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煒
(蘇州大學 a.漢語及漢語應用研究中心;b.文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6)
旁稱代詞是用來指稱說話方或說話方和聽話方以外的人的代詞,現(xiàn)代漢語中常見的有“別人、人家”,還有不怎么常見的“他人、旁人”等。相對于第一人稱代詞、第二人稱代詞和第三人稱代詞而言,旁稱代詞屬于人稱代詞中的小類,以往研究漢語代詞的論著一般較少論及。①呂叔湘《近代漢語指代詞》一書未專門討論旁稱代詞,只是在討論代詞語尾“家”的時候討論了一個近代漢語旁稱代詞“人家”,同時也涉及到了上古漢語中就已使用的一個旁稱代詞“人”。詳見呂叔湘著、江藍生補《近代漢語指代詞》,學林出版社1985年版,第90—92頁。日本學者太田辰夫《中國語歷史文法》一書提到了他稱代詞“別人、別人家、旁人、人家”,但也僅僅是出示一些用例而已,未作展開。詳見太田辰夫著,蔣紹愚、徐昌華譯《中國語歷史文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10—111頁。其他如馮春田《近代漢語語法研究》、吳福祥《敦煌變文語法研究》等中均未討論旁稱代詞。僅有盧烈紅的《〈古尊宿語要〉代詞助詞研究》一書設(shè)專節(jié)討論了旁稱代詞“別人、人家、他、人”等。詳見盧烈紅《〈古尊宿語要〉代詞助詞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50—54頁。已有文獻資料表明,先秦時期旁稱代詞只有一個“人”,使用時常與反身代詞“己”相對舉,如《論語·學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蔽簳x南北朝時期,又出現(xiàn)了“他” “他人” “旁人” “人家” “別人”等旁稱代詞;元代還出現(xiàn)了旁稱代詞“別人家”。宋元時期最為常見的旁稱代詞還是“人”和“他人”,但“別人”的用例已逐漸增多。明代最為常見的旁稱代詞是“別人”,但“人家”的用例已逐漸增多。入清以后,則走出了一條波浪形曲線:前期以“別人”最為常見,中期“人家”一度大大超越“別人”成為最為常見的旁稱代詞,到了后期隨著“別人”的再度崛起和“人家”的強勢不再,兩者又平起平坐成為兩個最為常見的旁稱代詞。
基于18世紀中葉出現(xiàn)的《紅樓夢》(前80回)(以下簡稱《紅》)、19世紀中葉出現(xiàn)的《兒女英雄傳》(以下簡稱《兒》)以及20世紀中葉出現(xiàn)的《正紅旗下》(以下簡稱《正》)是學界公認的典型的北京話代表作品,前兩者甚至被譽為絕好的京語教科書,我們試以此三部文獻中旁稱代詞的分布狀況及使用特點作為依據(jù),來初步厘清自18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北京話旁稱代詞的發(fā)展演變軌跡。②本文所使用的三種本子分別為:《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版;《兒女英雄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正紅旗下》,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
如果我們把旁稱代詞看作是一個小系統(tǒng)的話,那么,自1750年前后到1950年前后的這200年中北京話旁稱代詞系統(tǒng)顯然呈現(xiàn)出了某種變化,這種變化在《紅》 《兒》 《正》這三部文獻中也得到了反映:《紅》的旁稱代詞系統(tǒng)由“別人” “別人家” “人家” “旁人” “他人”等5個成員構(gòu)成,《兒》的旁稱代詞系統(tǒng)由“別人” “人家” “旁人” “他人”等4個成員構(gòu)成,《正紅旗下》的統(tǒng)稱代詞系統(tǒng)則由“別人” “人家”等2個成員構(gòu)成。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旁稱代詞的家族成員呈現(xiàn)不斷減員的現(xiàn)象:《兒》較《紅》少了一個“別人家”,《正》較《兒》少了一個“旁人”和一個“他人”。它們具體的分布情況詳見表1③本文寫作所依據(jù)的部分數(shù)據(jù)來自本人指導的2010屆研究生譚芳芳碩士學位論文《〈兒女英雄傳〉代詞計量研究》及2011屆研究生袁艷碩士學位論文《〈紅樓夢〉(前80回)代詞計量研究》,在材料的梳理核對及數(shù)據(jù)的重新計算中,本人指導的2012級碩士研究生蔣晨彧同學付出了大量的勞動,特此說明,并表謝忱。。
