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展
論西川的詩歌《憑窗看海的人》
陸展
作為20世紀80年代的詩人,西川所創(chuàng)作的早期詩歌是極具特點的。他的詩歌既不采用朦朧詩的模式,又不采用第三代詩人的模式,始終秉持自己所提出的“詩歌精神”進行創(chuàng)作。本篇文章主要對西川的詩歌《憑窗看海的人》進行詳細分析和探究,逐步把握詩歌的創(chuàng)作內涵和風格特征。
西川 命運 哲理性
在詩歌內容上,詩人似乎向我們講述著一個過往的故事。主人公“我”首先開始翻開記憶的相冊,剎那間,那些出現在眼前的記憶,只能讓人感到不安和痛苦,因為“我的記憶像席卷秋天的/城市的流行疾病,我的記憶擊倒那些/紅光滿面的人、健康成長的人”。這樣的記憶想必讓閱讀者也會聯(lián)想到“災難”,在詩歌一開始詩人就設定了這樣的情緒,使得整篇詩歌就染上了一層灰黑色的情感色調。
在回憶的世界里,“我”能想到或者還能清楚記得是,那些關于大海的一切——“海風”、“琴螺”“浪尖”、“島嶼”。而那位曾經“憑窗看?!保⑴c我為“大海守靈”的人,早已不見了。為何記憶中的人會不見?其實不是記憶中的人不見了,只是記憶出錯了。因為記憶中的那張“蒼白的面孔”,應當就是“我”。當 “有人掉過頭來向我注視”時,“我”又清醒地意識到“我”的追憶已經結束。此時,“我”才意識到自己其實是因為重回故地,進而產生了一系列的追憶。“我”又不知不覺來到曾經看海的地方,“重新目睹昔日的風景”,雖然舊地的很多景象依然還保留著好多,但那個“憑窗看海的人”已經再也找不到了。而“我”所感受到的并非是那個“看海的人”不見了,實際上是曾經的那份看著“日光下的海洋、睡意昏沉的老馬”所產生的心境已經不再會有了。
由于詩歌中出現了“日光下的海洋”,為了更清楚地理解詩歌中“我”曾經擁有過的心境,因此就必須簡單地了解一下西川的另一首詩歌《日光下的?!贰T谠娙说墓P下,“日光下的海洋”,一定有“轉向大海的面孔被陽光照耀”和“滿臉雀斑的孩子……他們微笑著”,這些語句的描繪,很顯然可以看出,詩人是喜愛“日光下的海洋”,即便海洋拿走了很多美好的東西,但面對海洋的人們依然對大海充滿了無盡的期待和依戀。因此詩人在過去的某一時段面對“海洋”時,是抱有親切感和熱愛之情的。因此那個“憑窗看海的人”一定在早年初見大海時也充滿著無盡的向往和期待,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生活境遇的改變,人的心境也變化了。實際上整首詩歌的描寫也只是過往的自我和那些消逝的人生憧憬。
整首詩富有很強的哲理性,在我看來詩歌的最終指向點是關于人的“命運”的思索。通過大量的閱讀,很自然地可以發(fā)現,西川創(chuàng)作的早期詩歌大部分主旨都和“命運”有關,也都是在進行著“向前”、“向遠”、“向上”的哲理性思考。就拿最著名的那首《在哈爾蓋仰望星空》來說,很多人評價這首詩歌是在思考“大我”、“宇宙”等等。但在我看來,西川就是在對“命運”做著哲學性的思辨?;趯ξ鞔ㄔ缙谠姼枵w的了解,我能十分肯定《憑窗看海的人》這首詩,就是詩人在追憶自己人生歷程,同時在質疑和沉思人的 “命運”,正如詩歌中的那句“只有我可憐的詩章/做著它最后可憐的努力”,而詩歌所能做的努力,就是詩人自己沉默思索過后的哀悼,命運的不可抗拒性,讓“我”只能接受“再也找不到那憑窗看海的人”。
《憑窗看海的人》,這首詩歌鮮明地體現了西川所追求的“純詩”特點,例如,通過句式的安排來強化詩歌的音樂節(jié)奏,整首詩歌由兩個大段組成,各段中又由兩小段組成,每一個小段中的句子,或由兩個短句組成——“轉過陌生人蜂擁而去的街角,我重新目睹昔日的風景”,或由一個連續(xù)句式構成——“一點鐘/兩點鐘/塵埃那小小的黑暗/穿過熙熙攘攘的鮮魚市場”,兩個短句在節(jié)奏上產生了停頓、加速的作用,長句子則強化了抒情節(jié)奏的低回緩慢,短句和長句交錯使用,使詩歌內在的節(jié)奏協(xié)調而靈活。
