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為什么有些人總是能很好地迅速地解決這些問題,而有些人則為這樣的難題困住,或者不能順利地解決這些問題,或者目的和效果適得其反。
中國歷史上就有許多因為講究策略而取得最終勝利的事。三國時期,諸葛亮為說服孫權一起對抗曹操,舌戰(zhàn)群儒,使張昭、虞翻、薛琮、陸績等吳國謀士點頭稱服,取得了連吳抗曹的勝利,而且樹立了自己的威信。正是因為臥龍先生了解對方的需求,采用靈活的手段,有針對性地處理了這件棘手的事,才說服江東諸人,樹立自己的威信,連吳抗曹。
赤壁之戰(zhàn)時,曹操擁有80萬大軍,而周瑜只擁有3.5萬兵,實力差距懸殊。但這場看起來沒有絲毫懸念的戰(zhàn)爭,吳軍卻取得了完全的勝利!這主要是由于周瑜深知曹軍不習水性,根據(jù)曹軍鐵鎖連船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有針對性的策略,最終采用火攻的方式,用3.5萬兵打敗了曹操80萬兵,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我想抗日戰(zhàn)爭中國人民不會忘記,日軍的殘暴罪行我們是不能忍受也不會忘記的。日本戰(zhàn)敗后,在遠東國際法庭,來自中國、美國、蘇聯(lián)等國家的11名法官就是否“堅持死刑處罰”展開了激烈的爭辯。我國杰出的法官梅汝璈在關鍵時刻用自己的智慧、勇氣和膽識維護了祖國的尊嚴和人民的利益,贏得了世界的贊賞和尊重,最終以6票對5票的優(yōu)勢取得了“堅持死刑處罰”的勝利,給了人民一個交代。
所以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我們要講究策略,要把握對方需要什么,弱點是什么,有針對性地、有策略性地去解決這些事。不然盲目地、不講策略不講方法地去解決事情時,我們有可能失敗,甚至取得截然相反的效果。
總之,解決問題要講究方法,講究策略,這是我們一生都應該牢記的,都應該去實踐的。
其實,解決問題不一定要從正面行動,反之,如果我們從事物的反面或側面去考慮,或許能完美地處理好事物。靈活的策略和手段是取得勝利解決問題最關鍵最不能缺少的一樣東西。
人類往往有一種不甘示弱的性格,有時你去說服一個人,證明比他優(yōu)秀往往不能獲得成功。相反,讓他覺得他比你優(yōu)秀,比你出色,你卻往往能夠說服他。所以,除了要講究策略之外,我們也該做個“大智若愚”的人。
開篇即“提出問題”,說明作者的文章結構意識不弱,值得肯定,也是應試必備的技巧。
舉例論證,諸葛亮靠策略取得勝利,似乎是切題的,但具體行文中沒有講到諸葛亮如何使用策略,使這則材料缺乏說服力。另外,在表達上,最后兩個分句“樹立自己的威信,連吳抗曹”與前文重復。
赤壁之戰(zhàn)中,吳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正是利用了有針對性的策略,這個事例恰當,也有說服力??上дZ言表達不夠精練,開頭兩句和結尾兩個分句可以合并。
依舊通過舉例來論證觀點,但和第一個例子一樣,材料沒有講明梅汝璈通過什么策略取得了勝利,而只是提到他用自己的智慧等,這明顯是不夠的。在表達上開頭及最后一句尚需斟酌。
得出結論,屬于“解決問題”。在舉例分析之后得出結論,在情理之中,而且,結論準確,符合題意。
從下文看這里不應有這個小結。
再進一步分析問題,前文已得出結論,這里再進行分析,缺乏整體安排,應該是看字數(shù)不足硬補的。
和上段一樣,位置應該更靠前,而尾句,本來應該是非常有力的豹尾,卻偏偏成了不折不扣的“畫蛇添足”。
總 評