至于同一個旁稱代詞在不同的小系統(tǒng)中句法、語義上所呈現(xiàn)出的繼承性和發(fā)展性,則是更需要我們加以關(guān)注并予以揭示的。
“別人”是現(xiàn)代漢語中最為常用的旁稱代詞。
“別人”是由旁指代詞“別”和旁稱代詞“人”組合而成,“別人”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無論是在《宋書》中還是在南北朝譯經(jīng)中都有旁稱代詞“別人”的用例。但是直到明代以前,“別人”都不是常見的旁稱代詞。明清時期,“別人”才逐漸取代“人” “他人”等成為使用頻率最高的旁稱代詞之一。①參見景盛軒《旁稱代詞“別人”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6期,第38—39頁。又見盧烈紅《〈古尊宿語要〉代詞助詞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54頁。
表1 旁稱代詞在《紅樓夢》《兒女英雄傳》《正紅旗下》中的分布統(tǒng)計
《紅》中的“別人”共有181個用例,占其全部旁稱代詞用例的61.15%,是《紅》中最為常見的旁稱代詞?!都t》中的“別人”極為活躍,用法也非常多,既可獨用作句子成分,也可與其他詞語組成詞組后作句子成分;既可作主語和賓語,也可作定語和兼語。下試詳述之。
《紅》中的“別人”常用作主語,一共有74個用例,占《紅》中“別人”所有用例的40.88%。有兩種用法:
一種是單用作主語,共有72例,顯然是常見用法。如:
(1)若說料理不開,我包管必料理的開,便是錯一點兒,別人看著還是不錯的。(《紅》第13回)
(2)別人不知我的心,還有可恕,難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ā都t》第29回)
(3)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別人穿了,實在不配。(《紅》第49回)
(4)論理可倒罷了,只是我說不大甚好,也不知別人嘗著怎么樣。(《紅》第25回)
(5)你愛誰,說明了,就收在房里,省得別人看著不雅。(《紅》第80回)
其中例(1)—(3)是作句子的主語,例(4)、(5)是在句中主謂詞組中充當主語。
另一種是與其他詞語組成詞組后作主語,僅有2例:
(6)寶玉見了,喜不自勝,問“別人的也都是這個?”(《紅》第28回)
(7)二姐笑問是誰,賈璉笑道:“別人他如何進得去,一定是寶玉?!保ā都t》第65回)
其中例(6)“別人”同結(jié)構(gòu)助詞“的”構(gòu)成的字詞組后作主語,例(7)“別人”同第三人稱代詞“他”組成同位詞組后作主語。
《紅》中的“別人”更常作賓語,共有92個用例,占《紅》中“別人”所有用例的50.83%。也有兩種用法:
一種是單用作賓語,共有90例,超過了單用作主語的數(shù)量。如:
(8)金榮只顧得意亂說,卻不防還有別人。(《紅》第9回)
(9)寶玉從夢中驚醒,睜眼一看,不是別人,卻是林黛玉。(《紅》第34回)
(10)雖有別人,誰可敢進我的房呢。(《紅》第80回)
(11)好姐姐,你別說與別人,我以后再不說了。(《紅》第42回)
(12)我因想晴雯姐姐素日與別人不同,待我們極好。(《紅》第78回)
其中例(8)—(10)是作動詞的賓語,例(11)、(12)是作介詞的賓語。
另一種是與“的”組成的字詞組后作賓語,僅見2例:
(13)我想他們一般也有兩件子的,往臟地方兒去恐怕弄臟了,自己的舍不得穿,故此借別人的。(《紅》第57回)
(14)隨放下又搜別人的,挨次都一一搜過。(《紅》第74回)
《紅》中的“別人”也可作定語,作定語時均為單用,共有12例,占《紅》中“別人”所有用例的6.63%??梢娛禽^為少見的用法。其中5例定語和中心語之間加“的”,5例定語和中心語之間不加“的”,2例定語和中心語之間加“之”。如:
(15)若是別人跟前,斷不能動這肝火……(《紅》第29回)
(16)這原是舊例,別人屋里還有兩個呢,太太倒不按例了。(《紅》第36回)
(17)況且誤了別人的年下衣裳無礙,他姊妹們的若誤了,卻是你的責任,老太太豈不怪你不管閑事,這一句現(xiàn)成的話也不說?(《紅》第45回)