在西川的早期詩歌創(chuàng)作中,“大海”似乎是他特別喜歡用或者可以這么說是他擅長用的意象之一。前面我已經提到過除 《憑窗看海的人》之外的另一首關于“大?!钡脑姼?,當然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把握詩歌的創(chuàng)作內涵和風格特征。我也相對仔細地閱讀了《海邊的玉米地》、《把羊群趕下大?!贰ⅰ秾ふ液Q蟆愤@幾篇詩歌。實際上,這三篇詩歌中,只有《尋找海洋》這首詩是將“大?!弊鳛樵姼璧膭?chuàng)作中心的,而另外兩篇,則只是將海洋作為“玉米地”、“牧羊人”的陪襯物。而在這多篇詩歌中,只有《把羊群趕下大海》與《憑窗看海的人》在詩歌內涵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整個情感基調上卻是不一樣的?!稇{窗看海的人》總體來說,詩歌呈現給人的情感是一種渺茫的失望感,和詩人深沉的哀悼和遺憾。但是,《把羊群趕下大?!?,整首詩讀來,使人感覺到的卻是一種莫名的欣喜和希望。因此,我不禁然地佩服起西川來,即便是如此頻繁地“利用”大海,但卻依然能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深入下去,并做著不同的哲理性思考。從這些早期詩歌中,我們能發(fā)現,西川的詩歌總是冷靜、沉思的,他的意象內斂、思辨,特別注重對心靈的關照和命運的靜悟。
在閱讀西川的詩歌時,我時常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海子的某些詩篇。有時甚至覺得他們兩人的詩歌有著一些說不出來的相似性。當然,作為北大的校友,同時又共同活躍在20世紀80年代的詩壇上,詩歌創(chuàng)作自然會產生互相的影響。就單單看兩人常用的意象,便有很多是相同。 例如 “大地”、“馬匹”、“大?!?、“村莊”、“風”等等,這些意象在兩人詩歌創(chuàng)作中出現的頻率都是特別高的。在我仔細閱讀和分析西川這篇《憑窗看海的人》時,我立刻想到了海子的那首著名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那首詩歌中“大?!辈粌H出現了,連“馬”也出現了,可以說在意象的選取上,兩位詩人實在是心意相通。有很多評論者認為海子的那首詩歌是表現了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給人也能帶來生活的美好希望,甚至是對未來、對人生的一種正能量。當然,不可忽視的是,也有評論者認為,由于這首詩歌寫于海子自殺之前,因此,整首詩歌只是海子個人對自己死后的一種設想,只是留給世人的遺言,或者只是一種對命運的坦然面對的態(tài)度。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評論,都有存在的可能性。但如果要說將西川的這首《憑窗看海的人》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相比較,即便采用了相同的意象,但是兩者還是決然不同的。
西川的這首詩歌,就如我前面所分析的它是一首關于人生命運的思索,是詩人在思辨,人隨著時代和環(huán)境的改變,原有的心境和眼界也會改變。這印證了哲學中那條“世界是無限運動和改變”的真理。整首詩歌,是通過追憶來尋求有關于命運的答案,因此,整首詩歌的哲理性已經遠遠蓋過了詩人的情感,當然詩歌不可能沒有情感。整首詩歌透露的是一股淡淡的憂傷,但在憂傷中又充斥著理性的思索。西川的詩歌總能把各種情感作為詩歌的背景,而將相對客觀的哲理性思考作為詩歌的重心。因此,閱讀西川的詩,能帶給人更多的思索,同時在情感上,能得到一種心靈的平衡和安靜。
西川的這首《憑窗看海的人》,實踐了他的“詩歌精神”:“從詩歌本身講,我要求它多層次展出,在情感表達方面有所節(jié)制,在修辭方面達到一種透明、純粹和高貴的質地,在面對生活時采取一種既投入又遠離的獨立姿態(tài)。”整首詩歌內涵深刻,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征和成熟的藝術表達。
[1]西川.西川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2]海子.海子的詩[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文學院)