這篇文章質量一般,但作者的應試意識不錯,文章整體思路相對清晰,審題也比較準確。但在以下幾方面還存在較大問題:一是作為文章主體部分的三個例子中有兩個針對性還不夠強;二是結尾兩段文字出現(xiàn)在倒數(shù)第三、四段得出結論之后,給人感覺是因字數(shù)不足而再次進行補寫,簡言之就是“分析問題”出現(xiàn)在了“解決問題”之后了;第三,文章在語言表達上也有改進的余地,如第四段和第五段的結尾句存在語病,必須改正。
提升方略
針對以上提出的問題,要提升本篇習作,則需從內容和語言兩方面的問題著手解決。首先是要完善或替換一、三兩個事例,使之更有針對性,如要完善則需指出諸葛亮和梅汝璈具體使用了怎樣的策略,如需替換則需選用更為合適的有針對性的語言材料或事例材料。其次,結尾兩段應該在位置上作出調整,放至第四段之后;針對語言表達問題,首要的是避免語病,如第四段結尾句應在“最終”前句號斷開,后半句改成“最終投票以6比5的微弱優(yōu)勢取得勝利,給了人民一個滿意的交代”,第五段結尾句應該去掉“時”;在改正病句后還應考慮精簡語言,如把第三段首尾意思大致相同的句子合并起來,把結尾段最后一句去掉,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潤色,如因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不能做到通篇語言優(yōu)美有特色,則選擇相對重要的段落修飾語言,使之有亮點。
經 典 素 材
1.卡耐基:“如果你想擁有一個永遠成功的秘訣,那么這個秘訣就肯定是如何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這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就是你獲得成功的技巧,也是人生的最重要的策略。”
2.美國成功學家安東尼·羅賓在談到“華人首富”李嘉誠時說:“他有很多哲理性的語言,我都非常喜歡。有一天,有人問李澤楷,他父親教了他哪些成功賺錢的秘訣。李澤楷說父親沒有教他賺錢的方法,只教了他做人處世的道理。李嘉誠這樣跟他兒子說,假如他和別人合作,他拿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他拿6分就可以了。大家想想看,雖然只拿6分,但現(xiàn)在多了100個人,他現(xiàn)在拿多少分呢?假如拿8分的話,100個會變成5個,結果可想而知。讓一分利反而十分有利,這一道理看似簡單,但許多人一旦利益當前,就無法克制爭勝之心,從而喪失了長遠利益,這正是人生成敗的原因所在?!?/p>
3. 有一個鄉(xiāng)下農夫,幫人家清理老房屋時,得到了一大批“破舊碗盤”。他隱約聽說過有些破舊碗盤還能值點錢,但他連字都不太認得,不可能知道這些破東西到底值多少錢,怎么辦呢?他就放出消息,給那些專門到鄉(xiāng)下去搜舊貨的商人聽見。
一個古董商聽了消息,就去看看老農夫的貨,老農夫把一兩百個破爛碗盤鋪在草席上說:“你先挑,你挑好了,我們再來談價錢?!惫哦叹艏氝x,挑了5個小盤子出來,問他:“你要賣多少錢?”老農夫反問:“你要出多少錢?”對方說:“這5個盤子,我愿意每個出價100元。”老農夫聽了就回答:“每個我要賣800元。”古董商覺得太貴,沒有交易成功。
老農夫于是知道這5個盤子應該是其中比較值錢的,每個行情價在三五百元,這種行情價,古董商買回去賣才會有賺頭。后來又不斷有人上門來挑,他又靠同樣方法,知道哪些碗盤有人要、哪些是垃圾;只要對方挑好,他就開一個離譜的價錢,不讓人買。當人家生氣,他會說:“不然你從剩下的里面盡量挑一堆,我最最便宜賣給你?!本瓦@樣農夫把爛東西出清,剩下最好的幾件則留在手邊,慢慢待價而沽。身為一個外行人,這位聰明的農夫,采用迂回戰(zhàn)術,從內行人口中得知了價錢,做出了成功的定價策略。
(編寫:壽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