓勵多說,進而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每位教師要學會運用語言,打造和諧高效的課堂。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富裕縣教師進修學校)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