(18)就用這二兩銀子,另叫別人的奶媽子的或是弟兄哥哥的兒子買了來才使得。(《紅》第56回)
(19)寶釵自見他時,見他家業(yè)貧寒,二則別人之父母皆年高有德之人,獨他的父母偏是酒糟透之人,于女兒分中平常;邢夫人也不過是臉面之情,亦非真心疼愛。(《紅》第57回)
《紅》中的“別人”偶爾也可作兼語,共3例,屬于比較罕見的用法。如:
(20)你們反縱放別人任意吃酒賭博,姨娘聽見了,教訓一場猶可,倘若被那幾個管家娘子聽見了,他們也不用回姨娘,竟教導你們一番。(《紅》第56回)
《紅》中的“別人”就語義來看,也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指說話人以外的人,一類是指說話者和聽話者以外的人。
“別人”在《紅》中的風光并未延續(xù)到文康時代,不但未延續(xù),而且還勢頭驟減:“別人”的使用頻率大大降低,《兒》中“別人”的使用頻率驟減到只有19個用例,占《兒》全部旁稱代詞用例的5.90%,遠落后于另一個旁稱代詞“人家”的用例數(shù)量。
《兒》中的“別人”也遠沒《紅》中的活躍,用法也呈現(xiàn)明顯的萎縮之勢。雖然仍有作主語的用例,但僅8例,且全部是單用,已沒有與其他詞語連用之用例。如:
(21)只怕小弟說的這個人,老哥哥也小看他不起,大約你也必該認得他,并且除了你別人也不配認得他。(《兒》第15回)
(22)再不想那《神童詩》上說的好:“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蹦俏募易拥哪枪芄P的利害,比我們武家子的家伙還可怕。(《兒》第32回)
《兒》中的“別人”也可作賓語,僅有 8 例,且全部是單用,已沒有與其他詞語連用之用例。其中6 例充當動詞賓語,2 例充當介詞賓語。如:
(23)只是收了人家的厚禮,不能不應,看了看這個立刻出亂子的地方,若另委別人,誰也都給過個三千二千、一千八百的,怎好意思呢?(《兒》第2回)
(24)因此謀了一個留省銷算的差使,倒讓出缺來給別人署事。(《兒》第2回)
(25)就算為這個,你兩個可比別人更得多加一番小心。(《兒》第33回)
《兒》中“別人”偶爾也作定語,僅有2例,全部是單用。其中1例用“的”1例不用“的”。已見不到定語和中心語之間加“之”的情況。如:
(26)這個當兒,越耗雨越不住,雨越不住水越加長,又從別人的上段工上開了個小口子……(《兒》第2回)
(27)這話就只咱們娘兒四個知道,別人跟前一個字兒別露。(《兒》第40回)
《兒》中“別人”作兼語只有 1 例,也是單用:
(28)我只愁他這位夫人,倘然有別人叫他陪酒,他可去不去呢?(《兒》第32回)
《兒》中的“別人”就語義來看,也比較單一:均指說話者和聽話者以外的人。
綜上所述,伴隨著《兒》中“別人”用例的大大減少,“別人”的句法、語義也趨向簡單化,《紅》中一些常見用法在《兒》中已難覓蹤影。
發(fā)展到老舍時代,竟然又起波瀾:《兒》中已經(jīng)式微的旁稱代詞竟再度崛起,成為最為常見的旁稱代詞,《正》中的“別人”共有20個用例,占《正》所有旁稱代詞的50%。
《正》中的“別人”再度活躍,用法也基本恢復到了《紅》時代,既可單獨用作句子成分,也可與其他詞語組成詞組后作句子成分;既可作主語和賓語,也可作定語和兼語。下試詳述之。
《正》中的“別人”常作主語,共有12個用例,占其全部用例的60%。有兩種用法:
一種是單用作主語,共有11個用例,可見是其主要用法。如:
(29)他還沒開口,別人就預備好聽兩句俏皮而頗有道理的話。(《正》)
(30)別人辦喜事,自己要不發(fā)發(fā)脾氣,那就會使喜事辦的平平無奇,缺少波瀾。(《正》)
(31)您要不那么坐,別人就沒法兒坐了?。ā墩罚?/p>
(32)他只能加入別人組織的票社,隨時去消遣消遣。(《正》)
(33)也有的買點別人不敢摸的贓貨,如小古玩之類,送到外國府去……(《正》)
其中例(29)—(31)是作句子主語,例(32)、(33)是作句中主謂短語的主語。
還有一種用法是與其他成分連用,一起作主語,共有1例:
(34)不管姑母和別人怎樣重視定大爺?shù)墓馀R,我總覺得金四把叔叔來賀喜更有意義。(《正》)
《正》中的“別人”也常作賓語,共有6例,占其全部用例的30%。其中2例作動詞賓語,3例作介詞賓語:
(35)大姐婆婆向來不贈送別人任何果子,因為她從前種的白棗和蜜桃什么的都叫她給瞪死了,后來就起誓不再種果樹。(《正》)
(36)他們各有門道,都不傳授給別人,特別是多老大。(《正》)
(37)母親最恨向別人借東西,可是她又絕對沒有去置辦幾十兩銀子一件的大緞子、繡邊兒的氅衣,和真金的扁方、耳環(huán),大小頭簪。(《正》)
