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南美是否頹敗和混亂,但在當?shù)貙а莸膱?zhí)導筒下,卻顯得異常的溫暖,有很強烈的故鄉(xiāng)的味道。
1998年的小品《中央車站》讓巴西導演華特·塞勒斯名聲大噪,它講述的是一名冷漠的女郎朵拉幫助素不相識的小孩尋找父親的故事,這個情節(jié)后來在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里也有所借鑒:在漫長的尋找中,沿途的風景越來越陌生,但兩人的關系卻越來越近,在互相的影響之下,他們都踏上了自己將去的道路??蛇@部影片的藍本,卻是一篇阿爾巴尼亞的小說,按照塞勒斯的說法,是“自己被其中殘忍的力量所震懾”。而在改編小說的過程中,最影響他的人卻是古希臘的“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因為他覺得古希臘原始而血腥的爭斗與巴西某些偏遠地區(qū)的情況頗為相似。
不過相比于《中央車站》中隱忍安靜的情感,《摩托日記》則是塞勒斯的激情的一次肆意發(fā)揮:切·格瓦拉年輕時的一次摩托車騎行,橫跨了南美洲,這次看似平常的旅程,卻改變了格瓦拉的人生觀。這也是格瓦拉第一次跨越舶來的歐洲文化,深入阿根廷的內陸地區(qū)。
格瓦拉是南美的英雄,而在南美更受歡迎的,則是玻利瓦爾。這也是委內瑞拉今年籌拍的電影主角。曾憑借《卡洛斯》出名的委內瑞拉男演員埃德加·拉米雷茲將在《解放者》中飾演玻利瓦爾。
這是迄今為止南美國家規(guī)模最大的獨立電影,來自委內瑞拉導演阿爾貝托·阿維羅則表示,他會把玻利瓦爾還原成一個人,將影片打造成南美版《勇敢的心》。
玻利瓦爾年輕時曾留學歐洲,深受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影響。就像南美的電影從來都脫離不了歐洲電影的烙印,奔放的感情和明艷的色彩一直在南美電影里流動。
中央車站
里約熱內盧的中央車站,朵拉幫人寫信為生,她年紀不小卻還未嫁;小男孩約書亞的出現(xiàn)令她開始了一段重新認識人生的旅程——約書亞很想見到遠方素未謀面的父親,不斷寫信給他。男孩母親意外的車禍讓朵拉決定陪伴約書亞前往東北部尋找父親。
卡洛斯
“胡狼”卡洛斯本名伊里奇·拉米雷茲·桑切斯,委內瑞拉人,是世界公認的著名的恐怖分子,一名被各國警方追捕了20 年的“超級殺手”。 卡洛斯的生活是由綁架、暗殺、劫機、爆炸和女人構成的。
摩托日記
切·格瓦拉當年23歲,意氣風發(fā),躊躇滿懷,是一個醫(yī)學院的學生。他對外面的世界抱有強烈的好奇心,于是和朋友艾伯特踏上了拉丁美洲的長長旅途中。
解放者
在歐洲,玻利瓦爾遇到了他的老師羅德里格斯。老師鼓勵他積極投身到爭取美洲解放的革命中去,玻利瓦爾當即向老師表示:“我準備把自己的生命貢獻給這個事業(yè)。我以生命宣誓,在我打碎西班牙束縛著我的祖國的枷鎖以前,我的心也不會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