(38)是呀,我不敢說我比別人好,也不敢說比別人壞,我可是多少有點良心?。ā墩罚?/p>
(39)他和別人一樣,不大知道到底洋人有多大力量,而越摸不著底就越可怕。(《正》)
《正》中的“別人”也可以用作定語和兼語,均為單用:
(40)不管是皇上的,還是別人的錯兒吧,反正姑母的日子過得怪舒服。(《正》)
(41)四叔,我把那個有把兒的茶杯給你留起來,專為你用,不許別人動,你大概就會喝我們的茶了吧?(《正》)
《正》中的“別人”就語義來看,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指說話人以外的人,一類是指說話者和聽話者以外的人,還有一類是指說話人所談?wù)摰牡谌咭酝獾娜恕?/p>
值得注意的是,元代出現(xiàn)的“別人家”這個旁稱代詞,在這個時期尚未消失。
呂叔湘曾對這個“家”有專門的論述。他認為,有些代詞后頭加“家”字,有作領(lǐng)格用的,那里邊的“家”字可作實字,照原來的意義講。但也有不作領(lǐng)格用的。作領(lǐng)格用,“家”字由實意可循;作非領(lǐng)格用,“家”字多少有點象贅疣。但是在吳語區(qū)的一部分方言里,“家”字卻發(fā)展成為一個表復數(shù)的語尾。①詳見呂叔湘著、江藍生補《近代漢語指代詞》,學林出版社1985年版,第87—89頁。筆者案:吳語中的“家”有一部分是表復數(shù)的語尾,也有一部分只是個贅疣,后者如“別人家” “人家”中的“家”。如今在蘇州各地的方言中,所使用的旁稱代詞只有“別人家”和“人家”,一般不用“別人”,更沒有“人” “他人” “旁人”等旁稱代詞?!皠e人家”中的“家”看來只能算是個贅疣,與“別人”毫無二致,只是增添了幾分口語色彩而已。
《紅》中出現(xiàn)了4例“別人家”的用例,只占其全部旁稱代詞用例的1.35%:
(42)邪也罷,正也罷,只顧算別人家的帳,你也吃一杯酒才好。(《紅》第2回)
(43)說著別人家的閑話,正好下酒,即多吃幾杯何妨。(《紅》第2回)
(44)好熱鬧戲,別人家斷不能有的。(《紅》第19回)
(45)免了罷,免了罷,倒別耽誤了別人家。(《紅》第28回)
例(42)、(43)中,“別人家”單用作定語,定語與中心語之間用“的”作標志;例(44)中的“別人家”作主語,例(45)中的“別人家”則作賓語。這4例中的“別人家”在語義上均指說話者和聽話者以外的人。
《兒》中只出現(xiàn)了1例“別人家”的用例:
(46)你叫別人家可怎么知道?偺們是一起兒來的呢。(《兒》第38回)
例(46)中的“別人家”單用作兼語。
《正》中的“別人家”也有3個用例,但是這3例中的“別人家”似乎介于呂叔湘所分析的有實義可循的“家”和作為贅疣的“家”之間,兩者都解釋得通:
(47)能夠這樣俘獲一只別人家的鴿子,對大姐夫來說,實在是最大最美的享受?。ā墩罚?/p>
(48)平常她對別人家的紅白事向不缺禮,不管自己怎么發(fā)愁為難。(《正》)
(49)這可就叫她有時間關(guān)心別人家的桃李和蘋果,到時候若不給她送來一些,差不多便是大逆不道?。ā墩罚?/p>
例(47)、(48)、(49)中的“別人家”既可作“別人”解,也可作“別人家里”解,前二者尤為傾向于作“別人家里”解,后者似更傾向于作“別人”解。
不管怎樣,在這個時期,“別人家”這個旁稱代詞在北京話中肯定是走向沒落了,在《龍須溝》 《茶館》等口語化極強的作品中也均未出現(xiàn)“別人家”的用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F(xiàn)代漢語中只有“別人”而沒有“別人家”了。
[1]呂叔湘,江藍生.近代漢語指代詞[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5:87-93.
[2]太田辰夫.中國語歷史文法[M].蔣紹愚,徐昌華,譯.修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10-111.
[3]盧烈紅.古尊宿語要代詞助詞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50-54.
[4]景盛軒.旁稱代詞“別人”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1(6):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